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井工程杂志社
分享到:

录井工程杂志

《录井工程》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8年,公开发行的季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工艺技术、工程监测、解释评价、信息集成、信息集成、地质研究、研究与探讨、市场动态等。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 国际刊号:1672-9803
  • 国内刊号:12-1371/TE
  • 出版地方:天津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8
  • 发行周期:季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51
  • 综合影响因子:0.34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录井工程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录井工程杂志研究与探讨

录井学科建设与技术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刚刚起步的录井学科建设和当前快速发展的录井技术均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针对录井学科建设,从技术名称的规范性、技术分类的目的性、基础研究的针对性3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录井技术发展,在分析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和录井信息软件4方面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发展方向,指出国内录井技术的发展并不是"已基本达到顶峰",而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旨在强调只有客观认识国内录井技术现状,才能在与国外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存在差异的大背景下创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录井技术。
1-3

中国录井行业发展思考

摘要:针对近年来中国录井行业规模不断增大,但是发展速度减缓,整体进入规模效应发展模式的现状,从行业发展模式、定位、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行业整体进入成熟期,到了转型关键时期,由于传统录井定位限制了发展,因而基础及应用性研究需要增强,服务需要系列化、层次化。提出加强规划定位、科技创新、需求细分和行业协调,通过改变行业发展模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4-6

综合录井井控监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思考

摘要:钻井井控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作,如何实现钻井井控有针对性、有预见性,避免由于井喷失控而造成危害和损失,是石油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围绕该课题,阐述了综合录井在井控中的重要性,针对起下钻与钻进过程,分析了综合录井以dc指数法为基础(成熟区有条件井可依据实测地层压力校正的dc指数),结合钻井液池体积、气测异常、钻井液出口流量与温度的变化以及相关特征参数,实现井筒压力的有效监测,确保井控安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随着井控技术的发展和相应井筒检测手段研究的深入,综合录井现有井控监测技术与新的井筒井控监测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旨在提供更加可靠的井控监测技术,进而在确保井控安全的同时,实现优化钻井。
7-11

渤中探区高温高压BZ-1井录井实践与认识

摘要:渤中凹陷BZ-1井为渤海海域钻探最深的一口高温高压井,针对该井特殊的作业环境和地质条件,随钻录井开展了深部储集层岩性识别、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油气层识别与评价、非烃气体监测及钻井工程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在深部潜山储集层综合多种地质录井手段,引入功指数和比能指数进行半定量评价。通过钻探实践证实,优化的录井系列组合可以满足钻探地质目的的要求;地质录井集合完善的功能软件,在钻头功效评估、钻井液性能监测、地层压力随钻监测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在非烃气体的监测上,由于酸性非烃气体(H2S、CO2等)受到钻井液性能的影响,难以有效定量监测,对酸性非烃气体的检测手段仍需进一步改进。
12-15

塔北地区应用扭力冲击器对录井的影响及方法研究

摘要:塔北地区作为塔里木盆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由于储集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导致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步伐。虽然在三叠系-奥陶系地层引入扭力冲击器(TorkBuster)并取得了良好的提速效果,但扭力冲击器的应用也对录井作业产生诸多影响,主要集中在钻时录井、岩屑录井、气测录井、工程录井以及迟到时间5个方面。通过对影响机理的分析,结合塔北地区的应用情况,针对消除上述影响因素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提出利用改进的标准钻时法消除对钻时录井的影响,指出工程录井参数识别及岩屑录井岩性识别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复杂条件下迟到时间的计算和再校正方法,解决了使用扭力冲击器给录井作业带来的问题。
16-21
录井工程杂志工艺技术

油基钻井液对气测值的影响与校正处理

摘要:油基钻井液在高难度井、大斜度定向井和水平井钻探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油基钻井液中含有大量石油及其衍生物,在给钻井施工带来技术优势的同时,也给气测录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以BYP 1井和BYP 2井为例,对使用的两种油基钻井液(柴油基和白油基)进行成分分析,进而探讨其对气测全烃和组分的影响程度。针对两种不同的油基钻井液,分别建立模拟气测值的数学表达式,求得油基钻井液气测干扰值并进行剔除。该方法同样适合于其他油基钻井液分析,对各类油基钻井液干扰值的剔除具有指导意义。应用该方法既可以对正钻进的气测全烃值进行校正,也可以对早期已录取好的气测全烃值进行校正,从而为气测资料的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22-26

离子色谱技术在地层水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长期以来,对钻井液中无机离子的检测局限于氯离子滴定法,其信息量及分析速度均不能满足对地层水进行随钻分析的需要。离子色谱技术作为一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因其检测精度高、速度快而成为现场钻井液离子检测的重要手段。在阐述离子色谱检测分析钻井液离子质量浓度和评价地层水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识别地层水的基本方法和判断地层水类型的苏林分类法,并结合实例介绍了苏林分类法各参数的求取过程,最终给出了水型检测结果。与地层测试资料对比表明,该技术可实现地层水类型和水体性质的准确识别,对现场生产决策及完井方案的确定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27-30

空气钻井条件下的录井技术

摘要:空气钻井工艺与常规钻井工艺的不同,给录井确定油气水层的带来了难题。从空气钻井技术及其优点入手,阐述了空气钻井条件下随钻录井的基本内容:迟到时间的测算、岩性定名、油气显示级别划分以及录井资料的解释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空气钻井工艺及其给录井带来的困难和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认为虽然气体钻井相对传统的钻井工艺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但是对录井资料的采集品质、岩性剖面的准确性和油气层的解释符合率都有较大影响,岩屑的采集与描述通过采用特殊装置和适当的方法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利用气测录井结合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技术都可以有效识别油气水层。正确及时进行异常预报,对钻井安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1-33

应用综合录井技术监测泥岩段井壁稳定性探讨

摘要:在钻探泥岩井段过程中,往往会因泥岩吸水膨胀而造成井径缩小或泥岩裂解,导致井壁失稳,引发卡钻等工程事故。由于不能利用综合录井所采集的泵压、钻井液流量、出入口密度、出入口温度、钻井液池体积等参数提前判断井壁稳定情况,且独立的某个参数很难准确、客观地反映钻井状态,多录井参数的综合应用成为必然。通过采集现场录井、随钻或测井参数,应用GW-MLE综合录井仪后台软件进行环空水力学和地层压力实时计算分析,并综合分析气测、地质等多种参数可以判断井壁稳定情况,进而实现对泥岩段井壁稳定性的监测。现场钻井事故实时监测数据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表明应用综合录井技术能在工程事故发生前向建设方及时提示井壁稳定性异常显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钻井施工安全,从而达到提高勘探开发整体效益的目的。
34-38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在地质上的应用及新进展

摘要: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能够检测岩心、岩屑的多种元素含量,获得目标井连续、定量的元素含量数据,为该技术在地质录井中进行多方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由于该技术引进到录井行业时间较短,目前主要用来进行岩性解释,并没有充分体现其技术优势。通过介绍"元素含量数据"及其"派生指数"所反映的地质信息,结合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该技术在岩性解释、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和物性评价4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介绍基于该技术原理的解释评价方法——岩性的数据库比对法、沉积相的元素分析法、页岩元素脆性的回归法等。
39-42

靖边气田马五段小层划分方法

摘要:鄂尔多斯地区靖边气田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的主要产气层。为了完成单井钻探目的和准确卡取目的层,需要认识马五段地层物性特征。在现场录井过程中,通过综合利用岩屑、钻时和气测等方法可以准确划分马五段小层。笔者通过现场GX-1井的应用实例阐述了如何综合利用岩屑、钻时和气测等方法卡取目的层。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准确卡取目的层和划分马五段小层的应用效果显著,对靖边气田其他井的录井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43-47
录井工程杂志解释评价

储集层产出能力定量荧光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随着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研究的深入和应用水平的提高,该技术在储集层流体性质解释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利用该技术评价储集层的产出能力方面尚未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产能层样品分析所得油性指数接近标准油样的油性指数而非产能层样品分析所得油性指数与标准油样的油性指数差别较大的特点,定义相对油性指数(Rr)为标准油样油性指数与样品油性指数的差值,其大小反映所测样品与标准油样烃类组分配比关系的相似程度。通过对渤海湾地区42口井该参数与相当油含量的统计分析,结合试油结果,在建立相对油性指数与相当油含量关系图板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这两项参数评价储集层产出能力的标准,进一步的应用分析表明,其应用效果较好,可为勘探开发,尤其是勘探开发方案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48-50

苏南地区天然气储集层含水性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方法

摘要: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丰度的特点,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成藏类型多、气水关系复杂、低电阻率气层与高电阻率气层共存,储集层气水分布受构造、物性及成岩作用共同影响,虽然气测录井可识别气层的含气性,但是难以有效评价气层的含水性。针对该问题,在分析天然气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谱图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具有识别储集层含水性的优势,引入可动水指数,将该指数与孔隙度建立交会图板并据此形成解释评价标准,对天然气储集层含水性进行评价。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储集层含水性解释评价符合率较高,以气测录井解释的储集层含气性结果为基础,利用该标准对其含水性进行识别,可有效实现储集层的快速准确评价。
51-54

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摘要:川东北海相天然气藏储集层是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由于钻井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录井的准确识别与评价,引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等新技术,结合综合录井参数开展岩性、物性以及可钻性评价形成录井综合评价技术。通过建立川东北海相天然气储集层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岩性识别响应特征、核磁共振录井和校正的可钻性指数(B)的划分标准,利用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地质指标(岩性、物性、含气性),建立综合评价系数和综合评价标准,有效解决了川东北海相超深井岩性识别与归位、油气评价等录井难题,为超深水平井长穿有效海相储集层提供了技术保障。实践证明,录井综合评价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支持了该地区天然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该地区录井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复杂钻井地质条件下的录井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5-59

岩石热解录井在文留地区页岩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摘要:为适应中原油田文留地区页岩油气勘探的需要,针对该地区页岩油气的地质特征,应用岩石热解录井技术,通过对20口井300多层资料的分析研究,优选出总有机碳含量(Cto)、生烃潜量(Pg)、有效碳含量(Cp)、氢指数(IH)、降解潜率(D)、S2峰顶温度(Tmax)6项特征参数,分别从页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油气分级评价标准4个方面对页岩油气进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指标。将该标准及指标编制成软件用于现场录井,可快速解释评价页岩烃源岩及确定其油气级别。该地区6口井195层的应用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标准及指标对页岩烃源岩及其油气级别评价具有速度快、适用性强、应用效果好的特点,可有效提升岩石热解录井技术在非常规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为现场决策及完井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60-63

元素录井技术在兴古X断块古潜山岩性识别和界面卡取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解决兴古X断块古潜山火成岩识别和潜山界面卡取的难题,长城钻探录井公司在该区开展了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试验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仪器对该区50多口井进行了元素分析,获得了几十万条岩屑的元素含量数据,通过统计和筛选,建立了该区各类岩石的元素含量数据库,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了该区常见岩石的元素特征,建立了该区各类岩石的主要元素标准曲线、火成岩解释评价图板以及古潜山界面的识别方法。多口井的实钻验证表明,解释评价图板和古潜山识别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对潜山界面的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提供了定量化的数据支撑和评价依据,为辽河油田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64-69
录井工程杂志装备

无线网桥在录井现场的图像传输方法

摘要: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利用无线网桥进行图像传输作为一种特殊方式逐渐被广大用户认可,由于其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点,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开始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在分析录井现场传统传输终端显示局限性以及无线网桥传输优越性的基础上,针对无线传输,阐述了无线网桥接入点、客户端桥接、WDS桥接、客户端路由4种工作模式,并具体介绍了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网桥设置和VNC软件的现场设置,找到了一种更适合在录井现场同步传送图像并在终端显示的可行方法。
70-72

地质录井网络培训与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摘要:基于网络的培训与在线考试系统以其科学性、实用性、高效性、灵活性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代企业先进的教育手段。网络培训系统由多媒体培训教材、录井软件操作、硬件指南、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平台5部分组成,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为开发平台,以IIS网络信息服务为应用服务器,应用ASP.NET、HTML、XML等技术实现了用户端、服务器端、数据库的三层体系B/S架构搭建。在线考试系统分为考试系统、管理系统、教师系统、学生系统4部分,采用三层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通过用户界面(表示层)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业务逻辑层负责关键业务的处理和数据传递,数据访问层实现数据库访问。网站开发平台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方便进行动态网页设计,用于生成ASP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既可与微软的Web服务器(IIS)融合,又可与Windows服务器很好地结合。自行设计的录井网络综合培训与在线考试系统改善了录井员工培训方式,实际应用证明其具备科学性、实用性,能够切实提高培训工作效率。
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