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录井工程杂志

《录井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工艺技术、工程监测、解释评价、信息集成、信息集成、地质研究、研究与探讨、市场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 国际刊号:1672-9803
  • 国内刊号:12-1371/TE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1
  • 综合影响因子:0.34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录井工程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录井工程杂志研究与探讨

现代石油录井技术体系解析

摘要: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现代石油录井技术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该文用系统论的方法,结合目前录井生产实际,解释了现代录井技术体系的概念,提出技术、组织、装备、环境及管理是录井技术体系的5大要素,并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将录井技术分为工艺技术(组成)系列和应用技术系列。工艺技术系列为井位测量、录井设计、资料采集、资料处理、资料解释、资料应用、装备工具、录井信息8个部分,应用技术系列根据应用目的与技术环境涉及4个部分。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录井技术体系的两类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旨在促进我国录井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5

第三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召开

摘要:2015年9月17至18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油石油总公司三大石油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石油工业录井技术交流会在中海油北海基地召开。会议以“创新录井技术、引领行业发展”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国内录井行业新技术新成果,研讨了低油价新形势下录井行业的应对举措及发展方向。
5-5

提高录井数据质量的意义与技术途径

摘要:随着录井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录井技术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目前由于录井数据质量的因素,录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定在钻井周期的时域之内。虽然录井是一门独立的石油工程技术和学科,但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和石油工程领域却常常独而不立,录井数据质量对录井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带来了深远影响。从技术分析角度提出了以绝对性、平衡性、原位性三原则为指导提高录井数据质量的途径,强调以数据“绝对”准确为出发点,仪器设计与研发过程中平衡录井作业需求,应用过程中注重原位性,即从原状地层的角度处理和评价录井数据质量,对录井技术的发展和数据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作用。
6-8

塔里木油田录井技术现状及市场需求分析

摘要:塔里木油田是国内率先引入甲乙方合同化市场机制开发建设的陆上油田,其工程技术服务业务面向国内市场开放,旨在通过开放与竞争,加速我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板块的技术进步,快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从近20年发展现状看,录井行业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上相对钻井发展比较缓慢。针对塔里木油田录井管理及技术现状,分析了目前制约塔里木录井工程服务发展的相关问题,阐述了录井技术发展现状和塔里木油田市场对录井发展的需求,阐述了录井技术与勘探效益的制约关系。
9-12

X5井区岩石热解气相色谱油水层解释图板的建立与应用

摘要:为解决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解释评价方法简单、效果较差、结论显示不直观等诸多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准噶尔盆地油气水分布比较复杂的X 5井区热解气相色谱资料,依据试油结果分别按照气层-油气层、油层-油水同层、含油水层-水层3类对其正构烷烃质量分数的分布进行统计归纳,找出不同流体性质储集层正构烷烃质量分数曲线形态分布规律,进而优选出∑nC20-、∑nC15-20、∑nC21-25、∑nC15-20/∑nC21-25这4个敏感参数,为进一步凸显差异新建了比值参数lg(10∑nC15-20/∑nC21-25),并建立了∑nC20-与∑nC21-25、∑nC20-与lg(10∑nC15-20/∑nC21-25)交会图板,在该区油气水层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资料运用程度偏低的问题。该方法实现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解释图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逐渐成为复杂区块油气水层解释评价的新方法。
13-16

气测录井三角形图板法的解析及拓展应用尝试

摘要:三角形图板法作为气测录井的经典解释方法之一,多年来在定性解释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和判断储集层产出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该图板形式的约束,仅限于烃组分齐全的条件下应用且制作过程繁琐,不能随井深的变化连续反映储集层流体性质。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有关文献对三角形图板解析所得出的三角图板指数Q和价值区的M点坐标(x,y)为基础,在将三角图板指数随钻成图显示的条件下,分别探讨了该指数和M点坐标的应用意义与价值,认为通过公式计算后的三角图板指数Q可反映储集层的流体性质,而由其衍生的随钻三角图板指数IT以及系列指数ITn同样具有原指数的作用,但M点坐标在反映储集层是否具有产出能力方面意义不大,而将三角图板指数与全烃结合反映产出能力效果更好。对三角形图板法的关键性指标——储集层流体性质和产出能力的解析与拓展应用尝试,为该图板法从单点定性解释到随井深变化连续定量解释奠定了基础,进而为录井资料的数字化解释创造了条件。
17-23
录井工程杂志工艺技术

岩屑迟到时间分井段计算校正法在渤海X构造的应用

摘要:在相同尺寸井眼中利用井径扩大率校正岩屑迟到时间时,由于不同类型的钻井液所造成的井径扩大率不同这一因素易被忽略,导致校正后的迟到时间不够准确。为了解决该问题,综合以往实践经验,在计算理论迟到时间的基础上,以渤海X构造9口井测井井径数据分析为依据,引入“分井段计算法”,即按照井径扩大率的不同进行分段,将井径扩大率相近的井段作为一段,独立计算各井段迟到时间,最后将各井段迟到时间相加得到总的校正迟到时间。应用该方法对渤海X构造3口井进行了迟到时间校正,可将迟到井深(录井深度)与测井深度间的误差减小到1m以内,较好地解决了岩屑迟到时间不准确的问题。“分井段计算法”校正后得出的迟到时间比传统理论方法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对提高地质录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4-26

吐哈油田硫化氢气体录井监测与防护措施

摘要:2003年12月2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承钻的位于重庆市开县罗家16H井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硫化氢中毒安全事故。为杜绝类似事故重演,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钻井安全以及现场员工和周围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介绍硫化氢气体物理化学性质、危害性和现场硫化氢危险区域分级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吐哈油田录井现场硫化氢气体传感器安装与校验的环节与重点和硫化氢的监测方法及预防措施等,力求做到立足预防,严格监控,应急施救,确保安全钻井。
27-30

主成分分析法在录井解释图板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克服气测敏感参数筛选困难及常规气测图板解释符合率低的问题,将主成分分析方法用于气测图板研制。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区百口泉组试油资料为样本,将有利于区别试油层中价值层、非价值层的10项计算参数(KC1、KC2、KC3、KC4、Wh、Bh、Ch、N、r、L12)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解主成分计算方程,运用单因素分析法优选出烃相系数及烃幅度指数,建立了气测录井解释图板。与传统气测图板的应用对比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制的图板优势明显,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区MXX井、MFX井进行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图板解释符合率较好。
31-34

岩屑自然伽马检测技术在岩性识别和地层划分中的应用

摘要:自然伽马测井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近年来录井行业就利用岩屑自然伽马检测能否获得与伽马测井类同结果的课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从录井技术文献中得知,目前岩屑自然伽马检测仪器的研制均在研发探索阶段。近两年大庆地质录井一公司开展了攻关研究与外协合作,成功研制开发了岩屑自然伽马检测仪,先期的现场试验证实仪器达到了设计要求,克服了屏蔽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测精度达到现场要求并初步形成了解释评价方法。岩屑自然伽马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随钻地层划分、岩性判断、进行邻井地层和层位对比,为PDC、空气钻井等特殊工艺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35-39

台南凹陷岩石热解录井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PDC钻头和混油钻井液的广泛使用造成岩屑细小混杂且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给以岩屑为分析对象的岩石热解录井储集层解释评价带来一定困难。在吐哈盆地台南凹陷岩石热解录井中,通过对钻井、钻井液、分析仪器和样品放置时间4项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钻井和钻井液为主要影响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除,而分析仪器和样品放置时间为次要因素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控。为消除主要影响因素,首先,基于确保分析样品代表性的角度,探讨了采用岩样对比分析法、样品二次清洗后再分析等手段可排除部分干扰因素,提高岩石热解录井数据的准确性;其次,从形成准确的储集层录井解释评价结论的角度入手,采用岩石热解录井与其他录井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法,或通过岩心与岩屑热解分析含油气总量的差值法,均可最终消除各种因素对岩石热解录井评价的影响。以台南凹陷为例,对岩石热解录井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的系统阐述,对于其他地区同样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40-45
录井工程杂志解释评价

冀中探区大柳泉地区生物降解油气层综合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冀中探区浅层油气层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现象,尤其是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阐述生物降解油气层与正常油气层不同识别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降解油气层在录井资料上的响应特征;针对其烃组分不全以及以C1为主的突出特征,为了解决常规气测解释方法难于进行解释评价的问题,利用反映该类油气层相对突出的特征参数——气测全烃和岩石热解的油气总产率指数与含油气总量,分别建立了全烃与油气总产率指数和含油气总量的储集层解释评价图板。在解释评价应用中将该图板与录井响应特征相结合,尤其是结合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可实现生物降解油气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实践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46-50

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在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气层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三维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作为地层油气含量的物理测量方法,所用仪器的检测精度、数据采集的灵敏度已经可以较好地满足油气勘探的要求。通过对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已钻探井大量定量荧光录井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流体性质的储集层三维定量荧光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解释图板,其中气层主峰最佳激发波长270~290nm、最佳发射波长310~320nm,在此范围内出现的主峰称为气层峰;通过对该地区6口井三维定量荧光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对比级等数据的分析,结合井下测试结果,建立了陵水凹陷不同储集层解释评价标准,为陵水凹陷气藏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数据支持。现场应用表明其解释评价效果良好,验证了三维定量荧光技术在油气显示发现方面快速、准确的技术优势,尤其在气层的发现、储集层评价方面,该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1-53

大庆油田扶余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评价方法

摘要:松辽盆地致密油勘探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致密油储集层具有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水平井和油基钻井液的钻井工艺给致密油储集层评价技术带来了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岩石热解、定量荧光录井技术,开展了致密油“五性”——岩性、物性、含油性、脆性和烃源岩特性的研究,明确了相应的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储集层测井孔隙度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为确定致密油甜点区以及致密油储集层的压裂优选提供了技术支撑。扶余油层30口试油井101层的应用效果表明,其中27口井86层获得工业油流,解释评价符合率为91.4%。
54-58

马朗凹陷致密油岩石热解交会图板研制与应用

摘要:为适应马朗凹陷致密油勘探的需要,针对该区致密油的地质特征,应用岩石热解分析技术,通过对该地区22口井共36层资料的分析研究,筛选出区分油层、低产油层和干层、含油水层的两个关键参数:S1/S2和D(降解潜率)。利用S1/S2-D交会图板,可有效区分油层、低产油层和干层或含油水层,为现场快速、准确评价致密油储集层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在2013-2014年马朗地区致密油储集层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释符合率为87.5%。
59-62

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储集层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气藏储集层岩性复杂多变、非均质性强,总体分为砂岩和非砂岩两大类,其中非砂岩类以过渡岩类占主导,岩性混杂,储集层识别与评价困难。为了实现该凹陷孔二段两类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在评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已进入低熟—成熟早期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致密砂岩类和过渡岩类储集层的基本岩性组成,依据两类储集层在气测、定量荧光和岩石热解录井上的具体特征,分别建立了气测湿度比与峰基比、定量荧光油性指数与对比级别、岩石热解油产率指数与总烃的储集层解释评价图板,并形成了沧东凹陷孔二段致密油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的解释评价总体符合率达到79.6%,效果较好。
63-69

渤中F油田气测录井中气油界面的识别方法

摘要:渤海油田渤中F油田众多目的层为含气顶油层,水平井开发要求避开气层在油层中着陆,因而气油界面的准确识别是水平井开发成功的关键。目前,钻井过程中能够准确识别气油界面的方法为测井中子-密度曲线法,然而由于随钻带中子-密度源作业风险高,在着陆过程中只进行电阻率-伽马曲线测量作业,无法准确识别气油界面。为了解决该问题,分别分析了皮克斯勒烃比值图板法和三角形图板法判断油气层的不同特征,指出烃比值图板法以分布于C1/C2值图板上的区间为主进行油气层的识别,而三角形图板法除利用C1/C2值识别油气层外,更重要的是针对含气顶油层利用其内三角形为“小正三角形”图形来反映“油层含溶解气”特征,即气油界面标志,从而在判断油气层的同时,实现气油界面的准确识别。渤中F油田4口井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气油界面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100%。
70-74

四川威远页岩气储集层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录井作为钻井过程中发现油气显示与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重要手段,在页岩气储集层解释评价中如何发挥其优势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为适应这一需求,针对四川威远页岩气储集层岩性、物性特征,利用气测录井、地球化学分析和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探讨了反映页岩气储集层含气性和脆性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多口页岩气井层的统计分析并结合测井孔隙度数据和试气结果,建立了页岩气储集层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标准。初步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气层的评价效果较好,由于建立标准样本数据的局限性,其对差气层、含气层的评价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检验与完善。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