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民俗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Folklore Studies

  • 37-1178/K 国内刊号
  • 1002-4360 国际刊号
  • 0.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民俗研究是山东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民俗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民俗史、民俗学史、非遗论坛、民间文学、学术前沿、实践民俗学、田野报告、黄河文化研究、民俗观察、礼俗社会研究、武术民俗研究、佳作赏析

民俗研究 200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民俗信仰与社会控制5-15

摘要:民俗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但是在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期里,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无论是宗教研究还是民俗研究,都把它作为封建迷信的"四旧"给"破"掉了,相关学术研究也备受冲击.改革开放以后,民俗学的研究得以重振,民俗信仰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无论从探讨中国传统的民俗信仰的作用模式出发,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发,对民俗信仰的发展走向及其社会功能加以深入研究,进而提出相关的应对方略,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探究民俗信仰的性质、特征及社会作用入手,对当前民俗信仰与社会控制的关系略陈管见,以求方家斧正.

论村规民约16-28

摘要:一、村规民约的概念 有个别学者持'大村(乡)规民约'概念,即将存在于乡民社会中的所有习惯法规则都称为村(乡)规民约.这样,民族习惯法、家法族规等都可以收入村(乡)规民约这一概念的帐下.①本文反对这一做法.不仅因为这一做法不符合行之已久的学术规范,而且它也不利于人们对我国的习惯法作出历史地、理论地考察.

乡村权力文化网络中的"社"组织研究--以晋南万荣通化村、荣河村和河津西王村为例29-58

摘要:一、前言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和权力文化呈现着多元互动的组合模式.对于中国农村,既不能从主流政治的立场把它简单地界定为国家权力的基层组织,也不能从纯行政区域的眼光看待其空间组合,而要从历史文化变迁、人文地理状况等多方面深入考察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特征.我们在晋南万荣、河津等地的田野调查中,就深刻地体会到不同区域乡村组织的复杂性."社"这一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民间组织,在其他地区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在河津、万荣以及与此隔河相望的陕西韩城、合阳却还存活着,而且正显示着实际的社会功能,这引起我们对当前乡村民俗组织的结构特征、存活形态、运行机制等问题的浓厚兴趣.经过考察,我们发现"社"这种民俗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内显示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因而在乡村社会中也表现出相异的民俗特征,它作为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交织点正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文化的地方性表现--以京东高碑店村的节日传统为个案59-70

摘要:在"国家一社会"的对峙框架下,"地方"①在中国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为许多中国研究的学者所认可的.本文试图将"地方"与"地方性"这两个对中国民众的社会存在方式具有根本性意义②的概念,贯穿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探讨之中.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节日习俗在各个地方的表现都不可能是均质的,而要发现节日地方性表现的丰富性及其所包含的文化解释,就必须将研究的视角由宏观向微观逐渐转移.这样,村落作为地域性社区的基本空间单位的重要性就凸现了出来.

论吴越丧葬文化的改革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71-88

摘要:吴越丧葬习俗既是中华民族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具体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管是墓葬的形制、葬法葬式、仪式过程,还是通过墓葬或仪式表达出来的信仰形态和内容,或者是融入了自身环境形态的风水观念,都与其他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我们感受到丧葬文化的区域性,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化,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吴越丧葬习俗的改变在国家殡葬改革大趋势前提下,必须针对这一地区存在的具体文化形态,否则,将事倍功半或失去意义.

史前至商周时期的人头崇拜及其相关问题89-111

摘要:一、前言 史前至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远古先民对于人头骨特殊的处理方式.我们把对人头骨这种独特的处理现象谓之人头崇拜.自古以来,我们的先民就对人类自己的头颅有着极其深厚的理念与独特的处理方式.早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时期,北京人就有敲骨吸髓的"食人习俗"①,在山顶洞人中发现有因战争而被害致死的头骨②.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考古学家对此种现象提出了讨论,魏敦瑞先生认为是将人杀害后只取人头积存在洞里的一种埋葬意识③.自从人类进入新石器仰韶文化时代以后,先民对人头骨的处理方式呈现了多样化和普遍化的特点.多样化特点体现在对人头骨的处理方式上,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同时蕴藏着不同的思想意识;普遍性体现在地域上,边远地区和中原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现象.本文将在充分分析考古资料的同时,结合民俗学的材料和文献记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头崇拜现象进行分类,去揭示人头崇拜现象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以及人头崇拜现象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的社会意义.

南朝"苏侯神"祭祀初探112-120

多学科视角下的古代贱老习俗--从湖北"寄死窑"谈起121-130

摘要: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类固有的亲情经由儒家思想的宣扬、教化,孝道遂上升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国教"式的文化传统.然而,近年来在湖北武当山一带发现的"寄死窑"①,以及随后在社会各界引发的对贱老习俗的广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不过,这些所谓的"寄死窑"的开凿年代、使用方式及废弃时间尚待专门考证,刘守华先生也谨慎地称之为"民俗遗址".本文将从民族学、民间文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对此类现象略作探讨.

都市传说初探131-145

摘要:当有人告诉你:"如果你去拉斯维加斯玩,小心哪个人体器官犯罪集团把你的肾偷了!"这时你可能碰到都市传说了. 如果同样一个人把这个故事讲述得真实细密--某个商人去拉斯维加斯度假,一天夜里他遇到一位迷人的姑娘,言来语去,两人熟络起来.那女子邀请他到她房间里喝点什么,他欣然应允.第二天,他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独自躺在满是碎冰的浴缸里,而且更惊讶的是,他的腰部被动了手术:他的一只肾被取走了!他环顾四周,发现墙上留下了几个字:"赶快拨打911吧,否则你就丢小命了!"--这时,你肯定碰到都市传说了.

乘车出行的幽灵--关于"现代都市传说"与"反传说"146-159

摘要:一、引言 "乘车出行的幽灵"是中国现代最为流行的都市传说①之一,其基本情节是: 某市某路公交车,该车所经站点都比较荒凉.某天深夜,一位年青人乘该路末班车回家,当时车上一共有五个人:两名售票员,一名司机,他的前面还有一名乘客,一般是位老大爷.当时已经很晚了,几乎每站都没有人上车.然而,当公交车到达某一站点时,突然上来了一位或几位乘客,他(她)们坐在车的中部,这位年青人并没有太在意.车到下一站的时候,坐在他前面的那位老大爷忽然扭过头来与他争吵,说他是个小偷,死拽活拽地把他拽下了车.刚一下车,老大爷就说他救了这位年青人的命.

东北民族贮藏物品的建筑--仓房160-171

摘要:仓房是一个不受关注的课题,在民族的各类建筑和设施中,它是最为简易和最不起眼的,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冷落.但是,仓房在民族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是民族物质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民族在居住生活中不得不考虑的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现状与传承的困惑--山东潍坊农村民居的调查和思考172-182

摘要:一、潍坊乡村传统民居的特点及现状 潍坊位于山东半岛的丘陵和鲁中山区之间,南部与鲁中山区的淄博相连,北部濒临渤海,境内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除潍坊南部的青州、临朐部分是山地民居以外,大部分是平原民居.因此在潍坊传统乡村民居中,山区民居和平原、沿海民居均有,类型比较多样,但总体风格不突出,民居特征介于胶东和内陆之间.

菏泽民居装饰--脊兽183-189

摘要:在牡丹之乡菏泽的一些农村,新旧民居都有着一些造型精美的建筑装饰物--脊兽.它们高居在瓦房屋脊之上,远远望去,参差有致,给人一种新奇、神秘之美感. 脊兽出现的年代,当地传说起自商末周初,由姜子牙封"神"而后缘起.沧桑数度,历史几乎抹平了一切陈迹,却将这充满原始宗教色彩,记载当地风俗事象,集美学、建筑学、哲学和社会学于一体的脊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我们考察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提供了诸多内容.粗略统计,现在可见的脊兽大约有30多种,主要有龙、凤、麒麟、鱼等以及十二生肖等.这些制作精美的脊兽,其造型千姿百态,或端庄古朴,或神采飞扬,或活灵活现,一件件各具风采,令人惊叹.

泰山石敢当研究论纲190-199

摘要:泰山石敢当是石敢当的传承与发展.泰山石敢当的信仰和传说,是泰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带有民族性的民间信仰.泰山石敢当信仰和传说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2005年8月18日我们用百度搜索"泰山石敢当",用时0.103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4000篇;同时用Google搜索,用时0.40秒,检索出相关网页10800条,说明泰山石敢当信仰分布的普遍性.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从2004年开始,对泰山石敢当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泰山"石敢当"信仰的两处文物遗存200-205

摘要:民俗学者大多认为,石敢当信仰源于古代的泰山灵石崇拜.但泰山地区现存的古迹文物中,却极少有反映石敢当信仰的内容.近年笔者在泰山周边作考察时,新发现了两处关于石敢当信仰的文物遗存,可为研究这一民俗现象提供新的史证.

《醒世姻缘传》与泰山香社206-217

泰山王母池九月九庙会调查报告218-238

摘要:一、缘起 山东省泰山王母池庙会分为三月三的蟠桃会和九月九庙会,其中学者多关注蟠桃会,由此透视王母信仰文化变迁状况,②但对九月九庙会重视不足.九月九恰值重阳节、老人节、登山节、斗母诞辰,众多节俗叠合粘连,香客的信仰活动达到了这个季度的高潮;九月九在时间体系上与三月三对立和差异,它特有添北斗习俗.2005年10月10日至13日,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一行19人,对泰山王母池以及周边地区的信仰形态做了初步调查.田野作业中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重在对信仰的现在状态进行把握和描述.

庙会、传说与历史--对费县龙王堂庙会的调查与思考239-257

摘要:阴历六月初六,山东民间称为"过半年".在临沂市费县的东部和南部,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大节.这一天,不仅家家户户祭祖、敬天,各个村庄的村民还要敲锣打鼓到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龙王堂"送驾"①.庙宇前一片长不过3公里、宽不过1公里的小山坡上,每年庙会,都能聚集上万之众,人们在这里敬神、娱神、求神、游挝艺、交易,盛况空前.即使在期间,六月六去龙王堂烧香送驾的情景也从未间断.2005年7月8日至12日,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师生一行7人,②对费县的龙王堂庙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