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社
分享到:
《理论与改革》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经济论坛、公共管理、哲学与文化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学与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争鸣、学术综述与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国际刊号:1006-7426
  • 国内刊号:51-1036/D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84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4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与探讨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方法创新与理论演进

摘要: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大发展与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政治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成为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行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导致其对制度如何塑造偏好以及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5-10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有效性的三维解读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的知识图景发生了变化。它的标志是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渐渐消退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分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关于制度有效性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制度自身、制度与环境,以及制度与制度相关人三个层面上。
11-14

服从的理由——当代三大政治义务理论的承接、困境与出路

摘要:一个国家有何正当理由要求本国公民服从这个国家及其法律?而一个自然人基于何种理由承担起一个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才是正当的?从苏格拉底选择自愿赴死到现在的两千年来.哲学家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提出了同意理论、公平游戏原则以及自然责任理论这三种主流的解释路径。本文将对这三种理论予以分析。考察每种理论的可取之处。论证每种理论的内在缺陷。最后在总结三种理论共同困境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人类行为动机的复杂性.对政治义务的有效解释不能仅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强调个人与其国家情感联系的国家认同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15-19

当代中国社会认同图式的历史考量

摘要:社会认同作为一种集体性观念,依托于社会的基础与集体的建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张力与流变直接影响社会认同的样态与图式。观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嬗变及其对社会认同的相应映照.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图式经历了国家与社会同构一体的一元结构下呈现单向主导型表征、国家与社会有限分离的二元结构呈现仿真内爆型表征、国家与社会相互建构的有机互动呈现对话互动型表征的嬗变历程。
20-23

国家认同的中国逻辑:基于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察

摘要:国家认同建设在国家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认同建设不同路径影响到国家政治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国家认同建设而言,传统意义上国家认同更多基于文化的意义,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帝国体系的解体以及现代国家建设内容的展开。国家认同建设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换并被赋予了新内容此时的国家认同融合了现代化过程中各种要素.不仅体现为国家对个人和社会行为的深入影响.而且也体现了国家的集体意识和有机团结,具有规范性、传统型和现实性的综合特征。
24-29

民初政党政治与国家建构的内在逻辑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中,实现从皇权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始终是一条历史主线,而政党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瓦解皇权专制、实现民主政治的内在动力。但是.政党政治的正常运转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才能支持。不幸的是,民国初年的政党不仅出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中,无法得到国家的保护和规范,而且它未能自觉地意识到政党与国家的内在关联,政党之间的竞争突破了政治的底线,这就直接导致了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种种乱象和最终失败。后来的政党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教训,都在力争把一个竞争性的政党变成一个整合性的政党.所以它们都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获得了巨大成功.
34-39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代化探析——基于“现实的人”的思考

摘要: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应从时代化了的“现实的人”出发。来观察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通过分析“现实的人”的发展的时代条件,提出“现实的人”的发展目标以及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40-43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之关系再省思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客观上需要建立新的价值体系,需要以现实理性的态度和开放包容的姿态审视和吸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体系.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曾经认为是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价值体系辩证统一起来.随着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个人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冲突日趋显然.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对峙已经成为形式上的意识形态符号、在当代中国,对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进行划界,坚持集体主义既要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又要反对虚幻集体主义.才能使真实意义上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
44-48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中共常委会体制与执政架构的制度运作

摘要:作为当代中国的核心权力体制,常委会体制是理解中国模式的一把钥匙。党正是通过常委会体制来引领归口管理制、党管干部制以及党组制的运作,从而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归口管理是党介入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实施对国家事务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各级党委常委会通过常委分工领导制、对口设部以及领导小组制来具体实现归口管理。正是通过各级党委常委会事实上的干部任免与监督权.中国共产党最终掌控和驱动着整个国家政治权力体系的运行。党组源于其所属党委的直接授权而产生,其所属党委的常委会是党组的直接支配主体。正是通过这一权力结构关系,通过党组实现党对该部门的实际领导。归口管理制和党管干部制也正是通过党组制来具体实施和发挥作用。中共常委会体制尽管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制度优势,但对于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大目标来说,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与完善。
49-54

论党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模式的构建

摘要: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指的是政府内部的职权配置形式和相互关系。从党和政府的宏观整体层面建立权力制约协调模式无疑是最彻底的.但比较复杂和困难。如果只在执政党内部探索建立,则显得相对容易。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长期、唯一执政党,探索在党的系统内建立“权力三分”的理想模式,克服权力过分集中,反对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55-57

社会稳定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问题探讨

摘要:社会稳定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子系统构成,全球化是其背景和外部环境;各子系统在运作中包含不同的逻辑.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逻辑主导着中国社会稳定体系各子系统的运作: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系统的不同结构是社会稳定状态的深层次原因。传统体制下的社会稳定机制和稳定模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需要。新时期,党要推动社会稳定与自身建设的良性互动,实现社会稳定体系的结构平衡,需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党的意识形态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党融入并驾驭全球化的能力。
58-61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机制研究--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例

摘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是在养老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分析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为个案,系统分析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要素、流程与管理机制,最后对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的经验、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进行了探讨。
67-70
理论与改革杂志经济论坛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劳动关系新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2009年下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劳资事件集中爆发。在分析影响劳动关系变化关键因素的基础上,总结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并从就业形势、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三个纬度挖掘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71-73

西方垄断理论对我国国有大企业改革的启示策略

摘要:西方经济学界对垄断的确切定义一直未能有定论,围绕其是否提高效率、是否促进技术进步、是否增加了社会成本、是否应实施多元化经营以及政府如何规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并在争议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垄断理论体系。我国国有大企业,因其特殊性,很多带有一定的垄断特性。利用西方经济学界对垄断的争论,认清垄断的利弊,扬长避短,对做好我国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74-78

我国房地产融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企业在销售业绩下滑和信贷紧缩的双重压力下,房企的资金实力面临严峻考验。同时,银行信贷、信托融资、上市融资、债券融资等传统融资渠道遭遇突破瓶颈,而房地产业又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房地产企业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通过借鉴海外发达国家的一些房地产融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几类适合我国房地产发展的融资创新途径。
79-81
理论与改革杂志领导与管理

隐喻与计算机模拟:管理复杂性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摘要:肇源于自然科学的复杂性理论日益获得了管理研究者的重视,通过隐喻和计算机模拟,管理研究者利用复杂性理论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但这两种研究方式也由于存在各自的缺陷而受到质疑。本文认为管理复杂性研究必须把握复杂理论的发展全景.精确理解复杂性定义,加强自然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似性的研究.以及建立组织与管理领域复杂性理论的研究层次。
82-85

公共组织整合机制与行政人格的塑造

摘要:公共组织整合(本文主要指政府组织)是通过行政人员的行为实现的,它与行政人格的生成相伴而行。在传统公共组织中.形成的是权威主导型的组织整合机制,通过权力和权威的人格化实现,组织成员被塑造为依附性人格。在以官僚制组织为典型形态的公共组织中,组织权威不再是权力与权威的人格化,而是规则的至上性.形成的是权威一价格整合机制,组织成员被整合为工具性人格。合作型组织吸收传统组织和官僚组织整合机制的优势.以信任为主导因素,形成权威、价格和信任三维有机的组织整合机制。在此整合机制中,行政人员的交互主体性得以充分实现.其自我同一性与组织同一性达到有机统一,最终被塑造为独立人格。
86-90

市民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失业救助困境的行政伦理审视

摘要:对于时下的中国不断出现农民耕地被征用而引发失业的问题,可以从“形上”思辨和“形下”思考两个层次进行关注,就“形上”思辨而言之,应着重解决好公共行政制度安排的应然价值取向,这是公共行政的一个根本问题;就“形下”思考而言之,将围绕“行政伦理视域下失业农民救助的制度安排审视”和“行政伦理视域下失业农民救助的流程再造审视”两个维度而展开。以上诸多措施的开展将对市民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失业救助制度的缺陷有所裨益。
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