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煤炭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题述评、问题探讨、试验研究、经验交流、医疗卫生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煤炭学会
  • 国际刊号:0253-9993
  • 国内刊号:11-2190/T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87
  • 综合影响因子:2.44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煤炭学报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

摘要:采用现场大规模地质调查与试验监测、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的复杂赋存条件,提出了深部岩巷围岩分类标准体系。分析了其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高温度梯度("三高")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破裂机理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应力状态恢复改善、围岩增强、破裂固结与损伤修复、应力转移与承载圈扩大"4项基本原则的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理论,提出了针对各类围岩进行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的技术措施体系及分步联合支护理念,总结形成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施工安全控制的成套技术。
535-543

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白家庄煤矿垮落法残采区上覆煤层开采问题,通过室内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发现,受两次采动影响,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出现了裂隙产生、扩展甚至贯通的过程,导致其层间岩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掌握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的应力传递规律,再现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受两层煤开采共同影响作用下的移动变形全过程和岩层结构演化过程,揭示了垮落法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存在块体梁-半拱结构控制层的结构机理与其力学特性。
544-550

2011第二届采矿、安全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矿山通风与安全征文通知

摘要:西安科技大学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拟于2011年10月10日—12日在西安举办"2011第二届采矿、安全与环境保护国际会议"。会议主题:矿井通风、矿山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征稿范围:(1)矿井通风与安全管理;(2)通风模拟计算及软件应用;(3)煤自燃与矿井火灾;
550-550

土体压力对地铁旁通道解冻后地表沉降的影响

摘要:在地铁旁通道人工冻土解冻后,冻土体的融化沉降量不仅和土体性质、含水量有关,更受到周围土压力的影响,产生较大的压缩沉降,进而引起地表的沉降。结合随机介质理论方法和前苏联一维融土层沉降公式,建立了能够同时反映土体压力和融沉系数对地表沉降量影响的计算模型。结合某旁通道冻结工程,预测分析了无注浆条件下地表的沉降量。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旁通道冻结工程,土体解冻后的融沉量要小于土体压力产生的压缩变形量,其中压缩变形量约占总变形量的72%~87%。并且在土体埋深的增加或者地表有附加荷载的条件下,压缩变量所占比重将更大。
551-555

大断面煤巷变形破坏规律及控制技术

摘要: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计算和工程实践等方法,研究分析巷道宽度对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巷道临界宽度判定指标:巷道顶板拉破坏深度为1.5 m,顶板拉破坏深度大于1.5 m的巷道维护困难。并提出了超过临界宽度的巷道支护技术为:及时支护、高强高预紧力锚杆、锚索支护和高初撑力的临时支护。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王庄煤矿6207综放工作面运输巷。
556-561

伊泰矿区井下地应力测量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装置在伊泰矿区3个煤矿完成了10个测点的原岩应力测量。实测数据表明:矿区应力场属于低地应力值区域,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北东方向为主;由于受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影响,各矿地应力值差别较大,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亦有所偏差。基于实测数据,得出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垂直应力的差值普遍较大,导致岩体内剪应力较大;分析了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水平主应力与埋深之间的关系。
562-566

软岩变形局部化过程的数字散斑实验研究

摘要:采用激光数字散斑光测方法,对泥砂岩和泥岩这两种不同岩性的软岩试件在单轴受压状态下变形局部化的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经过一系列散斑干涉的相关分析,实时跟踪了软岩应变局部化的变化规律,观测到了软岩应变局部化带的"转动"全过程,并确定了局部化起动的时刻及局部化带内的变形速度。当荷载增加到峰值强度的60%后,泥砂岩出现稳定的变形局部化带。与泥砂岩的单斜局部化带不同,泥岩产生了共轭的交叉局部化带,并沿局部化带发生断裂破坏。实验结果表明,软岩的变形局部化起动时间要早于强度较高的脆性岩石,且软岩的局部化发展过程比脆性岩石稳定、持续时间长。
567-571

基于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端部放矿贫化损失计算

摘要: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端部放矿时矿石损失贫化的原因以及损失率和贫化率计算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随机介质放矿理论,视端部放矿时的放出体为旋转体,推导了端部放矿时贫化率和损失率的计算公式。测量出矿岩散体流动参数后,根据该计算公式,可给出不同放矿方式下的贫化率和损失率。结合一具体工程实例,计算了该矿山端部放矿时的理论损失率和贫化率,并与现场实践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相符,说明所建立的贫化率与损失率的计算公式符合实际情况。
572-576

透明土实验技术现状与展望

摘要:回顾和评述了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起源、材料的制备、岩土工程性质、实验设备与技术、图像捕捉与处理方法以及透明土实验技术的应用。模型实验中,采用激光散斑技术对透明土体内部的变形和渗流过程进行观测,得到相应过程的数字图像,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土体内部变形和渗流变化。对透明土实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目前急需建立透明土试样制备、指标测试和实验技术标准,并健全基于透明土的模拟理论。
577-582

赵楼井田地应力特征及地质构造形成机制

摘要:采用钻孔套芯应力解除法在赵楼煤矿井底车场位置选点进行了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E,反映出测点附近应力场为以NEE向挤压为主的水平构造应力场,与邻近的万福煤矿实测地应力结果基本一致。由区域布格重力场和震源机制解资料得出,鲁西南地区现代地应力场为NEE向水平挤压的构造应力场,赵楼井田地应力场受区域构造应力所控制。通过地质构造成因分析,认为井田构造早期以EW、NE向褶曲为主,晚期以近NE、NW向断层为主,并使早期断层性质发生转换,不同期次构造组合形成了矿井现今复杂的构造格局。
583-587

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

摘要:第一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将于2011年9月23—2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此次会议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办,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协办。组委会专家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神华、中国石油、清华大学、中国安全生产研究院、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荷兰戴尔夫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组成。
592-592

用于煤层气改造的分散剂优选实验研究

摘要:根据水煤浆分散剂分散性能的评价方法,筛选出了两种分散性能良好的阴离子型分散剂FSJ-01和FSJ-02。设计了一种适合煤岩煤粉的分散导流实验,并对所筛选的分散剂进行了评价研究。最终优选出具有分散性能良好、价格低、货源广等特点的分散剂FSJ-02作为煤层气压裂改造用的煤粉分散剂。
598-602

基于低温液氮实验的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孔隙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影响

摘要:采集淮南煤田3个不同矿区13-1煤层、焦作矿区中马村煤矿二1煤层不同分层的不同煤体结构煤样进行低温液氮吸附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煤体结构构造煤的孔隙特征。由此将构造煤的低温液氮回线划分为H1、H2、H3三类,构造煤的孔隙划分为4类:两端开口的孔,一端开口的孔,墨水瓶形孔和狭缝形孔。碎裂煤中主要为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和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孔;碎粒煤和糜棱煤则主要包含狭缝形平板孔、墨水瓶形孔和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研究表明:构造煤对气体的吸附一般发生在孔径3.3 nm左右的孔隙;随煤体破坏强度增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分形维数均在增大。综合孔隙特征研究结果,对糜棱煤、碎粒煤煤层分布发育地区容易引发瓦斯突出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609-614

基于决策树ID3改进算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摘要:为提高工作面突出预测指标预测的准确率,根据灰色相关理论和决策树ID3算法,提出了基于决策树ID3改进算法的煤层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工作面的钻屑解吸指标作为主要决策属性,以地质构造、瓦斯浓度变化等现场较为直观的突出征兆作为辅助决策属性,同时根据矿井实际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数据建立预测样本数据集,把决策属性的相对灰色关联度作为决策树ID3改进算法的最大信息增益计算权重,建立了煤层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决策树预测模型,并采用该预测模型对10组煤与瓦斯突出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采用单一钻屑指标预测的准确率。
619-622

采动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对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控制作用分析

摘要:以实际发生动力灾害的采掘工作面为模拟原型,在模拟分析采场和巷道应力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应力分布对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控制作用,得出了采场易于发生应力主导型的动力灾害而巷道更易于发生瓦斯作用为主导的、高强度的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规律特征,并举例对上述分析做了论证。
623-627

低浓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内过焓燃烧的实验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我国煤炭开采过程中大量低浓度抽放瓦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直接利用的问题,设计搭建了低浓度瓦斯燃烧实验系统,对低浓度瓦斯在泡沫陶瓷内过焓燃烧贫燃极限扩展方法与特性开展了研究,得到了煤矿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的贫燃极限、火焰传播速度范围、污染排放特性。研究表明:低浓度矿井瓦斯在甲烷浓度小于5%时仍然可以在泡沫陶瓷内稳定燃烧,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特性;贫燃极限可以进一步扩展到4%以下。
628-632

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摘要:提出将模糊理论中的隶属度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模糊-支持向量机模型,用于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在对肥城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肥城矿区10个地段的样本数据训练确定最优的模型参数,并对4个测试样本进行了突水危险性评价。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减少样本数据处理的复杂性,较好地解决小样本、非线性问题,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633-637

煤层注水难易程度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

摘要:基于Fisher判别法理论和影响煤层注水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选用煤层的埋藏深度、裂隙的发育程度、孔隙率、湿润边角、饱和水分增值、坚固性系数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以15组煤层注水的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Fisher判别函数对15组实测数据用回代估计方法逐一进行检验,正确率为93.3%。将建立的模型应用于3个工程实例,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模糊聚类分析法、神经网络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或更好。
63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