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社
分享到:
《理论与改革》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经济论坛、公共管理、哲学与文化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学与社会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争鸣、学术综述与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主办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
  • 国际刊号:1006-7426
  • 国内刊号:51-1036/D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84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4
  • 综合影响因子:1.4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理论与改革 2011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论多元社会的共识基础——兼论我国和谐社会的共识建设

摘要:多元利益冲突和多元意义知识的冲突是现代多元社会的两种基本表现,这些冲突的存在对达成某种基本共识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因而,为了维系现代多元社会的基本凝聚力,多元社会需要达成两种基本共识,即政治共识与意义共识。前者是一种"承认政治"下的"合法反对",而后者则指一种意义共契——多种意义知识共同支撑的多元的意义知识网络,这两种基本共识构成了现代多元社会的共识基础。反观当下中国,一个多元社会正逐步成型,而其共识基础却恰恰极度缺乏。因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本质议题在于如何在多元社会中达成共识。
5-8

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低碳意蕴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低碳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自然力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力资源。马克思早在19世纪就看到了自然力资源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了一条自然力——工业实践——现实生产力的演化路径。今天,重新挖掘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并赋予当代意蕴,我们发现:低碳型自然力因素是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源结构是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
9-11

农民、市场与国家:基于集市功能变迁的考察

摘要:集市在中国农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小农家庭相互联系的场所和方式,生长于自然经济的内在结构中。在"皇权止于县"的传统国家时代,国家权力远离乡村社会和市场;随着现代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为控制资源而统合农村,进而掌控了集市的命运,集市进入了国家权力的视野,其功能的转变投射着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博弈和调整。由于现代国家建设既是国家权力的扩张,也是公民权利的释放,对农村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同样意味着集市功能的改变和集市社会权力结构的转型。
16-19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供给的宏微观政治学阐释

摘要: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存在经济逻辑,同时也存在政治逻辑,因此需要运用政治学的分析视角,特别是宏微观政治学的分析视角。本文基于宏观的政治合法性与微观政治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两大视角,探讨了中国农村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供给向均等化供给转变背后存在的政治逻辑,即宏观政治学上,绩效合法型向现代民主政治型的逻辑转换;微观政治学上,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与集体行动困境实现逻辑转换。因此,要实现均等化供给目标,就不仅需要财政支持,更需要重构中国的宏微观政治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与公共参与机制。
20-2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和基本制度保障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走这条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坚持走这条道路的基本制度保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5-27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性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都提出并强调,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必然;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最后,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回应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共同思想基础。
28-30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及其限度

摘要:自由主义者建构了一种普遍性的公民身份理论,这种公民身份理论主要以约翰.洛克、T.H.马歇尔和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主张个人优先于共同体,这实际上是一种消极公民身份理念。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面临着很多批判。廓清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的主要来源、基本理念、主要贡献及其限度,有助于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31-34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党内民主向人民民主的推进:示范、带动与创新机制

摘要:按照我国民主政治的路线图,欲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需要借助的是党内民主的示范效应。而欲充分发挥党内民主的制度效应和示范效应,则需要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党如何超越其"角色悖论"完成从强控性的机构向民主化组织的现代转型。此外,欲发挥党内民主的示范效应也不能仅抽象地讨论其在价值层面的优越性,而更应从如何建设和完善党内民主使之能充分发挥其经验示范作用以更好地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入手,努力探索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党政分离机制、人才选任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
39-43

试析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面临的十大困境

摘要: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制度作为我国党政机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基础制度之一,综观其现状,还存在十大困境:一是来自制度内部系统的,主要包括职位分析的缺位、考试方式的局限、选举方式的局限、公选范围的局限和推荐方式的局限;二是来自制度外部系统的,主要包括选拔成本偏高、明文法规缺失、功利主义作祟、并行制度泛滥及跟踪评核滞后等。正确认识这些困境对进一步规范公选程序、提升公选质量、提高公选效益、促进公选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4-47

乡镇党委班子的公推直选程序:问题与变革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乡镇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程序进行研究,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的选举制度具有样本意义。本文基于诊断已有公推直选程序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程序变革的基本要求和配套制度的变革设想。
48-50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思想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提出

摘要: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发展思想起初是以增长为目标,带来了中国经济长达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带来了公平正义等一系列问题,党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指导思想上经历了从主要甚至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发展,转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整体推进的全面性、区域和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兼顾各种利益关系的统筹性、以及让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人民性发展的重大变化。但由于实践的惯性和制度安排,尤其是政府日渐成为利益集团,使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一思想,还不是一个前途一片光明的话题。
51-54

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乡村政治整合及其变迁

摘要: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乃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的一项重要实践主题。建国后,中共领导的现代国家通过吸纳政治参与、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展开思想宣传劝导等形式,成功地实现了乡村高水平政治整合,因此得以在向乡村社会深入拓展基础性权力,动员乡村资源服务于国家发展目标的同时,获取乡村民众的广泛信赖、认同与支持,从而在乡村地区确立起稳固的合法性统治。改革以后,乡村政治整合又逐渐成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在乡村地区新的实践重心,并在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创新的推动下趋于进一步的发展。
55-59

省直管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掣肘与前景瞻望

摘要: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是国家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与重要举措,具有现实可能性与客观必然性。然而,要真正实现"省直管县"必须要对客观条件与制度因素进行仔细分析与认真评估,转变改革思路,避免"头疼医脚",做好政府层级权力界定,实现权力有效下放。
60-63

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投资职能:一般分析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是消除城乡之间的悬殊差距,实现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入手,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并分析了地方政府投资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
64-66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与全民健康——基于公共价值分析的视角

摘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每个国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大改革之一,本文从公共价值分析的视角,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卫生均等化的现实需要、实现路径和实现意义,提出公共价值观对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启示。
67-71

中国技术移民政策构想

摘要:没有人能够否认,现代化国家是一个国际化国家。技术移民构建现代化所必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所有流向均指向国际化。技术移民对于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200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抓紧制定技术移民法。但是我国技术移民法建设一直未能走上正规,未能确立技术移民政策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以国际标准确立技术移民政策是完成制定技术移民法任务的当务之急。
72-76
理论与改革杂志经济论坛

我国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高科技发展需要资金,因此依赖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晚,其运行机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以推进我国高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快速健康发展。
81-84
理论与改革杂志领导与管理

网络监督下的公共压力:形成机制与利用策略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网络在公共监督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公共压力机制。从发生机制上,网络公共压力的产生经历了网民个体言说,到虚拟空间响应,再到现实世界共鸣的过程。网络公共压力的耦合机制表现为公众参与、网络社团、社会资本和传媒监督等。综合分析,有效利用网络公共压力的对策有五:一是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要积极回应公共压力,而不是消极回避;二是加强党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建设,拓展公众参与的平台;三是改造社会资本的传统结构,筑实政府—社会的信任基础;四是充分发挥网络社团的作用,促进公民参与的有序化和多元化;五是规范和引导舆论与传播媒介等。
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