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荟萃

2012年日本肝胆胰年会热点荟萃

摘要:第二十四届的日本肝胆胰年会于2012年5月30日至6月1日期间,在日本的第二大城市大阪召开,会议主要围绕肝胆胰外科的目前临床治疗热点、和相关科研方面共有1404篇演讲和海报,参会人员达2075名,下面归纳了日本同行的几个热点话题向大家介绍。1对小肝癌的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以来对5cm以下小肝癌的手术方式,是选择规则性切除、还是非规则性切除(局部切除)仍然存在争议。
171-17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实验论著

高糖及TNF-α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及TNF-α的培养条件对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正常、高糖(30mmol/L)及TNF-α(10μmol/L)条件下培养RAW264.7细胞后,加入浓度为100ng/mL的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激活物的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为诱导剂,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诱导9天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比较各组TRAP+细胞数,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破骨细胞标志基因CTR和MMP-9的表达。结果不同的培养条件下RANKL均能诱导RAW264.7分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其中TNF-α环境中RAW264.7形成的TRAP+阳性细胞数、CTR和MMP-9的表达最高,而在高糖环境下最低。结论 TNF-α可以促进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而高糖对这个过程可能是抑制作用,这一现象符合Ⅰ型和Ⅱ糖尿病患者骨质破坏的表现;高糖及TNF-α的培养条件下RANKL对RAW264.7的作用可模拟糖尿病足病变微环境中OC的诱导分化的过程。
172-177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论著

pT_(1a)和pT_(1b)乳腺癌13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治疗的130例pT1a和pT1b乳腺癌及同期607例pT1c和pT2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在年龄分布、月经状况、淋巴结状态、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和Ki-67表达指数等临床病理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pT1a和pT1b乳腺癌相比,在各临床病理因素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T1a/pT1b相比较于pT1c和pT2乳腺癌,有更多的低组织学分级(G159.2%vs18.6%和12.3%),低Ki-67增殖指数(〈14%者,73.8%vs57.7%和55.5%)和阴性淋巴结转移(86.9%vs62.0%和4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素受体阳性表达较多(76.2%vs72.3%和62.2%),但与pT1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408),与pT2组相比则有统计学差异(P=0.006);HER2阳性表达较少(21.5%vs22.3%和29.7%),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870和P=0.076);年龄≤35岁者较多(21.5%vs8.8%和13.8%),有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42),但在月经状况上与其他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45和P=0.217)。结论 pT1a和pT1b乳腺癌总体上具有组织学分级较低、Ki67增殖指数较低、激素受体阳性较多和HER2过表达较少的特点。pT1a和pT1b乳腺癌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无明显差别。
177-180

广东南海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分析(附986例报告)

摘要:目的应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广东南海地区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为临床个性化防治泌尿系结石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自然排出、碎石后排出或手术取出获得结石样本986例,并应用红外光谱法对其行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患者男女比例为1.34∶1,51岁~60岁年龄阶段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上尿路结石发病人数明显多于下尿路结石,比例达9.49∶1。定性分析共检测出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碳酸磷灰石、无水尿酸、六水磷酸镁铵和胱氨酸6种化学成分。混合成分结石647例,占总人数的65.6%;含钙结石853例,占86.51%。草酸钙检出率最高,占77.38%,其次是碳酸磷灰石(5.27%)和尿酸(13.29%)成分。结论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和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81-183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又称开环式微创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在重度内痔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20例重度内痔的患者随机分至TST手术组(60例)和PPH手术组(60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术后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短期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相近,TST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少于PPH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亦占明显优势。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当,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TST手术组的患者术后2天、4天的疼痛评分低于PPH手术组,而在术后1周时两者评分无差别。TST组术后1月的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PPH组,排便情况及肛门出血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TST手术治疗内痔的患者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感觉,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184-188

42例心脏手术后新发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42例心脏手术后新发快速心房颤动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2年8月至2012年8月,我科施行的395例术前为窦性心律的心脏手术患者中,有42例患者术后新发快速心房颤动,其中冠心病18例,心脏瓣膜病15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患者术后新发快速房颤时,在心电监护下静脉使用胺碘酮,首先控制心室率,争取转复为窦性心律,并行抗凝治疗,同时口服胺碘酮治疗。术中安置了临时起搏导线的患者,术后开启临时起搏器,设置保护心率70~90次/分。房颤发作前已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停用。结果 24小时内有32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其余患者5天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死亡病例,无脑梗塞病例发生。结论采用胺碘酮,可将心脏术后新发的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要注意调整好两者的用量,避免心率过慢的发生,同时要注重房颤诱因的治疗。
188-191

斜卧-截石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巨大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对比斜卧-截石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巨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阳春市人民医院施行斜卧-截石位(A组)和俯卧位(B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巨大肾结石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一期结石取净率等资料。结果 84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斜卧-截石位组采用单通道47例,采用双通道1例。俯卧位组36例均采用单通道。手术时间俯卧位组(B组)(168.2±31.4)min,斜卧-截石位组(126.4±26.4)min,较俯卧位组缩短;出血量俯卧位组(B组)(140.3±52.2)mL,斜卧-截石位组(130.8±55.1)mL;一期结石取净率斜卧-截石位组88.3%,俯卧位组81.2%;俯卧位组术后1例出现继发岀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两组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斜卧-截石位与俯卧位施行PCN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相似,但前者在手术时间上明显较后者短,尤其适合合并有输尿管结石患者,并且使患者术中较为舒适,便于术中麻醉观察和术中碎石冲出体外。
192-194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RP)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HrBP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高危BPH患者接受TUPKEP及TUPKRP两种手术方式,就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前列腺腺体切除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比较。结果 68例行TUPKEP,60例行TUPKRP,所有128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后的QOL、PVR、IPSS、Qmax与各自术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TUPKEP组在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要明显小于TUPKRP组(P〈0.05);同时,TUPKEP组前列腺腺体切除量也高于TUPKRP组(P〈0.05)。结论 TUPKEP与TUPKRP在治疗高危BPH中,二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TUPKEP在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住院时间较TUPKRP短,而且出血量和并发症均较少少,是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195-198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硬膜外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术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施行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患者60例,PCEA采用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混合液(100mL)。将患者分为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氟哌啶组和对照组(每20例),在术前静脉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氟哌啶2.5mg和生理盐水100mL。术后记录使用PCEA镇痛期间的恶心例数及其严重程度;呕吐例数及次数;出现呕吐后给予胃复安,非那根,地塞米松等药物止吐的控制率。结果对照组13例出现Ⅰ~Ⅲ级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盐酸帕洛诺司琼组患者1例1级恶心呕吐的发生,与其他两组相比P〈0.001;氟哌啶组出现5例Ⅰ~Ⅱ级恶心呕吐的,与对照组相比P=0.022。结论术前预防性给予盐酸帕洛诺司琼可显著降低胆囊切除术后PCEA引起恶心呕吐副作用的发生。
199-201

胰岛素瘤切除术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瘤切除术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通过手术治疗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男6例,女12例,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5例行开放性肿瘤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术。开腹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气管内全麻,腹腔镜手术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根据术中不同的血糖管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持续泵注组(C组,n=10)术中静脉泵注50%葡萄糖溶液,根据血糖调节输注速度,维持血糖在3.0~6.0mmol·L-1;非持续泵注组(NC组,n=8)未予持续泵注葡萄糖,仅在血糖低于2.8mmol·L-1时才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mL。术中每隔15分钟监测一次血糖,肿瘤切除前30min停止给糖。所有患者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持续泵注葡萄糖组肿瘤切除前后血糖控制较非持续泵注稳定(P〈0.05)。结论胰岛素瘤手术时采用持续泵注葡萄糖能够稳定手术过程中血糖水平,肿瘤切除前静脉泵注50%葡萄糖可以避免肿瘤切除前后血糖急剧波动。
202-204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的19例患者和52例未发生胆漏的对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发生与体重指数、胆总管切开方式、白蛋白、糖尿病有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及手术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总管切开方式、白蛋白、体重指数是是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胆总管切开方式对术后胆漏的发生影响最大。结论严格把握适应症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减少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关键。
205-207

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先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1个月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患者穿刺术后2~4h腹痛明显缓解,术后2至3天体温降至正常。1例术后出现胆道大出血,经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全部患者于术后一个月行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中转开腹(2.4%),术后无胆汁漏及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可迅速缓解症状,术后1个月再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中转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208-210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的疗效。方法分析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32例接受来源于自体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进行治疗的难愈合伤口患者。抽取患者静脉血30mL,离心,与氯化钙和凝血酶混合后制成PRP凝胶敷于创面,凡士林纱布填塞,医用薄膜封闭创面,每7天更换1次,3次治疗为一疗程。评估治疗后伤口变化情况以及首次彻底清创后创面(治疗前V1)和2个月(治疗后V2)随访时创面体积。结果 32例患者使用3次PRP凝胶后,患者伤口均明显缩小,组织色泽红润血供良好,无明显渗液和脓液。治疗前测量创面体积(V1)为9.5±4.7mL,治疗后2月时创面体积(V2)为1.7±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31.2%,显效率93.8%。结论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慢性难愈合伤口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210-213

日本研究人员成功消灭肿瘤干细胞

摘要: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在体内处于几乎不增殖的"休眠状态"。化疗药物虽能遏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对干细胞却难以发挥作用。即使化疗后肿瘤看起来已经消失,但只要残留少量干细胞,就会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近日,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对肿瘤干细胞进行基因操作可以使化疗药物更易发挥作用,杀死癌细胞。
213-213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入院时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脑室是否有积血、是否出现肺部感染等资料为自变量,发病后3个月功能性评定(FIM)评分为因变量;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线性相关分析,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影响力。结果体重指数、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水平、是否肺部感染等因素均与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短期预后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与多种因素相关。体重指数、血肿体积、入院GC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水平、是否肺部感染5因素是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关键性预测因素。临床中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治疗、控制和预防。
214-217

Cell: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标记能调控抑癌基因的表达

摘要: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美国NIH癌症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3K4me3 Interactions with TAF3 Regulate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and Selective Gene Activation"的文章,发现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标记能调控著名抑癌基因p53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由此指出了一种癌症表观遗传作用新机制,相关成果公布在《细胞》(Cell)杂志上。
217-217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研究

甲状腺切除手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必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暴露并保护甲状旁腺的必要性。方法将164例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已完成手术情况分为甲状旁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非暴露组76例患者保留甲状腺后被膜,未寻找甲状旁腺;暴露组88例患者寻找并保护甲状旁腺,尽量保证甲状旁腺的血供及完整性。术后进行动态监测血清钙变化,观察甲状旁腺的功能情况。结果在术中寻找并保护甲状旁腺的观察组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较未寻找甲状旁腺的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寻找并保护甲状旁腺,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218-220

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09年至2011年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130例,年龄在80~96岁,ASAⅡ~Ⅲ级。将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观察组于L3-L4穿刺采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于L2-L3穿刺采用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麻醉后与术前比较波动较大(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和肌松效果好、麻醉平面可控性强、呼吸循环影响小等优点,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龄患者的手术麻醉。
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