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达芬奇系统在门静脉高压症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价1-4

摘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或联合脾切除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最主要外科术式。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及外科器械的进步,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作为我国学者的一项创新并有前景的手术方式,逐渐被国内外学者接受。但受巨脾特点、手术视野、操作空间及患者凝血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仍然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手术。Da Vinci手术机器人有效弥补了腹腔镜技术在视野、操作灵活性等方面的局限性,突破了腹腔镜的应用瓶颈,增加了门静脉高压症微创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现总结本单位实施的2例达芬奇门静脉高压症手术的过程及结果,为Da Vinci手术机器在本疾病的应用提供浅薄的经验,供外科同道参考借鉴。

抑制miR-223表达促进巨噬细胞的M2型激活5-10

摘要:目的观察microRNA-223(mi R-223)在巨噬细胞M2型激活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运用慢病毒载体感染的方式在巨噬细胞中过表达或敲低miR-223的表达;应用qPCR检测不同激活状态及转染状态巨噬细胞中miR-223的表达;应用Elis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激活状态;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乳腺肿瘤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miR-223在单核/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细胞,在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miR-223表达下调,且IL-4或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激活的巨噬细胞下调显著。敲低miR-223的表达而不是增加其表达能够促进M2型巨噬细胞标记物CCL18、IL-10和CD206的表达,并促进共培养肿瘤细胞的迁移。结论 miR-223可作为靶向肿瘤微环境调控肿瘤转移的靶点。

1-2枚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11-14

摘要:目的分析1-2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1-2枚SLN阳性且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118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应用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nSLN未转移(nSLN-)组患者64例,nSLN转移(nSLN+)组患者5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nSLN转移与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有关(P=0.001,P=0.030,P=0.002),但与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肿瘤位置、核分级、SLN转移数目、ER、PR、C-erBb-2、Ki67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均为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3.159,2.425,2.258,均P〈0.05)。结论肿瘤大小≥2 cm、脉管癌栓、SLN转移比例≥2、3均为1-2枚SLN阳性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15-19

摘要: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NLR)是一项简单检测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LR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例特点及生存预后。NLR的最佳截点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体生存(OS)与无病生存(DF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本组研究NLR最佳的截点是2.2。两组患者在组织分级、T分期、TNM分期之间的分别上无统计学差异。高NLR组(NLR≥2.2)的OS(5年OS分别为59.6%和78.9%,P=0.001)及DFS(5年DFS分别为56.7%和78.0%,P=0.001)较差。此外,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别为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而组织分级、T分期和NLR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NLR升高对于接受根治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提示总体预后及无病生存期较差。但其运用于个体化危险评估尚需未来更多的临床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伤口皮肤强啡肽表达的影响20-23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患者手术伤口皮肤强啡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乳腺癌局部病灶扩大切除加前哨淋巴切除术的女性患者83例,分为舒芬太尼组(组1,n=28),舒芬太尼加疏波经皮电刺激组(组2,n=25),舒芬太尼加密波经皮电刺激组(组3,n=30),Narcotrend指数(NI)监测下调节术中异丙酚靶控输注浓度,三组均给予舒芬太尼0.3-0.4μg/kg,顺本磺酸阿曲库铵2-3 mg/kg;于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采集切口边缘皮肤组织0.5 cm×1 cm,用免疫组化检测强啡肽的表达。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皮肤强啡肽的表达明显高于手术开始时(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刺激使乳腺癌患者切口皮肤强啡肽的表达增加,但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皮肤强啡肽表达无影响。

良性与交界性叶状肿瘤局部复发风险的分析24-26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和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率以及手术切缘宽度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良性及交界性叶状肿瘤的患者。收集的数据包括: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分级、手术方式和局部复发情况。结果共入组118名患者,其中为良性81例,交界性3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8.3岁,肿瘤平均大小为4.6cm,平均随访时间3.5年,共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良性肿瘤的复发率为13.5%,交界性肿瘤复发率为18%,但缺少足够的数据说明手术切缘多少最合适。结论交界性比良性叶状肿瘤复发率高,但乳腺肿物广泛切除并不能预防非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复发。

乳腺癌组织中RBM24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27-2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NA结合蛋白24(RNA-binding protein 24,RBM24)的表达及其预后分析。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手术切除并由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24例,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BM24的表达,同时结合TCGA数据库,判断RBM24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的RBM24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1)。同时K-M法分析显示RBM24阳性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期(OS)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RBM24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并且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3D腹腔镜在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30-33

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中的应用34-38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腔镜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腹腔镜下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患者,将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ERAS组(42例)和传统组(46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ERAS组和传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方面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5%和10.9%,P=0.835)。ERAS组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快,如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天和2.0天,P=0.011),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分别为2.2天和2.5天,P=0.011)。ERAS组和传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6.9天和7.8天(P=0.003)。研究发现ERAS组可显著降低总体的费用(8661.4元和9325.7元,P=0.044)。此外ERAS组患者术后停留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尿管的时间亦明显缩短(P〈0.05)。结论本研究的结果显示ERAS概念在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ERAS概念可加快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费用。

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相关性研究39-42

摘要: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两组在我院收治的78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组为联合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首先行腹腔热灌注化疗(IHIPC)3次,然后再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另一组为单一化疗组(39例),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采用全身化疗,方案为(XELOX)。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53.85%,单一化疗组在化疗后,其KPS评分升高率为25.64%,两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5年,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在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87%、84.62%、69.23%,单一化疗组分别为92.31%、64.10%、46.15%,两组患者在第3、5年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在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采取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且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增加。

单孔腹腔镜处理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经验介绍43-45

摘要: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应用46-49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嵌顿疝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46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麻后有11例疝内容物自行回纳,腹腔镜下探查疝内容物均为小肠,其中1例小肠坏死,行部分小肠切除术。余35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其中2例大网膜坏死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所有患者腹腔渗出液WBC为1.32×10-9/L-78.81×10-9/L,平均(25.34±11.03)×10-9/L,疝囊周围渗液WBC为0.18×10-9/L-2.31×10-9/L,平均(0.42±0.28)×10-9/L。所有患者疝囊外周渗液涂片未找到脓细胞。术中腹腔镜探查发现合并对侧隐匿疝(斜疝)5例,予行疝环缝扎术,脂肪肝7例,肝囊肿14例,空肠憩室1例。全部病例顺利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75-110 min,平均87.4 min。住院时间5-7 d,平均6.7 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5-36 h,平均20.4 h。术后5例出现血清肿、3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1例出现腹股沟区伤口脂肪液化坏死,加强伤口消毒、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余病例无并发症。随访时间4个月至40个月,平均22.8个月,无术后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疝内容物复位加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具有探查全面、及时复位、一期修补的优点,安全可行。

宫颈癌常规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50-54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后致输尿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2例接受常规放疗后宫颈癌患者发生输尿管狭窄的情况,并对年龄、诱导化疗、同时期化疗、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近距离治疗、近距离治疗剂量、盆腔外照射剂量、总剂量、是否手术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分析,筛选与输尿管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了临床分期和双"J"管置入后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中位时间。结果 332例患者有33例(9.9%)出现输尿管狭窄;664侧输尿管有40侧(6.02%)出现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手术和总剂量是宫颈癌放疗后输尿管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输尿管狭窄发生后双"J"管置入和Ⅰ/Ⅱ期肿瘤的预后明显好于未行双"J"管置入和Ⅲ/Ⅳ期肿瘤,P均〈0.05。结论手术和总剂量是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石细菌培养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55-58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培养的关系以及术中结石培养在PCNL中预防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40例PCNL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术后SIRS发生情况,药物的敏感性以及调整抗生素的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有菌生长13例,占比32.5%,无菌生长27例,占比67.5%。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有菌生长26例,占比65%,无菌生长14例,占比35%。术中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术前中段尿培养(P〈0.05)。术前中段尿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10例(25%),术前中段尿培养有菌生长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无菌术中4例(10%),术前中段尿培养无菌生长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有菌生长17例(42.5%),术前中段尿培养和术中结石细菌培养均有细菌生长9例(22.5%),其中9例中,有4例分别为不同的细菌。术后发生SIRS 10例。结论术中结石培养比术前中段尿培养更能反应尿路感染情况,对预防和治疗PCNL相关性感染有指导治疗作用。

阴茎折断的临床分析58-60

摘要:目的分析阴茎折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例阴茎折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相关文献。19例患者致伤原因为性交失误17例,粗暴性交2例。除1例保守治疗外,均急诊行阴茎血肿清除、白膜修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例术后短期自感勃起时硬度较前有所下降,其余未发生阴茎畸形、勃起疼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结论病史及查体是确诊阴茎折断的重要依据,尽早手术是阴茎折断的恰当治疗方法。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诊治体会61-6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共收集4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不同手术方式的病例资料,其中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EST+LC组)共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者(OC+OCHTD组)共25例。对两种术式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6月随访。EST+LC组中,18例手术完成,2例因局部粘连或技术原因插管困难,转为开放手术;手后并发症包括2例轻度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均经过保守后痊愈。OC+OCHTD组中,5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包括1例胆漏、2例切口感染、2例腹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EST+L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OC+OCHTD组明显缩短。结论至少在短期内,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气胸漏气的临床实践64-67

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的治疗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患者50例,分为2组,各25例,所有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肺大部分复张后,两组分别给予胸腔注入康复新液100mL(治疗组)、沙培林5KE+生理盐水100mL(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漏气终止时间为6.88±3.47d,略低于对照组(8.60±5.63 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胸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没有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2例(8%),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内灌注康复新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难治性气胸,临床效果良好,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有效手段。

免疫刺激因子LIGHT通过激活T细胞抑制肿瘤生长67-67

摘要: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肿瘤中发现的化学物质可能有助于阻止肿瘤生长。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具有结肠癌的小鼠中称为LIGHT的化学细胞因子的增加激活免疫系统的天然杀伤癌T细胞,并导致原发性肿瘤和肝脏中的转移性肿瘤收缩。LIGHT是以前发现的在结肠癌转移患者中具有低水平表达的免疫刺激化学信使。结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