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营管理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 部级期刊

  • 11-4900/F 国内刊号
  • 1672-0830 国际刊号
  • 0.38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农村经营管理是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农村经营管理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本期聚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经营主体、乡村治理、宅基地管理利用、政策传真、卷首语、美丽宜居村庄展示、改革调查、农经广角等

农村经营管理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卷首语
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1-1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报告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其中,为给予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作出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重大安排。这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关键举措,对于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三农”工作中,农村土地问题是核心和关键,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要闻
农业部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4-4

摘要:2月13日,农业部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意见》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质量第一,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要坚持效益优先,促进农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坚持绿色导向,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要坚持市场导向,着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默认
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力争超5000万亩5-5

摘要:在2月23日举行的农业部新闻会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今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将扩大规模,试点面积比上年翻一番,此后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增加,加上地方自主开展轮作休耕,力争到2020年轮作休耕面积达到5000万亩以上。同时,还将实现区域拓展。轮作在东北四省区的基础上,新增长江流域江苏、江西两省的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休耕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的基础上,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纳入试点范围。

声音5-5

摘要:党的对乡村振兴战略提了一个总的要求,有五句话: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不能分开谈,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注重协同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因为没有产业的兴旺,生活富裕就无从谈起,乡风文明和治理也是分不开的。这些话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句话有四句是不一样的,乡风文明跟原来一样,但是要求不一样。所以不能简单地讲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农村的升级版,我们在政策上不是这么表述的。它是新时代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新的旗帜,是一个总的抓手。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政策传真
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6-9

摘要:2018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激活主体、激活市场、激活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撑。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乡村振兴·农经践悟
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10-12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了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丰富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模式,探索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本期策划
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创新力量——专访湖南省农委副主任刘益平13-15

摘要:记者:近年来,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得到广泛认可,作用发挥也越来越突出,湖南这些年在推进家庭农场发展中有哪些做法和举措?刘益平: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我省迅速响应行动,大力培育、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实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省家庭农场认定达到3.35万户,其中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达1.2万户。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做法可总结为“三个三”.

田园放歌春意浓——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掠影16-17

摘要:“2003年我们开始养鱼时,起步资金才3万块钱,根本没想到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说起这些年的农业创业,湖南桃源县柏盛家庭农场主王秀英颇为欣慰。王秀英和丈夫以前在外打工,2003年回乡承包了2600多亩的渔场搞起了水产养殖,2014年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并陆续搞起了养猪、养鸡和种田,王秀英负责对外联络,丈夫曾兵负责渔场和田间管理,曾兵妹妹负责养鸡和会计,侄子负责农机操作,公公婆婆开起了餐馆,一家人分工合作,去年赚了150多万元,她自己还当选了县政协常委。

走进中南海的家庭农场主18-18

摘要:“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能够得到邀请面对面向总理提建议,真是莫大的荣幸”,湖南浏阳达浒镇孔蒲中家庭农场主孔蒲中兴奋地告诉记者。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孔蒲中作为基层农民代表,在会上就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做了发言。“总理说,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回到村里的孔蒲中豪情满怀,“下一步,我要进一步办好家庭农场,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沅江多维度培育家庭农场19-19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沅江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在数量、规模、经营范围上不断突破。目前全市有家庭农场928家,按经营种类划分,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48.6%;其次是养殖业,占28.3%;其他经营种类如种养结合、服务业等占23.1%。全市共流转土地48.3万亩,流转率达58.6%。发掘培训深度。加强相关的农业技术知识和三农政策法规的宣传,充分发挥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有文化、有头脑、有干劲的新一代农民就地就近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帮助打破小农思想,树立现代农业观念和竞争意识。

家庭农场“小细胞”释放现代农业“大能量”20-21

摘要:近年来,湖南省汉寿县把家庭农场培育当作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加以推进,全力开展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激活发展潜力,为现代农业注入新能量。汉寿县属典型农业大县。近年来,汉寿县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在龙阳大地生根发芽,呈百花齐放之势,成长迅速。目前,全县认定家庭农场558家,其中经工商注册的家庭农场有376家,家庭从业人员1713人,季节性务工人员达9500多人。2015年汉寿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家庭农场监测县”,2017年汉寿县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家庭农场信息直报系统录入试点县,同时被授予“湖南省家庭农场示范县”。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改革调查
我国农村探索实践“三权分置”实证分析22-25

摘要:历史的演进充分证明,农地产权制度必须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农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权利内容与归属主体会发生动态的变化。我国农民极具有创造精神,我国的改革更是起源于农村基层改革实践。新世纪面对新的挑战,广大农民在土地经营方式和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而使得“三权分置”实践先于理论一步,走上历史舞台。一、我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整体情况,从产权的角度,各地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探索出不同的“三权分置”模式,呈现出承包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不同的权利分享关系。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理论视野
“农业共营制”:绩效、挑战与发展路向26-27

摘要:近年来,四川崇州积极探索“农业共营制”,以其充分放活承包地经营权、有效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着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实践,生动诠释了如何通过组织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放活权、铸规模、构体系、保粮安”等产业政策目标。本文试对这一组织创新进行探讨。一、组织创新的多重绩效农业共营制源起于崇州市为应对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所进行的一次“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下的产业组织创新实践,其要义是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三位一体经营体系,借此破解农业生产中“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难题,实现保护农民财产权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多重公益目标。

农村经营管理杂志观点荟萃
金融保障乡村振兴不应只是“增量”的考核28-28

摘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并不应该以简单的供给量的增加来衡量,要着重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匹配,也就是说金融供给要更精准、更有效、更可持续。以往的事实是,在制定指导意见或考核评估办法时,容易以“增量”和“增长率”为主要指标,忽略了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结构性的供需匹配问题,忽略了可持续性的问题,这容易导致金融资源的无效投入以及供需之间的错位。由此,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给予金融供给主体一定的创新空间,既强调“量”的稳定及增长,又要突出“质”的重要性;金融供给主体需要具备识别乡村振兴内在需求的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对于乡村环境治理、文化振兴等内涵发展需求的满足更为重要。

农村“三变”改革的影响因素28-28

摘要:“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是对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是,农村“三变”改革需要相应的社会经济支撑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存在着若干限制性因素。这些限制性因素的来源主要是:配套改革滞后。农村“三变”改革,实际上是一项要求多项改革同步进行的综合性改革。一是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二是创造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的政策环境,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积极开展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的改革。

乡村振兴,有哪些突破点28-29

摘要:乡村振兴既面临原有矛盾的累加,又存在新的挑战。基于现实基础条件,推进乡村振兴应以构建四大机制为突破重点:第一,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为先导的约束机制。当前一些地方乡村发展之所以乱象丛生,与乡村规划缺失或缺乏基本约束力直接相关,推进乡村振兴如果依然有激励无约束,已有乱象就可能变本加厉。因此,在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已成常态、乡村居住形态逐步改变的背景下,需要依据一定区域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动的趋势,全面制定和优化乡村振兴规划体系.

家庭农场发展面临六个问题29-29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农村改革,形成了我国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也导致了农户家庭经营“小而全”“小而散”的格局。尽管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至少在与粮、油、棉等大宗农产品密切相关的生产领域,农户家庭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形式,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我国“小而全”“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局限性也是比较明显的。

资本下乡需架好“防火墙”29-29

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要求,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本下乡,让资本扎根土地、服务“三农”,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要之举。然而,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下乡资本“跑路”、涉农项目烂尾;土地流转出现纠纷,农民利益受损;流转土地出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这让人思考,如何确保下乡资本真正为乡村振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