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辽宁经济杂志 省级期刊

Liaoning Economy

  • 21-1024/F 国内刊号
  • 1003-4617 国际刊号
  • 0.31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辽宁经济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学术期刊。辽宁经济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实践、对策研究、决策思考、走进辽宁、本期关注、特别推荐、刊首语

辽宁经济 200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辽宁经济杂志刊首语
重视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工作1-1

摘要:我省有残疾人224万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就业年龄的有110万人。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已经就业70万人,就业率达到63.6%。实现了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为主就业向集中与分散按比例安置相结合为主的就业模式转轨过渡,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安置就业阶段,呈现出服务体系网络化、工作运行法制化、安置渠道多元化、城乡覆盖一体化的“四化”发展态势。

辽宁经济杂志本刊特稿
于洪:沈阳大工业区开启新时代4-5

摘要:9月6日上午,沈阳大工业区战略发展高峰论坛在沈阳召开。国家、省、市领导、38位国内著名专家、国内驻沈商会会长以及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共2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东北振兴,沈阳先行,需要强劲的工业发展推动力,建设沈阳大工业区是历史赋予于洪的重任,是沈阳城市布局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答历史的召唤,于洪区筹划的“沈阳大工业区”横空出世,它将以“两轴一环”交通布局和“工字形”环境布局为依托,形成“一区、两城、一带”的产业格局。 于洪区作为沈阳城区外延的商贸聚集区、工业转移的首要承载区,沈阳西、北两大发展空间的融汇区,改造沈阳城市环境的生态聚集区,中心城区的近郊优势和作用凸显,以此为依托建设沈阳大工业区,有利于优先吸纳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壮大、延伸沈阳市工业产业链条,形成配套齐全、内涵丰富的全市大工业体系,为沈阳这个中国装备制造业核心基地增添新的一翼。 此次论坛上,众多嘉宾的精彩演讲,使沈阳大工业区发展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强大的理论支撑,为沈阳大工业区的更快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大手笔创新试验——沈阳沈北新区魅力四射6-7

摘要:今年9月15日,辽宁省正式启动生态省建设工程。这方面,去年10月成立的沈阳沈北新区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作为辽宁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北新区成立一年来,随“新”而动,发展速度迅猛,全区呈现出经济高速发展、重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今年5月底,省长张文岳到沈北新区调研时高兴地评价说:“沈北新区发展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体现一个‘新’字,即新的产业布局、新的体制机制、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管理方式。”金秋10月,本刊记者走近日新月异的沈北新区,以此文献给沈北新区成立一周年。

辽宁经济杂志振兴老工业基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交通又好又快地发展8-9

摘要: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他在报告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我们认真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理清交通发展思路,制定宏伟发展蓝图,

沈阳移动情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10-11

摘要:随着中央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辽宁迎来了振兴和发展的历史机遇,这关乎全省人民的利益,不仅需要中央的大力扶持、政府的有效组织和领导,而且也需要各行各业借此机遇高速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辽宁汽车零部件产业安全策略研究12-13

摘要:“十一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的关键机遇期。振兴东北,辽宁先行。辽宁作为中国老牌重工业基地,本身就具备得天独厚的工业机械生产基础,更有沈阳华晨、丹东黄海、朝柴、大柴等一批具备很高知名度和很强商业竞争力的汽车企业。辽宁必须抓住“十一五”计划实施初期我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引发的国际争端中产生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辽宁的工业优势,在法律服务、自主创新、经济规模、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发展辽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同时带动辽宁整个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沈阳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研究14-14

摘要:产业集群具有独特的专业化、集中化、网络化、地域化优势,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创新、解决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问题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沈阳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工业装备部”。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工业的主导和根基,但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沈阳装备制造业骨干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和威胁,优势正在不断减弱。

辽宁经济杂志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高度和谐15-15

摘要:中央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乘势而上的辽宁在振兴的浪潮中显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辽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更使沿海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与切入点16-17

摘要: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辽宁经济杂志建设新农村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8-18

摘要:大力发展农村养老保险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建立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规范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步伐。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对策19-19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然而,农业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型产业,自然灾害造成的严重破坏,往往导致农民“多年增收,遇灾返贫”。“三农”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障机制的支持和保护。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受灾面积广,成灾比例高,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危害着农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20-20

摘要:地域间转移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将更有利于我国目前国情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辽宁经济杂志社会保障
我国重大疾病保险现状及未来发展21-21

摘要:目前重大疾病保险已经进入保险市场,并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但在开展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的重大疾病保险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主要探讨重大疾病保险现状及未来发展。

女性再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22-22

摘要:再就业工作是近几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女性再就业又是其中的难点。笔者对地处辽宁西部的朝阳市女性再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期探讨促进女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辽宁经济杂志可持续发展
促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法治环境建设  23-23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速调整、改造、振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继西部大开发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的东风。那么东北地区怎样发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观点、建议中的一个共识是,东北除了充分利用中央给的各种优惠政策外,必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这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整体振兴,成为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的关键。

刍议可持续消费24-24

摘要:可持续消费这个概念是1994年联合国环境署在内罗毕会议上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就是“提供服务以及有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消费模式同以往的消费模式相比,突破了脱离自然的社会消费,而将消费置于社会——经济——自然空间中来考虑,要求三者的协调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浅析25-25

摘要:我国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去年(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增长了10.5%,今年(2007年)预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国务院总理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07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来各项方针政策,

东亚区域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东亚FTA网络化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对比研究26-27

摘要:随着世界性区域化发展的浪潮不断高涨,东亚地区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区域化组织,其中以双边和多边FTA的网络发展和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为最主要代表。由于二者在诸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使东亚出现了区域一体化路径选择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东亚区域化这两种路径的分析来探讨东亚区域化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