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1233-1238

摘要:针对煤矿深部及复杂困难巷道条件,分析了锚杆支护作用,提出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大幅度提高支护系统的初期支护刚度与强度,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减少围岩强度降低;开发出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包括强力锚杆、强力钢带及强力锚索系列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成功应用于新汶矿区千米深井巷道,巷道变形降低70%左右,顶板离层仅为原来的5%,巷道支护状况发生了本质改变.实践证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同时,提高顶板支护的刚度与强度可有效地减小煤帮压力和底臌.

本刊收取稿件审理费的通知1238-1238

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开采工作面压架机理与防治1239-1243

摘要:采用实测和实验模拟方法,就松散承压含水层下薄基岩采场压架事故的机理与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赋存在基岩顶界面上的松散承压含水层的水位在采场压架时迅速下降,证明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部的基岩是整体破断下沉的.由于松散承压含水层的载荷传递作用,导致薄基岩条件覆岩关键层易产生复合破断,引起基岩的整体破断和砌体梁结构的滑落失稳.这是造成华东矿区部分矿井在邻近松散承压含水层开采时工作面发生压架事故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松散承压含水层下薄基岩采场压架防治对策.

重要启事1243-1243

深井软岩巷道围岩流变与应力场演变规律1244-1252

摘要:实测了海域巷道流变规律,进行了岩石流变性能、水理性质、矿物结构和现场地应力测量;分析了海域巷道流变机理;提出了岩石强度极限邻域的概念;探讨了巷道围岩应力场的演变规律;最后提出了针对龙口矿区煤系地层结构特点的巷道支护对策.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长度的选择1253-1257

摘要:在分析浅埋、厚风积沙煤层工作面长度与矿压显现强度以及液压支架控制能力相适应的基础上,对神东矿区大采高工作面长度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上湾煤矿1^-2煤层在工作面长度为240,300,360,400,450和500m时,需要的工作阻力分别为5916,7394,8872,10014,11269和12519kN/架,现有DBT8638和DBT8670支架条件下,上湾煤矿1^-2煤层工作面长度300m是最适宜的,实现了大采高、超长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

分层开采煤矿的矿震能量释放模型与能量释放谱1258-1263

摘要:以下行分层开采的我国东北某大型煤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微震观测和工程数据分析,探索矿震能量释放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应用价值.发现在没有显著的外部长周期调制动力流入的矿区,各相同地应力强度环境持续开采引发的矿震能量累积释放的时域分布均符合3参数的S形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不同地应力强度环境间,该模型的3个参数是地应力强度的自相似函数.通过最大主应力建立起不同地应力强度环境开采进程的典型矿震能量释放谱,定量揭示了开采活动与矿震能量释放间的内在联系及力学机理.

突出煤体单轴压缩和蠕变状态下的声发射对比试验1264-1268

摘要:采用MTS815液压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和DISP-2声发射监测系统,对突出煤体和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全应力-应变和分级加载蠕变状态下的声发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试样初始损伤程度的差异,单轴压缩作用下煤样的声发射现象贯穿整个试验过程,而砂岩在弹性阶段声发射信号较少.分级加载蠕变试验过程中,前3级应力水平处于典型的第1,2蠕变阶段,期间声发射振铃事件比快速递减,其均值和递减时间随应力水平升高而增加.声发射累计振铃数变化曲线能较好地体现原煤试样蠕变特性的变化趋势.第4级荷载水平时,前期声发射曲线基本保持稳定,但数值明显高于前3个应力水平.在破坏前的极短时间内,声发射曲线急剧上升,预示试样即将完全破坏.

冲击倾向性煤体的三点弯曲动态断裂实验1269-1272

摘要:采用三点弯曲冲击断裂实验装置和分布式多火花高速摄影系统对冲击倾向性煤体内裂纹扩展过程进行了观测,分析了裂纹扩展速度、动态裂纹扩展摸式和裂纹扩展的非稳定性.研究发现:冲击倾向性煤体内裂纹扩展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征;煤体的非均质性和不连续性对动态裂纹扩展模式和裂纹扩展速度有较大影响.实验结果解释了由放炮等震动诱发冲击地压灾害的滞后突发机理.

大型水库库区下压煤开采研究1273-1276

摘要:运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现场测试、矿井涌水量统计、水质分析、理论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分析认为煤层开采有安全保障;地面塌陷范围有限,不会波及到大坝附近;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库区水体渗漏,不会对大坝附近的渗流场产生影响.

深厚表土层变断面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的有限元计算1277-1281

摘要:在给出了深厚表土层钻井井壁竖向稳定性有限元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计算出该钻井井壁的竖向稳定临界深度为635m(其钻井井壁全深为645.3m),表明该钻井井壁在下沉到底时存在竖向失稳的可能性.通过增加横向约束的方法,井壁的竖向稳定性可得到有效地改善.同时研究了井壁的质量、井壁上下端的约束条件和井壁底接触面积等因素对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井壁的质量与钻井井壁竖向稳定临界深度成反比;井壁上下端的约束条件对井壁的竖向稳定性影响较大;井壁底与岩面的接触面积越大,井壁的竖向稳定性越强.

TM图像的矿区土地资源分类体系的建立与信息提取1282-1286

摘要:以多时相TM图像为数据源,分析矿区土地资源的主要演变形式,参考国家标准分类体系,提出了适合于沈阳矿区的土地资源监测分类体系.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地物在TM图像上的灰度变化、空间关系及结构变化,对矿区水体、建设用地、绿地和耕地、塌陷地分别进行了模型提取研究.并采用GIS支持下的分层变化信息提取方法,通过建立知识及决策树模型对信息进行变化检测,检测结果完全能够满足对矿区土地资源演变分析的精度要求,且均采用半自动的提取模型与知识决策树提取方法,简单易行,方便GIS数据管理与分析.

基于GIS的瓦斯爆炸诱因预警技术1287-1290

摘要:针对煤矿瓦斯爆炸灾害问题,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以瓦斯浓度与着火温度为主要因素的瓦斯爆炸诱因预警模型,将瓦斯爆炸诱因预警划分为4个等级.在GIS技术支持下,开发了基于ArcView GIS的预警模块,结合瓦斯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建立了预警系统.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安十二矿典型工作面为例,验证了预警技术的可行性.

煤微观结构与组分量质差异自燃理论1291-1296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外煤炭自燃机理学说的缺陷,应用量子化学理论和红外光谱等手段,从微观角度研究了煤的分子结构、煤表面与氧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机理、煤中有机大分子与氧的化学反应机理、煤中低分子化合物与氧的化学反应机理,并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建立了新的煤炭自燃理论,称为“煤微观结构与组分量质差异自燃理论”.

惰质组与镜质组对煤吸附CO性能的影响1297-1300

摘要:针对许多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层出现CO长期超标,但未出现自然发火的现象,对2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了CO等温(30℃)吸附实验以及煤岩显微组分分析.研究表明:煤的镜质组含量、惰质组含量对CO吸附量影响较大,且对于中、低变质程度的煤,惰质组对煤吸附CO的影响大于镜质组对CO吸附的影响.利用Mathematic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在不同压力下,惰质组含量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Ⅲ——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应用1301-1306

摘要:为解决我国煤矿区普遍面临的煤层底板突水评价难题,在煤层底板突水主控指标体系和脆弱性指数法提出的基础上,以邢台章村煤矿三井的9煤层开采为例,通过将新提出的基于GIS的ANN型脆弱性指数法与传统的突水系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对比和拟合分析,证明脆弱性指数法在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妥善地解决了脆弱性指数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先排矸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数值模拟1307-1311

摘要:使用3种湍流模型对先排矸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采用RSM模型进行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旋流器密度场中,一段旋流器流场中存在着完整的空气柱,二段空气柱是气水混合中心低密度区;在旋流器压力场中,以轴线为中心存在着负压区,沿径向负压逐渐升高至0,然后达到正压力;在旋流器速度场中,轴向速度沿轴线向下形成内旋流,沿半径加大到0,形成了零速包络面,一段的切向速度和DWP旋流器相近,二段的切向速度比DWP旋流器更高.

Elman神经网络在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技术中的应用1312-1315

摘要:为了满足动力配煤数字化信息控制系统对配煤煤质在线预测的精度要求,利用Elman神经网络建立了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综合学习了各煤质指标内部以及和配比的关系,能够根据各参配煤种的Mad,Aad,Vad和对应的配比X,直接预测出配煤产品的MAd,Aad,Vad和Qnet,ad^*采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