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在腹部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wholebodyimagingwithbackgroundbodysignalsuppression。DWIBS)是一种高分辨的体部DWI技术。本文目的在于探讨DWIBS在腹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腹部共142枚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进行研究,包括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67枚,炎性增生31枚,淋巴瘤44枚。采用DWIBS序列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值,比较腹部良性淋巴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ADC值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采用诊断试验的ROC曲线分析确定ADC值的诊断阂值。结果DWIBS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显示良好。良性淋巴结实质部分的ADC值为(1.31±0.09)×10^-3mm2/s,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组为(0.94±0.71)×10^-3mm2/s,淋巴瘤组为(0.61±0.16)×10^-3mm2/s。三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ADC值等于1.20×10^-3mm2/s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诊断指标,其诊断价值为优(Az值=O.973,P〈O.05),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91.O%。当以ADC值等于0.78×10^-3mm2/s作为恶性肿瘤转移与淋巴瘤鉴别诊断的阈值时,诊断效果良好(Az值=0.901,P〈0.05),灵敏度为88.1%,特异度为81.8%。良、恶性淋巴结坏死区之间的ADC值分别为(1.39±0.10)×10^-3mm2/s和(1.35±0.10)×10^-3mm2/s,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O.005)。结论DWIBS在腹部淋巴结病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ADC值可用于腹部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诊断。
321-325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综合治疗8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方法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11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83例获得随访,并对其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肠镜、B超、CT、MRI可明确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CEA、CA199、CA125同时检查是肿瘤转移与复发的重要标志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疗、超声介入治疗,肝动脉插管或门脉插管化疗。其中原发灶+肝转移灶切除术患者共38例,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26.3%、21.1%、13.2%。平均生存时间30.9个月。单纯行原发灶切除患者共19例,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8%、15.8%、0%、O%。平均生存时间13.3个月。非手术治疗患者共26例,1、2、3、5年生存率为7.69%、3.8%、O%、O%。结论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采取积极的以原发结、直肠癌切除+肝转移灶手术为主导.辅助化疗,介入治疗等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326-329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研究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6%)对于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共45例,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23例)和血清白蛋白组(22例)。术后3天分别连续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6%)500ml/d和人血白蛋白10g/d。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3d、5d患者心率(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凝血功能(PT、AVTT)、红细胞压积(HCT)、肌酐(Cr)、血清白蛋白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具有可比性(P〉0.05)。与术前和血清白蛋白组相比,羟乙基淀粉组CVP在术后1d、3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乙基淀粉组HCT在术后1d、3d、5d与术前及血清白蛋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凝血功能(AFIT、PT)、MAP、HR、Cr、白蛋白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羟乙基淀粉(130/0.4,6%)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早期应用可以有效节约白蛋白的使用。
329-332

多层螺旋CT对少见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临床少见病因肠梗阻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少见病因肠梗阻的MSCT表现。结果18例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术前病因诊断正确率达72.22%,其中,先天性小肠壁神经节细胞减少1例,小肠阴性异物3例,小肠粪石2例,腹茧症1例,腹内疝2例,闭孔疝4例,小肠扭转5例。2例肠扭转并缺血坏死,3例并穿孔。结论MSCT能用于少见小肠梗阻的病因及判断严重程度,还能够判断小肠梗阻后并发症的发生。
333-335

狭基线纹香茶菜低温压差式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狭基线纹香茶菜低温压差式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用狭基线纹香茶菜低温压差式提取物灌胃治疗,一周后取血,测定血清ALT、AST活性,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测体重、肝脏重、脾重和胸腺重,计算脏器指数,取肝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狭基线纹香茶菜低温压差式提取物中、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或P〈0.01),高、低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SOD活性(P〈0.05),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MDA及NO含量(P〈0.0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狭基线纹香茶菜治疗组小鼠肝脏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狭基线纹香茶菜低温压差式提取物对Con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336-338

齿线附近鞘神经的分布与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周边分布的情况,探讨痔术后疼痛原因。方法通过对混合痔术后切除的横跨齿状线的痔体做病理切片,以神经染色的方法,了解躯体神经(鞘神经)在齿状线附近分布的情况。同时比较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与传统方法术后疼痛差异。结果约50%肛门神经末梢跨越齿状线,最长可跨越齿状线上2厘米。结论肛门神经末梢跨越齿状线可能是导致传统痔手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
339-340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附11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作者1999年1月~2009年1月间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空肠、回肠和结肠均可被累及,以空、回肠多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6例。肿块4例。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免疫表型为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临床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IBD)。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341-344

会议通知

摘要: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办,《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广东省肝脏病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三届岭南胰腺外科高峰论坛将于2011-11-18至2011-11-20在广东广州召开。本届论坛的将围绕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规范、手术技巧、复杂病例讨论等专题展开讨论,并邀请国内外胰腺外科专家到场讲座。欢迎各位普通外科医生注册参加。有关大会的详细情况请咨询会议秘书处。
344-344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6例报告)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6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6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Whipple三联征,CT和MRI诊断符合率均为100%(6/6和3/3),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均为良性胰岛素瘤。肿瘤位置:胰头部1例。胰颈部1例,胰腺体部表面1例,胰体部1例,胰体尾部2例。手术方式:单纯肿瘤剜除2例,胰颈部切除1例,胰体尾切除3例,其中保留脾脏的2例。随访期间无高血糖症状复发。结论术前CT和MRI对胰岛素瘤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术中触摸结合术中超声提高了定位的准确率和手术安全性,外科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手段。
345-347

甲状腺癌术中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0年问187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喉返神经损伤与术式、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10例,发生率约为5.3%。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声嘶,间接喉镜检查证实有单侧声带运动障碍。经严密观察随访,15例3月后发音恢复正常,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正常,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为80%;3例严密观察随访6个月仍声带麻痹、声音嘶哑,问接喉镜检查声带运动障碍.喉返神经永久性性损伤率为20%。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主要与术式有关,多为暂时性损伤。手术者的经验和手术技巧是防止此类损伤的关键,术中明确找到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将会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率,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
348-349

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1例及文献综述

摘要:目的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病例报道及文献综述。方法对作者近期发现右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增生的瘤细胞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明显核异型,核分裂易见,细胞角化,可见明显角化珠和细胞问桥,肿瘤旁见多个癌细胞弥漫浸润,部分呈小叶癌化,符合乳腺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结论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乳房恶性肿瘤,同其它乳腺肿瘤一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
350-351

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肠功能的影响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胃癌根治后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病人全面恢复。
352-353

经腹腔直视下腹膜前修补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直视下腹膜前间隙修补治疗老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应用。方法采用原腹股沟修补切口入路,在内环口上方打开腹腔,经腹腔直视下打开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修补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9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肠蠕动无明显受影响,无明显异物感,无切口感染。4例术后出现尿潴留,留置尿管至第二天后恢复,2例阴囊少量积液自行吸收。平均住院时间5~7天。随访半年到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腔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具有解剖清楚、操作较简单、补片放置准确的优点。
354-355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论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早期胆漏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1例早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迷走胆管或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5例,胆囊管残管漏4例,经开腹探查发现胆囊管夹闭不全3例,胆囊管破损1例(系胆管侧钛夹用力不当造成胆囊管损伤);右肝管及副肝管损伤各1例,均经开腹手术证实。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胆漏有其特点,多数为迷走胆管未结扎和胆囊管残端漏,重视胆囊三角解剖,术中仔细检查及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可避免再次手术,及时中转开腹是防止进一步损害的必要措施。
355-356

超声刀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使用超声刀,24例用电刀,比较超声刀和电刀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率、淋巴结检出数、术后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的不同。结果两组的术中副损伤、淋巴结检出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超声刀组均优于电刀组。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超声刀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并可进行腋窝清扫,术后恢复时间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57-358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综述

大肠癌中P53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及乳腺癌,居所有肿瘤的第三位。在我国,大肠癌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平均寿命的提高,还将进一步上升。研究表明,大肠癌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基因突变结果,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目前普遍认为,大肠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大肠癌发生的关键。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大肠癌形成中的作用的研究越来越清晰,尤其是针对抑癌基因P53的研究发现。本文重点就P53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研究作以下综述。
359-36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病例报告

胆囊肉瘤样癌1例报告

摘要:患者,女,53岁,因“右上腹疼痛2天,加重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观右,上腹阵发性隐痛,1天前转为持续性疼痛,伴恶心。查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莫非氏征(+),可触及增大胆囊,肝脾未触及。平素喜食油炸食品.家族无肿瘤病史。
363-364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论述

阑尾腺癌治疗分析(附1例病例报告)

摘要:阑尾肿瘤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生率最低的一类.占胃肠道肿瘤的0.2~0.5%,其中大多是良性肿瘤,仅有17%是恶性肿瘤。阑尾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阑尾类癌,占50%~70%,阑尾腺癌则极为少见,约仅占10%。近年来阑尾腺癌报导渐多.但均未详细阐述其治疗方法的选择,在此报告1例原发性阑尾腺癌术前误诊病例并作治疗的探讨分析。
36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