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煤炭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述评、问题探讨、试验研究、经验交流、医疗卫生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93
  • 国内刊号:11-2190/T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7
  • 综合影响因子:2.4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煤炭学报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煤炭学报杂志综合信息

《煤炭学报》再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摘要: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了最新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煤炭学报》在其所属的能源科学综合类期刊中各项评价指标优势明显,学科排名第一,再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这已是《煤炭学报》第6次获此殊荣。
678-678

水与瓦斯伴生灾害源探测分析及其预防

摘要:为查明潘二煤矿灰岩放水孔瓦斯喷孔事故原因,综合运用井下物探、钻探、示踪试验及瓦斯气体组分测试4种技术手段,对潘二矿南一A组煤轨道上山下车场Gdl钻场1号疏放水钻孔喷孔瓦斯气源、导气通道、储集空间、喷孔瓦斯成因模式及喷孔机理进行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喷孔瓦斯来源于灰岩底部煤线,通过灰岩裂隙、溶隙、溶洞导通,在地下水力作用下汇集于早期的灰岩溶洞、溶隙中,形成高压游离瓦斯包,放水钻孔触及溶洞、溶隙空间卸压,导致高压游离瓦斯包喷孔。探索出一种以超前物探、“循环迈步,交叉前探”、动态补探相结合探测水与瓦斯伴生灾害源,防止误揭灰岩储气空间造成事故的新方法。
679-684

岩石强度对于组合试样力学行为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研究岩石强度对煤、岩体整体失稳的影响,测试并研究了不同组合煤岩试样单轴压缩过程的破裂形式、应力应变特性、试样强度、声发射特性等规律,分析了岩石强度对于组合试样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试样应力-应变曲线位于煤体和岩石之间,更加靠近煤体;随着岩石强度的升高,组合试样从屈服到达峰值的速度越来越快;煤体相同条件下,岩石的强度较低时,组合试样裂纹会向岩石内扩展,同时岩石发生拉伸破坏,岩石强度较大时,破裂主要发生在煤体内;组合煤岩试样屈服点和峰值的应力比值相差不大,屈服点和峰值的应变比值随岩石强度的升高不断升高,两者比值和岩石强度呈线性关系;组合试样峰值应力处声发射信号能量值和脉冲值随岩石强度的增加呈线性升高。
685-691

热害矿井掘进工作面换热特性

摘要:为量化热害矿井掘进工作面的换热特性,根据其通风和换热特点,以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关联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实践中常见参数对换热系数影响因素进行了1:1的ANSYS数值模拟试验和1:3的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和实验结果在数值范围和变化趋势两方面吻合程度都较高。对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掘进工作面冲击射流换热系数影响因素关联式的具体形式。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回归分析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和0.944。
692-698

磁化水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与减少回弹的试验研究

摘要:为降低矿山巷道掘进工作面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并同时提高其强度,减轻三者带来的损失和灾害,采取在混凝土喷射机供水管中直接串入磁水器,用不同磁感应强度磁化后的磁化水拌制喷射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了磁化水改善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磁化水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试验和磁化水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试验,并对磁化水能够提升喷射混凝土强度、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及改善回弹量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水喷射混凝土相比,用磁化水拌制的喷射混凝土其强度平均提高幅度在10%左右;磁化水喷射混凝土所产生的粉尘浓度均比普通水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低50%以上;磁化水能一定程度地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在磁水器磁感应强度355mT后效果较为明显。磁化水能有效提高喷射混凝土强度,降低施工作业时的粉尘浓度,改善回弹量。
705-712

煤层气井射流冲煤粉装置冲击深度的研究

摘要:为确定煤层气井射流冲煤粉装置合理的结构和工作参数,实现射流冲煤粉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有效运行,理论分析了冲煤粉装置工作原理和煤粉颗粒运动过程,整个井底冲煤粉射流场可分为:自由射流区、射流冲击区、漫流区、返流区、旋涡区和负压吸附区6个区域,决定煤粉是旋转上升的复杂运动状态。开展均匀设计方法的冲煤粉实验,运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法得出回归方程,揭示喷嘴结构参数、射流参数和煤粉特性对冲煤粉深度的互相耦合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对冲煤粉的深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喷距、喷嘴直径、喷嘴流量和煤粉直径。进一步的单因素试验详细了解各影响因素对冲煤粉深度的影响,得出在要求不动管柱时冲煤粉深度达到500mm的条件下,喷嘴流量不能低于15m^3/h,喷距应小于100mm。
713-718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构造煤孔隙结构的研究

摘要:为研究不同变形程度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低温氮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中梁山南矿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维数等参数的变化规律。SAXS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的变形程度增强,C射线散射强度增大,煤中微孔比例增加,最可几孔径减小,孔隙表面分形维数增大,这与低温氮吸附的结果一致。但由于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不同,SAXS所测孔隙比表面积高出低温氮吸附结果1~2个数量级。
719-724

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与建议

摘要:为了提高脆弱性指数法预测煤矿底板突水的可靠性,利用分形理论对陈四楼煤矿井田南部采区断层展开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利用AHP脆弱性指数法对该区域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预测与评价。结果表明:用断层空间分布的分形维数D。替代断层分布密度、断层规模和断层性质等因素,使预测的主控因素减少了3项;预测结果与实际突水位置拟合较好(仅1处突水点不在预测区域)。由此可得:Ds的大小是断层数量、规模、组合方式及动力学机制等的综合体现;利用基于分形的AHP脆弱性指数法进行煤矿底板突水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725-730

《煤炭学报》2014年Ei收录情况

摘要:根据Ei中国信息部的最新收录结果,本刊2014年第1期共30篇,其中Ei Compendex收录论文30篇,收录率100%。
730-730

煤层底板强含水层超前疏放分析与应用

摘要:为实现对煤系地层中裂隙强含水层的整体高效疏放,以开滦东欢坨煤矿12-2煤层底板强含水层疏放为实例开展研究。从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分布、地质构造控制作用、含水层揭露部位的涌突水特征与含水层露头补给条件方面,综合分析了含水层特征,得出含水层于-500水平以浅富水且顺层水力联系良好,走向上划分为3个次级富水单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已揭露出水点在目标期内的疏放水效果与强径流区。以此为依据,确定了3个疏降水中心与钻孔布设方案。通过实施疏放水方案,成功实现了含水层在目标期的整体强烈疏放,保障了首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731-735

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水质综合评价

摘要:为了提高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水平,缓解该区居民用水严重短缺状况,必须对该区的矿井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Aq.QA水化学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西部干旱地区煤矿矿井水、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体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煤矿地层特点对矿井水水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1%的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为C1-Na型,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样均为SO4-Ca型;矿井水中共有9个离子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制,其中cl-,Na+和Fe离子超标情况最为严重;矿井水中较高含量的Fe离子来自须家河组地层内菱铁矿结核的溶解,而严重超标的Cl-和Na+可能来自于须家河组地层部分地段岩盐的溶解;10个V级水质的矿井水包括4个微咸水、3个咸水和1个盐水水样,2个矿区饮用水为Ⅲ级水质淡水,2个水库水样和广顺县城饮用水为I级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类型的水体,且能揭示每个水体的主控污染因子。但无法对矿化度大于1000mg/L的水体进行深度评价。
736-743

煤中某些伴生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指标探讨

摘要:随着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增加,急需确定煤中大部分伴生元素综合回收利用的品位和边界品位,以便在煤炭勘探阶段采取综合评价措施,降低勘探成本。参照《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中各类元素的工业品位和边界品位,世界煤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以及根据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和市场要求,综合考虑给出原煤中部分伴生微量元素综合回收利用指标,建议锂、铀、钍和稀土的综合回收利用指标分别应该为120,40,150和300mg/kg。
744-748

粉煤灰掺量对土壤混合材料空气阻隔性影响的试验

摘要:治理自燃煤矸石山需要覆盖大量惰性材料,为节约土源、废物利用和保障环境效益,研究粉煤灰代替部分土壤做自燃煤矸石山覆盖材料的最佳配比。将粉煤灰分别与粉土、粉质黏土按照不同体积比均匀混合,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测定不同配比混合材料的空气阻隔效果,分析不同粉煤灰掺量对混合材料空气阻隔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粉质黏土、粉土中掺入粉煤灰,混合材料的空气阻隔性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衰减,不同压差下测定其渗透率与粉煤灰掺量呈近似的指数函数关系;粉煤灰含量50%和30%分别是决定粉土、粉质黏土空气阻隔性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建议在粉土中掺入粉煤灰的比例小于50%,在粉质黏土中掺入粉煤灰的比例小于30%。
749-756

基于原生硬度的煤泥水沉降性能分析

摘要:为了寻求煤泥水沉降性能的评价指标,提出了循环煤泥水体系的原生硬度概念。通过对4个典型选煤厂原煤的矿物组成分析及选煤用水和循环水的水质分析表明,循环煤泥水体系的原生硬度由选煤用水的基础硬度和煤中矿物组成共同决定的,并建立了原生硬度的数学迭代模型,实验室模拟煤泥水循环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良好可靠性。通过煤泥水沉降试验可知,当水质硬度小于5mmol/L时,水质硬度越高,煤泥沉降速度越快,且上清液越澄清。部分选煤厂实例表明,原生硬度低,则煤泥水难处理;原生硬度高,则煤泥水易处理,说明原生硬度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性能的关键因素。
757-763

煤矸石与铁尾矿制备加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摘要:为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煤矿石与铁尾矿,以煤矸石和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加气混凝土,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能谱(EDX)分析制品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研究了煤矸石的最佳热活化温度以及各原料组分对加气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最佳煅烧温度为600℃,制备出绝干密度为608kg/m3、抗压强度为3.64MPa的制品,符号《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规定的A3.5,B06级加气混凝土合格品的要求;蒸压前水化产物中出现钙矾石,蒸压后制品中主要的水化产物为托贝莫来石、C-S-H凝胶和葡萄状水钙铝榴石。
764-770

褐煤半焦表面汞的吸附形态及稳定性

摘要:为了考察气态Hg^0在半焦表面的吸附形态及稳定性,针对原料半焦(NM-SC)、盐酸改性半焦(C1-SC)、KMnO4改性半焦(Mn-SC)和KMnO4/热处理改性半焦(Mn-H-SC)4种样品在30℃和140℃的气态Hg吸附产物,利用毒性特性浸出TCLP实验考察了样品中汞在模拟水环境中的稳定性,利用逐级化学提取实验考察了样品中汞的赋存形态。TCLP实验表明,C1-SC在140℃的吸附产物和Mn-SC在30℃的吸附产物浸出液中汞的浓度均高于TCLP标准中汞的安全浓度值,改性过程降低了半焦表面吸附态的汞在水环境中的稳定性。逐级化学提取实验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0℃时,4种半焦样品中汞的形态主要是元素态。而当吸附温度为140℃时,NM-SC中元素态汞含量最高,其次为HgO;Mn-SC和Mn-H-SC中汞的形态主要是HgO;C1-SC中汞的形态主要是HgCl2。
776-781

基于改进EMD的多绳摩擦提升机载荷信息特征提取

摘要:为解决多绳摩擦提升机有效提升载荷的间接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信号分析处理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以主轴装置轴承处水平振动信号为对象,利用改进的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有效固有模态函数(IMFs),改善了经典EMD方法模态混叠与端点效应现象,选取各阶IMF的能量、方差贡献率与能量矩作为特征值,探讨了特征值与提升机有效载荷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该方法中分析信号的获取不改变提升机主轴系统结构,不影响提升机正常运行,易于实现长期在线监测,便于大量基础数据的采集,为提升载荷定量识别积累了样本数据。所选取的3个特征值从大小、权重及分布的角度较好地反映了提升载荷特征信息。
782-788

基于距离约束的井下目标定位方法

摘要:煤矿井下巷道为狭长的条状结构,信号衰减较大,地面已有的目标定位方法和技术难以直接应用于井下,现有的矿井目标定位主要采取基于时间和信号强度的测距方法,而这些方法并没有考虑到井下巷道的条状结构特点,定位误差较大,依据矿井巷道的条状结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距离约束的井下目标定位方法。在巷道内每4个锚节点构成1个矩形区域,将固定的两锚节点之间的距离作为约束条件,结合垂直向量乘积为零的原理,矩形对角线的长度已知,通过基于RSSI的测距原理获得移动节点到矩形区域两对角线上锚节点的距离之比公式,进而通过合理的近似运算和向量乘法定理得到向量方程组,通过求解向量方程组可以得到移动节点的坐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定位误差。
78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