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5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综放沿空巷道顶部锚杆剪切变形分析681-684

摘要:针对煤矿大量采用的小煤柱锚网支护,尤其是综放沿空巷道锚网支护,在巷道围岩大变形过程中,锚杆可能会承受较大的剪切变形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综放沿空巷道顶部全长锚固锚杆承受剪切变形的机理,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出了其锚杆上的剪切力分布、最大剪切力和最大剪切应力.计算分析表明:在围岩大变形情况下,综放沿空巷道顶部锚杆上的最大剪切应力有可能接近或超过其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此时锚杆的剪切作用效应将不可忽视.

大倾角煤层开采“顶板-支护-底板”系统的动力学方程685-689

摘要:基于W & Kane原理,利用Lagrange动力学理论,得到"R-S-F(顶板-支护-底板)"系统动力学一般方程."R-S-F"系统动力学方程中包含了煤层赋存特征、工作面围岩变形与破断特征、支架(支护系统)构成特征等主要参数,利用该方程能够对"R-S-F"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运动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2006年《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HINA)》(《煤炭学报》英文版)征订启事689-689

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及其应用690-694

摘要:提出冲击矿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即采取松散煤岩体,降低强度和冲击倾向性,使得应力高峰区向岩体深部转移,并降低应力集中程度,使发生冲击矿压的强度降低,使得煤岩体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达不到最小冲击能,从而防治冲击矿压的发生.强度弱化减冲理论在三河尖矿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煤矿沉陷地复田景观质量评价体系与方法695-700

摘要:按照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建立了小尺度采煤沉陷地复田景观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尤其是对景观生产力、景观健康水平和景观美学价值这3个二级指标及其以下的三级指标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各个指标的衡量标准与方法以及复田景观质量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利用内插中值法建立了5级质量评价标准,当评价指标LA<0.7时为优质;0.7≤LA<1时为较优质;1≤LA<1.5时为一般;1.5≤LA<2.1时为较劣质;LA≥2.1时为劣质,并在山东兖州某采煤沉陷地复垦项目中得到了验证.

用模糊模式识别确定开采沉陷预计参数701-704

摘要: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根据给定的开采沉陷相似现象群的分类及基础岩层移动参数,提出了按择近原则进行新矿区模式识别和预计参数确定的方法.即对于B1,B2,…,Bn 这n个开采沉陷模型,如果有一个新矿区的模型C与 Bi(i=1,2,…,n) 最贴近,就可用Bi作为该矿区的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实例研究表明,用此方法确定的预计参数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露天矿边坡开挖爆破震动动力响应分析705-709

摘要:介绍了某露天矿高陡边坡计算模型的概化方法、建立方式.利用自编程序,将爆破震动实测速度时程曲线转化为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计算荷载,对该边坡爆破开挖进行了ANSYS有限元应力、位移、速度响应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此次爆破的震动速度最大值超标,各种应力在坡脚底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但各应力值都较小,边坡没有发生任何塑性变形;随着爆破规模的增大,出现了明显的放大效应和惯性滞后效应.

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数值计算710-714

摘要:建立了越江隧道、冻结体及周边土体相互影响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联络通道冻土体的受力、变形及冻土壁对隧道衬砌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冻结壁的设计、控制冻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提供定量依据,验证了冻结施工方案的可靠性.通过现场实测冻土冻胀应力、隧道变形,验证了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

本刊收取稿件审理费的通知714-714

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的地球物理探查715-719

摘要:通过前人工作实践,总结了煤矿采空区的部分地球物理特征.对营城煤矿未知采空区选择采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及放射性土壤测氡方法进行两个剖面的综合探查,得出该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为低电阻率、高氡浓度异常特征.

“多能源同盆共存”中铀的煤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思路720-725

摘要:在阐述"多能源同存共盆"研究理念的由来和产生背景的基础上,从煤地质学的角度,指出了多能源同盆共存理论现有认识中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阐明了在多"能源同盆共存"统一背景下铀的煤地球化学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强化对煤系烃源岩型(或煤系有机岩即煤岩型及煤系泥岩型)铀的富集机理和赋存规律的专项研究是建立"多能源同盆共存"理论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深入展开对煤中微量元素、常量元素与铀的赋存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查明煤中某些显微组分与铀相关性、油气转化过程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煤地球化学在建立"多能源同盆共存"理论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及定量预测726-729

摘要:从煤层的生气潜能和储气能力两个方面分析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控因素,认为煤层的储气能力是造成现今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工区煤层含气量差异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分析,以现有的钻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相应的参数,建立适当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工区的煤层气含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预测的煤层气含量与实测的煤层气含量之间的误差较小,且明显优于线性回归预测的结果.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维矿床模型730-732

摘要:基于钻孔勘探数据,设计并建立了矿床模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煤层的底板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网络对煤层的底板进行模拟,建立矿床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某矿的实际数据,实现了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三维矿床模型,并对矿床模型进行了三维显示.结果表明,矿床模型三维显示精度较高,已经在矿山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

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自燃预测733-736

摘要: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复合煤层采空区渗流、扩散和化学反应耦合的三维稳态数学模型,得到常温下采空区氧浓度及渗流速度场的分布.结合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得到的煤自燃的下限氧浓度、上限漏风强度、极限浮煤厚度等参数及煤的实验自然发火期,划分出开采下部煤层时上部煤层煤柱及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再结合工作面推进速度,预测自然发火期.采用这种方法对东荣二矿采煤工作面顶部煤层煤柱进行自燃预测,得到进风侧的煤柱氧化升温区在距离工作面50~140 m处,回风侧在距离工作面50~85 m处,工作面推进速度大于1.6 m/d时,煤柱无自燃危险,工作面停止推进但正常通风38 d后,煤柱进风侧将首先发生自燃.

煤田露头自燃火风压数值的理论分析737-740

摘要:通过对煤田露头自燃的调查,利用渗流运动方程、气体状态方程和传热学等有关理论,对火风压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自燃点深度、煤层赋存倾角、渗透率、地形和风速等对火风压的贡献.重点是通过调查建立了煤田自燃物理模型,并利用流管、气体能量方程等求出在地形、风速等影响下的火风压计算式.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主通风机首次故障时间分析741-745

摘要:针对矿用主通风机系统的可维修特性,将神经网络技术与系统可靠性工程理论相结合,提出基于BP网络的首次故障时间模型识别方法和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可靠性参数估计方法,旨在使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工程与人工智能等学科理论的交叉渗透.将机器学习引入矿用主通风机可靠性研究过程中,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分布类型识别和参数估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矿井安全非线性动力学评价及过程可视化746-750

摘要:针对矿井安全系统所具有的非线性特征,结合实际生产矿井安全状态原始指标数据,在对原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非线性安全评价模型网络结构及参数、网络训练过程参数的合理确定及综合测试,获得了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结果,并在MATLAB平台上实现了评价过程的可视化.从分析可视化过程及结果可知:矿井安全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是客观存在的,应用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人工神经网络对矿井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可获得合理准确的结果.

合成瓦斯水合物诱导时间的研究751-753

摘要:通过研究利用模拟瓦斯合成瓦斯水合物的诱导时间,以寻找缩短诱导时间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分别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吐温-80等表面活性剂可在煤矿井下温度和中高压的条件下生成瓦斯水合物,同时使用已融化的水合物进行重复实验可显著缩短诱导时间;而且温度越高,诱导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