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研究、心理研究、医学鉴定、临床报告、医教管理、医学写作、专题讨论等。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87X
  • 国内刊号:10-1340/R
  • 出版地方:河南
  • 邮发代号:36-259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6
  • 综合影响因子:0.17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心身疾病 2010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性相关精神症状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性相关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对29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末,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体检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调查患者性有关精神症状,并与血清泌乳素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治疗第3周末男女性血清泌乳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病例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治疗前血清泌乳素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3周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治疗前患者的性有关精神症状累计积分与其血清泌乳素水平似呈正相关,治疗后似呈负相关,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泌乳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性有关精神症状无关,而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有关。
193-195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短篇与个案

氯丙嗪致心性猝死5例

摘要:氯丙嗪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精神病药物。它的山现开启了药物治疗精神疾病的新纪元。止是由于氯丙嗪的发现,解除了无数精神病患者的枷锁,使很多精神病患者得以康复。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氯丙嗪在精神科临床应用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发现5例因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发生心性猝死,现报告如下。
195-195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研究

精神康复者入住中途宿舍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精神康复者人住中途宿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住中途宿舍的16名精神康复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在封闭式病房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例设为对照组。于患者入组时及入组1a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生活技能评估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结果入组1a末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人组时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生活技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人组时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简明精神病量表除总分有显著下降外(P〈0.01),各因子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生活技能评估量表评分则较入组时均有显著下降。入组1a末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生活技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成功离舍率为23.0%,对照组则为0。结论中途宿舍模式更有利于精神病患者的功能康复,尤其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值得在社区大力推行。
196-198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短篇与个案

门诊广泛性焦虑患者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成功替换胶囊制剂1例

摘要:患者,女,32岁,因广泛性焦虑入院。入院后口服盐酸文拉法辛胶囊75mg·d^-1·Tid治疗,住院48d,痊愈出院。出院后口服文拉法辛胶囊75mg·d^-1·Tid维持治疗,病情稳定,维持治疗0.5a后,在门诊医生指导下替换为晨顿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mg·d^-1治疗,替换初期有轻微焦虑不安,但每日服用3次又自觉麻烦,约换药2周后焦虑不安缓解,2月后随访未诉不适。
198-198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研究

睡眠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障碍的I艋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治疗,观察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呈持续性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第4周末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随着治疗时问的延续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均呈持续性升高,治疗4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与酒石酸唑吡坦治疗睡眠障碍疗效均显著,但认知行为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为显著,优于酒石酸唑吡坦治疗。
199-200

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舒必利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4周、8周末、出院1月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于治疗前和出院1月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1周末,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其他时段评分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出院1月末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研究组总分及职业功能、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生活能力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舒必利相当,但喹硫平起效更快,对社会功能缺陷的改善显著优于舒必利。
204-206

绘画疗法辅助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辅助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绘画兴趣的4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无绘画兴趣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维持原用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不变,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绘画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绘画治疗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215-216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8.78%,有效率90.91%;对照组分别为75.00%、87.5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减轻或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总体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220-221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各50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6周、8周、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l晦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第2周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4周末起阴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两组间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日〉O.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显效率82.0%、有效率90.0%,利培酮组分别为80.0%、92.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且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月经周期均无显著变化;利培酮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其中空腹血糖及月经周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利培酮组空腹血糖及月经周期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疗效显著且相当。但阿立哌唑安全性更高,对血糖、体重、内分泌影响较小,更适合应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235-236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心理研究

心理卫生教育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卫生教育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青少年精神障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心理治疗,观察组联合心理卫生教育。于心理卫生教育前后采用青少年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心理卫生教育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问卷除生活环境、躯体情感因子分无显著变化外,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教育前(P〈0.05或0.01);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卫生教育适合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要求,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0-241

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113例长期住院慢性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6例,将衰退期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入组患者在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治疗组停止院内传统工娱康复治疗,在院外园农康复治疗基地进行系统的园农康复治疗;对照组维持院内传统工娱康复治疗。观察10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5个月、10个月末采用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残留期与衰退期患者治疗组园农康复治疗后,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除躯体疼痛因子分升高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他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康复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42-244

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和防御机制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和防御机制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抑郁障碍患者设为研究组,80例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防御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频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防御方式问卷评分,不成熟防御,投射,被动攻击,见诸行动,幻想和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间型防御,伴无能诊断和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回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防御,升华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抑郁障碍患者生活事件繁多,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缺乏升华能力;而生活事件和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在其抑郁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45-246

高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征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高职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为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提供依据。方法对532名高职学生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男生学业效能感维度分显著高于女生(t=2.857,P〈0.01),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显著低于女生(t=-3.113,P〈0.01);非独生子女学生学业效能感维度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学生(t=2.209,P〈0.05);来自于农村学生学业效能感维度分显著高于来自于城市学生(t=2.085,P〈0.05)。不同年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职学生的学业效能感与学业行为效能感、内外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学业行为效能感与内外向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内外向维度与精神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质维度与精神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人格特征对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效能感及学业行为效能感的回归效果均显著(F=23.358、16.021、25.418,P〈0.01)。结论高职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247-250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57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51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对两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探究性眼动分析检测,研究组凝视点和反应探索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研究组靶刺激-P3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缓解期的认知功能仍有轻度损害,应注重缓解期的维持和巩固治疗。
255-256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报告

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新兵集训期管理教育模式和心理问题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71名独生子女和51名非独生子女集训期新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症状自评量表强迫、敌对因子分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的情绪稳定性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新兵非独生子女(P〈0.05或0.01);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较非独生子女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家庭生长环境有关。部队管理人员应针对集训期新兵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教,强化心理训练,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部队生活。
257-258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将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体检者设为研究组,50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测定结果进行对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为(25.6±2.3)μmol·L^-1,对照组为(10.7±3.2)μmol·L^-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6.735,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呈显著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258-259

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持续时间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持续累计时间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1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定社会功能,于入组第1周末起每周末评定1次;对其中50例患者在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统计患者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第4周末起,患者社会功能量表总分与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呈负相关,第10周末达中度负相关。精神症状存在时间对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第10周末影响度达23.01%。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与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量表总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子呈负相关(r=-0.2862、-0.2814,P〈0.05)、敌对猜疑因子与社会功能量表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r=0.31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存在和持续时间越长,社会功能减退越明显,可能与精神症状引起的内在性应激导致大脑神经突触保护性关闭和神经细胞萎缩、神经元退化有关。
259-260

学龄期儿童癔症临床特征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癔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2例儿童癔症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及心理干预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组12例患儿的共同特点是性格内向,胆怯、害羞,或争强好胜,与人交流困难,且发病前有明显的刺激因素;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躯体感觉障碍、情感障碍等;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后痊愈率达91.67%。结论儿童癔症是一种心因性疾病,由心理因素引起且无器质性疾病基础,心理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