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中央记忆T细胞和效应记忆T细胞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布特点分析249-253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患者外周血中CD45RO~+记忆T细胞(memory T cells,Tm)表面标志CD45RO、CD62L和CCR7的表达,以了解CD45RO~+CD62L~~+CCR7~+T细胞(中央型记忆T细胞,central memory T cells,TCM)和CD45RO~+CD62L~-CCR7~-T细胞(效应型记忆T细胞,effector memory T cells,TEM)亚群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特点。方法获取正常人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8例和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的初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肝对照组)28例以及同期患有乙肝的肝癌患者(乙肝肝癌组)30例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olychromatic flow cytometry,PFC)检测外周血PBMC中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CD4、CD8、CD45RO、CD62L、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中,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分别占外周血PBMC的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28.15±12.32 VS 11.56±5.78,29.33±15.54 VS 13.11±6.64)(P〈0.001,P=0.019);而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4~+T_(EM)占CD4~+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93.78±5.63 VS 75.82±19.74,93.78±5.63 VS 68.25±15.65)(P=0.001,P=0.018),而CD4+TCM则显著低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0.55±1.02 VS 4.87±6.28,0.55±1.02VS 4.16±3.49)(P均小于〈0.001)。三组的CD4~+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4~+T_(C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4~+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91.78±5.63 VS 0.55±1.02,75.82±19.74 VS 4.87±6.28,68.25±15.65 VS 4.16±3.49)(P值均小于0.001)。乙肝肝癌组外周血PBMC的T淋巴细胞中CD8~+TEM和CD8~+TCM占CD8~+T记忆淋巴细胞比例与乙肝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三组的CD8+TEM记忆细胞占外周血PBMC中CD8~+T记忆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CD8~+TCM记忆细�

构建Alb启动子调控HBEGF肝特异性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及其功能验证254-257

摘要:目的构建肝特异性Alb(白蛋白)启动子调控HBEGF(Heparinbinding-epidermal growth factor)表达的慢病毒载体p LV-ATTG。方法首先以p Alb-Cre-GH/BS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Alb-enhancer/promoter,In-Fusion克隆至Not I酶切的p TRECK6-GFP中,获得p AlbTRECK6(TRECK:toxin receptor-mediated conditional cell knockout);接着以p Alb-TRECK6为模板,PCR扩增Alb-TRECK6,In-Fusion克隆至Xba I/Bam H I酶切的p CD823A-1载体(该载体已卸去EF-1α启动子)中,获得最终的慢病毒载体p LV-ATTG,所构建的质粒均经测序和酶切鉴定。然后按Invitrogen公司推荐的标准程序进行慢病毒包装。包装成功的慢病毒LV-ATTG感染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cop GFP表达,并收集细胞提取总RNA,以检测HBEGF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 LV-ATTG;LV-ATTG感染BEL-7402细胞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同时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HBEGF转基因能够正常表达。结论成功构建Alb启动子调控HBEGF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相关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Bmi-1基因诱导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258-261

摘要: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细胞特异性莫洛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过表达对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株h TERT-HPNE恶性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方法将携带原癌基因Bmi-1的质粒或空质粒稳定转染h TERT-HPNE,通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在m RNA及蛋白水平鉴定转染效果。采用MTS法、Traswell小室法、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稳定转染Bmi-1对h TERT-HPN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表明成功建立稳定转染Bmi-1基因的h TERT-HPNE细胞株。过表达Bmi-1基因使h TERT-HPNE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高。结论在细胞水平过表达Bmi-1基因恶性转化h TERT-HPNE细胞。

氩氦冷冻联合GM-CSF治疗对荷胶质瘤小鼠脾脏DCs细胞因子分泌及CTLs杀伤活性的影响262-265

摘要:目的探讨氩氦冷冻联合GM-CSF治疗对荷胶质瘤小鼠脾脏DCs分泌细胞因子及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皮下GL261胶质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GM-CSF注射组、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7天取各组小鼠脾脏制备细胞悬液,部分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IL-10、IL-12p70、IFN-γ的分泌情况;BD磁珠分选系统分离CD8+CTLs,与GL261胶质瘤细胞共培养,LDH法检测脾脏CD8~+CTLs杀伤活性。结果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水平较模型对照组下降,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单纯氩氦冷冻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脾脏IL-12、IFN-γ分泌水平、脾脏CD8~+CTLs杀伤活性均较模型对照组升高,且以联合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P均〈0.05)。结论氩氦冷冻联合GM-CSF治疗能通过刺激DCs,分泌大量Th1型细胞因子,从而进一步有效激活T细胞,增强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治疗可切除局部晚期结肠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病例对照分析266-269

摘要:目的研究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新辅助化疗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100例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结肠腺癌患者(T3/T4或N+),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研究组)及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手术、化疗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至2015年12月,研究组有2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35.2个月;对照组3例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7.7个月。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T、N分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经新辅助化疗后T、N分期降期明显,PR38例(76%),SD11例(22%),PD1例(2%),新辅助化疗期间无3°以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1°~2°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21例/42%)、粒细胞降低(4例/8%)及血小板降低(2例/4%)。术后T分期、N分期、阳性淋巴结数及TNM分期均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31.5个月后(6~68个月),两组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44.9%及33.6%(P=0.041)。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51.0%及41.6%(P=0.033)。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对局部晚期可切除的结肠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腹腔低渗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270-274

摘要:目的评估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低渗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HIPE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IPEC联合静脉化疗组(研究组,n=30)及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n=35)。根治性切除术后,研究组行HIPEC并FOLFOX6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则行单纯FOLFOX6化疗方案静脉化疗,对其临床效果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KPS评分升高率53.33%,对照组升高率40.00%,两组KPS升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停药后好转。研究组术后3 d以内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为20.0%,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无明显增加,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腹腔局部复发率(χ^2=18.056,χ^2=10.187,所有P〈0.05)和肝转移率(14.29%VS 34.38%)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PEC联合静脉化疗组的复发和肝转移率呈下降改变。研究组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3%、71.8%、50.9%;对照组分别为96.7%、60.3%、39.2%,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HIPEC联合静脉化疗安全有效,患者3、5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获益,是分期较晚的结直肠癌较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应用于胆道造影对胆道残石诊断效果的临床价值初探274-278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技术(DTS)在胆道残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上诊断为肝胆管结石并行胆道手术后停留胆道引流管患者31例,均在常规数字化摄影(DR)直接胆道造影基础上加DTS断层成像,以胆道镜探查为参考标准,经影像医师对DR和DTS图像分别阅片诊断胆道残石、对图像评分分析两种方法图像显示效果。结果 DR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72%、特异度33.3%、正确率64.52%;DTS图像阅片方法诊断胆道残石敏感度88%、特异度66.7%、正确率86.67%;DR图像得分3.03±0.87分、DTS图像得分4.03±0.79分,两者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TS成像技术对胆道残石诊断临床应用价值优于DR,且对胆道残石影像显示效果更佳。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胆囊管入路法347例临床总结279-28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并胆总管探查术中行胆囊管入路一期缝合预防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应用腹腔镜胆囊管入路法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34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胆囊管为解剖学标志,顺利显露胆囊壶腹部、胆囊管及胆总管,以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为胆总管探查入路,均成功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未发生血管、胆管损伤,术后随访8~24月,未发现胆管狭窄。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中,采用胆囊管入路法,通过胆囊管与胆总管移行区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可有效避免胆道损伤及胆管狭窄的发生。

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一种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简便有效术式282-28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治疗的3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病例进行观察,并与同期采用腹腔镜直肠补片固定术治疗的16例同病种病例进行对照。结果采用直肠缝线固定术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直肠补片固定术(110±13 min vs 120±9 min,P〈0.05),而且住院费用也较低(16227±845元vs 19143±1163元,P〈0.05)。两组在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术后早期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直肠脱垂复发率、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指标GIQL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缝线固定术对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近期和远期随访均具有满意的效果。

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286-288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带入4号丝线,在腹膜外环形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7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22例(31.4%)。平均手术时间48例单侧疝13 min(7~19 min),29例双侧疝21 min(14~31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h(26~52 h),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2.6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少,效果好,容易学习掌握。

经脐单孔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289-292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脐单孔组患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传统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阑尾炎类型、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SA(手术危险程度)分级、阑尾炎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流质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组较及对照组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8(9~10),8.60(8~9),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2.8(1~5),3.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组有1例中转。结论肥胖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并可获得较好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

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293-296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 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肠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肠管粘连4例、回肠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显露与保护策略和经验297-300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暴露技巧与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于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间施行的93例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根据不同诊断分别进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加峡部切除术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气管食管沟、甲状腺下动脉及甲状软骨下角三个径路暴露喉返神经,总结显露成功率及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显露喉返神经,共计117例次,其中左侧喉返神经32例次,右侧喉返神经37例次,双侧喉返神经合计48例次,其中经气管食管沟径路显露喉返神经57例,占48.71%;经甲状腺下动脉径路显露48例,占41.03%;其余12例经甲状软骨下角径路显露,占10.26%。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暂时性麻痹3例,无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病例。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需掌握正确的解剖入路和技巧,遵循主动显露、严格保护的原则。

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附26例报告)301-303

摘要:目的探讨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26例反复发作非绞窄性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急性发作经保守治疗缓解3个月后,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药及物理治疗、液体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26例患者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7~15天(9.76±2.42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2~60个月(34.04±12.05月),术后未再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结论择期选用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支持病例分析304-307

摘要:目的通过该病例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方法在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临床医师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由初始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支持,最后患者以管饲肠内营养为主,辅以半流饮食,并作疾病的进一步治疗。结果在临床药师的参与下,医师对患者营养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患者顺利进入肠内营养支持阶段并辅以半流饮食,为疾病术后恢复奠定了基础。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过程的监护和分析,协助医师优化营养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与手术技巧308-310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潮安区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部小儿腹股沟斜疝20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分组,观察组采用患儿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切口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切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显著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的临床研究311-313

摘要:目的探讨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患者行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对照组35例患者经乳晕切口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手术相关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无皮肤淤斑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8.0 cm的患者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均小于切口至病灶远端的距离〉8.0 cm患者,P〈0.05,其他各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腋前线单切口腔镜辅助乳腺手术切除肿瘤相较于常规乳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采用距病灶过长的通道可能增加损伤。

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疗效和安全性314-316

摘要:目的评价盐酸羟考酮注射液与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拟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患者,分为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每组24例。A组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kg~(-1)·h~(-1)维持;B组注射舒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 mg/kg诱导,后以丙泊酚4~7 mg·kg~(-1)·h~(-1)维持。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和麻醉深度(BIS);记录呛咳、体动次数、丙泊酚总用量、呼吸抑制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结果两组各时间段MAP、HR、RR及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呛咳、体动、呼吸抑制发生的总例数少于B组(P〈0.05),同时,A组中丙泊酚用量及术后30 min疼痛评分的概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行内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小,不良反应较少,镇痛作用持久,麻醉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