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 37-1178/K 国内刊号
  • 1002-436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民俗研究是山东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民俗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析

民俗研究 200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咸亨酒店与麦当劳的隐喻5-14

摘要:长期以来,食物和饮食方式构成了人类学研究的传统议题。列维一斯特劳斯尝试在食物语言建立普遍的意义系统,玛丽·道格拉斯解读了膳食社会符号,萨林斯则分析了关于内部与外部、人类与野蛮的食物隐喻’。阎云翔、郭于华、景军等也对中国饮食文化作了细致深刻的描述和分析。稍微不同的是,本文试图以咸亨酒店和麦当劳为例,检视全球化社会变迁进程中中国饮食消费社会空间和社会形式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论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以“原生态”民歌为例15-23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传统音乐的保护与发展也越发受到重视。在灿若繁星的传统音乐品类中,民歌不仅地位重要,所占比重也相当之大。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5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音乐类共72项,其中属于歌唱艺术的就有33项。民歌作为一种口传音乐形式,是劳动人民思想和感情的最直接体现,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而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总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却使得传统民歌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庭组织的一种影响24-37

摘要:一、憎恶:可能潜存的一种态度 一说到宗族,人们总是会强调宗族的团结理念,它与宗族的延续理念共同支撑、维护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宗族相对姻亲关系来讲,是有族谱作为其表述机制的,其制度性也远远高于姻亲关系。的确,一份族谱即使是单单考虑它的形式,也足以说明人们对家族的所有理念。

农事节律与江南农村地区饮食习俗38-48

摘要:长期以来,饮食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单就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如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都曾对这一问题有所涉及。在这其中,民俗学主要从饮食民俗的角度展开讨论。所谓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

蔡华的学术作风及其对中国学术风气的影响49-69

摘要:蔡华可谓时下中国社会科学界海归学者中最有成就的人物:他的著作《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中国的纳人》1997年用法文发表以后,于2001年翻译成英文。他的研究受到法国、英国和美国最具权威性的人类学家的关注,并于2002年获得了法语国家大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民俗:人类学的视野——以甘肃临潭县端午龙神赛会为研究个案70-79

摘要:民俗学是一门通过对历史传承的、积淀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与文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来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现时生活关联的人文科学,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因此,对民俗事象的研究,不能只限于从一个角度单纯地研究民俗事象本身及其源起、传承与发展的过程,而应是把民俗事象根据它们所置身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分析和阐述,开展整体的综合性研究,也即是用整体观的方法,从一个民俗事象的不同侧面对它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得对民俗事象的全面与整体的认识。

乡村话语与观念、记忆——以苏北依村基督徒送活殡为个案80-88

摘要:2005年8月,到依村调查伊始,朱爷爷便谈兴很高地说起一个传奇人物朱再生:“都百十年了!咱村教会是他建的,朱再生可有钱有势了,认识县里的大官。听说原先是个大恶人,打响场,站在楼上看见孕妇经过,和别人猜肚里是男是女,又割开肚子看,真是作恶!后来信主了,给自己送活殡,说是原来的罪人死了,新人又活了,改名叫朱再生。”

温州民间石敢当信仰习俗调查89-112

摘要:本文所指的温州地区,是指温州市下辖的鹿城、龙湾、瓯海三区,乐清、瑞安两市和永嘉、平阳、苍南、泰顺、文成、洞头六县。笔者于2007年春,对上述地区的一些乡镇、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石敢当俗信给予更广泛的关注。

永新县酱萝卜腌制与食用习俗考察113-120

摘要:江西省永新县的酱萝卜闻名遐迩,它是永新人民长期与自然斗争、谋求发展的智慧结晶。

黄巢村村落民俗拾零121-128

摘要:黄巢村位于济南市与泰安市交界处、长城岭北麓,是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最偏僻的小山村,距区政府驻地洪家楼55公里、镇政府15公里,海拔在450到837米之间。村中的耕地很少,土地贫瘠,村民们以果木林业为主要收入。

刘魁立先生访谈录129-139

摘要:刘魁立,祖籍河北静海,1934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小镇昂昂溪。1961年从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得俄罗斯语言文学副博士学位,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证书。1960年代以及1980年代至今,在中国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多次进行民俗学及民间文学的考察活动。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民间文艺学、民族文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建设,尤其着力于民间叙事的理论研究和欧洲民俗学史的研究。

方言、二人转与东北地域文化问题140-150

摘要:东北的地域文化中有突出的喜剧感,东北人爱笑爱闹,向来不缺乏体会幽默的能力。在他们精神世界中,肆意放恣的笑是被用作超越日常生活的感性武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笑所促成的“狂欢的世界感受”引领人们进入到一种特殊的时空中,在这里,人们悬置了对社会世界的常规判断,摆脱了日常生活的无奈与凡庸并重新获得存在的勇气。

《民俗研究》来稿须知150-150

黑龙江地域居处民俗的历史演变与交互影响151-165

摘要: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黑龙江地区的世居民族和后期移民创造性地利用和改造了自然生存条件,形成了不同风格、独具特色、便利实用、交互影响的居住传统民俗。由原始的穴居、架居,一直发展到砖瓦结构的居室和院落建筑,反映出东北地区特有的居处民俗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

生·蹭·愣·倔:关中人性格特色之家乡民俗学探讨166-175

摘要: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人类学异军突起,并日益成为一种后来居上、占居主导地位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新维度’。然而,由于文化人类学取向下的社会心理学家在诠释人类有关社会行为现象的文化因子时大都恪守了传统的“跨文化”的现场研究方法,这样一来,后发型国家的学者在直接“拿来”时就遇到了不小的难度。

论圣地与圣所的时空建构——以拉萨为例176-185

摘要:时间和空间都是人类文化的产物,创造时空是人的文化本能。人的世界里不存在形式纯粹、可以割裂的时空。空间与时间的同构,使占有一定地理位置的物才有了动态感和历史感。“神圣”的拉萨就是在文化时空的合力形塑之下,神圣感从弱到强,从淡薄到浓重,从过去到眼前。神圣空间正是依托了历史时间的经度,从萌芽到发展,从初盛到强盛,用“圣所”的建筑符号一点一滴地累积起神圣感的力度和强度。

从《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看明清山东婚嫁礼俗186-191

摘要:方言与民俗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地域与居民。其中方言是民俗的载体,特定的民俗文化环境,离不开特定的方言词汇,一些方言词则直接陈述、反映民俗,与民俗事象紧密交织在一起。而历史文献里的一些方言词,能反映出文献所属时代和地域的风俗文化。

汉语后缀“子”的感情色彩探析——以称人后缀为例192-204

摘要:汉语中的后缀“子”作为名词的形态标记,表示事物范畴,其中的事物包括“物”也包括“人”,我们查阅了《观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时参考了《汉语大词典》,统计出指人或与人有关的名词约160个(称之为“子”缀词),带“子”的惯用语约55个,总计约有222个词语,指人名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