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社
分享到:
《理论与改革》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经济论坛、公共管理、哲学与文化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学与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争鸣、学术综述与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国际刊号:1006-7426
  • 国内刊号:51-1036/D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84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4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政治信任模式的根本分野及演进逻辑

摘要:根据经典现代化理论,可将政治信任划分为传统、过渡和现代三种模式。政治权能结构和制度化水平决定了传统与现代政治信任的根本分野为信任结构中人格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权重。传统人格信任向现代制度信任演进的基本逻辑是:现代化进程中现代政治逻辑的形成和国家制度成长;演进的基本轨迹为:人格信任日益消解,制度信任逐步成长,并最终实现人格信任的制度化。这在根本上是凭借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特别是制度化不信任体系建设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提高政治预期、降低政治风险两种机理。搞清楚政治信任模式的分野与演进逻辑,对中国转型社会政治信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5-9

我国法治形象的演进与行政法理论创新——以社会转型为分析背景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公法建设迫切需要法治形象的良性导向作用。我国对法治形象的塑造经历了“非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的演进,并且在多种语境中展现出多样化的“面孔”。我国各种行政法理论也曾描绘出一定的国家法治形象,但与法治实践中所倡导的法治形象并不完全一致。未来行政法的理论创新应当回应建设“法治中国”的需要,加强“善治政府”的制度供给。
10-15

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政治认同的张力与流变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权力与权利博弈的演进史。权力与权利的变量既是社会矛盾引发与化解的根本滥觞,也是政治认同考察的核心义理。动态的社会结构场景,引发公权力与私权利不同的排列组合,亦导向政治认同的张力与流变。当公权力僭越与私权利消蚀时。政治认同呈现以权力的伸张为鹄的强力化叙事;当公权力异化与私权利张扬时,政治认同在“我乐故我在”的喧嚣中呈现私密化取向;公权力的制衡与私权利的正当,是政治认同理性化生长的生态逻辑。
16-19

协商民主和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

摘要:协商民主理论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关注公民参与领域的扩展问题。协商民主不仅深化了公民社会中公民参与的问题,还考虑了国家制度领域中公民参与协商的途径,这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领域的公民参与协商。同时,协商民主还将公民参与协商的领域进行了拓展到全球治理中去,在全球共识、全球公民社会和全球合作沟通领域中注入公民参与协商的因素。拓展公民参与的领域,推动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
20-24

政治合法性的社会心理学探索

摘要:政治合法性既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又是一个社会心理学范畴。政治合法性建构具有直接性、自发性、广泛性、民族性等社会心理特征。政治服从、政治认同与内化作为人们政治行动的内在心理依据.构成了政治合法性获得的社会心理机制。
25-27

论阿马蒂亚·森实质自由发展理论的政治逻辑与现实价值

摘要:实质自由发展理论袁征西方发展理论范式的现代转型。实质自由发展理论建立了以人为着眼点、以自由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的全新理论框架。实质自由发展理论遵循严格的政治逻辑推理程序.重新建构个人自由和社会结构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逻辑,将人的道德伦理属性重新纳入经济学的考量范畴,重归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的研究路向。实质自由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有益理论参照对象。科学发展观是人自成目的生存论意义上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可以批判地吸收实质自由发展理论的合理之处。更好地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8-31

结构、行动和意义——西方理论范式及其在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语境下的反思

摘要:西方理论在对群体性事件概念谱系中社会运动、集体行动、集群行为等的长期研究中大致形成了结构、行动与意义三种相互排斥或拒绝的理论范式,并被广泛引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之中。然而这种简单引入往往因为忽略事件的特性和差异而存在水土不服、解释乏力等问题。事实上,作为社会行动的特殊样态,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涵盖结构、行动、意义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而非任一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因此首先需要将其视为过程而非偶然随机事件,植根于真实演化过程,关注各个要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关联,从而把握事件的动力、机制、逻辑、关键节点等治理对策所需明晰的关键问题。
32-37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西美尔货币哲学的现代意义

摘要:西美尔的《货币哲学》述说起点植根于文化社会学,他认为货币增加了个体自由、扩展了个体空间,让个体灵魂得到安宁,也导致个体全面异化。文化社会学视域讨论由货币引发的主客体文化区分及相互关系,便于展开西关尔货币现代意义的分析。本文在货币哲学基本内容基础上,借助文化社会学视域,从述学文体角度考究西美尔的叙事策略和学术逻辑,揭示以西美尔为代表的自由知识分子现代处境。
38-40

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存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

摘要: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部分对主奴关系的论述历来是不同倾向和背景的解读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论证,《现象学》“自我意识”章的论证所展示的不是一个最终导致所谓阶级斗争的图景。主人和奴隶关系的产生是个别的自我意识相冲突的结果。根据马克恩的市民社会理论,阶级斗争是市民社会经济利益对立下私人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尤其是特定的私有制上的。因此,即使阶级斗争与主奴关系的确存在相似性.但这种相似只是形式上。对人的社会性或普遍性存在的关注是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交集。
44-46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合法性与准入制度构建

摘要: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活动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在准入制度缺乏的情况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大量进入中国后出现诸多问题。基于组织合法性理论.选择“合理性”和“合法律性”两个维度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合法性。从“合理性”角度看.国际非政府组织进入中国的合理性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使其在中国的合法性难以判断和控制;从“合法律性”角度看,大量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不能有效注册,因无合法身份而在活动遇到许多障碍。解决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合法性不足的问题,需要建立合理性与合法律性相一致的准入制度,即符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性”需要的准入制度。
47-51

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兼谈世界资源的公平分享

摘要: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源于自然法思想和人类理性学说,包括国际海底区域、月球和其他天体、南极洲的有形自然资源以及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等无形资源,不得主张主权、不得据为己有、为和平目的使用并通过国际合作和共管机制为全人类谋福利是这种资源的五项要求。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对世界资源所有权进行再分配的要求.拓展了其对不属于任何国家所有的世界资源的利用方式.有助于世界资源的公平分享和利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制度关注资源所有权分配,在应对当前国际资源竞争转向资源使用权规则控制的趋势上作用有限。衡平的世界资源分配有赖于国家软实力的提高以及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把握。
52-54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新中农阶层的兴起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转型

摘要:建国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倚重对象历经了从贫农政治精英向“能富”经济精英的转变,这一转变并未能达到“双培双带”的预期目的,反而在实践运行中走样致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阶层基础呈现出“内卷化”状态。近十年来,伴随打工经济和土地流转而出现的新中农阶层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实现转型,积极吸纳新中农阶层并推动其发展壮大,这对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及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
59-63

非公企业党建的困境及其破解对策——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的经验启示

摘要: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有助于扩大党的执政组织基础,有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生存力和战斗力,有利于维护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利于非公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目前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着党建认同度不高,管理体制不畅以及组织活动难以开展等困境。而福建省泉州市的非公企业党建的“三五”工作机制,可以为破除目前非公企业党建困境提供一些经验启示。
64-67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社会公平: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

摘要:社会公平是通过社会角色的公平合理分配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得其所得,而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是一个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协商持续互动的过程。当今中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居民收入分配规则不公、教育权利和机会不公、社会保障等权利和规则的不公。我们要通过树立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理念、构建合理的分配调节机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维护人民权益机制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社会公平。
68-71

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社会控制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困扰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在当前,其以越来越严重的食品安全犯罪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严重了威胁了人们的饮食环境与人身健康。本文从社会学及犯罪学中的社会控制理论出发,对中国食品安全犯罪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中国食品安全犯罪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本文以有效的治理食品安全犯罪为目标,以保护国民饮食安全为宗旨。
72-75

产学研合作创新激励机制路径选择——基于法律文化视角

摘要:我国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关于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缺乏系统化、体系化、缺乏有效法律制度规范科技风险投资和科技中介服务、缺乏有效法律制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缺乏现代化法律文化环境的支撑等。对此.我们应当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创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以及促进风险投资和科技转化的法律制度,建立多元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形式,防范与控制产学研合作法律风险,从而充分发挥法律的激励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76-79
理论与改革杂志经济论坛

劳动力商品化在社会福利体制研究中的位次

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化理论是其劳动力商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立和完善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丰富产生了重大作用,也为社会福利体制的研究带来了深远影响。在回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化理论产生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劳动力商品化在福利体制研究中的演化路径:“前商品化”→“商品化”→“去商品化”→“再商品化”→“逆商品化”,并提出劳动力商品化在其中应居于“根源性”的地位和“嵌入式”的次序。对劳动力商品化在社会福利体制研究中的重新定位,将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
80-84

“恶债”理论的演进及对我国海外贷款的启示

摘要:国际地区格局的深刻演变,“恶债”理论再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要求适用“恶债”理论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形下,有必要对“恶债”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并结合我国对外贷款的实践,研究防范“恶债”风险的应对策略,以防止我国政府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对外贷款面临“恶债”的风险。以保护我国的对外贷款权益。为此,我国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是:作好借款前的调查,确保不贷给“恶”政权;考察借款的合法性;关注借款目的,防止贷款用于战争、镇压和专制统治;引入第三方担保;尽量分散贷款。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