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社
分享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笔谈、专题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论述、临床报道、临床病例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 国际刊号:1009-976X
  • 国内刊号:44-1510/R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200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75
  • 综合影响因子:0.267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家笔谈

微创外科时代:普通外科医生路在何方

摘要:21世纪,变幻中的世纪20世纪后半叶,传统的普通外科医生做出了勿容置疑的贡献,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其中如人工心肺机、器官移植、肠外营养、创伤代谢的研究等,无不使人为之振奋,外科医生亦往往引以自豪。正在踌躇满志的时候,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现代影像学悄悄地给临床医学打开另外的一扇门.原来我们不需要打开肚子也能看到五脏六腑。
321-32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专题论坛

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时机与修复方法

摘要:近年来,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国外报道的胆管损伤发生率为0.21%~0.86%.而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0.1%~1%。胆管损伤导致的胆管狭窄的处理仍然是当前腹部外科中富有挑战性的临床难题之一。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现代损伤性胆管狭窄的手术时机与修复方法与传统的观念相比有所变化。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简略的探讨。
323-324

肝尾叶切除的策略和技巧

摘要:肝尾叶解剖位置深在.周围有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血管围绕。肝尾叶切除术是体现肝胆外科医生技术水平的术式之一,肝尾叶肿瘤切除时稍有不慎,就有引起大出血可能,因此,深刻理解肝尾叶的解剖,正确掌握肝尾叶切除的策略和技巧,是安全进行肝尾叶切除的前提和保证。结合我们肝尾叶切除的经验,本文对肝尾叶切除的外科解剖、适应症、分类、术中入路的选择及新进展进行介绍。
325-326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长期以来徘徊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之间,而每一个阶段的外科治疗的定位,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转归有新的认识,在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上都有新的进步。本文就重症急性胰腺炎与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简要论述。
327-328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摘要:肝门部胆管癌(HC,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其发生占肝外胆管癌50%~60%。由于肿瘤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且肿瘤发现时常合并门静脉或肝动脉等血管侵犯,HC的根治性切除率较低,目前文献报道约为25%~40%。自1965年Klatskin首次总结此疾病以来,HC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不多。目前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报道在10%-40%。关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不规范之处,本文拟对目前该疾病诊治中的一些问题和争议作一讨论。
329-332

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临床应用现况

摘要:1 数字医学的概念及发展现况 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和与医学、电子学、机械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相结合产生了数字医学新兴学科,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拓展,推动了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改变着医学的面貌。以医院为研究对象的数字化医学体系主要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强化医院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及效果。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等。另外数字医学还将人体作为研究对象,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医疗设备仪器等其他科技结合,逐步建立了一个可视、可触摸、可感受的“虚拟人”体系。
333-335

第四届《岭南外科论坛》十一月在广东中山市举行

335-33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胆系和胰系的内窥镜治疗是肝胆外科中较有发展的领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v,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ERCP的成功率已大大提高,并发症显著减少.ERCP在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胆道取石术、胆道引流术是治疗性ERCP中应用最多的术式,在胆胰疾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纯诊断性的ERCP逐渐被治疗性的ERCP所取代。
336-337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综述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与胆管结石的关系

摘要: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成因非常复杂。近几十年来,随着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已逐渐认识并建立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的概念。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与胆胰疾病发生.两者关系密切,但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就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断与胆管结石成因的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338-340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改进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3例,并在手术中采用改良的端端套入式胰肠吻合和改良的胃肠吻合技术。观察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该改进方式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73例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共18例次,发生率与报道的传统方法相近。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过程中,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胰肠单层吻合和胃肠双层吻合技术结合生物胶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胰漏、预防肠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341-344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损伤后再手术时机和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致胆管损伤(bileduct injury,BDI)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LC后胆管损伤病例,胆管损伤Ⅰ型2例、Ⅱ型11例、Ⅲ型仅2例、Ⅳ型6例。结果本组1例术中Ⅱ型胆总管损伤,经中转开腹行胆总管修补和T管引流而治愈,术后2例出现胆漏,经充分引流后自愈。术后随访1.5~5年,无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作。其余20例均接受了毁损的胆管切除、肝总管或左右肝管的胆肠吻合术,并获得治愈。结论LC致BDI手术仍是BDI的首选治疗。把握手术时机,避免盲目手术,及早选择有经验的专科肝胆外科医生恰当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345-347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胰腺癌中表达

摘要: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胰腺癌中PEDF和VEGF平衡关系的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93年至2005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共51例,用SP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胰腺癌标本进行检测,观察两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联系,与肿瘤血管密度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血管侵犯,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作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本组51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0.3个月(6-156个月)PEDF/VEGF与MVD之间存在显著关系,PEDF/VEGF值大小与肿瘤病理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密切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51例病人根据PEDF/VEGF值是否大于0.5分为两组,其中PEDF/VEGF≥0.5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PEDF/VEGF〈0.5组(log-ranktest,P=0.0005)。PEDF/VEGF比值(风险系数0.390;P=0.027)、淋巴结转移(风险系数3.38;P=0.005)、远处转移(风险系数3.447;P=0.003)是胰腺癌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PEDF/VEGF比值可较好的反映胰腺癌中的血管增生情况;它与胰腺癌病人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系胰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之一,可以为胰腺癌的抗血管增生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348-3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病例报告

巨块型多形巨细胞型肝细胞癌1例报告

摘要: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发现肝区占位1年余,双下肢水肿1周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明显下降,2月内体重减少10kg,于当地医院MRI示“右肝巨大占位”。肝穿刺活检示“送检小块组织见增生的肝细胞,未见癌细胞”,未予特殊处理。1周前发现双下肢水肿,伴胃纳、精神差,为求诊治入我院。本次起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0kg。
351-352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SMMC-7721与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生长激素受体(GHR)在SMMC-7721与Bel-7402人肝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以获得肝癌GHR在细胞水平上的定量表达。方法分别采用放射性配体分析与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GHR在SMMC-7721与Bel-7402肝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使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测序。结果SMMC-7721与Bel-7402肝癌细胞均可表达GHRmRNA;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发现GHR在7721肝癌细胞的位点数量(Site,103/cell)为3.462±0.632,平衡解离常数(Kd)为0.52±0.05942nmol/L;7402肝癌细胞位点数量为7.348±0.891,Kd为0.63±0.04583nmol/L。结论由于上述两种肝癌细胞株均可表达GHR,因此可为研究rhGH与肝细胞肝癌的生长关系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353-355

肝动脉灌注和外周静脉输注5-FU在大鼠肝脏和血液中的浓度分布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区域灌注和外周静脉注射5-FU在大鼠血液和肝脏组织中的浓度分布规律及差异。方法本研究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肝动脉灌注组;B组为外周静脉(颈静脉)输注组,分别经肝动脉插管区域灌注与经颈静脉注射5-FU,剂量为20mg/kg体重,每组均有6只大鼠取血,6只取肝组织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肝脏组织中5-FU的含量,并计算5-FU在肝脏和血浆中的药动学参数、穿透比率、穿透指数和相对治疗优势度。结果经外周静脉注射后肝脏组织的药物峰浓度(Cmax)和药物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3.79±4.56μg/g,342.20±108.20μg·h/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36.85±5.96μg/ml,842.00±158.00μg·h/ml。肝动脉灌注5-FU后肝脏组织药物Cmax和AUC分别为29.58±4.30μg/g,794.60±115.40μg·h/g;血浆Cmax和AUC分别为24.39±4.63μg/ml,639.70±133.80μg·h/ml。结论与外周静脉注射全身化疗比较,区域性肝动脉灌注5-FU可显著提高肝脏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在外周血中的分布。
356-35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2000年~2007年我院对110例术前通过B超或内镜超声确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同期100例开腹手术者的疗效。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胆总管Ⅰ期缝合46例,置T管引流64例。开腹组均置T管引流。2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或切口感染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取净结石的情况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微创效果尤为明显。
359-360

siRNA沉默乙型肝炎病毒表达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siRN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表达对HepG2.2.15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我们将siRNA转入含HBV病毒基因的肝癌细胞中(HepG2.2.15),测定上清中HBsAg表达及HBV DNA拷贝数;用MTT法评估其增殖能力。结果实验发现siRNA能有效减少HBsAg分泌和HBV DNA拷贝数,其中HBsAg抑制率最高至83.9%,HBV DNA拷贝数抑制率从最高至73.4%。MTT法发现抑制率最高的siRNA转染细胞后,第五天其增殖能力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弱,而其他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区别。结论siRNA能有效减少HBV复制及蛋白表达;抑制HBV表达后能抑制HepG2.2.15细胞的增殖能力。
361-364

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胆酸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随机分为胆酸组和对照组喂养1周,每组12只。对照组给以标准饲料喂养,胆酸组给以含0.2%胆酸的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大鼠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总胆汁酸(TBA)含量,检测肝功能、有丝分裂指数(MI)、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胆酸组胆汁分泌速度、胆汁TBA含量、血清ALB含量、MI、PCNA标记指数、细胞核DN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酸可以增加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胆汁分泌速度及胆汁TBA含量,促进大鼠肝功能恢复和肝再生。
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