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4年第B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1-4

摘要:在收集中国北方典型矿区底板破坏深度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回归分析法,得出采场底板在未受到构造明显损伤破坏的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同煤层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工作面斜长、底板岩层坚固性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几何损伤理论为指导,得出采场底板存在明显原始损伤时底板破坏深度的计算公式.提出用钻孔注水法,评判采场底板岩体在未受到矿山压力破坏时的原始损伤度方法.结合肥城煤田8煤层开采实例,比较理论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说明回归分析所得的计算公式的实用性.

采动影响下裂隙煤体压裂机理的分形研究5-7

摘要:根据现场测试的采煤工作面支承压力变化规律,在三轴压力机上通过对大煤样的逐级加载至支承压力峰值,然后卸载至零,模拟采动过程中煤体在支承压力作用下的压裂、破坏全过程,同时连续测定超声波在煤样不同压裂阶段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大煤样的全程应力-应变曲线.证明了超声波速和最大主应力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运用分形几何理论、损伤力学对大煤样试件压裂过程中裂隙系统的整体性状作定量描述,探讨了裂隙煤体的压裂机理.实验表明,煤体强度与裂隙分维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在大煤样压裂试验的基础上,用有效应力建立了裂隙煤体压裂的本构方程.

淮南矿区大采高炮采卧底煤开采技术8-10

摘要:介绍了淮南煤矿大采高单体液压支柱炮采卧底煤开采概况,对其过程、可行性、工作面长度的合理确定、工艺流程、技术关键及适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煤壁片帮及防治,防止支架不正及支架防倒防滑的措施.该法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可推广应用.

采煤工艺的多手段综合优选方法探讨及应用11-15

摘要:改进了煤矿设计中传统选择采煤工艺的方法,对于开采工作面,将模糊优先比决策、模糊综合评价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及理论共同应用于采煤工艺的优选上,力图采用多手段综合措施优选出科学的采煤工艺.通过在宝雨山煤矿优选采煤工艺的应用和检验中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在初始信息不完全或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下,较好地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选择出比较合理的采煤工艺.

露天矿卡车调度模糊决策系统模型16-19

摘要:大中型汽车运输露天矿由于汽车数量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调配汽车,关系到汽车的作业效率,采用自动化卡车实时调度是充分发挥挖掘机及汽车效率的有效途径,露天矿卡车实时调度实施的硬件技术已经成熟,其关键是卡车自动化调度决策模型的合理建立,露天矿卡车自动化实时调度决策受出动的车铲类型及其状态、采矿计划、产量完成情况、工程位置的重要程度、铲前车队长度、运输线路系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且诸因素是动态变化的、相互影响,实际生产中无法准确确定哪个因素重要,哪个因素次之,但又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为此,对其重要程度运用模糊数学的概念予以描述,建立了卡车调度模糊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应用该模型可提高露天矿卡车作业效率,比以前的调度模型更具合理性.

煤矿顶板突水事故数值模拟分析20-24

摘要:应用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CRISR)自主开发的F-RFPA^20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系统,对煤层顶板随着开采的逐步进行,采动裂隙逐渐向上发展并最终与含水层连通,进而导致煤层顶板突水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直观地显示了煤层顶板的变形、破坏过程以及突水前后渗流场的变化情况,阐明了煤矿顶板突水事故通常由采动裂隙引起的突水机理.当垮落带与裂隙高度没有达到含水层高度时发生顶板突水的可能性较小,反之亦然.因此准确确定煤层顶板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对于进一步确定煤层开采深度上限,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具有重要的意义.

阜新地区地下水污染现状与评价25-29

摘要: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阜新地区污染现状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阜新地区地下水污染相当严重.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讨了该区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因素有:煤矸石的堆放,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及地表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北方岩溶矿井突水淹井分析与最大涌水量的计算30-33

摘要:根据对以往突水淹井事故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岩溶发育特殊性和矿井最大涌水量的认识不足是发生突水淹井的主要原因;水文地质勘探中存在的缺陷导致了计算结果远小于实际值是直接原因.据此,提出了在进行岩溶矿井最大涌水量理论计算时宜采用水文地质参数的不利组合(即直接充水含水层的厚度和渗透系数取最大值,水位降低值取至第1个开拓水平)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的设想.并结合平顶山煤业集团八矿的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其结果与发生淹井时的数值十分吻合.

矿井水ζ电位特征与混凝机理试验研究34-37

摘要:选取兖州、淮北、新汶等矿区的多组矿井水水样进行悬浮物的ζ电位测试,并对矿井水净化处理中常用的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两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矿井水中悬浮物属于半胶态体系,带负电荷,其ζ电位介于-20~~30mV.聚合硫酸铁的电中和能力较强,其混凝效果优于以吸附架桥和网捕为主的聚合氯化铝.

人工神经网络在煤矿注浆堵水工程中的应用38-41

摘要:针对羊渠河矿上官庄风井注浆堵水实际,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引入到化学注浆的理论设计分析中,成功地对注浆工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注浆量进行了预测.

创建煤矿防突信息模型与信息库的方法研究42-44

摘要:从煤矿防突科研实践和工程应用的角度,采用系统分类的方法将防突信息有机拓展为理论知识信息和数据资料信息两大类和若干子类,建立了相应的防突信息模型;并以信息循序认识和有效应用为目标探讨了基于两种分类的防突信息库的创建方法与过程.

瞬态瑞利波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中的应用45-48

摘要:对瞬态瑞利波相速度的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信号进行预先调制,再对所求得的相位进行修正的方法.由以上算法求得的相速度更接近瑞利波真速度,从而提高了相速度的分辨率和精确度.将瑞利波勘探应用于煤矿井下,利用平面瑞利波的频散特性,根据瑞利波的传播速度与煤岩的物理力学的相关性,建立了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新方法、

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研究49-51

摘要:为改变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防止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研制了煤矿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它是由煤矿主通风机远程监测系统和高瓦斯矿井瓦斯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组成,应用GPRS无线技术和GSM短信息进行远程数据通讯,可对各类煤矿安全情况进行远程监控.

采煤工作面技术安全措施专家系统(MTSES)52-55

摘要:根据采煤工作面生产的特点,应用专家系统原理,研究了工作面技术安全措施专家知识的获取方法和表示规则,建立了知识库、数据库,并设计出推理机制.以Visual Prolog语言作为开发平台,对采煤工作面技术安全措施专家系统(MTSES)进行了开发设计,分析了在煤矿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铀和钍的含量与逐级化学提取56-60

摘要: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高分辨率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 ICP-MS)和逐级化学提取(SCEP)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顶板、底板、夹矸和黄铁矿结核中U和Th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中没有明显富集U和Th.煤中的U主要赋存于硅铝化合物和有机质结合态中,Th主要赋存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煤层顶板中的U和Th主要分布在硅铝化合物结合态中,并且顶板中的有机质对U的赋存状态起重要作用.无论是煤层或顶、底板,U和Th以可溶态、离子交换态、硫化物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的很少.山西组中的煤层顶、底板和太原组黄铁矿结核中的Th/U值大于4.8,相对富集Th;而山西组煤层和夹矸、太原组顶、底板、夹矸和煤层的Th/U小于4.8,相对富集U.

利用NMRI技术测定煤储层渗透率61-65

摘要:将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N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引入测定煤储层渗透率研究,阐述了利用NMRI成像技术测定煤储层渗透率机理,利用毛管渗流定律和BT弛豫理论给出了煤储层核磁渗透率的计算公式,指出T2分布谱与宏观的煤储层渗透率和微观的煤孔隙结构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核磁参数与煤储层渗透率间的关系表达式.以不同地域煤矿为例(阜新五龙矿、孙家湾矿,北京大台井,鸡西滴道矿),选取5个煤样试件.利用Bracket47/40型核磁共振成像仪分别在TX,CZ和SZ剖面得到了水分布状态云图,分析了不同煤储层孔隙一裂隙结构特点及分布规律,并据此计算了煤储层渗透率.核磁实验结果表明,鸡西滴道矿煤层渗透率最大为9.36%,大台井煤层渗透率最小为2.34%.

视电阻率动态监测断裂带发育规律66-71

摘要:基于简易水文观测分析法探测煤层断裂带的弊端,运用电法勘探和岩石力学的有关原理,提出了在工作面巷道顶板施工地质钻孔,在孔中埋设电极,采用二极电阻率法,动态观测煤层顶板视电阻率的技术工艺;通过对5个工作面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煤层顶板视电阻率动态监测技术可以直观动态监测断裂带的发育形态以及采动矿压的显现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测效果,为矿井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探测手段.实际探测表明,对于全空间电阻率观测,其视电阻率值的实际反应主要是以突出异常为主,当煤层覆岩视电阻率较背景电阻率值增大1-2倍时为裂隙发育带,当增大3倍以上的变化为垮落离层带.

地震勘探震源的主动消除余振技术研究72-75

摘要:提出了消除地震勘探震源余振的方法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对超磁致伸缩材料作为换能器的脉冲震源,采用在激发脉冲后叠加消振脉冲的方法来消除电路和机械余振.对以伪随机码方式扫描的可控震源,采用提供制动阻尼的方法克服震源的机械惯性实现相位的突变.使用数学模型证明了主动振动控制技术在改善震源品质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