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述评
fMRI(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的研究进展511-516

摘要:能够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所以对于找寻精准且无创的方法的需求则日益上升。目前,MRI技术能够根据肿瘤大小、形态及强化程度等形态学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而且已有越来越多新兴技术能够从微观分子层面早期反映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变化,这些技术包括动态对比增强(DCE-MRI)、磁共振波谱(MRS)、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作者综述MRI新技术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IL-6/p-AKT/p-STAT3信号通路在PRL-3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机制研究517-520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IL)-6信号通路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空白组Lo Vo-Control(Lo Vo-C)结肠癌细胞和稳定表达PRL-3的实验组Lo Vo-PRL-3(Lo Vo-P)结肠癌细胞分别与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共培养后IL-6蛋白水平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IL-6、p-AKT、p-STAT3蛋白水平表达,划痕实验和增殖实验MTS检不同浓度(1、10、100 NG/ML)IL-6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及增值能力的影响。结果ELISA实验检测IL-6蛋白平,TAM/Lo Vo-P(102±5)PG/ML,TAM/Lo Vo-C为(56±3)PG/ML;划痕实验与MTS结果均提示共培养后Lo Vo-P增殖、侵袭能力比Lo Vo-C强;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的结肠癌细胞Lo Vo-P、Lo Vo-C蛋白表达差异,p-AKT、p-STAT3表达Lo Vo-P明显高于Lo Vo-C,不同浓度的IL-6(1、10、100 NG/ML)作用Lo Vo-P后其增殖与侵袭能力逐渐增高,且p-AKT与p-STAT3蛋白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PRL-3能诱导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分泌IL-6,通过IL-6上调p-AKT和p-STAT3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

三种胰肠吻合方式胰漏的对比研究521-523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漏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同一术者9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采用的胰肠吻合方式,分为端端套入捆绑式(A组,n=42),端侧吻合式51例,其中端侧套入(B1组)为15例,因胰管直径限制未能行胰管对空场粘膜吻合,端侧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B2组)36例。结果端端套入捆绑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为4.76%(2例),采用端侧吻合方式的(B1组)胰漏发生为20%(3例),B2组胰漏发生率为0.00%,三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端侧套入式的胰肠吻合方式发生胰漏的可能较高,选择何种胰肠吻合方法应根据患者具体条件而定。

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意义524-529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2月~2010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行手术治疗C-HCC标本18例和2011年3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B-HCC标本34例,以及这些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和丙肝相关性肝癌在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相关性肝癌平均年龄(46.9±10.5)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59.0±9.9),平均住院天数(17.9±6.8)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34.9±16.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1.5±4.3)显著低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19.4±11.9),肝功能分级中A级肝功明显较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多,最大肿瘤直径明显大于丙肝相关性肝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3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和32.0%;C-HCC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6.5个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和75%。Cox模型分析提示肝炎类型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风险是丙肝相关性肝癌的2.35倍(P=0.10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乙肝相关性肝癌术后恢复较丙肝相关性肝癌快,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复发风险低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一期与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的前瞻性研究530-534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组,n=49)。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病例特点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LCBDE+LC组和ERCP/S+LC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近(分别为90.0%和95.9%,P=0.309),但ERCP/S+LC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6%和80.0%,P=0.04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费用方面亦相近。在术后随访期间,LCBDE+LC组和ERCP/S+LC组分别有5.9%(3/51)和6.3%(3/48)的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期和二期双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若,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二期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

巨大肝癌联合局部受侵犯脏器一期切除的疗效分析535-538

摘要:目的探讨巨大肝癌联合局部受侵犯脏器一期切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近10年收治的571例行肝切除术的巨大肝癌(肿瘤直径≥10cm)资料。术中怀疑肿瘤侵犯临近脏器而行肝癌联合局部脏器一期切除共38例,其中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转移癌17例(44.7%,转移组),其余21例为非转移癌(55.3%,非转移组),另外从533例无肝外侵犯的巨大肝癌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转移组、非转移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5.9%、4.8%及3.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7%、66.7%和45.0%;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7%、41.2%、29.4%、5.9%;57.1%、38.1%、28.6%、9.5%;和65.0%、44.0%、34.0%、13.0%。经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之间的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联合局部受侵犯脏器一期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并可获得与无肝外侵犯巨大肝癌切除相似的疗效。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实施坏死胰腺清除及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539-54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腹腔镜置管引流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置管引流的54例SAP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行胃结肠韧带切开,胰腺被膜切开减压,清除胰周积液及坏死组织,并置多管持续灌洗引流。结果 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1例因小肠损伤开腹小切口修补。置管引流的手术时间102~185 min,平均128 min,治愈50例;住院时间17~106 d,中位时间31.5 d。4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合并胰腺癌,2例死于迟发腹腔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死亡时间分别为术后4 d、21 d、33 d、36 d,1例术后32 d因胰周脓肿再次行腹腔镜手术,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穿刺引流后治愈。结论早期采用腹腔镜置管引流手术治疗SAP,可有效地改善SAP的愈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胆管炎起病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一例并文献复习543-545

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为胰腺囊性肿瘤之一,特点为囊肿与胰管相通,伴胰管扩张。病理表现为囊肿分泌大量粘液及囊壁结节堵塞胰管,导致胰管扩张。文献报道临床以腹痛发病最为常见,本病例以少见的胆管炎表现起病,现报告并作文献复习如下。

MicroRNA-21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546-552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血液(血清、血浆)及粪便标本中micro RNA-21(mi R-21)表达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联合应用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Google学术、CNKI等检索micro RNA-21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文献,按PRISMA声明的标准筛选文献以及进行QUADAS-2质量评价后,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得到汇总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和诊断优势比(DOR),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整体诊断效能。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包括1199例结直肠癌患者和784例正常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 R-21的汇总DOR、SEN和SPE分别为13.97(95%CI:8.56-22.81)、0.73(95%CI:0.69-0.77)、0.83(95%CI:0.76-0.89);血浆mi R-21的汇总DOR、SEN和SPE分别为8.03(95%CI:3.30-19.52)、0.67(95%CI:0.60-0.73)、0.76(95%CI:0.69-0.81);粪便mi R-21的汇总DOR、SEN和SPE分别为4.78(95%CI:1.46-15.69)、0.31(95%CI:0.27-0.36)、0.88(95%CI:0.84-0.91)。除此之外,血清、血浆和粪便mi R-21诊断结直肠癌的AUC分别为0.8701、0.8295和0.6991。结论血液标本mi R-21用于结直肠癌诊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优于血浆标本;粪便mi R-21诊断结直肠癌灵敏度较差但特异性好。

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在KRAS突变型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比较553-556

摘要:目的有研究认为KRAS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较为敏感,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探讨KRAS突变型患者一线以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方案是否优于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5个中心、经病理和基因检测确诊的112例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化疗方案72例,伊立替康为基础方案40例,主要观察终点指标OS,次要终点指标为DCR、PFS。结果奥沙利铂组与伊立替康组的中位OS分别为24.9个月和26.5个月(P=0.978)、DCR分别为69.4%和62.5%(χ~2=0.561,P=0.454)、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和8.5个月(P=0.412),两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一线应用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相比疗效无差异。

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557-559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食管癌微创手术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实验组术后第1、2、3、5天的静脉血PCT值,其中10例发生感染,归为感染组,余58例为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未感染组及健康组三组的PCT值。结果术后第1天感染组、未感染组PCT较健康组升高(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升高(P〈0.05),术后第3天及第5天感染组较未感染组PCT有显著升高(P〈0.01),术后前两天未感染组较健康组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第3及第5天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对食管癌微创术后合并感染有早期诊断价值,术后第2天PCT≥2.06μg/m L时警示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可尽早开始针对性地抗感染治疗。

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560-563

摘要:目的运用ROC曲线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良性与恶性颈部淋巴结的价值。方法对76例患者共120个颈部淋巴结术前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分析比较良性与恶性淋巴结之间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的ROC曲线并两两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弹性值比值、平均弹性值、最大弹性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28,0.812,两两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的三个定量参数均对颈部淋巴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三个定量参数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

化疗所致的特殊皮肤改变: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564-569

摘要:目前中国居民的首位病死原因仍是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化疗是癌症患者主要的全身治疗手段。皮肤毒性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由于化疗后的皮肤毒性发生不容易危及生命,所以常被忽视,但却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药物减量和治疗的中断,最终影响化疗疗效。现将我科诊治的4例化疗药物所致罕见的皮肤改变报道如下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蓝染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分析569-573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蓝染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初诊于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普外四病区的IIA-IIIB期乳腺癌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疗程4-8个周期,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蓝染法行SLNB的检出率、假阴性率。结果入组患者SLNB检出率为85.5%,假阴性率为18.2%;SLNB的检出率因腋窝淋巴结状态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在不同肿瘤的大小、肿瘤位置、患者年龄和SLNB时注射染料位置无统计学差异,假阴性率在上述不同分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AC后蓝染法SLNB可应用于治疗前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于治疗前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则存在风险。增加SLN检出数目可增加NAC后行SLNB的可靠性。

163例乳腺癌肝脏转移临床资料和预后因素分析574-579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肝脏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肝脏转移病例,总结该部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生存期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共163例患者入组,其中初诊合并肝脏转移69例(A组),乳腺癌术后复发累及肝脏94例(B组)。所有患者均行以全身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其中35.6%的患者行手术、消融或TACE局部治疗。B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A组患者延长12.0个月(P=1.83×10^-10),相应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A组(A组:1年79.44%,2年40.54%,3年9.20%;B组:1年98.94%,2年84.92%,3年40.54%)。而有机会局部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局部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3.0个月(95%CI,30.0-39.4个月),未能局部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6.4个月(95%CI,23.6-29.7个月),(P=9.95×10^-3)。单因素分析显示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情况、Ki67增殖情况、分子分型、肝脏多发转移灶是否局限以及是否有机会局部治疗均与乳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则提示HER-2表达情况、肝脏多发转移灶是否局限以及是否有机会局部治疗是乳腺癌肝脏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肝脏转移一旦发生,预后较差。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乳腺癌患者的肝脏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疗应以全身综合治疗为主,对于孤立的单一转移灶或局限的多发转移灶,局部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届中山医学骨科论坛暨第一届亚太脊柱内镜技术论坛579-579

摘要: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第六届中山医学骨科论坛将在广州召开。历届论坛一直以脊柱肿瘤、退变、畸形和微创为主线,今年我们邀请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会授课。此次,恰逢我们邀请到来自美国的Athony T、Yeung教授以及亚太地区的多位脊柱内镜专家,同期举办第一届亚太脊柱内镜技术论坛。由于只有一天会议时间,会议安排较紧,邀请专家人数有限,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原因及对策580-58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共251例,观察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找出其原因及探讨处理对策。结果 4年间共发生血清肿42例,大多数无需处理,仅3例需抽液并加压治疗,全部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血肿可能与年龄、手术方式和伴随较严重的疾病有关。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可能涉及到年龄、手术方法及严重的伴随疾病有关。

月经期对甲状腺手术影响的研究584-586

摘要:目的明确月经期是否适合做甲状腺手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其中月经期手术为33例,非月经期为75例,观察并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前出凝血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前凝血功能无显著差异;月经期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7.6 m L)、术后平均引流量(4.8 m L)均多于非月经期(分别为5.1 m L和3.1 m 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患者恢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月经期对凝血功能并未影响到甲状腺手术的进行,术中出血量没有实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