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0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经验交流、综述与讲座、短篇报道、技术与方法、护理方法、高教研究与高教管理等。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7550
  • 国内刊号:23-1270/R
  • 出版地方:黑龙江
  • 邮发代号:14-283
  • 创刊时间:1980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5
  • 综合影响因子:0.305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论著

人IκBα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摘要:目的:构建人类IκBα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蛋白,为研究IκBα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cDNA文库获取目的基因,经PCR扩增目的片段IκBα;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进行纯化,获得目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pET-28a-IκBα重组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后,SDS-PAGE电泳显示:IκBα在pET-28a-IκBα表达载体中获得表达量较高的融合蛋白,主要以上清形式存在。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IκBα蛋白。
1-3

刺五加总黄酮对原代培养大鼠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刺五加总黄酮对大鼠神经细胞脑缺血样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以原代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材料,制备缺氧损伤、一氧化氮损伤模型,检测刺五加总黄酮的抗缺血作用。结果:形态学检查发现刺五加总黄酮对2种脑缺血样损伤模型中的大鼠神经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晶紫染色也提示刺五加总黄酮可显著提高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的存活数。结论:刺五加总黄酮对上述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3-5

锦灯笼醇提取物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锦灯笼醇提取物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方法:用给予一定水负荷的大鼠,以氢氯噻嗪为阳性对照,灌胃给予高、中、低剂量锦灯笼醇提取物,观察各剂量组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结果:锦灯笼醇提物有利尿作用,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锦灯笼醇提物对大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5-6

三七总皂甙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选择素和VEGF的影响

摘要:目的:主要通过建立高脂饮食的家兔AS模型,观察PNS对AS斑块形成及在应用后对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为PNS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进行随机分成4组:(1)正常组10只。(2)模型组10只,(3)干预组Ⅰ10只。(4)干预组Ⅱ10只。确定造模成功后,对各组行病理形态学观察。HE染色,准备镜下观察病理变化,观察各组别以及不同部位的动脉管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及大小和最大纤维帽厚度。光镜下观察各组的血管内膜P-选择素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血脂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和干预组Ⅱ血清TC、TG、LDL-C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病理形态学分析结果,干预组较模型组的斑块较明显减少,斑块面积减少了不少,呈现散在的趋势。干预组斑块最大纤维帽厚度分别增加。HE染色结果,干预组见动脉内膜轻度增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面积均小于模型组,泡沫数量减少,可见少量形态不规则的平滑肌细胞。斑块内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情况,干预组有部分P-选择素表达,呈现弱表达,明显呈减少态势。结论:PNS干预组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具有明显的有降血脂的能力。PNS干预组的斑块其内膜厚度、斑块面积、斑块面积/主动脉内膜总面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下降,说明PNS在对已形成的斑块也有疗效。三七总皂甙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
7-10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离与培养的方法。方法:用胰蛋白酶、Ⅱ型胶原酶和分散酶消化心室肌组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心肌细胞进行培养。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搏动频率。结果:从第3天开始,大部分心肌细胞出现搏动,存活率均在96%以上。培养3d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较小,到第6天搏动频率达到高峰,随后几天趋于稳定。结论:应用此方法培养的心肌细胞纯度高,存活时间长,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方法。
10-11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论著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尼麦角林用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盐酸多奈哌齐合用尼麦角林治疗组(32例)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36例),未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对其使用MOCA量表评分,并于12周以后对患者随访时再次进行MOCA量表及ADL评分的结果为评价疗效。结果: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治疗组与单纯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对照组认知功能改善及生活能力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盐酸多奈哌齐组相比认知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及盐酸多奈哌齐申联合尼麦角林均可以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盐酸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临床效果更加明显。
12-14

TGF-β_1、MCP-1与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92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尿TGF-β1、MCP-1,同时检测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TGF-β1、MCP-1及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正相关。结论:尿TGF-β1、MCP-1、β2-MG、NAG可预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其中尿TGF-β1、MCP-1与IgAN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更强。
14-16

桡动脉采血前局部抚触对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穿刺前局部抚触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住院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未干预组)、观察组(局部抚触组)各75例,在桡动脉采血前对观察组穿刺侧上肢予以抚触2min,两组分别于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用NIPS量表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哭声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在穿刺中20s、穿刺后2minNIPS评分、哭声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穿刺前局部抚触简单易行,是缓解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疼痛程度的有效措施。
16-18

胃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回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且经过手术的21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胃癌主要CT征象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CT可同时发现胃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8-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双黄连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双黄连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90%的乙醇溶液和0.2mol/L盐酸溶液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回归方程为A=0.06250006C+0.019683333(r=0.9992),黄芩苷在6.0~3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为0.88%。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一种快速测定双黄连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分析方法。
21-23

开启中医奥秘之门的“生态范式”假说(上)

摘要:目的:研究和阐释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案。方法:理论研究。结果:(1)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基本内容:其一,提出了阐明中医文化基础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其二,提出了阐明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一种方案(2)假说的特色:其一,简单性,主要基于四个理论(生物学、生态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拓学);其二,系统性,针对中医理论及其文化基础这一整体系统;其三,协调性,主要反映在文化与医学、传统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其四,实用性,可用于教学、临床和实验研究。结论:提出"生态范式"假说,初步阐明了中医文化基础、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科学继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系统方案。
23-27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经验交流

硬通道钻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4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硬通道钻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颅内血肿病人,分别采用YL一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颅并抽取出部分血肿,然后冲洗血肿腔并注入尿激酶5万单位,保留硬通道引流管。并于2~4h后开放引流。每天1~2次向血肿腔灌注含尿激酶3~5万单位的生理盐水混合液5mL闭管4h,持续3~7d。隔日复查头部CT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引流时间延续血肿逐渐减少至消失,而且并发症发生少。6个月后行格拉斯哥(GOS)评分:恢复良好68例(54.84%),中度残32例(25.81%),重残10例(8.06%),植物生存5例(4.03%),死亡9例(7.26%)。结论:微创钻颅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便快捷、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27-30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找出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方法:将65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康复训练(纠正肩胛骨的位置、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的活动或增加其张力、维持关节活动度的无痛性的被动活动范围)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纯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患侧分别摄取双肩关节x线片、进行指诊及采用Brunstrom(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进行指诊、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康复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组优于针灸组。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以有效的促进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恢复。
30-32

降纤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降纤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脑梗死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注射液10u静点,第2天及第3天改为5u静点后停用;对照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500mL静点,每日一次,2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纤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G)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均高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对照组,可使梗死区的血供改善,防止脑细胞缺血、坏死、液化,使受损的神经细胞逆转而恢复其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复发率。
32-33

肺灌洗术的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BIS监测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麻醉与丙泊酚恒速输注全凭静脉麻醉下肺灌洗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65例ASAⅠ~Ⅲ级行肺灌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CI组(T)组和恒速输注组(H)组:T组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基值分别为3μg/mL、3ng/mL,调整靶浓度以保持BIS值在40~60之间;H组予丙泊酚与芬太尼,负荷量分别是1.5 mg/kg、5ug/kg,丙泊酚维持量5mg.kg.h,根据血压、心率的变化趋势同向调整丙泊酚与芬太尼的剂量,两组均复合维库溴铵。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苏醒时间及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T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时间与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均少。结论:BIS监测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TCI全凭静脉麻醉术中平稳,术中知晓等不良反应少,不失为肺灌洗术麻醉的优先选择。
33-35

低温阻断肾血流下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阻断肾血流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对57例患者采用低温阻断肾血流下肾部分切除术。男3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岁(21~68岁)。肾结核9例(上极6例、下极3例),较大肾错构瘤16例(直径5~7cm)。小肾癌32例(1~2cm)。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断肾蒂时间平均22 min(11~40min)。平均出血量60mL。平均随访15个月,手术侧保留的部分肾脏功能良好。全部患者无一例近期并发症。结论:低温阻断肾血流下肾部分切除术,为肾极病变以及肾脏局部病变患者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35-36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36例

摘要:目的:总结我科2008~2011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36例治疗体会。方法:对治疗的36例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经保守治疗获得临床治愈,5例患者由于持续漏气,患侧肺复张不良及肺感染,改为手术治疗。复查胸部正位片见胸腔内无明显残余气体,患肺完全复张的时间约3~10d,平均5d,治愈患者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出现皮下气肿4例,无穿刺部位感染。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6-37

腹腔镜一孔法阑尾切除术50例体会

摘要:目的:普外科采用腹腔镜一孔法阑尾切除术微创治疗阑尾炎病人取得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普外科在2011-05~2011-10对于50例急性阑尾炎病人进行腹腔镜一孔法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50例病人通过腹腔镜一孔法阑尾切除术,患者住院时间在2~5d,平均住院天数在4.5d。全部病人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及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均获成功。结论:通过临床进行腹腔镜一孔法阑尾切除术较传统三孔法阑尾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该术式体现了普外科微创技术的核心理念,并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