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乳腺外科专家笔谈

新理念引导治疗变革

摘要:过去的50年中,医学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由单纯强调医生的临床干预转为更加重视患者知情及参与治疗的权利;治疗的目的由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更加重视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由诊断性医学向治疗性医学的转变;由传统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由专科医学向整体医学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向社区福利的转变;
401-403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乳腺专题论坛

新的分子技术对乳腺癌治疗的影响

摘要:在过去的十年中,高通量技术(HTFs)以准确、快速和高效的特点对科学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对肿瘤领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定量检测,还可以高效地进行新药研发并发现与治疗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利用高通量技术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异质性背后的分子基础.有效地指导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本文将综述HTYs技术在乳腺癌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404-40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题论著

RAD51 135G/C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BRCA基因突变频率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RAD51 135G/C单核苷酸多态与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人群BRC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检测了200例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先证者的BRCA基因的胚系突变,并对患者的RAD51 135G/C单核苷酸多态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在200例先证者中检测到31例BRCA基因的突变,15例发生在BRCA1基因上,16例发生在BRCA2基因上。RAD51次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在BRCA1突变者、BRCA2突变者和无突变者中相似。尽管RAD51 135GC/CC在BRCA1突变携带者中呈现出更高的频率,但与BRCA2突变携带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RAD51 135G/C单核苷酸多态不能反映中国汉族乳腺癌人群BRCA基因突变的状态。
407-410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中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冲洗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其中1例为导管原位癌),乳头状瘤病5例,乳管扩张及乳管炎共8例,未见明显异常2例。乳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的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11/12)和80.0%(4/5)。结论纤维乳管镜可在直视下对乳头溢液疾病进行检查和冲洗,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临床上对乳头溢液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方法。
411-413

ET与CEF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ET与CEF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0例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ET组(多西紫杉醇加表阿霉素)和CEF组(环磷酰胺加表阿霉素加5-Fu)化疗方案治疗。其中ET组64例,CEF组66例,化疗21天为1个周期。所有的患者均完成2—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RR)ET组为85.9%(57/64),CEF组为71.2%(47/66)。主要不良反应是脱发、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ET组3度以上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外周性水肿、关节痛、肌痛、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较CEF组高(P〈0.05),但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均有效。ET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高于CEF组。
414-417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哺乳期妇女局部穿刺抽出的脓性标本200份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牛产的ATB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98株病原菌,分离率为49%,其中葡萄球菌91株,占92.9%,链球菌4株,占4.1%,大肠杆菌3株,占3.1%。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9.01%,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为85.7l%。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牢分别为100%、94.51%、87.91%、73.63%、63.74%、60.44%、59.34%、42.86%。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苯唑西林敏感率较高,凶此苯唑西林可以治疗大部分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
418-419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临床与病理分析(附7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白2005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女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7例。7例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CgA、Syn、NSE、ER、PR、CerbB2、Ki67、p53的表达情况。结果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45个月,平均22个月,均存活,无复发及远处转移。7例患者CgA和CerbB-2阳性率为71.4%(5/7);Syn、NSE、PR、Ki67阳性率为100%;ER阳性率85.7%(6/7);P53阳性率为14.3%(1/7)。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神经内分泌标记物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预后;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该病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无病生存时间。
420-423

肿瘤大小对保留乳房手术后美容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保乳术后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999年9月至2005年9月,肿瘤大小明确的170例保乳患者美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4%(143/170)。当肿瘤直径大小〉3cm时,美容效果满意率为45.5%:肿瘤直径大小≤3cm时,满意率为86.8%。二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大小是影响术后美容效果的重要因素。
424-425

乳腺癌术前空心针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标本的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评估空心针穿刺活检的标本是否可以准确反映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组织学状态。方法收集我科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35例乳腺癌在术前接受化疗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5例的术前空心针穿刺标本(CB)和手术后标本(SS)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基因表达、Ki67和P53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空心针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的不一致率分别为22.7%和13.6%;HER2的不一致率为22.7%:Ki67和P53的不一致率为30%。结论空心针穿刺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的免疫组化状杰有一宗的不致件.因此.在诜择治疗方案时府进行综合考虑状态.
426-427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月到2005年12月期间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清扫术的1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同一时期行腋窝清扫术且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个数≤1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肢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腋窝复发情况。结果SLNB替代ALND术后上肢麻木、肿胀、疼痛、僵硬、上肢活动受限及肌力减退方面的并发症均明显较ALND少,在随访36.5个月中,仅出现一例腋窝复发。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腋窝复发率低,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分期手术。
428-430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论述

62例乳腺钙化灶的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钙化灶的形状、大小、分布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62例乳腺钙化中25例为乳性癌,占40%,良性疾病37例,占60%,乳性恶性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细、数目较多、密度较低,分布相对较广的特点。形态多为泥沙样、叉样、短棒状、断针样、多种形状,部分钙化沿导管走行。良性乳腺钙化一般具有颗粒较粗、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分布局限的特点,形态多为沙砾样、斑片状、轨道状、圆孔状。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钙化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431-432

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对20例早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其边缘1~2cm正常乳腺组织以及胸大肌筋膜,腋清扫达到腋淋巴结Ⅱ水平。结果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所有标本各切缘无残留.腋淋巴结均无转移。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优秀或良好,患者满意。术后未出现切13感染、积血、积液和皮肤坏死。术后随访1~40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合理的切除范围,保证术后的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433-434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乳腺癌施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7年12月我科开展的52例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结果本组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是2个月-4年。51例均未发现有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出现局部复发并肺转移。除1例因乳房过小术后外形欠美观外,其余51例保乳术后的乳房外形基本满意。结论乳腺癌行保乳手术并联合放、化疗可达到与传统根治手术相同的近期效果,并具有患者心理打击小、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435-43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护理

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此心理特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方法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分阶段、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3例患者均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配合治疗、护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男性乳腺癌患者易于产生羞怯、恐惧等不良心理特征,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男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配合治疗的程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37-438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门静脉血CEA—mRNA、CK20-mRNA动态检测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意义

摘要:目的动态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实验组术中留置门静脉埋植式给药装置(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 system,IDDS),术后常规随访加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动态检测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情况;对照组常规术后随访。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时间和比例无显著性差异,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中,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的同时,几乎均有外周血CEA的增高,3例未发生肝转移的病例也可见外周血CEA的增高,实验组发生肝转移的病例则在影像学检查检出病灶之前3-9月即有门静脉血CK20mRNA、CEAmRNA的表达阳性。结论门静脉血CEA—mRNA、CK20-mRNA动态检测比外周血CAE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更敏感、特异性更高,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439-441

Tissue—Link和Cusa术的评价联合应用于肝癌切除

摘要:目的比较肝门阻断钳夹法与应用Tissue-Link联合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105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切肝55例(非阻断组),肝门阻断钳夹法切肝50例(对照组)。结果非阻断组切缘距离大于对照组[(1.1±0.3)cmVS.(0.7±0.5)cm,(P〈0.05)],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0%VS.4%,P〈0.05;和0%VS.6%,P〈0.05),切缘以外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非阻断组切肝时间比对照组长.失血量比对照组少。非阻断组术后第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术后补充白蛋白量小于对照组。非阻断组与对照组的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7.3%和80.0%VS.90.0%、74.0%和66.0%.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Tissue-Link和Cusa无阻断肝癌切除疗效优于肝门阻断钳夹法肝癌切除。具有术野清晰、术中失血量少、肝损害小、切缘癌残留率和复发率低的优势。
442-444

奥曲肽上调Smad4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

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OCT)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内Smad4调节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以MTr法测量OCT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以细胞迁移实验和粘附实验观察细胞侵袭和粘附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Smad4蛋白的变化。以裸鼠人肝癌种植模型,观察OCT对种植瘤生长的影响,以免疫组化观察种植瘤内Smad4蛋白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观察体内外Smad4mRNA的表达。结果OCT处理的Bel7402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的侵袭和粘附能力明显下降,细胞生长静止期(G0/G1)的比例显著增加(48.0%±3.2%vs57.7%±0.9%),OCT明显抑制裸鼠人肝癌种植瘤的生长,抑瘤率达到67.9%。体外OCT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组种植瘤内Smad4蛋白(6.36±1.2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22±1.20)。体内外Smad4 mRNA的表达,治疗组(0.701±0.035,1.091±0.13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O.531±O.073,0.634±0.222)。结论OCT能显著抑制体内外肝癌细胞的生长,上调肝癌细胞内Smad4的表达可能是其抑瘤的重要机制。
445-448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手术后复发灶的无瘤生存率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灶的无瘤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皮RFA治疗的HCC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设置并选择24项可能对RFA治疗后无瘤生存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对无瘤生存率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模型分析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结果RFA治疗HCC术后复发灶的1、3、5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2%、53.1%、25.0%。分析可能影响无瘤生存率的24项单因素中,3项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有无大血管侵犯、有无联合TACE。表明这3项因素与无瘤生存率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无瘤生存率相关的因素有1项,即有无大血管侵犯,说明这项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具代表性的综合因素。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RFA治疗HCC手术后复发灶的过程中,有否大血管侵犯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而RFA前行TACE治疗可以改善疗效,延长无瘤生存的时间。
449-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