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Lingnan Modern Clinics in Surgery

  • 44-1510/R 国内刊号
  • 1009-976X 国际刊号
  • 0.7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是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岭南现代临床外科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与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外科护理、病例报道、手术详解、MDT专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综合性手术治疗241-242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综合性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总结38例(43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合并静脉性溃疡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术前都行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所有患肢均行浅静脉手术和溃疡周围曲张浅静脉缝扎术,其中8条患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17条患肢加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结扎术即SEPS,9条息肢加行深静脉瓣膜修补术和SEPS。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小腿皮肤的湿疹或色素沉着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随访,有6条患肢出现溃疡复发,加行SEPS治疗后溃疡愈合。术后1-2年随访。均无静脉性溃疡复发。结论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深、浅静脉和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时,应同时纠正每个静脉系统的功能不全,尤其是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FHIT在散发性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243-245

摘要:目的探讨散发性结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兔抗^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结肠癌26例正常组织、26例良性腺瘤标本中FHIT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以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26例正常结肠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1例阴性(1/26,3.8%)26例结肠腺瘤组织阴性7例(7/26,26.9%)。74例结肠癌组织中阴性35例(47.3%)。三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HIT蛋白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血清CEA的水平、组织学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与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五年生存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结肠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一定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肝细胞癌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246-248

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syndecan-1和EMMPRIN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分析两种表达与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发还是多发、肿瘤大小、有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坏死、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外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阳性率均为55%;在42例癌旁肝组织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50%。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与癌细胞的高分化和无肝外转移密切相关(P分别为0.001和0.014)。HCC组织中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可能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而EMMPR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不大。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15例临床分析249-250

摘要: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在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15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5例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4.3%(15/350)。术前诊断率为40%(6/15)。5例行根治性切除(33.3%)。术后平均生存27个月。姑息性手术治疗10例,术后平均生存8个月。结论对50岁以上。病史较长。反复胆管炎发作,短期内消瘦,进行性黄疸加重的肝胆管结石病人,应高度警惕并发胆管癌可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诊治特点——附72例分析251-252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在基层医院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收治的72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64例。非手术治疗8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本组资料伤后到手术时间,与文献报道无明显差异;无死亡病例,全部洛愈。结论根据脾损伤伤情,分别实施不同的脾手术方式,术中尽量保留脾脏及其功能。在掌握适应征的前提下行保守治疗也是治疗脾外伤的一种方法。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应用253-254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经验,探讨该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至2005年3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49例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结果全组49例患者中47例获成功,1例胆道肿瘤合并结石及1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左肝管狭窄中转开腹,全组无发生胆瘘及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2例,随访时间2—24个月,随访的42例中无胆总管结石复发及狭窄者。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如能正确掌握适应证,是一种创伤小、康复快,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效果的对比分析255-25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我科在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5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低负压瓶Y型管引流效果非常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53例乳腺癌临床分析257-258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诊治的15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乳腺癌的发病年龄3049岁者占61.4%。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诊断确诊率为93.46%(143/153)。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横切口组低于纵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获得随访的患者116例,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08/116)和82.7%(81/98)。结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较有所提前。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横切口是较好的手术切口方式。

影像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259-260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检查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平滑肌(肉)瘤9例,血管瘤8例,腺癌6例。其中17例行小肠钡餐造影,1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结果小肠钡餐造影检查。9例小肠平滑肌肿瘤;表现为肠腔充盈缺损,小肠局部受压移位,肠壁不光滑或/和小肠围绕征,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显示肿瘤血管增生和肿瘤染色。6例小肠腺癌;表现为小肠管腔狭窄或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8例血管瘤小肠血管瘤显示供血动脉及分支增粗,血池,回流静脉增粗。结论小肠钡餐造影应为首选方法。下消化道出血则可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1-26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使用钛夹的特点(或优点)。方法我科自2001年3月~2006年2月对2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采用镜下腔内丝线结扎替代钛夹结扎胆囊动脉、胆囊管。结果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大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借助镜下腔内器械丝线结扎。不使用钛夹,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吸引器推吸法在复杂的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263-264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吸引器在复杂性胆囊炎的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5年3月对本组45例需要急症手术的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吸引器推吸法进行胆囊切除作回顾分析。结果43例病变严重的急性胆囊炎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吸引器推吸法可以推出重要管道结构,同时吸去术野积血,清楚显露术野,对较好的处理病变严重的急性胆囊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有。

226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改良式修补术的临床分析265-266

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斜疝改良式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26例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治愈。87%的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访6个月-10年,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0.9%,费用低廉。结论改良式修补术恢复了内环口的正常解剖结构。术中注意加强了对腹横筋膜缺损的修补,87%的患者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治愈率高,有效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成本效益和生命质量优势明显,适合于基层医院腹股沟疝患者的外科治疗。

胆管癌的磁共振诊断与误漏诊原因分析267-269

摘要:目的总结胆管癌MR征像,提高MR对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组收集1996年1月-2005年12月,经MRI及MRC诊断为胆管癌或MRI诊断胆管炎但临床怀疑胆管癌67例。分析MRI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诊断正确的56例,漏诊8例,误诊3例。肝门区胆管癌31例;胆总管区胆管癌24例。病理学表现为结节型18例,肿块型21例,浸润型13例,乳头型14例。结论胆管癌的MRI表现与生长方式有关,MRCP诊断胆管梗阻定位准确率高,仔细观察各种征像并结合临床,可提高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

晚期腹腔肿瘤热灌注化疗并射频高温治疗的剂量学与疗效分析270-272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腹腔肿瘤腹腔热灌注化疗并射频(RF)加温时的温度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本组在2001年1月-2002年5月,治疗的各类腹腔晚期转移性恶性肿瘤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8次腹灌+RF+化疗。用RF对腹腔加温,测量腹腔及直肠温度。结果2点测温的患者82%(23/28例)腹腔温度达到40℃,3点测温68%(19/28例)达到40℃,腹腔与直肠温度基本相近。热剂量学指标与疗效分析显示,治疗次数、Tmax和Eq.40℃是影响患者的6个月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热灌注化疗+RF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毒副作用少。结论腹腔热灌注合并RF加温及化疗对晚期腹腔肿瘤患者有良好效果,建议治疗剂量应达到:腹腔Tmax温度在40℃以上,〉40℃的时间〉40min,治疗次数在4次以上。我们提出的剂量指标Eq.40℃.min,包含了腹腔温度39.5—42℃的全部生物效应,值得进一步使用和验证。

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价值273-275

摘要:目的探讨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前检测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已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术前血清的及37例对照者的肿瘤标志物AFP、CEA、CA50、CA19—9和CA242的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结果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FP(12.00%)、CEA(68.00%)、CA50(28.00%)、CA19—9(48.00%)和CA242(12.00%);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FP(81.25%)、CEA(12.50%)、CA50(62.50%)、CA19—9(50.00%)和CA242(6.25%);胰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FP(55.56%)、CEA(41.18%)、CA50(27.78%)、CA19—9(72.22%)和CA242(88.89%);结肠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FP(22.58%)、CEA(35.48%)、CA50(83.87%)、CA19—9(90.32%)和CA242(29.03%);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FP(8.11%)、CEA(2.70%)、CA50(5.41%)、CA19—9(0.00%)和CA242(0.00%);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6.00%、68.75%、94.44%和93.5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在肿瘤的术前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276-278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组(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每组各20例。EN组术后24h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共7d。两组病人分别术前和术后第1、第8天测定C3、IgA、IgM、IgG和CD3^+、CD4^+、CD8^+及CD4^+/CD8^+。并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感染率的变化。结果7天后EN组补体C3、IgA、IgG、CD4^+及CD4^+/CD8^+的恢复程度与PN组有显著性差异:EN组感染率(10.00%)较PN组低。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能改善免疫功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是值得推广的营养支持方式。

外伤性肝破裂52例诊治体会279-280

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外伤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一2005年12月年本院收治创伤性肝破裂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Ⅲ级以上的严重肝破裂37例。手术治疗5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修补、清创性肝切除、肝周填塞止血:非手术治疗1例。结果:手术组:治愈49例,术后死亡2例:非手术组1例治愈结论:Ⅰ级单纯性外伤性肝破裂可保守治疗;手术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措施。确切止血,仔细结扎胆管,充分通畅的引流及术后抗生素扣支持治疗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术中射频治疗在剖胸探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281-283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射频治疗在剖胸探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23例剖胸探查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术中射频治疗为治疗组(n=23,A组),同期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给予化疗为对照组(n=30,B组),观察术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ECOG评分、术后生活质量。结果A组的治疗、疼痛缓解程度、ECOG评分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好转率分别为65.22%、65.22%、60.86%、65.21%;B组为36.67%,33.33%,33.33%,30.00%。射频治疗组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术中射频治疗可有效地提高不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疗效和生存质量.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