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强度地下开采对岩体断裂带高度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分析145-149

摘要:对高强度开采条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地质条件一定的条件下,工作面长度、割煤高度、推进速度等是高强度开采对岩体断裂带发育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极差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各因素对断裂带高度发育影响程度,依次为:上覆岩层硬度〉工作面割煤高度〉工作面长度〉推进速度.在覆岩单轴抗压强度20~40MPa情况下,进行原公式与回归公式对断裂带发育高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原公式值偏小.最后用回归公式对某矿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证明了模拟结果的合理性.

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冲击地压预测技术及应用150-155

摘要: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力学分析,研究了“S”型覆岩空间结构的岩层组成、运动规律、应力分布特征,探索了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的冲击地压预测方法.基于山东华丰煤矿微地震监测的结果,证明除了受构造、煤柱等影响区域外,当“S”型覆岩空间结构在工作面推进至单工作面“见方”、双工作面“见方”、三工作面“见方”阶段,由于采场上方覆岩空间结构相互连通,其运动范围和烈度增大,更容易诱发冲击地压.结合华丰矿1410工作面的开采实际,预测了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内蒙古成功研究出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新技术155-155

摘要:一项粉煤灰综合利用生产氧化铝联产活性硅酸钙的技术成果顺利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这项技术开辟了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新途径,有利于缓解我国铝土矿资源短缺问题.

急倾斜长壁工作面开采老顶平衡结构阻水性能156-158

摘要:在急倾斜长壁工作面沿倾斜方向形成老顶平衡结构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老顶平衡结构的阻水性能.通过建立王家山矿区老顶平衡结构受力与孔隙水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出老顶平衡结构起到阻水作用所需的工作面采深为238.52m.通过现场监测工作面内雨水流量与采深的关系得知,当采深大于235m时,工作面内雨水流量开始减小.理论推导结果与实际结果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在一定采深下,老顶平衡结构可以起到阻止雨水入渗的作用.

结构复杂厚煤层工作面年产200万t综放工艺研究159-162

摘要:通过现场工艺试验,对综放工作面含夹矸结构复杂段合理综放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围绕该工作面主要综放工艺参数的确定,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测研究,确认在结构复杂条件下的顶煤的冒放性不仅受放煤参数、顶煤及直接顶的垮落特征的影响,而且还主要受夹矸层的岩性及厚度的影响,确定选择两刀一放单轮间隔放煤方式对提高煤炭采出率,降低原煤含矸率有利.

重要启事168-168

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蠕变全过程169-174

摘要:基于岩石流变理论,采用解析方法和蠕变试验分析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岩石黏弹塑性变形全过程的表述方式、对应的本构方程、蠕变方程、蠕变破坏时间、蠕变变形与破坏属性,建立了岩石三维黏弹塑性蠕变基本方程的统一格式.该统一格式可方便描述蠕变变形全过程,包括根据不同应力状态呈现出完整3阶段全过程,或其中某2个蠕变阶段组成的蠕变变形全过程.将其应用于以西原模型表述的三轴蠕变试验,建立了相应的三轴蠕变本构方程、蠕变变形公式的显式.利用某地片麻岩蠕变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2009年《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煤炭学报》英文版)征订启事174-174

竖井围岩-支护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最小安全系数法175-179

摘要:根据弹塑性力学及围岩一支护相互作用原理,分析了竖井稳定性,推导了竖井围岩与支护的应力、位移以及支护厚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泊松比的大小,判断围岩周边最大主应力的方向.结合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和安全系数,建立了安全系数评价法,通过FISH语言实现了求解,为围岩稳定安全范围、支护方位以及支护厚度提供了合理的参数.

基于约束剖分三维露天矿采场模型的建立180-183

摘要:为了提高露天矿采场三维模型的精度和三维显示效果,根据露天矿采场数据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建立露天矿采场三维模型的方法.该方法集成了采场中的散点和线状数据,使模型更接近实际采场,精度更高.这一方法用VC++.net编程得以实现,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建立的采场三维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露天矿采场的实际情况,明显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并增强了模型的三维显示效果.

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预测184-186

摘要:利用组合技术对KNN算法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煤矿立井井筒非采动破裂的预测.选取表土层厚度、底板含水层厚度、底板含水层水位速降、井筒外径、井壁厚度和井筒投入使用时间作为井筒破裂的特征属性,以工程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基于组合技术的KNN预测模型,并使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错误率很低.

2009年《煤炭学报》征订启事192-192

利用断层滑动矢量反演协庄矿区构造应力场193-197

摘要:利用由断层滑动方向反演构造应力张量的计算方法,获得了协庄矿区深部10个测点的11个构造应力张量方向结构特征,反映了协庄地区中新世末期以来存在2期主要构造应力场作用:自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初期,协庄地区构造应力场以北北西-南南东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为正断型;上新世以来,协庄地区的构造应力场以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北北西-南南东向拉张为主要特征.应力结构为走滑型,并与由震源机制解获得的最新构造应力场的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协庄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的三维电阻率测井方法198-202

摘要:通过三维电阻率测井方法应用于煤田的理论及探测方案的分析,在淮南煤田2个岩溶陷落柱发育区进行了探测试验,探查距钻孔半径450m范围内,700—1200m不同埋深电阻率的分布情况,查清了研究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并通过6个地质钻孔揭露及联通抽水试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探查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通过地质钻孔与地面电极的有机结合,可查清深部水文地质特征.

煤巷锚掘快速施工的封闭控尘理论与技术工艺203-207

摘要:针对ABM20锚掘机在煤巷快速掘进中所带来的粉尘严重超标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我国煤矿煤巷快速掘进生产现状的封闭式除尘技术.在应用数学模型对不同掘进速度下,采用封闭式控尘系统的掘进工作面现场的风流场、粉尘场进行模拟解算基础上,分析得到最优化的掘进机切割滚筒转速.同时,在优选的切割滚筒转速下,对ABM20锚掘机的除尘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封闭式控尘系统,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封闭式控尘系统能有效降低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有利于矿井安全高效掘进的实现.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研究与应用208-211

摘要:根据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及事故救援过程的特征,将瓦斯突出事故应急预案划分为灾害评估、应急响应组织管理、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系统4个环节,指出应急预案是救援工作的前提,灾害评估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应急响应组织管理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重点.应急响应程序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关键,应急救援技术支撑系统则是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核心.以平禹四矿“8·1”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应急预案在救援过程中的作用。

煤矿事故隐患监控预警的理论与实践212-217

摘要: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事故危害金字塔等理论,通过对煤矿事故的统计分析,认为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人或物的隐患,而隐患的背后又必然存在着管理缺失或员工基本素质与身心状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由25个项目构成的监控要素框架,确定了54类1000多条隐患明细,并以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分别赋予相应的点数,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动态量化考核;开发了实时监控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了日、周、月、年的安全工作评价和隐患发生情况的统计查询,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全工资考核分配的依据;延伸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了班组事故隐患的实时监控;建立了事故隐患实时监控体系,设置了煤矿安全生产红、黄、蓝、绿4级预警功能.

受限空间可燃性气体爆炸特性的对比218-223

摘要:以可燃性气体CH4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对比研究了容器因素、初始湍流对CH4爆炸极限的影响,气体浓度及湍流对CH4爆炸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H4爆炸极限与诸多因素有关,随容器扩展性的增大,爆炸极限会增宽;初始湍流亦使CH4爆炸极限增宽;CH4爆炸的最佳浓度为11%,在此浓度下CH4爆炸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达最大值,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达最小值;在同一浓度下,CH4预混湍流爆炸比静止无湍流爆炸时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大,到达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