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的微震探测初步研究273-277

摘要: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实体煤扩展,在高度上先从下部开始;冲击地压显现地点不一定是矿震震源发生地点;统计观测的结果表明:部分砾岩断裂导致了矿震发生,大约50%的矿震是由于关键层的破裂引起的,只有个别矿震导致了冲击地压显现,说明了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区别.展示了冲击地压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思路.

光测方法在岩层移动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278-281

摘要:以淮南潘一矿11-2槽煤层2171(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深部开采情况下上覆岩层的移动和地表沉陷相似材料模型实验.将非接触式的光学测量技术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引入到该实验中来,对该方法应用于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的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推进度下的上覆岩层移动的全场等高线云图,分析了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结果表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机械点测量方法的某些缺点,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相似材料的模型实验.

动静载荷耦合作用下PDC刀具的失效机理282-286

摘要:运用应力波理论分析了冲击一静压切削模式下PDC刀具的破损机理,得出了冲击应力波的幅值、入射角(刀具侵入角)、刀-岩接触间隙,以及在接触面上的多次透、反射造成加载-卸载-再加载的循环,对破岩效果和PDC刀具破坏有很大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动静态多功能岩石破碎试验台上,以砂浆块和花岗岩为试验对象进行了冲击-静压切削破岩试验.结果表明:在硬岩破碎中,PDC刀具的破坏模式主要是轴向崩裂、冲击压碎和径向崩裂3种;施加一定的静压可使刃面与岩面充分接触,有利于应力波的传播,从而提高破岩效果和PDC刀具的使用寿命.

动压作用下乳化炸药微结构变化的实验287-291

摘要: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照相技术研究了受动压作用前后乳化炸药微观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分散相粒径分布变化和微观结构变化对乳化炸药爆炸性能的影响.认为在动态压力作用下,敏化载体会不同程度地被破坏,导致在被起爆时形成的热点不足;乳化炸药体系的均一性变差,使两相间的化学反应速率下降;敏化载体和两相界面膜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体系中形成的热点引发两相间的化学反应的效率降低;这3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乳化炸药的减敏.

相似材料模型变形测量中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监测技术292-295

摘要:利用高分辨率数字相机获取模型不同时刻的数字立体影像像对,通过模型上布设的像控点和测点,利用直接线性变换提供的概略初值,由理论严密的自检校光束法平差完成高精度的平差计算及相似材料模型的变形测量.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模型测量方法的缺点,具有测量精度高、信息容量大、方便易行等优点,可以实现实时观测和以影像方式记录模型破坏形态.

龙固副井冻结凿井期外壁混凝土应变的实测研究296-300

摘要:通过龙固副井冻结凿井期现场实测,获得了龙固副井外层井壁混凝土应变的变化规律.结合高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分析了井壁结构的安全性.研究表明:外层井壁浇筑后,混凝土首先产生拉应变,而后随井壁温度下降而逐渐减小并转变为压应变.环向最大压应变一般为同一监测层位竖向、径向最大压应变的2~4倍.在龙固副井施工中,井壁环向最大压应变达2221με,约为极限压应变的76.6%,处于安全状态.

用Geostructure软件模拟预测断层的可行性301-304

摘要:为进一步查明井田开采区域内勘探空白区的断层情况,减少断层对煤矿企业生产的影响.提出用Geostructure软件来模拟预测断层.以澳大利亚Noah Goonyella矿井和郑煤集团超化矿井为应用实例,从断层数量、断层存在概率、降低断层风险3个方面,通过反向分析比较,论证了Geostructure软件模拟预测断层的可行性.结合3D-GIS技术将预测出的断层的空间位置用三维坐标在井田区域内表示出来,大大降低了煤矿企业开采中的风险.

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305-309

摘要:基于露天矿闭坑前后地质灾害的分析,总结出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至闭坑前环境地质问题与灾害主要有3个方面:①露天煤矿开采将形成深大的矿坑及废弃矸石排土场.②露天采矿形成的矿坑边坡及排土场边坡,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与地下水作用,采矿工程活动等原因诱发一系列诸如滑坡、塌陷、泥石流、周边地面变形、地裂缝等突发性或缓变性地质灾害.⑧露天矿开采引发生态环境恶化及缓变性的灾害.提出了露天矿闭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方法.并根据以上研究以抚顺西露天煤矿闭坑(矿坑)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为实例进行了分区,得到了符合实际的结果.

地下水化学特征组分识别的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方法310-313

摘要: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建立了地下水化学特征组分识别的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方法利用支持向量机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和粒子群快速全局优化特点,通过对水源样本的学习,可以快速自动建立典型离子化学组分含量与其所属岩层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

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评价的GIS与ANN耦合技术314-319

摘要:以鹤壁十矿矿区为例,在分析其自然地理、区域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突水灾害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水压、断裂构造、隔水层(厚度、岩性组合、矿压)、岩溶发育以及第三系底部黏土隔水层等控制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因素在空间区域上的变异特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为操作平台,建立各控制因素的子专题层图;针对现有底板突水预测模型的不足,应用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确定了各主控因素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应用GIS与ANN耦合技术,经过模型识别,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脆弱性分区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的研究区各结点底板突水脆弱性指数的累计频数统计直方图,确定出各分区的阈值,并对底板突水脆弱性指数的各主控因素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的本质因素分析320-323

摘要:针对目前普遍将煤矿事故频发归因于管理问题的倾向,采用对比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管理、技术和装备等因素对煤矿安全的影响,得出煤矿事故的发生与安全管理有关,但诸如重特大煤矿瓦斯爆炸等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取决于技术和装备水平,而非管理;对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不够、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低是导致煤矿恶性事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并研究了技术、装备和人“三要素”之间的边际替代关系.

掘进巷道瓦斯爆炸衰减规律及特征参数分析324-328

摘要:运用爆轰和爆炸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建立了瓦斯爆炸的物理模型和冲击波关系式,目的在于研究煤矿掘进巷道瓦斯爆炸时期爆炸冲击波、爆轰波的衰减规律及特征参数的特性.通过对冲击波、爆轰波衰减渐近规律的分析,推导出柱面、球面强爆轰波的衰减有限距离的函数表达式.实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柱面、球面强爆轰波在有限距离内可以衰减为C-J爆轰波,同时推导出强爆轰波衰减为C-J爆轰波的有限距离公式.

煤与瓦斯承压散体失控突出机理的初步研究329-333

摘要:为正确认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将突出煤体视为煤与瓦斯承压散体,提出并初步研究了煤与瓦斯承压散体失控突出机理.先介绍了突出煤体视为散体的可行性,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导出煤与瓦斯承压散体的动量方程,结合突变理论导出煤与瓦斯承压散体运动突变势函数,并分析了承压散体失控突出机理对突出过程的描述、运动突变条件、影响煤与瓦斯突出因素,最后用现场煤样在伺服岩石力学试验机做煤样力学性能和水渗透性能实验来验证该机理的正确性.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预测瓦斯的研究成果334-336

摘要:就当今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前沿和难题——地下流体即双相介质理论,研究了煤田地震资料上的地震波场特征,模拟并编制了相应软件对地震资料进行了再处理,有效地解释出了瓦斯富集区,预测结果与已开采的资料数据基本吻合.

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未确知聚类研究337-341

摘要:在对邯郸地区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的基础上,应用未确知聚类方法对矿井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进行聚类,找出各类类中心,并给出样本属于各类的隶属度,较好地解决了对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分类问题,最后以实例来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342-345

摘要:运用制定《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所依据的近600个烟煤煤层煤样实测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煤种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分布范围,探讨了烟煤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与中国煤分类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较复杂,特别是在中低变质烟煤阶段,相同变质程度煤往往归属于不同煤种,受煤岩组成和还原程度的影响较大.但总的来说,烟煤镜质组反射率与煤种之间的关系规律性明显.

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湍流数值计算模型的选择346-350

摘要:简述了重介质旋流器理论研究的现状,给出了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及各种湍流数值计算模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采用k-ε,RNG,RSM三个模型对重介质旋流器流场进行试探性数值模拟,并与相同边界条件的试验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最后选定RSM模型用于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的湍流模型.

浮游选煤中抑制剂的应用及作用机理351-354

摘要:针对浮选精煤灰分普遍高于重选精煤的现状,在浮选过程中添加羧甲基纤维素(CMC)作抑制剂来降低浮选精煤灰分,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它的抑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MC用量在30g/t时,可以降低精煤灰分1%~2%;CMC能选择性地吸附在煤矸石表面,增加其表面的亲水性,扩大煤与矸石的表面性质差异,达到抑制煤矸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