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 23-1270/R 国内刊号
  • 1001-7550 国际刊号
  • 0.9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是牡丹江医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0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学术期刊。牡丹江医学院学报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病例报告、护理医学、调查研究、调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基础医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中肥大细胞分布与血管新生相关性研究1-3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区域肥大细胞的分布及与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将经苏木素一伊红染色筛选出的属于中晚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核心面积大于斑块面积的40%)的组织块和10例尸检正常冠状动脉标本进行抗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正常内膜、斑块的纤维帽区、核心区、肩区肥大细胞密度(细胞如视野)和新生微血管密度(微血管杉视野)分别为1.2±1.7、2.6±2.1、3.1±2.4、7.2±3.9和0、2.8±1.6、3.6±1.8、8.3±2.6,斑块肩区肥大细胞密度(MCD)和新生微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其它部位(P〈0.05或P〈0.01)且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545;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肥大细胞的分布与新生微血管密度具有相关性且可能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大蒜素对金属基质蛋白酶表达的影响3-6

摘要:目的:研究大蒜素对高脂血症家兔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36只,体重2.24-0.3。随机将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分为三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12只,每天喂食普通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3)大蒜素组(治疗组)12只,每天喂食1g胆固醇+10%猪油+普通饲料+8mg/kg大蒜素。实验开始时,每天7:00治疗组腹腔注射大蒜素,其他两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g/kg。在第16周末,测量血脂指标(TC、TG、HDL—C、LDL—c)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指标后,处死全部家兔。取主动脉标本观察并记录其形态学结果后进行HE染色观察并记录标本的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并记录标本斑块内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蒜素能够降低血中TC、TG、LDL—C、升高HDL—C以及减少丙二醛的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同时能够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减小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结论:大蒜素具有降低血脂,抗脂质过氧化,降低斑块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13)的阳性表达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外,还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有一定的影响。

番茄红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P选择素和VEGF表达的影响6-8

摘要: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斑块内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高胆固醇模型组(12只)和番茄红素治疗组(12只)。正常组每天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每天除正常饮食外,给予1.5%的胆固醇和3%的猪油,治疗组在模型组饮食的基础上给予60mg/kg的6%的番茄红素粉荆。实验周期为12周,待12周后确定模型组成功后麻醉处死家兔,取主动脉标本观察大体形态,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斑块内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高胆固醇模型组相比,番茄红素治疗组相对于模型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减少,斑块内P选择素和VEGF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番茄红素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P选择素和VEGF的表达,这可能是番茄红素减少动脉粥样斑块的机制之一。

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PTEN、β—Catenin的相关性研究9-11

摘要:目的:探讨Livin、PTE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PTEN及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和腺瘤组织;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而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2)大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大肠正常粘膜组织的和腺瘤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3)正常大肠粘膜上皮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与大肠腺瘤中异位表达率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大肠癌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4)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与β—catenin蛋白异位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1)L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它可能是促进结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PTE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被抑制而降低,且与L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因此,抑制PTEN蛋白的活性是Livin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途径之一。(3)β—Catenin在结肠癌的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复方茵白汤的剂型选择11-13

摘要:目的:观察茵陈、白茅根、紫草等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小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并且选择最佳剂型。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茵栀黄注射液)水煎液组和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茵栀黄组、水煎液给药组、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的ALT、AST、ALP、DBIL、IBIL,均显著下降(P〈0.05);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水煎液给药组和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给药组的ALT、AST、ALP、DBIL、IBIL,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茵白汤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水煎液正丁醇萃取液优于水煎液。结论:茵白汤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小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剂型选择正丁醇萃取转水溶。

苦丁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研究14-16

摘要:目的:了解苦丁茶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影响。方法:经口灌服醋酸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免疫功能低下,7d后经口灌服蒲公英,采用苦丁茶和当归补血汤水煎液小鼠进行体液免疫功能测定。结果:苦丁茶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水平,提高小鼠抗体生成水平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即通过改善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进而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结论:苦丁茶有增强和上调免疫功能低下机体的作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临床医学
认知-行为疗法对20例慢性疼痛病人的临床干预研究16-18

摘要:目的:采用认知-行为技术帮助慢性疼痛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例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测试,使用认知-行为技术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后采用SCL-90进行再次评估。结果:对慢性疼痛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减轻他们的痛苦,患者感觉良好,在SCL-90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及抑郁等项指标上治疗前后有差异,且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对慢性疼痛病人可采用认知-行为技术进行心理干预。

口服枸杞多糖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作用的影响18-21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枸杞多糖(LBP)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作用。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低剂量LBP组,每组8只。正常组始终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高剂量LBP组、中剂量LBP组及低剂量LBP组分别喂饲普通饲料+质量分数为2%胆固醇+20mg/kgLBP(高剂量组)、10mg/kgLBP(中剂量组)和5mg/kgLBP(低剂量组)。在第4、8、12周末,分别测量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第12周一次处死所有动物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指标的检测及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纽Tch、TG、HDL-C、LDL—C、MDA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降低(P〈0.01);三组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ch、TG、LDL—C、MDA明显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升高(P〈0.01);而高、中、低剂量LB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LBP组与模型组比较,主动脉斑块面积和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明显减少;BCL-2,MMP-13的表达降低。结论:LBP不仅能够降脂,它还可以减少BCL-2,MMP-13的表达,这说明LBP能够对AS斑块性质产生影响,由此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相关应用解剖21-24

摘要:目的:为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个外观无异常的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尸头,依经鼻内窥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路径相同的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观察视神经管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视神经管内侧壁最长、最薄,视神经管内侧壁全部与同侧筛窦毗邻占43.3%,与同侧筛、蝶窦毗邻占26.7%,与同侧蝶窦毗邻占23.3%,其它毗邻关系占6.7%。在视神经管颅口处,大多数眼动脉位于视神经的内下方,到了眶口,多数眼动脉绕行至视神经的外下方。结论:视神经管减压术应打开其内壁,术中应注意该壁复杂的毗邻关系。确定视神经管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并了解眼动脉在管内的走形特点非常重要。

P53基因在宫颈癌前病变的表达及其意义24-25

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的表达情况,评价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临床34例薄层液基细胞标本,采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P5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53定位于异常鳞状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在CIN中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53表达增加,共同导致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铝碳酸镁、莫沙必利与维生素C合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疗效观察26-28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c联合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疗效。方法:256名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予口服铝碳酸镁和莫沙必利,B组予口服铝碳酸镁、莫沙必利和维生素C。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肠化生逆转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1.1%及89.4%,无显著差异。病理评定肠化生逆转率分别为29.8%和81.1%,有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素C联合铝碳酸镁、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方案中,维生素C对肠化生有一定的逆转和抑制作用,且维生素C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易为患者接受,在预防和治疗癌前病变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不同涂层镁合金兔下颌骨植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28-30

摘要:目的:采用微弧氧化的方法,对镁合金进行表面处理,得到两种不同涂层镁合金(分别为钙磷涂层镁合金及钙磷银涂层镁合金)并进行兔下颌骨内植入试验,以评价微弧氧化所得不同涂层镁合金及未处理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微弧氧化得到的两种镁合金植入体及未处理镁合金在无菌手术条件下,植入哈尔滨大白兔的下颌骨内,4、8、12周分批处死后取材。本文主要通过对4、8、12周组的肝肾病理切片检测,描述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进入数据分析阶段,三种镁合金植入物均未对实验动物的肝、肾产生损害。结论:三种镁合金植入物的肝、肾病理学检测,均未发现对肝、肾造成不良影响,提示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定剂量银离子的加入是安全的。这为镁合金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骨修复及骨固定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直肠癌系膜中CK20的临床应用30-32

摘要:目的:通过对直肠癌直肠系膜中CK20表达的检测,探讨直肠癌区域转移及微转移的规律,为临床直肠癌术式的选择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直肠癌TME术后5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直肠系膜及盆筋膜壁层中CK20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分析CK20的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直肠癌组织中CK20高表达(78%),肿瘤平面和直肠系膜近端可表达,直肠系膜远端(20%)和盆筋膜壁层表达(6.38%)程度较低。CK20表达与肿瘤形态、TNM分期、浸润深度有关,而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原发部位无关。结论: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时常规行TME是必要的。

骨髓基质干细胞附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3-35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理和治疗方法。方法:3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患者,男28例,女6例;年龄34岁~53岁,平均45岁。患者术前均行X线和MR检查。病变累及髋关节左侧8例,右侧14例,双侧12例,共46个关节,按Ficat分期:Ⅰ期21例、Ⅱ期25例。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清除坏死骨,将同种异体骨与之前提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附和,植入缺损区。采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评估疗效。结果:34例患者术后无一例症状加重。平均手术时间120min,平均出血量200mL,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16例Ⅰ期股骨头坏死恢复至正常,10例Ⅱ期恢复至正常,9例Ⅱ期恢复至Ⅰ期,其余均无进展。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附和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35-37

摘要:目的:研究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方法。观察水蛭醇提物的抗血栓作用;采用荧光偏振技术观察水蛭醇提物对红细胞膜脂和血小板膜脂流动性的影响。结果:水蛭醇提物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和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提高红细胞膜和血小板膜流动性。结论:水蛭醇提物有抗血栓作用,其机理与其提高红细胞膜脂和血小板膜脂流动性有关。水蛭素为抗血栓成分,水蛭的药理作用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39-41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支气管成像及其在诊断支气管扩张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支气管扩张患者HRCT及MSCT表现。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MSCT均能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HRCT发现21例,MSCT发现柱状及静脉曲张样扩张的能力高于HRCT。MSCT与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图像质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是一种无创性显示支气管形态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其可望成为临床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金标准”。

30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分析41-43

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转归。方法:所有病例均于症状出现后48h内行全结肠内镜检查,并于14d~1月内复查结肠镜,观察其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为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数位于以脾曲为中心的左侧或右侧结肠。一过性炎症型者25例,狭窄型4例,仅有1例坏疽型。如能早期诊断预后良好。结论:早期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峰值对早期预后的影响43-46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峰值对早期预后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峰值与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入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286例,根据住院期间不同治疗方式分为:〈6h行PCI治疗者为组1(11=100);6~12h行PCI治疗者为组2(n=96);采取药物治疗者为组3(n=90)。入选所有患者入院即刻取2mL静脉血分别放入2个抗凝管中测定cTnI,测定cTnI,入院立刻给予测定一次,之后每2~4h测定一次,达到峰值后,每2~3d测定一次,直到cTnI恢复正常。2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者的cTnI峰值及各区间分组的死亡率。结果:(1)组1、组2、组3的心功能异常者cTnI峰值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患者cTnI峰值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1与组2、组3比较LVE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随着cTnI峰值的升高而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峰值与LVEF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TnI的峰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预后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的峰值越高其早期预后越差,心功能越差,死亡率越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I的峰值测定有利于对高危患者进行临床指导及治疗。6h内行介入治疗明显改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