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SH3GL1与p-ER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其对索拉非尼治疗效果的影响255-260

摘要:目的 研究SH3GL1和p-ERK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二者对服用索拉非尼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因原发性肝癌进行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坚持口服索拉非尼的患者组织标本共73例,免疫组化分析患者组织中SH3GL1和p-ERK的表达情况,统计所有患者性别、年龄、术前HBs Ag表达情况、术前AFP值、术前肝功能分级、体力状况评分、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侵犯、是否有肝外转移病灶、肿瘤数量、肿瘤分期在内的多项临床指标,分析SH3GL1和p-ERK在HCC中的表达情况与这些指标的联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SH3GL1和p-ERK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并且二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01);SH3GL1的高表达与肿瘤有肝外转移、肿瘤多发和肿瘤分期相关,p-ERK的高表达则与患者肿瘤分期相关;影响肝癌术后服用索拉非尼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于50岁、SH3GL1高表达,p-ERK高表达、有肝外转移灶、肿瘤多发,其中SH3GL1高表达、有肝外转移和肿瘤多发为影响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H3GL1和p-ER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对于肝癌多项临床指标相关,并且二者的高表达是影响服用索拉非尼患者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

miRNA-135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261-266

摘要:目的 探讨mi RNA-135a(mi R-135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mi R-135a模拟物(mi R-135a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株Hep G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转染后细胞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MT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对mi R-135a调控相关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观察mi R-135a在肝癌细胞维持正常功能中的作用。结果 通过对2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 R-135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mi RNA-135a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中相对更高,且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135a mimics后Hep G2细胞中mi R-135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而形成单克隆能力和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转染组细胞中与mi R-135a细胞调控相关靶基因FOS、PI3、Jak2、Stat3的m RNA表达量相较于NC组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mi R-135a表达提高后抑制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并降低存活率。结论 mi R-135a在正常组织和肝癌组织中差异表达,同时当mi R-135a表达提高时抑制肝癌细胞形成单克隆能力和降低细胞存活率,表明mi R-135a可能通过一些相关靶基因直接或间接调控Hep G2肝癌细胞的存活,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到作用,mi R-135a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肝癌和预后的重要靶点。

基因NEK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效应及其临床意义267-270

摘要:目的 研究基因NEK9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效应,并探讨其表达量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0~2011年我院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并统计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EK9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NEK9的表达量与其相对应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相对于癌旁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基因NEK9的表达量在m RNA水平显著高表达(25/30)(P〈0.05),在蛋白质水平亦呈显著高表达(65%及21.7%)(P〈0.05);癌组织中NEK9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转移和复发等临床病理参数有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NEK9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NEK9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并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诊治体会271-274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根据Todani分型:Ⅰ型26例,Ⅳ型3例,Ⅴ型4例。有2例因病情危重分二期手术完成治疗,其余31例均一期手术完成治疗。结论 上腹部MR+MRCP具有高的诊断率,应作为临床检查诊断首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治疗应结合Todani分型,病人的整体情况及病情缓急等决定的治疗方式,术中应结合MRCP或胆道造影尽可能完整切除囊性扩张的胆管。

术前PTBD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275-277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对拟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6例,其中PTBD组32例,对照组为24例没有实施PTBD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有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PTBD组引流前后总胆红素分别为286±134 umol/L、153±96 umol/L,引流后胆红素比引流前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胆汁细菌感染率、术后并发症等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前PTBD对于黄疸较严重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能有效的减轻黄疸,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增强患者体质,增加手术耐受力。

LGR5参与了肝癌上皮间质转化278-283

摘要:目的 研究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LGR5、E-钙粘蛋白(E-CAD)及N-钙粘蛋白(N-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LGR5、E-CAD、N-CAD的表达:在20例肝癌组织中,LGR5、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75%)、7例(35%)及16例(80%)。在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55%)、11例(55%)及10例(55%)。在14例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例4(29%)、11例(79%)及4例(29%)。统计分析表明,LGR5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Ρ〈0.05)。而E-钙粘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Ρ〈0.05)。同时,N-钙粘蛋白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Ρ〈0.05)。(2)LGR5、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LGR5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肝功能有关(Ρ〈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级、HBV、肝硬化、甲胎蛋白等无关(Ρ〉0.05);E-CAD的表达与术前肝功能、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级、HBV、肝硬化、甲胎蛋白等均无关(Ρ均〉0.05);N-CAD的表达与患者的术前肝功能、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级、HBV、肝硬化、甲胎蛋白等均无关(Ρ均〉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中存在明显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有关,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介导原发性肝癌的上皮间质转化。

“第二届岭南逸仙颅底外科学术论坛”成功举办283-283

摘要:第二届岭南逸仙颅底外科学术论坛于2017年6月3日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师协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由广东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海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广东医学会神经外科颅底鞍区学组副组长邓跃飞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共邀请14位来自台湾、北京、上海等地方的颅底外科专家学者到会发言和担任点评嘉宾,参会人员200余人.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284-286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imited EST)+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oduodenal drainage,ERBD)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方法行ERCP,观察组25例行乳头小切开,对照组23例非切开,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 Fr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观察术后1周的腹痛程度、发热、血白细胞、淀粉酶、脂肪酶等相关指标,以及1、3、6月肝功能指标、结石情况,评价小EST+ERB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两组对于症状缓解均有明显效果,无出现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3月的结果相似,无统计学差异,6月后观察组有优势。结论 对于难取性胆总管结石,小EST+ERBD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而有效的过渡治疗方法,为二次处理赢得时间。

肝再生磷酸酶-3上调转化生长因子-beta促进结肠癌LoVo细胞侵袭的机制研究287-289

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eta(TGF-beta)通路在肝再生磷酸酶-3(PRL-3)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结肠癌细胞TGF-beta水平表达差异,Transwell侵袭小室法检测Lo Vo细胞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ELISA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转染PRL-3后,稳定表达PRL-3的Lo Vo细胞(Lo Vo-P)与对照组(Lo Vo-C)相比,TGF-beta表达明显升高(114±11 pg/m L比56±8 pg/m L,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不同浓度的TGF-beta中和抗体(1、10、100 ng/m L)作用Lo Vo-P后其侵袭能力逐渐降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142.7±11.3个,实验组分别为96.1±8.2、67.3±9.4、48.6±6.4个(P〈0.05)。蛋白印记实验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其诱导侵袭的过程,使用PI3K抑制剂LY294002(10 mg/m L)后,Lo Vo-P的AKT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2.5倍(P〈0.05)。结论 PRL-3能诱导结肠癌Lo Vo细胞分泌TGF-beta,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结肠癌Lo Vo细胞侵袭。

P300/CB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90-294

摘要: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分子p300/CB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22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300/CBP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 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复发均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远处转移是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p300/CBP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但没有发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有关。

婴幼儿肛周脓肿治疗体会(17例报告)295-297

摘要:目的 提供婴儿和幼儿肛周脓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岁以下婴幼儿肛周脓肿患儿的病例特点、处理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 共收集婴幼儿肛周脓肿病例17例,全部为男性患儿,16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瘘管切开+内口破坏,患儿全部治愈且无复发、感染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1例行单纯脓肿穿刺引流术后复发,并形成复杂肛瘘。结论 婴幼儿肛周脓肿以男性患儿居多,脓肿切开引流、瘘管切开以及内口破坏是促进愈合、减少复发的重要步骤。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内脏暴露且难以短期缝合的腹壁切口全层裂开的处理经验298-301

摘要:目的 报道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处理腹壁切口裂开小肠暴露的临床经过和治疗经验。方法 60岁男性患者因肾周脂肪肉瘤,外院行脂肪肉瘤切除+左肾切除+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加做结肠造瘘。入院时腹腔感染、腹壁切口全层裂开并脏器暴露、皮下脓肿、感染性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在规范的全身系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改良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回收腹部渗液、保护外露脏器、保护术口周围的皮肤和治疗术口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小肠瘘的并发症,通过在小肠内置入内引流管、硅胶封堵和负压引流,治疗小肠瘘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够不依靠肠外营养而生存;9月后行手术成功切除小肠瘘。结果 患者全身感染症状、内环境及小肠功能在1个月之后好转,逐渐缝合术口。新出现的小肠瘘的并发症,依靠小肠内引流管和负压引流,患者可不依靠肠外营养支持生存,等待二次手术时机。9个月后手术切除小肠瘘,术口完全愈合。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可用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后难以短期缝合的术口全层裂开的治疗。

结肠腹膜内穿孔26例诊治体会302-304

摘要:目的 总结结肠腹膜内穿孔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结肠破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结肠破裂患者中,由于结肠肿瘤性穿孔9例、肠镜检查导致结肠穿孔6例、外伤性结肠穿孔2例、炎性肠病导致穿孔3例、粪性肠穿孔2例、自发性结肠穿孔2例、结肠憩室2例;以急性腹膜炎主要表现的患者为17例、以局限性腹膜炎者7例、以腹部炎性包块者2例;有慢性便秘病史17例、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合并脑梗塞、冠心病、慢性咳嗽等内科基础病13例;术前摄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12例、通过泛影葡胺灌肠造影确诊4例、手术确诊10例;降结肠穿孔9例、乙状结肠穿孔6例、横结肠穿孔2例、升结肠穿孔8例、盲肠穿孔1例;腹腔穿刺阳性11例。术前误诊8例,包括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6例,阑尾穿孔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1例,死亡5例。结论 结肠穿孔有时术前确诊不易,只要可疑且有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

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对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导向分析(附29例病例数据分析)305-309

摘要:目的 初步分析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recurrence score,RS)对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决策导向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29例,按照21基因检测复发风险评分结果分成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评分前后的治疗决策。结果 在患者的临床特征与RS复发分数的关联性分析中提示,复发风险分组与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分级及脉管癌栓等均无明显相关,而与Ki-67的表达(P=0.027)有关。在行21基因检测前,共有18例(62.0%)患者推荐内分泌治疗联合辅助化疗;公布RS复发分数后,11例(37.9%)患者被推荐改变为单纯内分泌治疗,7例(24.1%)患者仍建议行辅助化疗(Mc Nemar’s test,P=0.001)。结论对于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增加21基因检测并计算复发风险评分能显著改变治疗决策,降低不必要的辅助化疗的比例。

超声刀在开放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创伤应激反应、血钙水平与喉返神经损伤的影响310-312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刀在开放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应用疗效,并观察术后患者创伤应激反应、血清钙离子水平及喉返神经(RLN)损伤情况。方法 以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则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40例)予以超声刀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并检测两组术前、术后3 d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等术后创伤应激水平,监测喉返神经损伤程度及血钙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WBC、CRP、PCT等创伤应激指标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上升幅度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低血钙发生率42.5%,明显高于观察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暂时性RLNI 17.5%,明显高于观察组5.0%。结论 超声刀在开放性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中可有效降低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减少钙代谢紊乱及喉返神经损伤,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效果显著。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313-318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2例择期进行腹部手术全麻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分为6组,每组12例。A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Hg+auto-flow模式;B组:VCV(Vt 6 m L/kg)+PEEP 8 mm Hg+const-flow模式;C组:VCV(Vt 6 m L/kg)+PEEP 12 mm Hg+auto-flow模式;D组:VCV(Vt 6 m L/kg)+PEEP 12mm Hg+const-flow模式;E组:VCV(Vt 10 m L/kg)+auto-flow模式;F组:VCV(Vt 10 m L/kg)+const-flow模式。6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均予以VCV(Vt 6 m L/kg)+const-flow模式通气60 min,再按分组的通气模式进行通气,总通气时间大于5 h。在通气1 h及5 h两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IL-8、IL-10、MMP-9、SP-A以及SF浓度。结果 大潮气量组(E、F两组)较小潮气量四组(A、B、C、D四组)通气5 h后,血与BALF中测定的IL-8、MMP-9浓度以及血中测定的SP-A、SF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与BALF中测定的IL-10浓度以及BALF中测定的SP-A浓度明显降低(P〈0.05)。通气5 h后F组较E组,血及BALF中IL-8以及MMP-9、血SF、血SP-A更高(P〈0.05),而BALF中SP-A则更低(P〈0.05)。结论 (1)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较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而言,更有利于促进IL-8、MMP-9、SF的分泌,抑制IL-10的释放,BALF中SP-A下降,血中SP-A升高,进一步加剧了VILI的程度。(2)就老年(年龄〉65岁)腹部手术患者而言,围手术期以VCV(Vt6 m L/kg)+PEEP 12 mm Hg+auto-flow模式机械通气较其他五种通气模式,更有利于减轻肺组织急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激活,减轻机械通气所致生物伤,从而减轻VILI的程度。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分析319-321

摘要:目的 研究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采用单操作孔手术为单孔组,另60例患者采用双操作孔手术为双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无差异,P〉0.05;而单孔组胸腔引流量、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双孔组,P〈0.05。单孔组、双孔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13.33%,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不同的氧气流量对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进行表面麻醉效果的影响322-325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的氧气流量对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表面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困难气道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n=25),所有患者都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10 m L的方法进行气道黏膜表面麻醉,但A、B、C三组患者所用的氧气流量分别为3 L/min、6 L/min、9 L/min,雾化吸入结束后使用纤支镜引导进行气管插管。评估记录插管条件和导管耐受性;记录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总成功率、插管时间;记录不良心血管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和C组比较,B组的插管条件、导管耐受性更好,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Ρ〈0.05);A、C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清醒气管插管过程中定量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粘膜表面麻醉时,氧气流量为6 L/min的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