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腹腔镜下胆囊旁肝癌的微波消融治疗401-4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微波消融治疗胆囊旁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6例有胆囊旁肝癌的病例接受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总共27个癌灶中的18个被彩超和/或CT证实为贴近胆囊。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作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术前AFP升高的12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9例显著降低,3例无改变;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造影和增强CT,25个病灶完全坏死.2例残留癌灶.1例新发癌灶,再次行经皮微波凝固术后完全坏死。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腹腔镜下微波凝固术使胆囊旁肝癌患者获得了微创治疗的机会,扩大了微波消融术治疗肝癌的范围。

ZT胶栓塞兔门静脉的可行性研究403-406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ZT胶栓塞兔门静脉的可行性及其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三组,A组、B组分别为ZT胶:碘油1:1、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对门静脉左支进行栓塞,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术后30dDSA下门静脉造影。结果门静脉栓塞(PVE)后门静脉压力、ALT、AST呈一过性升高。术后5min门静脉造影,A组表现为门静脉大分支栓塞,B组、C组为周围性栓塞。术后30d门静脉造影,A组、B组呈永久性栓塞。结论不同浓度ZT胶可选择性栓塞到门静脉各级分支。并造成永久性栓塞。

第三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广东省内常务编委扩大会议在广州召开406-406

摘要:2007年12月14—15日,第四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广东省内常务编委扩大会议将在美丽的珠江之滨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受邀编委近50名,均是目前广东外科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大家欢聚一堂研讨期刊战略,共同谱写“和谐岭南”的光辉篇章。

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407-409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68例结肠癌,26例结肠腺瘤及26例正常结肠组织中MMP-9的表达情况和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MP-9在结肠癌组(75%)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38.5%)和正常结肠组(15.4%),其在结肠癌组中的表达率也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均〈0.05)。结论检测MMP-9表达水平对评估结肠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MP-9的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409-411

摘要:目的研究再灌注期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VEGF mAb)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18只分为两组(每组n=9)。C组:实验对照组,常规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V组:VEGFmAb处理组:在再灌注期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于术后2h、24h分别取血测肝功能,术后24h切取缺血肝叶检测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简称HSP70)RT-PCR表达、肝病理组织学改变,观察生存状态1周。结果与C组比较,V组HSPT0的RT-PCR表达未见明显改变;V组ALT、AST在术后明显下降,肝病理组织学改变有所减轻,1周生存率提高(55.56%vs0)。结论再灌注期使用VEGFmAb有助于减轻大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预后。

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诊治分析412-413

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原位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29例乳腺原位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乳腺癌中乳腺原位癌29例.占14.08%:术前乳腺钼靶摄片27例,其中20例阳性,阳性率74.07%;15例有单孔乳头血性溢液,行乳腺导管造影均为阳性:乳腺彩超15例中9例阳性,阳性率60%。术后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23例,小叶原位癌6例。行改良根治术15例,单纯乳房切除术10例,保乳手术4例。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0个月~6年,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需要在临床和乳腺影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手术活检来实现。保乳手术将是治疗乳腺原位癌的趋势。

乳腺癌组织中HER2、BCRP基因表达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414-416

摘要: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Ⅱ(HER2/neu)与乳腺癌耐受蛋白(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的HER2、BCRP的转录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HER2和BCRP阳性率分别是29%(14/48)和33%(16/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48)和6%(3/48),P〈0.001];免疫组化检测癌组织发现HER2和BCRP的表达率分别为30%(12/40)和33%(11/34),与RT-PCR结果一致,且9例HER2表达阳性的组织中BCRP表达均为阳性,二者的表达高度相关,P〈0.001。结论HER2和BCRP在乳腺癌组织比癌旁组织有明显增加的表达率,且两基因的表达相关,提示两基因表达的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及恶性表型维持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研究
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乳腺不可触及的微小病灶的临床应用研究417-419

摘要:目的探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灶进行组织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67例进行组织活检,术后应用钼靶X线摄片检查防止活检遗漏,并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67例病例,77处病灶。平均每处病灶旋切9~17条标本不等,共842条。术后病理结果示:乳腺导管内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复合性浸润癌1例,均发生于Ⅳ级伴钙化或伴结构紊乱病例;腺病21例,囊性增生22例,不典型增生3例,囊肿3例、囊肿伴钙化2例,乳头状瘤病5例,乳腺纤维瘤7例。术后并发局部血肿2例。操作全部成功,无病变组织遗漏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Mammotome旋切系统对不可触及乳腺内微小病灶进行穿刺活检,能够明确病灶组织病理学性质,对术后进一步治疗有指导意义。手术简便、创伤小、定位准确,是目前乳腺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

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419-42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中效果。方法对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4月,106例良性甲状腺疾患(Ⅱ°)采用颈部小切口及超声刀下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0min(40~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5~40ml),术后24h平均切口引流量20ml(10~40ml),术后1例出现口角麻木、低钙血症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3~5d)。结论超声刀在甲状腺中应用能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小,而且具有美容效果。

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421-422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3月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膈下感染者1例(8%),腹腔脓肿1例(8%),胆漏2例(16%),1例合并乙肝患者术后一过性肝衰(8%),均经抗感染、止血、引流,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而获痊愈。结论联合肝叶肝段切除术是治疗多叶段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段。

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体会(附53例报告)423-424

摘要: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其中(1)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4例;(2)行肿瘤切除、结肠远端封闭、近端造瘘术16例;(3)肿瘤未能切除,行结肠造瘘术3例;发生切口感染6例;术后死亡4例(7日内)。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术中充分的结肠灌洗、减压、完善围手术期治疗,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中的研究425-427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结肠灌洗在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06年收治86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采用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法,8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全结肠灌洗组(39组)及单纯肠道减压组(47例)。结果全结肠灌洗组并发症发生6例,发生率15.4%,死亡1例,死亡率2.6%。单纯肠道减压组发症发生8例,发生率17.0%,死亡2例,死亡率4.3%。非灌洗组和灌洗组并发症发生率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8)。结论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疗效满意。不同术中肠道准备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不灌洗肠腔是可行的。

外伤性结肠破裂27例治疗体会428-429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处理方法以及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27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合并多发伤患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急诊手术,23例(85.2%)行一期手术,其中17例行单纯修补术,切121感染2例;6例行破裂结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1例。4例(14.8%)行单纯近端结肠造口+局部引流术,切口感染1例。除1例因胸腹部严重复合伤死于MODS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创伤性结肠损伤一期手术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应用。

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430-432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40例)和PN组(40例)。于术后48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胃肠道创伤303例临床分析433-435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创伤的发生特点及其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3例胃肠道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7例(74.9%)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或血管损伤。行破裂口缝合修补术213例(70.3%)、空腔脏器部分切除吻合术35例(11.6%),余保守治疗,对合并伤均作相应处理。结果本组男女伤员比例为9.6:1;平均年龄28.2岁;以工人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锐器切割、交通事故及钝性击打,合计占67%。治愈294例(97%),余9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结论准确全面的早期诊断、正确处理胃肠道破裂、重要脏器合并伤以及MODS是腹部创伤诊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男性青壮年工人是胃肠道创伤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有望降低此病的社会危害。

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36-437

摘要:目的探讨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本组在2005年3月-2007年5月对25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共38条患肢的曲张大隐静脉采用数控射频静脉闭合系统逆行闭合大隐静脉主干并同时用点状抽剥法治疗小腿散在曲张浅静脉。结果随访1~24个月.所有患者大隐静脉主干均闭合良好,无复发,近期疗效满意。结论逆行静脉腔内射频闭合并点状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术式简便、创伤少、疗效可靠、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临床论述
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438-439

摘要:目的观察全麻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6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60例)。观察插管(罩)期、拔管(罩)期、气腹后5min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24h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结果(1)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T组HR、MAP明显升高(P〈0.05),L组无明显变化(P〉0.05)。(2)两组PETCO2、Pmean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是一致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均一直保持稳定。(3)T组术后24h咽痛、声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采用喉罩全麻,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快,无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
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440-442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18例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生活可自理,2例需借助行器行走,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