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辽宁经济杂志 省级期刊

Liaoning Economy

  • 21-1024/F 国内刊号
  • 1003-4617 国际刊号
  • 0.3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辽宁经济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学术期刊。辽宁经济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践、对策研究、决策思考、走进辽宁、本期关注、特别推荐、刊首语

辽宁经济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辽宁经济杂志刊首语
大力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1-1

摘要: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之后.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把这一决策落到实处.辽西北地区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就会焕发新生机,就会再创新辉煌。

辽宁经济杂志本刊特稿
在辽宁调研:要求企业振奋精神迎难而上4-5

摘要:全国“两会”结束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来到辽宁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3月20日至22日,在鞍山、沈阳、大连等地深入车间、码头、研发中心.和企业负责人及一线职工亲切交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市场形势,共商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各项任务,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对策。他强调.国家实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这一方针.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沈阳经济区应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访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主任赵长义和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6-7

摘要: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主任赵长义和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分别就沈阳经济区的未来发展.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同一内容的提案:建议把沈阳经济区设立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此提案一提出.很快引起各方面尤其是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时间“沈阳经济区”的网上点击率直线上升。沈阳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有那么重要吗?来自沈阳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是依据什么提出这一提案的?提案提出的背后.有何更深层的意义所在?带着如此种种感兴趣的话题,日前。本刊记者分别就这一提案采访了已经回到省城沈阳的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主任赵长义和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刘雅琴。

辽宁经济杂志专访
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 促进辽宁经济健康发展——辽宁省价局局长赵希伟答记者问8-9

摘要:做好2009年全省价格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价格职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着力解决民生价格问题,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将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辽宁经济杂志突破辽西北
突出项目建设 实施突破战略10-10

摘要: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决策以来.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十分难得的重大机遇,积极与“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目标相结合,制定并落实了以突出项目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政策措施。

以建设两大经济区为重点 全力实现建设新铁岭大铁岭的宏伟目标11-11

摘要: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铁岭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建设和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重要发展机遇.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动“双轮驱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1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2位:

全面推进“三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现阜新率先突破12-12

摘要:阜新是全国第一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省委、省政府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使阜新赢得了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早日实现转型振兴新突破。

辽宁经济杂志县区长论坛
强力推进沈阳金融街建设 着力打造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13-13

摘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的“扩内需、保增长、促振兴”重要决策部署.沈阳市和平区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用战略的眼光和创新的思维.加快推进省市确定的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沈阳金融街建设.着力打造辐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区政府提出中部提升战略.将沈阳金融街作为“六大聚集区”之一加快建设步伐。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金融街快速发展、迅速壮大。截至2008年底.金融街中心区域已拥有金融机构240余家.其中总部机构20家: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了10.2%: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银行业存贷款余额的28%和37%.居全市之首。

坚定信心 奋力突破 攻坚夺胜 再攀北票经济发展新高峰14-15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北票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把2009年确定为“奋战五年、再造北票”的“攻坚夺胜”年。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扩大内需、辽宁省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朝阳市“奋战三年.再造朝阳”等战略机遇。认真践行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主体是民营和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

辽宁经济杂志振兴老工业基地
大连建立国家软件和服务外包试验区16-17

摘要:过去十几年.大连市坚持以发展软件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显著成绩。软件产业以年均68%的速度增长.2008年软件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大连正在按照温总理的要求.争创“两个第一”.向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迈进。为此,还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立国家软件和服务外包试验区(简称国家试验区),促进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18-18

摘要: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地区.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为辽宁省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火炬计划实施20年来.辽宁省的科技事业在改革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行.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区域体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保持了高新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科技创新成为引领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辽宁经济杂志独家报道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及特点19-19

摘要:贸易保护主义总是同全球性金融危机相伴而生。随着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全球经济形势明显恶化.世界范围内又一次弥漫着浓重的保护主义气氛.主要体现以下十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五个保护”、“五个滥用”。

辽宁经济杂志数字辽宁
辽宁省各市1~20月经济运行情况综述21-21

摘要:1.工业生产有企稳回升迹象。我省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56.48亿元.同比增长10.6%.与去年11月份增长幅度的9.1%和12月份的9%相比,稍有增加,与去年全年增长的17.5%相比,下降幅度仍然较大,但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在全省14个城市中,有8个市保持两位数增长,有3个市出现负增长。但工业企业利润下降明显。从我省1—2月的统计资料反映.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率下降了1.7%,

辽宁经济杂志科学发展观
工程咨询:为扩大内需保驾护航22-23

摘要:我国工程咨询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历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20多年时间。目前.我国从事前期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招标、工程造价、设备监理等工程咨询性质的单位约2万家.从业人员约200万人。其中.持有工程咨询资格证书执业的单位4400多家.从业人员约50万人。自2008年8月以来,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做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此形势下.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4-24

摘要:盘锦市辖盘山、大洼两县.两县土地总面积占全市的94%,人口占全市的53.8%,而两县的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市的26.6%。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破解盘锦长远发展难题的重要战略部署。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就应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针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经营决策25-25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作为现代企业.必须全方位、全过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尤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更是不可偏离。

试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内涵26-2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本文试图用社会主义理论来阐述和谐社会的发展内涵。

辽宁经济杂志建设新农村
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促进新农村建设27-27

摘要: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促进辽宁省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保持农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环节。近些年,辽宁省的农村金融虽然进行了各种改革创新的探索.但成效并不明显,远远满足不了“三农”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