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探讨273-277

摘要:针对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在分析我国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国家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必要性,探讨了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进行体系建设的可行性,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框架和主要任务.

岩石撞击引发矿井瓦斯爆炸可能性的实验探索278-282

摘要:针对煤矿瓦斯灾害诱发背景及原因,结合前期固体撞击实验成果,利用热红外成像技术进行了沉积岩类岩石的撞击实验,发现撞击瞬间,岩石撞击中心部位或飞溅破碎体温度达到最大值,撞击升温可达218 ℃,且温度保持在100 ℃以上的时间超过1 min;干燥岩石升温高于潮湿岩石,不规则岩石升温高于规则岩石,石灰岩升温高于砂岩.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的撞击升温可能形成火源而引发瓦斯爆炸.在此基础上,针对岩石撞击升温的三大机理,即岩石破裂摩擦、岩石热弹效应及岩石物理机理,讨论并提出了防止因岩石撞击升温形成火源并引爆矿井瓦斯的某些措施与途径.

瓦斯水合物生成控制因素探讨283-287

摘要:提出了向煤层中注入高压水(含增溶瓦斯的表面活性剂),使瓦斯和水生成固态水合物,达到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目的.探讨了在煤层中瓦斯水合物生成的控制因素,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瓦斯水合物生成和分解的特性.到目前为止,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生成实验已实现在环境温度为22.7 ℃时、瓦斯压力为23.2 MPa生成了瓦斯水合物;在实验中测得甲烷水合物分解速度为2.8×10-2 m3/h,远小于煤层瓦斯的解吸速度.可见,一般矿井(非高温)利用瓦斯水合作用防治瓦斯事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还有大量基础研究工作要做.

乌达煤田煤层自燃内因分析与自燃类型划分288-292

摘要: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测试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综合手段,研究内蒙古乌达煤田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因条件,揭示了煤层自燃趋向性与煤层厚度、煤变质程度、灰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硫化物矿物以及有机显微组分含量等煤物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煤测试统计分析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为依据,从内因条件控制角度,将乌达煤田主要发火煤层划分为三大类:以高硫含量和富硫化物矿物为特征的高硫助燃类型;以煤层厚度大和低变质程度为特征的厚层氧化类型;过渡类型.

测井曲线计算机识别构造软煤的研究293-296

摘要:在对构造软煤分层计算机识别的特殊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应用斜率方差分层、概率统计计算的方法,实现了煤层段的测井曲线对构造软煤分层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结果能满足初步查明突出矿井(尤其是未采掘区)构造软煤分布规律的需要.

喷雾降尘机理的研究297-3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喷雾技术高效沉降煤矿生产中作业场所的高浓度粉尘,对喷雾降尘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煤矿井下回风巷道中沉降浮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粉尘沉降效率的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软件绘制出粉尘沉降效率曲线.由此得出,水雾粒径越小降尘效率越高,但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对应一个较佳的水雾粒度;当采用压力型雾化喷嘴沉降浮尘时,降尘效率主要取决于供水压力,不同粒径的粉尘需要的水压力不同,依据实际粉尘颗粒的分散度和降尘要求参照曲线图来选择合适的供水压力,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北票矿区废弃矿井煤层气泄漏气源集聚数值模拟301-304

摘要:针对北票矿区台吉井田特殊地质条件和关井后煤层气由地表泄漏的实际情况,在大量实际现场勘测的基础上,从数值分析角度,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通过简化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开采前后地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得到开采前后煤层剖面应力场和地表沉陷等值线图等模拟结果,从开采前后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规律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将开采和灾害后应力释放降低区作为煤层气原生气源集聚区判断依据,将地层沉陷"三带"影响范围作为煤层气后生气源集聚区确定的根据,并给出了煤层气后生气源集聚区范围的确定方法.据此得到废弃矿区采空区为煤层气原生气源集聚位置,"三带"影响区域为煤层气后生气源集聚范围.

综放开采防水煤岩柱保护层的“有效隔水厚度”留设方法305-308

摘要:提出了"有效隔水厚度"的概念和保护层内隔水岩层折算有效隔水厚度的方法,建议了水体下综放开采时保护层的"有效隔水厚度"留设标准和评价方法.

综放工作面及其围岩宏观应力壳力学特征309-313

摘要:采用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对综放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综放工作面围岩存在高应力束组成的宏观应力壳,应力壳位于采场四周未采煤岩体和弯曲带内,其形态随工作面推进采场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应力壳承担并传递上覆岩体荷载和压力,是最主要的承载体,应力壳拱脚处应力形成采场四周围岩支承压力.砌体梁结构位于宏观应力壳下的减压带内,砌体梁仅承担壳体下岩层部分荷载.综放工作面主要力学特征是位于上覆围岩宏观应力壳保护下的低应力区内,这正是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趋于缓和的根本原因.基于对应力壳体的发现和开展的一系列分析,揭示了综放采场顶煤"垫层"作用的力学本质.

大屯矿区地应力测量与特征分析314-318

摘要:介绍了应用空心包体法进行地应力测量的原理,通过对大屯矿区原岩地应力的测量和研究表明:大屯矿区-800 m上部为构造应力场控制,转至深部以自重应力为主,并结合工程地质和矿压情况分析论证了这一结论.

煤层断层形成的岩性结构分析319-321

摘要:为研究和评价煤层断层的形成及复杂程度,利用岩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系统研究了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与煤层断层的关系.以新安矿为例,合理选择了岩石强度调整系数和岩层效应厚度,计算出岩层强度影响系数,指出该系数低值区为煤层断层相对发育区,煤层上下岩层效应厚度内的脆性和韧性岩层组合决定了煤层断层往往顶断底不断.煤层顶、底板一定层段内的煤岩层岩性结构(包括岩性、厚度及组合)决定了煤层断层的形成.

神经网络在锚杆支护方案优选及变形预测中的应用322-326

摘要:根据综放回采巷道的特征,确定其锚杆支护形式优选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围岩强度、煤层强度、巷道埋藏深度、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采动影响、顶煤厚度、护巷煤柱宽度、巷道断面面积,这些因素和支护形式、支护参数一起对巷道围岩变形产生影响.根据巷道支护方案和围岩变形与其影响因素为非线性关系的特点,建立了综放回采巷道支护方案优选和围岩变形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为支护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巷道锚杆尾部破断机理及合理结构的设计327-331

摘要:应用材料力学理论,阐明了锚杆支护时锚尾一定受到偏心载荷作用和顶板锚杆破断的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提出了一种防止锚尾破断的新型锚杆,以及锚杆结构形式和加工制造工艺.论述了杆体直径与锚尾螺纹直径的合理级配关系,比较了金属粗尾锚杆和普通锚杆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挠度值.证明了新型粗尾锚杆可以解决顶板锚杆破断问题.

基于小波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与评价332-336

摘要:阐述了小波变换的Mallat算法,同时对遥感影像融合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综合利用三类统计参数来进行评价的方法.经实验,评价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和目视效果相吻合,说明这些参数可以作为遥感影像融合的客观效果评价准则.

煤体爆堆块度分布的测试337-339

摘要: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得出爆堆块度分布和块度分维数的关联关系,然后根据现场爆堆块度分布建立爆堆块度分维值与爆破参数的关系, 从而达到指导人们进行爆破参数优化,控制煤体爆破块度,进行爆前的块度估算和块度预测的目的.

Hopkinson动态破裂试验的高阶数值流形方法模拟340-343

摘要:根据数值流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借鉴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对二次位移函数数值流形方法的扩展进行了阐述,推导了数值流形方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基本求解格式.同时在介绍数值流形方法在计算裂纹产生、扩展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流形方法对典型的Hopkinson 动态破裂试验进行了模拟,结果再现了材料的破坏过程.最后通过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说明数值流形方法是一种可以很好地用来模拟材料动态破坏过程的新型数值计算方法.

我国煤中砷含量及分布344-348

摘要: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采样的297个煤样中砷含量进行分析测试,从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变质程度,以及五大聚煤区等系统分析和考查我国煤中砷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我国煤以中、低砷含量为主,砷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6.40 mg/kg,几何平均值为3.96 mg/kg,显著低于捷克北波希米亚高砷煤地区煤中砷含量,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煤中砷含量相近.按照成煤地质时代,我国煤中砷含量是从第三纪到晚三叠世、中石炭世、早石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侏罗世、晚二叠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依次降低,在煤变质程度上,砷含量是按照褐煤、肥煤、贫煤、长焰煤、无烟煤、瘦煤、焦煤、气煤顺序依次降低,但它们对煤中砷含量并无显著影响.

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研究349-352

摘要:以N2为载气,流速为20 mL/min,升温速率分别为15,30,45和60 ℃/min,终温1 200 ℃的条件下,用TGA/SDTA851热失重分析仪进行了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试验研究.实验得到了神华煤液化残渣热解的TG和DTG曲线,表明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是分两步进行的.在低温段主要是神华煤液化残渣中挥发性的气体溢出引起热解失重;高温段则主要是一些高分子有机质的热解过程.低温段的热解是主要的,它基本上热解掉了神华煤液化残渣重量的30%~40%.神华煤液化残渣挥发分含量很高且具有集中析出的特性,在240~370 ℃区间内可挥发物质迅速热解完毕.其在高温段的热解产率很小,只有总重量的10%~13%.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低温段和高温段热解的区分更加明显,且使神华煤液化残渣的热解产率提高.此外,还给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神华煤液化残渣热解特性数据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