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与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 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 (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 (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 (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 (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85.55% (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 (28/49)、DN 12.50%(2/16).结论 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353-357

MYL9在间质中的表达下调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

摘要:目的 研究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前列腺癌及61例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MYL9的表达水平,并与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 在良性和前列腺癌组织中,MYL9均主要在前列腺间质而不是在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前列腺癌样本中的MYL9表达水平相对于良性前列腺组织显著下调(PCa=3.21 ±1.46 vs.Benign=4.63±0.97,P<0.001)并伴有肿瘤间质容积的明显减少.MYL9的下调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P<0.001)明显相关.结论 表明MYL9表达下调越明显,则前列腺癌患者临床预后越差.该研究为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下调表达可作为预测人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的指标提供了证据.
358-361

吉西他滨时辰给药治疗荷瘤裸鼠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 建立肺癌A549细胞裸鼠皮下注射成瘤模型,按照昼夜的不同时辰给予吉西他滨,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初步筛选出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32只裸鼠饲养在SPF级实验动物房,统一光照条件,光照时间(7:30~19:30),黑暗时间(19:30~7:30),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收集对数生长期培养的A549细胞,浓缩成2× 107/mL的细胞悬液,在无菌条件下抽取约0.2 mL细胞悬液注射至裸鼠皮下.待肿瘤长到约1 cm×1 cm×1 cm大小,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前三组按照时辰2 am、8 am、14 pm给予吉西他滨(50 mg/Kg),隔两天给药一次,持续三周,第四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绘制肿瘤的生长曲线和体重变化曲线.第30天处死裸鼠,抽血测肝肾功能,留取标本做HE染色观察镜下改变.结果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裸鼠移植瘤有治疗效果,其中2 am组抑瘤效果最明显,肿瘤生长最慢,裸鼠体重增长最快;8 am组抑瘤效果最差,肿瘤生长最快,裸鼠体重增长最慢.光镜下可见吉西他滨治疗组肺肝肾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肝肾功能改善(P<0.05,8 am、14 pm组vs.对照组;P<0.01,2 am组vs.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当中,2 am组治疗效果最好,8 am组治疗效果最差(P<0.05,2 am vs.8 am组).结论 吉西他滨对A549肺癌移植瘤裸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疗效和副作用呈时辰节律变化,2 am组疗效最佳,8 am组疗效最差.
362-365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癌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LRFA)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LRFA方法治疗各类肝癌26例,肿瘤位于肝脏Ⅲ、Ⅳ、Ⅴ、Ⅷ段或膈顶以及邻近胆囊胃肠等空腔脏器部位,直径2.2~11.0 cm,单病灶18例,多病灶8例,共39个病灶.肝功能Child A或B级.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LRFA治疗,消融时间12~112 min,平均48min;术后出现腹水2例,胸腔积液1例,无肝衰竭、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B超、CT扫描检查,17例肿瘤不同程度坏死,4例部分液化,5例发现多发病灶及门静脉癌栓消融无效.结论 LRFA易于操作,并发症少,对特殊部位的肝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366-368

基于医院病案资料的死亡病例分析(2003~2011年)

摘要:目的 通过对医院住院病人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死亡疾病等因素的统计分析,掌握各年龄段的死因构成及各系统的疾病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医院病案资料中的死亡病例4068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ICD-10疾病分类原则对所有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编码,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1年医院所有死亡病例4068人,死亡人数男女比例为1.67:1.50~岁组和60~岁组所占的比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40~岁组所占的比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主要死因,呼吸系统疾病成为第三大死因,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导致的死亡明显下降.结论 肿瘤、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同时,需要重点关注40~岁组和男性人群的身心健康以减少死亡.
369-371

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在先天性阴道闭锁中的经验

摘要: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要点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年间28例乙状结肠代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结果,对腹腔镜辅助手术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 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移植肠段顺行植入会阴有10例,倒转植入18例;移植肠段12~15 cm,平均13.2±1.5 cm.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随访1年,所有代阴道粘膜红润,20例有性生活者感觉满意.结论 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阴道闭锁的方法,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代阴道术应为此类手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372-374

上颌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之间进行血管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10具尸头标本(20侧)的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颞深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别测量其外径,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及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走行距离.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健康成人(20侧)的上颌动脉、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及颞浅动脉主干、额支、顶支的内径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尸头解剖上颌动脉外径为(2.60±0.20) 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外径(1.70±0.3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为(61.70±1.50) mm,而颈外、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分别为(162.40±2.60) mm、(171.00±2.70) mm.超声多普勒检查上颌动脉第二段血流量为(62.70±13.30) mL/min,而颞浅动脉额支、顶支血流量仅(15.90±3.70) mL/min、(17.70±4.10) mL/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进行血管搭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血流量大、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方法.
375-378

肛瘘MRI术前诊断价值与术中结果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对肛瘘的定位、分型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50例肛瘘患者行MRI检查,根据MRI所见,定位瘘道位置,依据窦道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关系进行分型,并与术中所见结果相对照.结果 手术证实50例患者中,30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括约肌间型20例,经括约肌型12例,括约肌上型6例,括约肌外型3例,表浅型9例.原发性瘘管72个,内口78个,外口77个,肛周脓肿17个.MRI诊断原发瘘管、内口、肛周脓肿的灵敏度分别为93.1%、96.2%、100%,特异度分别为91.5%、97.5%、91.3%.结论 MRI可准确地判断肛瘘的分型、瘘管数量、走行、支管、内口的位置及有无肛周脓肿形成,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信息.
379-382

高频超声检查对呕吐查因婴儿患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婴儿呕吐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4例呕吐婴儿患者胃肠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外科疾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例十二指肠梗阻(5例闭锁,3例狭窄,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幽门闭锁.术前超声诊断41例,诊断率为93.18%.其余50例属内科疾病,其中40例为胃食管反流、10例为幽门痉挛.内科疾病经治疗后均短期内复查超声明确诊断,并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率98%.结论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简便、重复性好,对查找婴幼儿呕吐病因可作为常规首选筛查手段.
383-387

内镜颈清术与传统颈清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较

摘要:目的 研究胸前及耳后颈部联合切口(改良双平行切口)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行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5例经胸前内镜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11例Ⅵ区淋巴结病理阳性者,行内镜辅助下经改良双平行小切口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内镜组).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Ⅱ~Ⅳ区淋巴数量以及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1例传统颈清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传统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218.16±31.54 min,与传统组202.35±28.8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33);内镜组手术出血量(52.42±13.25 mL),与传统组(64.27±15.57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2,P=0.068);清扫Ⅱ~Ⅳ区淋巴数量,内镜组(15.37±4.61枚)与传统组(16.19±5.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P=0.700);清扫Ⅱ~Ⅳ区淋巴结阳性数量,内镜组(2.82±0.34枚)与传统组(3.15±0.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3,P=0.070).术后内镜组发生暂时性声嘶1例,暂时性手足麻木两组各1例,传统组出现淋巴漏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367).结论 采用该手术入路在内镜辅助下行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387-390

第八期内镜甲状腺手术及头颈肿瘤微创外科学习班通知

摘要: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办的部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第八届“内镜甲状腺手术及头颈肿瘤微创外科学习班【项目编号:2014—07-01—228】”将于2014年11月28~30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行。
390-390

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术前MSCT影像资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分析穿孔征象,定性及定位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5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8例,空、回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3例,阑尾穿孔2例.MSCT术前诊断穿孔的正确率为100% (25/25),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6% (24/25).CT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为肠壁连续性中断12例(48%).间接征象包括腹腔内游离气体23例(92%),穿孔部位周围的炎症渗出改变25例(100%),腹腔积液12例(48%),局部胃肠道管壁增厚13例(52%),小网膜囊积液3例(12%),阑尾周围脓肿2例(8%),弥漫性腹膜炎2例(8%).结论 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外科手术治疗.
391-394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394-397

胎羊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脏病理相关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胎儿期发生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梗阻侧肾脏的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对孕75 ~85天的胎羊实行手术造成其单侧输尿管不完全性梗阻,在术后不同时期,取双侧肾脏(对侧肾脏作为对照),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和分子学(PAX2和VEGF的表达)的检测.结果 梗阻侧肾脏,表现为皮质变薄,皮质囊性改变、间质纤维化、肾小球数目减少;PAX2表达显著升高,而VE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在胎羊模型中,输尿管发生梗阻后,梗阻侧肾脏随之而来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
398-403

近端胃癌根治术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近端胃癌患者85例,其中全胃切除术40例,近端胃癌根治术45例,调查术后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术后胆囊结石发生率、5年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前营养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46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2.5%(21/40)和55.6%(25/45),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全胃切除组和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5年累计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27.5%(11/40)和8.9%(4/45),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术后血红蛋白、白蛋白、维生素B12和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全胃切除组,有统计学差异(142.2±10.6 vs.128.4±11.4; 41.3±5.8vs.35.9±3.8;271.5±39.7 vs.184.5±24.6; 220.2±59.7 vs.170.2±27.6;P<0.05).近端胃癌根治组患者术后饮食情况和劳动情况均优于全胃切除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术不影响进展期近端胃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5年生存率,可以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胆囊结石发生率,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
403-406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9例,对其手术前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反症发生,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5±12.6 min;术中切除前列腺组织净重20~60 g,平均30.6±13.2 g;出血量50~300 mL,平均110±27 mL.平均随访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1.6±3.9分降至11.8±5.1分,残余尿量由120.2±27.6 mL降至20.2±12.3 mL,最大尿流率由7.1±4.4 mL/s升至14.6±5.2 mL/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407-410

Nature: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

摘要:癌症是基因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所致。但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表研究公报称,他们发现部分癌细胞也会“自我减压”,并不会无休止地增长,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会产生一对起到相互抑制作用的蛋白。在大多数人体细胞中,Myc基因一旦发生改变就会变得极度活跃,由此细胞会产生过多的Myc蛋白。此前实验已显示,Myc蛋白数量增多,会改变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癌症形成。Myc蛋白会让自己附着在细胞核的基因物质上,确保基因物质处于活动状态。
410-410

手术前后前列腺癌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 通过自然杀伤T细胞(NKT)评价经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免疫调节效果.方法 收集35例前列腺癌患者,以35例名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T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前列腺癌患者接受ELRP术后2周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NKT百分含量、IFN-γ及IL-4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92±1.47、4.23±1.90及2.15±1.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3±4.16、8.94±2.76及5.86±1.97 (P<0.05);前列腺癌患者术后三者分别回升为9.13±2.69、6.19 ±2.03及3.37±1.2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IFN-γ的平均荧光强度改变较IL-4明显.结论 NKT及其细胞因子数量下降是前列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ELRP术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