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脾外科相关性疾病微创治疗和研究

摘要:如何在给患者带来最小损伤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疗效一直是现代外科发展探讨的问题.微创观念是现代外科发展的中心思想和追求目标,腹腔镜技术又是推动微创外科发展开路先锋.白1991年Delaitre等[1]成功实施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LS已成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疾病的手术治疗的"金标准".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影响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最常用的腹腔镜实体脏器切除术之一[2,3].我国309医院于1994年7月进行首例腹腔镜脾切除并获得成功,1996年5月成功开展了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同年9月开展免气腹腹腔镜脾切除术.作者所在治疗组从2005年至今共进行285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其中ITP 145例(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1例),肝硬化脾亢60例,脾脏占位性病变30例,溶血性疾病25例,其它病例25例.现结合文献及手术体会进行相关探讨.
-

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人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 (seven in absentia homologues)2的表达情况,探讨SIAH2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0例乳腺癌及癌旁石蜡包埋组织中SIAH2,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35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IAH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蛋白表达量(P<0.05);乳腺癌组织中SIAH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中SIAH2 mRNA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 SIAH2过表达与乳腺癌密切关系.SIAH2可能成为防控乳腺癌的靶点.
-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LncRNA HOTAI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3例食管鳞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HOTAIR的表达情况,分析LncRNA HOTAI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LncRNA HOTAI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比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cRNA HOTAIR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 HOTAIR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

两种体外培养兔膀胱变移上皮细胞方法的比较

摘要:目的 比较组织贴块法和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兔膀胱变移上皮细胞的优缺点,探索简单、高效培养膀胱变移上皮细胞的方法,为膀胱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培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和酶消化进行兔膀胱变移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点,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测定细胞生长曲线了解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结果 培养的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的典型形态,生长曲线呈“S”形,角蛋白(CKAEI/AE3)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波形蛋白染色阴性.结论 组织贴块法和酶消化法均能成功培养出兔膀胱变移上皮细胞.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时间长,但是成功率高.酶消化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细胞,但是操作步骤多,细胞容易污染或损伤.
-

“井”形金属网对松质骨成像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索金属网的散射线对松质骨组织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5例成人股骨颈段上分别放置网格大小不同的“井”形金属网,透视并保存图像,并在相同条件下移开“井”形金属网透视并保存图像.结果 X线透视穿透金属网时产生的散射现象使骨小梁成像质量下降.结论 散射线可影响松质骨的成像质量.
-

CT和MRI对胰岛素瘤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MSCT及MRI表现.结果 18例胰岛素瘤除1例为多发外其余均为单发,最大径0.3~2.0 cm.MS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结节,MRI平扫病灶呈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MS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和门脉期强化降为等密度.结论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反映了胰岛素瘤的病理特点.MSCT动态增强应作为胰岛素瘤首选筛查手段,合理使用MSCT动态增强与MRI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胰岛素瘤的检出率.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ERCP(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ST(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和/或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6年~2009年间420例肝外胆管结石行ERCP+EST或/和LC的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420例患者中成功行ERCP+EST碎石取石者398例,成功率94.7%,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52例,胰腺炎8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1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肠穿孔.57例患者既往已行胆囊切除,余363例患者中,185例行ERCP+EST取石术后序贯行LC,因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2例,5例LC后影像学复查提示胆总管残存结石,再次行ERCP取石.311例患者获得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随访率74.0%,16例复发,复发率为5.1%.结论 ERCP+EST(或和)LC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目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复发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管损伤的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致胆道损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1年外院转入(16例)及本院发生的(7例)LC致胆道损伤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胆管小裂口损伤或胆管横断伤,经裂口放置T管支撑引流或对端一期缝合并放置T管支撑引流(7例);术后诊断胆管小裂口或横断伤,可行腹腔置管引流+内镜下鼻胆管引流(3例)、择期行胆管断端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并留置支撑管引流(13例),术后支撑管安放6~12个月(中位时间8个月),随访时间1~6年.其中19例恢复良好,3例术后偶发胆管炎,1例胆道狭窄.结论 术前把握LC指征、术中辨认胆囊三角关系、操作轻柔是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及时发现胆道损伤、选择适宜的修复时机和方式是保证患者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胃肠减压管的改进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后的胃肠减压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成功施行的7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胃肠减压管行如下改进:在通常使用的胃管基础上增加3~4个侧孔,达到同时引流输入袢及残胃腔的目的.结果 全组77例患者术后6例发生外科并发症,其中胰漏3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腹腔出血1例,无病例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和胆漏.结论 应用改进后的胃肠减压管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有益的.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7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小切口腹腔引流术组(B组),常规治疗+早期开腹手术组(C组),常规治疗+延期开腹手术组(D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A、C组死亡率最高,B组在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除A组外)及住院费用方面较C、D组有明显降低;D组在病死率较A、C组有明显降低.结论 SAP应采取个性化治疗,早期行小切口腹腔引流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

青少年胆囊结石患者游离血红蛋白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与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门诊及院内会诊病例及同期体检者共88例,检测45例青年人胆囊结石患者及43例对照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并对两组溶血性贫血筛查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均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所人选病例均无贫血患者,两组血红蛋白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石组游离血红蛋白阳性率达44.44%(20/45);对照组阳性率18.60%(8/43).结石组与对照组溶贫筛查结果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青少年胆囊结石病患者中溶贫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结石组,慢性溶血性疾病可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有关.
-

18F-FDG PET/CT结肠空气造影在结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结肠空气造影术对结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连续纳入70例怀疑结肠息肉(肿瘤)的患者及常规PET/CT检查发现肠道局灶性浓聚患者,经注射8F-FDG后分别行非造影扫描及结肠空气造影扫描,扫描图像影像诊断均分别结合纤维肠镜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例电子肠镜共发现23处恶性肿瘤病灶,15处息肉等良性病灶,其中常规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86.96%,对息肉的诊断诊断灵敏度为46.67%.结肠空气造影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95.65%(22/23),对良性息肉的诊断灵敏度为86.67%(13/15).11个息肉在造影后显示病灶形态更为清晰(73.33%).1例患者造影后显示肠道内瘘清晰.23例患者在结肠空气造影PET/CT检查后对常规PET/CT检查报告做出了较大修改,占 32.86%(23/70).结论 18F-FDG PET/CT结肠空气造影检查能提高结肠良性息肉的检出灵敏度,能较好的鉴别生理性浓聚,提高诊断特异度,可以作为常规PET/CT扫描检查的重要补充方法.
-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特征性的初步探讨

摘要:目的 比较并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及Luminal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以及超声影像学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三阴性乳腺癌以及260例Luminal型乳腺癌初诊超声形态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圆形/椭圆形(P<0.001,vsLuminal型乳腺癌)、边缘清晰(P=0.021)、肿物内部回声(P=0.001)、后方声影(P=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肿物内钙化(P=0.24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超声对于筛查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优势.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乳腺癌分期、术中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其中保留ICBN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均采用Auchincloss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保留ICBN的32例,其手术平均时间为150 min,出血量平均约65 mL,清扫淋巴结并经病理检出平均为16枚.经6个月~3年随访,发现术中保留[CBN的32例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感觉异常4例,其中麻木、感觉缺失、袜套感、蚁行感3例,烧灼样疼痛1例,经局部理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1~2月内恢复;未见局部复发和转移.其余73例未保留ICBN患者均有上臂内侧异常感觉.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ICBN既可保存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的感觉功能,又能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先天性巨结肠的腹腔镜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腹腔镜Swenson手术,其中短段型3例,普通型8例,长段型1例.结果 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切除痉挛段和扩张段病变肠管送病理检查,其中最短者约15 cm,最长者约60 cm.术后病理均显示符合先天性巨结肠诊断.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尿潴留、肛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病例排便功能恢复良好,而且无大便失禁和便秘症状.结论 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效果满意.
-

局部浸润麻醉在超普疝装置修补腹股沟疝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超普疝装置(UHS)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97例局部浸润麻醉下应用超普疝装置(UHS)修补腹股沟疝患者的资料.采用2%利多卡因15 mL与0.75%布比卡因5 mL或1%罗派卡因10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60~65 mL的混合液为浸润麻醉药.治疗组(n=77)在分离腹膜前间隙之前向间隙内注射以上配制的局麻药10~15 mL进行浸润麻醉.对照组(n=20)未向腹膜前间隙注射局麻药.结果 分离腹膜前间隙时感觉有明显疼痛的患者(NRS评分≥4):对照组为100%(20/20),治疗组为7.79%(6/77),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强度、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股沟切口及腹膜前间隙局部浸润麻醉在腹股沟疝需补术中可使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23例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间质瘤切除的经验.方法 对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胃间质瘤(直径<5 cm)的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术中定位技术予以手术切除治疗及总结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例胃间质瘤均在腹腔镜联合胃镜下顺利找到肿瘤并成功予以局部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45 min~ 110 min,平均(65.9±7.3) min;术中出血量为5 mL~35 mL,平均(13.9±8.4)mL;术后住院天数4 d~8d,平均(6.1±1.4)d.结论 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具有术中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手术治疗的美克尔憩室伴出血28例,其中传统手术15例,腹腔镜辅助下手术13例.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差别.结果 腹腔镜辅助手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短,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的住院费用虽较传统术后稍高,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4例,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1例,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小儿美克尔憩室的极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