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再论“钻井井壁在泥浆中的轴向稳定”121-125

摘要:进入21世纪,煤矿深厚冲积层钻井法凿井技术迅速发展,井壁在泥浆中悬浮下沉安装的轴向稳定问题又成为工程技术界关心和讨论的热点,本文为笔者1980年发表的“钻井法凿井井壁在泥浆中的轴向稳定”一文,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认为采用“力矩平衡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和控制钻井井壁悬浮下沉过程的轴向结构稳定,保证工程施工安全.

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研究131-135

摘要:构建了煤表面与CH4的吸附模型,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对构建的煤与CH4分子吸附伴生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了吸附平衡态的几何构型,计算了吸附能和振动频率,从而得出煤与瓦斯突出微观机理:在矿井生产中,由地震、开采等引起采掘工作面围岩应力变化导致煤岩体破裂,煤岩体破裂产生频率范围宽广的电磁波.由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煤与瓦斯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能为1.16kJ/mol.煤与CH4吸附形成的伴生分子体系以量子化形式吸收宽频电磁波,导致该体系由基态变为激发态,使得瓦斯由吸附态脱附变为游离态,形成大量的游离态瓦斯,在弱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爆炸在分岔管道中的传播规律及分析136-139

摘要:为了探索瓦斯爆炸在分岔管道中的传播规律,通过实验测定了瓦斯爆炸在分岔管道中传播的爆炸波超压值和火焰传播速度,并对瓦斯爆炸在分岔管道中的传播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管道分岔对瓦斯爆炸的火焰和超压都有增强的作用,火焰和爆炸波对分岔处管壁的破坏特别大.因此在矿井巷道开拓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巷道分岔,同时避免巷道内障碍物的堆积.在必须分岔时,应根据分岔巷道瓦斯爆炸传播规律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阻止瓦斯爆炸的传播和降低强度,减少瓦斯爆炸带来的损失.

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驱散积聚瓦斯的理论与试验140-143

摘要:为更有效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分析了一次旋转水气射流通风器工作原理、二次实心旋转射流通风特性和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作用原理,采取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来驱散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压二次实心旋转水气射流通风无机械旋转部件,风流作用面积大、紊动性强、掺混能力强,比直流送风或主风流扩散通风有更好的驱散上隅角瓦斯效果.

水分对不同煤种瓦斯吸附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144-147

摘要:通过研究煤中水分的赋存特征,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了煤样的加湿装置.针对目前评价煤中水分对吸附瓦斯量的影响时未考虑煤变质程度差异的现状,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煤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吸附等温线的大量测定,经数据拟合,最终得出煤中水分对瓦斯吸附量的影响校正系数,并与原煤样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得出的校正系数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地下采动条件下的边坡稳定性148-152

摘要:根据平朔安家岭露天矿工程实践,运用极限平衡理论的方法,借助Geo—Slope软件,进行了外部环境条件如地下水以及地下开采扰动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考虑浸水影响并研究了地下开采扰动条件下的边坡破坏模式,最后进行了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和评价,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水压和地下开采扰动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局部边坡受地下开采扰动十分剧烈,存在滑坡可能.

长壁开采老采空区带状注浆设计方法153-156

摘要:在分析老采空区残余沉降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开采沉陷理论,对控制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注浆充填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控制老采空区残余移动变形的关键是控制垮落带和断裂带内岩体的变形.在一定开采深度下,老采空区注浆充填可采用带状注浆充填.当开采深度小于导水断裂带高度和地面建筑载荷作用深度时,注浆孔间距为2倍的浆液扩散半径;当开采深度大于导水断裂带高度和地面建筑载荷作用深度时,给出了带状注浆充填注浆孔间距计算公式及注浆孔布设原则.注浆孔首先应布置在距离工作面边缘内20m范围内、急倾斜煤层上山方向和断层发育区域,以充填采空区边缘的空洞和欠压密区.

未稳沉采煤沉陷地超前复垦时机的计算模型157-161

摘要:为了科学地确定超前复垦的时机,研究了开采方法、地下水位、表土剥离厚度等影响因素,以开采沉陷学中的概率积分法为理论基础,建立了复垦时机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计算得T(复垦时机)≤47d,通过与开采44d后走向主断面上地表点的下沉情况对照及考虑季节因素,认为自开采47d内可以进行复垦,也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裂隙演化与渗流的分形研究162-165

摘要:采用分形几何学对离散元计算得出的急倾斜煤层开采覆岩裂隙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上方岩土体节理裂隙发育边界角度较陡,近地表附近岩土体节理裂隙发育边界角度较缓.覆岩内裂隙闭合与张开裂隙的分形维数与开采深度呈线性关系,且两者之间的比值随采深的增加而增加,即覆岩内张开裂隙闭合率随采深的增加逐渐提高,说明浅部覆岩内裂隙的闭合对于阻止地表水入渗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工作面内的雨水渗流量与裂隙闭合率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工作面的水渗流量与裂隙闭合率呈非对称抛物线关系,进一步证明了裂隙闭合的阻水作用.

地表新增荷载对采空区上方覆岩的影响规律166-170

摘要: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了全部开采和部分开采条件下的采空区在地表新增荷载后,地表附加沉降和采空区上覆岩层内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地表加载点与采空区的相对位置不同时加载后地表附加沉降量具有明显差异,越靠近采空区,中央沉降量越大,实测到的开采前上覆岩层内应力基本上随深度增加线性增大,开采后上覆岩层内应力发生重分布,加载后的附加应力分布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

2008年《煤炭学报》征订启事170-170

块裂结构岩体中的三维应力传递171-174

摘要:利用岩石力学中碎裂介质理论提出的方法,研究了应力在三维块裂介质中的传递规律.根据矿山地下开采中采场上方一定范围内岩石破断后可能形成的块体形状,把破断块体抽象成具有一定长、宽、高和破断角的规则块体,建立了采场上覆岩层三维块裂介质力学计算模型;借助应力计算理论,研究了自重应力在三维块裂介质模型中的传递规律,得到了相应的三维应力计算公式.块裂介质中块体自重产生的三维应力大小受计算位置上方岩块数量、岩块密度以及岩块的长、宽、高、破断角等几何参数的控制,同时还与块体的重力分解系数有关.

重型工作面在神东矿区的推广应用175-178

摘要:结合神东矿区的实际,分析了国内外煤矿采掘技术及装备发展的现状,阐述了装备重型工作面的必要性,提出了重型工作面的概念和面临的技术难题.介绍了重型工作面在神东上湾煤矿的应用.结果表明,上湾煤矿自51202工作面投运以来,其产量达到1200万t/a,采出率达94.2%,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1.2%.

2008年《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HINA)》(《煤炭学报》英文版)征订启事178-178

煤矿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协作模型179-183

摘要:煤矿地理空间事务或信息处理是一个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基于多层数据、信息、任务与用户的多层协作体系,各层之间的通信主要通过Http协议、网络技术和空间元数据等实现.考虑到煤矿地理空间数据的动态控制性与强耦合性等特点,并结合煤矿地理空间信息协作行为,基于煤矿地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与空间元数据内容体系的研究提出了结果共享-信息精确的协作模型以及面向联合目标的智能协作模型.

生物反应器处理煤矿瓦斯气体工艺填料的选择184-188

摘要:为给生物技术处理煤矿瓦斯气体的反应器选择一种合适的填料,以净化处于略大于瓦斯爆炸范围的甲烷含量为0—20%的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规模的生物膜填料塔,对陶粒滤料、蛭石以及生物挂膜陶粒3种填料的挂膜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陶粒滤料挂膜效果最差,反应器处理甲烷的能力也最弱,而以蛭石作为填料的反应器的抗冲击能力最差.相对于陶粒滤料以及蛭石而言,挂膜生物陶粒以其适宜的比表面积、粒径以及密度,用其作为填料的反应器能得到较大的处理甲烷能力以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较适合作为处理煤矿瓦斯的生物反应器的填料.

细煤泥离心过滤脱水过程的颗粒截留机理189-192

摘要:对小型煤泥离心过滤机及工业离心过滤机的入料、各产品的粒度分布进行了实验分析,对细煤泥离心过滤脱水过程中的颗粒截留效应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该过程中颗粒截留的2种不同机理,即基于固有介质的截留和基于次生介质的截留.研究表明,固有介质截留主要影响和决定滤液中流失的颗粒粒度上限,而次生介质主要决定脱水产品中可回收的颗粒粒度下限.次生介质截留是煤泥离心过滤脱水过程细粒截留的主要方式,颗粒床层的结构是决定次生介质截留效果的关键,在设备开发、运行控制时应创造条件予以利用和强化.

焦炭与原煤混烧和分别燃烧时NO生成的差异性193-196

摘要:以3种具有不同煤阶的原煤作为试样,将其热解后制备的焦炭与原煤采用2种方法进行实验:混烧和分别燃烧,在973~1373K范围内研究了NO的生成规律.研究发现,焦炭和原煤混烧生成的NO大于其分别燃烧时生成的NO的总和.而且当焦炭占混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3.04%时,随着燃烧温度的提高,2种方法所得NO的差异还有增大的趋势.在此温度范围内,当混烧时,焦炭对NO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对其前驱物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