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Nankai Business Review

  • 12-1288/F 国内刊号
  • 1008-3448 国际刊号
  • 4.3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南开管理评论是南开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南开管理评论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公司治理、市场营销、案例研究、旅游管理、封面主题:营商环境变化中的财务管理、评论、封面主题:社交网络下的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主编寄语、封面主题:品牌管理、创新管理、封面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人力资源、创业管理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主编寄语
中国公司治理:从“违规”到合规1-1

摘要: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近20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研究以美国一国为主逐步发展到英、日、德等主要发达国家,至今已扩展到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研究内容从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扩展到治理模式与治理原则。当前.公司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倍受关洼,研究重心转移到公司治理评价。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专稿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基于中国1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2004年)4-10

摘要: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公开信息为依据,基于2004年的样本.从中国公司治理指数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控股股东治理指敷、董事会治理指教、监事会治理指数、经理层治理指数、信息披露指数、利益相关者治理指数进行比较研究.总结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特征和年度差异。2004年公司治理状况较之2003年有较大改善.公司治理时公司绩效产生了积极作用,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有利于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本文对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未来研究提出了规划。

博弈论与实验研究11-12

摘要:我今天讲的是博弈理论,这也是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首先是博弈沦的起源,它来自德国冯·诺依曼1928年的文章。但博弈论的真正开始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腾(John von Neumann—Oskar Morgenstern)1944年的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

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13-16

摘要:高管薪酬是公司治理中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持股人与高管双方的利益关系.重点探讨了持股人应如何对高管进行控制和激励.一方面.好的公司治理立法,可以加强持股人对高管行为的控制;另一方面,合理的薪酬教励制度.可以促使高管发挥充分的积极性,为公司创造理想的利润。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投资行为与公司治理
进入权与组织控制17-20

摘要:本文深入讨论了R-Z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进入权和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指出进入权的配置过程伴随着人进行专用性投资和委托人持续控制的过程,而组织控制构成了委托人对进入权配置过程进行持续控制的基础。委托人必须借助组织控制限制人的讨价还价能力。一个关键途径就是减弱人拥有的不对称信息优势。

基于公司治理的投资者关系文献评述与研究展望21-27

摘要:在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关系已经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热点。而在中国这样的新兴资本市场国家则刚刚起步。如何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研究投资者关系是目前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发展现状,提出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以期能抛砖引玉,推动投资者关系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机构投资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研究28-32

摘要: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相互作用,机构投资者作为股东与管理者存在利益冲突。在资本结构方面也有所表现。本文主要分析机构投资者与管理者利益冲突的原因及其在资本结构中的表现,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最后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得出相关启示。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并购与公司治理
并购后高管变更的绩效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33-37

摘要:基于前人关于高管变更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权变化后高管变更和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后,高管的变更会促进这些公司财务绩效的提高。本文选用1996—2001年间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中76家高管随第一大股东变动而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设立了47家第一大股东变动而高管未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对比组,用经过行业调整的财务绩效来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公司控制权变化后高管变更的公司的绩效显著提高,而且绩效表现好于公司控制权变化后高管未变动的上市公司的绩效表现。

公司并购绩效与公司边界:交易费用的视角38-44

摘要:公司并购重组是重新确定公司边界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充分整合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影响成本理论以及公司并购协同效应理论,推导出影响公司边界的若干因素,确定出影响公司并购绩效的主要潜在因素,再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分析公司并购绩效与公司边界的综合性理论框架。结果发现,资产专用性、影响成本与公司并购协同效应都将对公司边界的调整和公司并购绩效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大小又取决于治理结构、融资工具以及组织结构等诸多因素。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股权变动与公司治理
跨国公司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公司治理45-51

摘要:公司治理源于产权形态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程度不仅受企业制度形态的影响,而且受企业规模形态的影响。跨国公司产权关系可视为企业集团产权关系在国外的进一步延伸。产权经营所带来的跨国界投资运作和产权重组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股权结构。跨国公司在选择时需要考虑历史性的股权结构偏好、交易成本、与东道国讨价还价实力、制度环境及企业成长期等主要因素。控股度选择下的跨国公司治理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博弈模型。股权变动所引起的控股度变化不仅带来了公司治理绩效相应变化,而且也带来了三种博弈模型的梯度转换。

MBO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绩效四效应的实证研究52-57

摘要:本文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四个效应假设:(1)金字塔型股权结构下管理层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两权分离效应;(2)上市公司增加现金股利分配效应;(3)管理层的挖壕自守效应;(4)管理层的掘隧输送利益效应。通过对样本公司的实证数据检验,本文肯定了两权分离效应、挖壕自守效应、掘隧输送利益效应的存在,否定了增加现金股利分配效应的存在。

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58-65

摘要:本文从股票价值的现金股利模型和0hlson模型出发。得出非流通股价值基本上由现金股利或非法侵占所决定的结论。非流通股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有两个:派发现金股利和侵占公司资源。单方和多方博弈的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高.侵占公司资源的可能性越低;在大股东数量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情况下,大股东可能会合谋侵占公司资源,导致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程度增大;随着大股东数量的增多,上市公司资源被侵占的可能性和程度都会降低;在股权极其分散(全流通)的条件下,大股东仍有极大的动机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经验结果支持以上的推论。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上市公司治理
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66-73

摘要:国外机构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应在监督财务报告、管理内部审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国证监会还特别强调除此以外的对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审计。本文以对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调查为依据,对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观察。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在维护信息披露的质量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维护关联交易的规范性以及确保上市公司财务安全性等方面没有发挥显著作用。目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是外部制度约束的结果。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研究——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74-83

摘要:尽管独立董事辞职现象很普遍,但对此的相关研究不多。借助前号理论的基本原理,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辞职行为;通过把发生独立董事辞职的公司和其它公司对比,发现独立董事辞职主要是基于自身对所任职上市公司的风险权衡。具体来说,上市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股权变更、股权集中度和重大关联事项会对独立董事辞职选择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结果为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了参考。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84-90

摘要:董事会效率是指董事会各项职能发挥的效果,包括董事会的制度建设、董事会的结构设置、董事会战略决策能力以及对管理层经营行为的监控效率。本文从影响董事会效率的因素出发,以我国上市公司2000—2003年样本公司为统计数据,对董事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董事会效率的各因素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董事会效率的测评模型,借助该模型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效率实施测评。利用董事会效率测评结果,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关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效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会随着董事会效率的增强而提高。同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普遍偏低。因而,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效率需要设置合理的董事会规模、保持适当的独立董事比例、提高董事会决策效率、增大董事持股比例以及提升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控效率。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财务困境中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于财务困难公司效果之研究91-97

摘要:美国Enron案发生后,为维护资本市场安定与保护投资大众,各国均致力提倡公司治理,如强化董监结构、股权结构与提升透明度等。然而,在主管机关与公司管理当局均认为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已有显著的强化后,台湾企业诸如博达、讯碟等公司仍然持续爆发弊案。因此,治理政策是否确实落实执行于各企业,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拟以财务危机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及其影响为探讨重点。首先了解公司爆发财务危机前的公司治理运作情形,进而讨论在发生财务危机后。采用各项公司治理机制是否对提升公司财务状况有所帮助,提供主管机关及投资人决策之分析。实证结果显示,董监事持股,控制股东担任董事监察人、专业经理人担任董事席位数、董事会规模这三项皆可做为投资人投资公司的参考,及财务危机公司是否能转危为安的判断依据。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公司治理环境研究
政府控制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98-102

摘要:本文认为。影响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政府控制。同时分析了政府控制对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行为影响到了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为:公司治理的完善首先需要的是政府治理的完善。只有政府治理完善,对上市公司的干预减少。董事会、股权制衡机制、经理人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才会发挥其相应的作用。

南开管理评论杂志非营利组织治理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角色与责任研究——基于中美比较分析的视角103-112

摘要:无论是理论上的逻辑推理,还是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揭示出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要重于企业董事会,清晰地界定理事会角色与责任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首要课题。利用因子分析可以将理事会角色与责任分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财务管理、筹资、维护与任务环境关系五类。通过中美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以美国为参照系,折射出中国非营利组织理事会角色与责任的现实状况。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在承担角色和责任方面要全面领先于中国。而就中国而言,基金会理事会在某些方面优于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