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下伏煤层开采引起的大巷变形规律模拟研究1-5

摘要:针对泉沟煤矿要采出-115大巷下压煤,同时要保证上部的大巷正常使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下伏煤层开采大巷围岩活动规律的模拟分析.研究了下伏两煤层开采引起的岩层运动规律及其对-115大巷造成的影响.此外,采用RFPA数值模拟系统,就大巷支护方式、下伏煤层与大巷距离、下伏煤层开采顺序等因素对-115大巷围岩稳定性造成的采动影响的普遍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15大巷的原支护不能保持其稳定性,通过采用必要的加强支护措施后,大巷的稳定性是有保证的.

2006年《煤炭学报》征订启事5-5

采高对工作面及围岩应力壳的力学特征影响6-10

摘要:以谢桥矿1151(3)综放工作面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为背景,应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FLAC^3D),对不同煤层厚度采场围岩应力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获得了采场围岩宏观应力壳力学特点和变化规律,即随开采煤厚的增大,应力壳的几何高度增加,壳基应力降低,分布范围增大且离工作面煤壁越远;揭示了煤层厚度对该力学特征的影响和综放与综采工作面及围岩宏观应力壳力学特征的差异,也正是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不同于综采工作面的根本所在、表明合理调整开采厚度和采场结构可改善采场围岩宏观应力壳的动态平衡,对保护工作面、减小矿山压力影响和显现有积极作用.

2006年《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HINA)》(《煤炭学报》英文版)征订启事10-10

巷道层状岩层顶板破坏机理11-15

摘要:摘要:利用东北大学自行开发研制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2D),分析了层状顶板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及不同侧压条件下和不同厚跨比条件下层状顶板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水平层状顶板开裂在岩梁中部是由下向上发展的,层状顶板的最终破坏形态与裂纹最终将形成向上扩展的3条主裂纹.随侧压的增大,水平层状岩层的破坏范围逐步减小,顶板岩层的位移逐步减小.岩梁的厚跨比对巷道项板围岩的最终破坏状态有重要影响.

用电磁辐射法监测预报矿山采空区顶板稳定性16-19

摘要:对坚硬煤岩层的电磁辐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煤矿回采过程中煤岩体电磁辐射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磁辐射监测预报顶板稳定性的技术方法,并在煤矿进行了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山采掘过程中,伴随顶板活动会产生明显的电磁辐射信号,顶板垮落前电磁辐射有异常反映,表现为异常增大或呈现增长趋势,用电磁辐射法监测预报顶板垮落是可行的,且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率高的优点.

岩石-混凝土两相介质胶结面粗糙系数的分形描述20-25

摘要:针对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锚碇胶结面抗剪强度(抗剪强度的大小与胶结面粗糙度紧密相关)取值问题,采用室内控制粗糙系数试验的方法,测试了不同粗糙度的花岗岩与混凝土胶结面的抗剪强度.从形态数学原理出发,建立了均方根坡角法(ARMSS)测算岩石与混凝土胶结面轮廓线的分维数,定量描述其粗糙程度.岩石与混凝土胶结面粗糙系数(JRC)可由分形维数D与分形截距A来确定,通过分形分析可以定量估计岩石力学中的JRC值.

饱和含水石灰岩散体蠕变过程中孔隙度变化规律的试验26-30

摘要:利用一种破碎岩石渗透特性试验系统进行了饱和含水状态下石灰岩散体的蠕变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蠕变过程中孔隙度的变化率与当前孔隙度、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恒定应力水平下,孔隙度的变化率与当前孔隙度之间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在不同应力水平下,多项式系数取决于轴向应力与岩芯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并且可用该比值的幂函数拟合.

本刊收取稿件审理费的通知30-30

GPS在大佛寺煤矿三井贯通中的应用31-34

摘要:针对GPS在大佛寺煤矿三井高精度贯通中的成功应用,利用GPS网内相对精度高的特点来控制近井点的相对点位误差,同时根据贯通的特点改变起算条件来消除起算数据误差,由此探讨了矿区GPS近井网的布设、解算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断层构造在矿井工作面震波CT反演中的特征显现35-39

摘要:为获得不同断层构造的CT反演特征,通过实际地质模型探测实验,对断层构造与工作面巷道不同夹角的波速重建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之间夹角大于30°时断层构造重建效果显著,构造迹线及其特征明显.同时断层构造反演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断层本身的性质、观测系统、正反演方法及射线覆盖次数等都是震波CT图像重建的影响因素.

煤层动态建模技术及应用40-44

摘要:从煤层建模的约束条件、建模的特点、模型的选择、模型建立的路线以及平面一剖面对应实现的原理等方面讨论了煤层动态建模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将煤层建模的约束条件归纳为广义自然边界和构造地质边界,简化了煤层建模的程序设计,将断层边界的约束问题归结为折线边界的约束剖分,提高了断层的自动处理能力.设计的两条煤层建模路线为煤层动态建模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能解决煤矿生产制图中平面剖面特征点的对应与任意切割剖面问题.

矿区地下水系统演化过程中混沌性态形成的条件及机理45-49

摘要:以混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系统整体稳定性的3种状态、系统混沌性态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确定性混沌与随机混沌所具有的差别.据此,进一步阐述了矿区地下水系统演化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逆性、非平稳性和结果的多样性;说明不仅要运用混沌和分形的理论和方法,还要考虑运用随机过程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才能进一步改善地下水量计算和预测难以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浅议我国低煤阶地区的煤层气勘探思路50-53

摘要:通过对高煤阶沁水盆地和低煤阶准噶尔、吐哈等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发现,把这种勘探思路(地层水矿化度高值区是煤层气勘探最有价值的区域之一)运用到低煤阶的煤层气勘探中却很难,因为低煤阶一般经历了较浅的埋藏深度,煤层热演化程度较低,其生气量较小,煤层气富集成藏的关键在于其生气条件.本文认为:水文地质条件在高低煤阶煤层气富集成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低煤阶勘探中对水文地质作用的认识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较为活跃的水动力条件是有利的,活跃的、低矿化度的地层水有利于二次生物气的生成.

大型管道中主动式粉尘抑爆现象的实验研究54-57

摘要:利用自行设计的简易主动式粉剂抑爆装置,在直径0.7m、长25m大型爆炸实验管中充入浓度8%-10%的甲烷空气混合物,采用电雷管起爆5g TNT起爆方式,对粉尘抑爆现象进行了实验再现,并对不同抑爆剂种类、浓度、粒度等抑爆剂参数下产生的抑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抑爆剂种类是影响抑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对粒度相同的某种抑爆剂,浓度越大,抑爆效果越明显,且存在一个极限浓度,低于该浓度时,激波在押爆区不会被安全抑制,穿过抑爆区后会重新成长;③相同浓度下的某种抑爆剂,粒度愈小,抑爆效果愈好.

对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的思考58-62

摘要:采用力学-数学方法(数值模拟),从相关关键参数(如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等)相互关系的数值分析入手,阐述了覆岩应力不同分布状态下煤岩体本构关系和固-流-应力的耦合作用,确定了采掘工作面推进与瓦斯事故源(高应力区和高煤层瓦斯压力区)的时空关系,从而定量地揭示瓦斯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理,达到煤矿瓦斯事故有效预测控制的目的.

工作面粉尘污染状况研究63-66

摘要:用CXF-2F型个体可吸入粉尘采样器对工作面各工种多班测量确定作业人员平均吸尘情况,得出上巷工作人员受粉尘危害最严重,每班吸尘量达到407mg,平均接触呼吸性粉尘尘浓度达424mg/m^3.用AFC-20A型粉尘测定仪,定点监测不同生产状况下粉尘浓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粉尘浓度基本在1000mg/m^3以下;通过加强管理可以使全尘浓度控制在300mg/m^3,呼吸性粉尘浓度在100mg/m^3以内.

煤自然发火实验温度监测系统67-71

摘要:针对目前煤自然发火实验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温度监测系统;在数据处理上,首先应用分布图法剔除所监测温度数据的疏失误差,再利用Bayes参数估计方法对多个温度监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在此基础上温控系统利用融合后的煤温数据控制水温自动跟踪煤温,达到模拟井下煤自然发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