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理论与改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Reform

  • 51-1036/D 国内刊号
  • 1006-7426 国际刊号
  • 1.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理论与改革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理论与改革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公共治理研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专题、数字治理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基层治理研究、经济学研究、乡村建设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贫困治理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

理论与改革 200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可行性分析5-9

摘要:流程再造不仅勉泄纪中后期企业再造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也被西方国家引入到政府管理中,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再造战略”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中也开始将流程再造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政府过程管理,但在实践中也面临诸多困难与障碍,由此而引发了公共管理学界对政府服务流程再造问题的关注与探讨,尤其是对缘起于企业管理的流程再造,引入我国政府管理后能否适应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是否符合公共需要,是否具备可行性尚存疑虑。本文将以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为基础,对我国政府流程再造的公共需求与现实可行性进行基本的分析与阐释。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10-13

摘要: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是行政改革研究的逻辑起点。明确行政改革的动力方能推动行政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梳理、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作出多维度分析。横向视角下。行政改革的动力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国际、国内行政生态和行政系统内部等多元动力源头。纵向视角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历次机构改革的不同内容。但是,在行政改革动力研究中,还应注意政治体制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以及跳出政府本位视角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内涵及实践维度18-20

摘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时展需要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理论化、抽象化的话语体系逐渐转变为具体化、生活化的生动活泼的行动指南的过程。它意味着作为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逐渐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并最终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和动力源泉。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理论矛盾及其解决25-27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然而他对该论断的论证中还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相统一的理论矛盾。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系统化,确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内在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确认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主体生成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彻底地论证“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开辟了道路。

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31-34

摘要:政党社会是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的、以政党组织为主要利益表达渠道的那部分社会。国家制度因素、政党结构和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政府因素等会对政党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党社会由意愿聚合、利益实现和结果反馈等三个领域构成。政党社会的实证模式可以粗略整理出三类:西欧的紧密共生模式、北美的有限合作模式、东亚的政党主导模式和双重虚弱模式。

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演进与连贯性35-38

摘要:亨廷顿是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处于变化之中,这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强调稳定、秩序:后期强调民主、文化。通过对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内在理路的梳理.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变化背后的“常”,也即其思想的连贯性包括四个方面:性恶论的人性论基础:情境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美国国家利益的核心价值关怀;对军队和军事实力的推崇。深入研究亨廷顿政治发展理论的变与常对于从宏观上审视美国的政治学发展.并对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公共政策调整对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的启示——基于我国产品免检制度变化的分析42-45

摘要:三鹿奶粉事件从2008年9月11日开始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而广泛的关注,虽然废止了关于产品质量国家免检的相关公共政策。但是,由于《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而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恐怕很难消除和弥补了。论文针对由“三鹿奶粉事件”所引发的公共政策调整这一过程,系统分析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及其影响。总结出来对优化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启示,有利于完善公共政策制定并维护、保障社会公众利益。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论中国共产党的思维体系46-49

摘要:党的思维体系的确立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且其内容构成具有层级性,第一层级是世界观意义上的思维因子,起根基性作用;第二层级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思维因子,起中介作用;第三层级是价值观意义上的思维因子,起价值判断作用。三个层级的思维因子辩证统一,共同建构和形成党的思维体系的实践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特征。党的思维体系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对党的中心任务的正确思考,同时与党的建设须臾不可分离。

构建合力规范党内利益行为——兼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的实践意义50-52

摘要:从利益的视角看,党的各级组织、党的干部、党员实现、维护和发展党的利益的行为都可称之谓党内利益行为。党内利益行为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价值取向和准则。由于利益具有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各级党政机关、党的干部都拥有一定的权力.这就需要以道德力、法律力、组织自控力和信仰力规范党内利益行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党内从众现象探析53-54

摘要: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党内同样存在。党内的从众现象可以分为理性从众和非理性从众两种类型。其形成既有党内环境的无形压力,同时还有更为深刻的个人因素。其中的非理性从众容易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是我们应极力避免和克服的一种现象。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近代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视野中的农民教育——基于乡村建设运动思想和农民教育思想的比较分析65-68

摘要: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教育思想与农民教育思想有各自的特点,分别取得了不同的成效。在近代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历史背景中,通过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一种可贵探索。

参与与赋权:基于草根行动与权丈基础的社区发展69-72

摘要: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角度,依托并着眼于以社区建设和发展来谋求社会的发展,并将社区建设和发展置于社会发展目标之中已日益成为人类共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社区参与的过程,一个基于草根行动与权力基础的社区发展过程。参与不仅仅是社区的形成机制、社会基础和动力源泉,参与也是社区建设的手段和目的,是实现社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区建设中,参与式方法和参与式发展无疑是社区建设的重要行动策略和新的理念。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那些着眼于人类发展、减轻贫困、地方发展、消除边缘化和社会排斥的政策和规划实现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很少。实现社区发展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城乡统筹视野中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73-75

摘要:城乡统筹教育发展观强调从城乡关系的整体来考虑国家的教育发展,把城乡教育纳入统一的教育发展系统中,逐步消除城乡教育差距,普遍提高城乡人口的现代化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良性转移。不仅义务教育,我国城乡教育在整体发展上同样存在均衡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教育机会与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差别和城乡教育的制度性落差等。要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均衡配王城乡教育资源,调整教育政策,体现教育公平。

建国初期企业治理的政治重构76-79

摘要:建国初期企业治理的重构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关企业治理自主演化的反例,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政治逻辑而不是效率逻辑。在企业治理的政治重构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各利益集团间博弈与国家政权力量的影响最为深远。正是建国初期特定的政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治理重构的过程及其结果。

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困境与政策干预——以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路街道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为例80-83

摘要:现代社区治理是一个多元力量之间的共同参与治理形式,公益性民间组织作为政府组织与企业组织之外的第三部门组织,其对社区治理的介入,通过向社区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不足,从国内外现实来看,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已经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就目前我国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困境来看,目前公益性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仍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发展。

基于政府能力视角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研究84-87

摘要:应急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地方政府能力的高低,政府能力是由经济调控能力、资源获取能力、政治稳定能力、社会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生态平衡能力构成。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从政府能力的维度构建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应急管理提升的基本路径,即加快政府体制创新、培育政府的责任意识、推进政府的绩效考核。

邓小平政治稳定观探微88-90

摘要:重视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其稳定思想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关注。核心部分是政治稳定。邓小平政治稳定观是基于当时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而做出的全局性、预见性的思考。其基本内容涉及政权根基、价值取向、政局和政策稳定等多方面,根本特征是动态稳定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着指南。

我国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与媒体角色的转变91-93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公共突发事件的考验。总结此类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其中涉及了政府的危机管理、媒体的危机报道,和公民的危机应对的等一系列环节,体现了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作为危机管理要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这三者之中,媒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媒体危机报道能力的提高是近年来媒体角色转变的结果。媒体角色的转变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深刻反映着中国在建设现代民主社会的过程中民众渴望知情权保障的基本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