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急诊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 42-1607/R 国内刊号
  • 1009-5918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急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急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临床研究、论著-研究报告、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共识·解读、脓毒症预防与阻断征文、论著-实验研究、脓毒症预防与阻断、指南·共识、脓毒症预防与阻断专栏

临床急诊 2017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共识·解读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881-889

摘要:1概述 创伤是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据WHO统计,全球约10%的死亡患者和16%的致残患者因创伤所致,同时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环孢素A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急性口服中重度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评价890-894

摘要:目的:评价环孢素A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净化(CVVH)对急性口服中重度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5例急性口服中重度PQ中毒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甲强龙治疗组,26例)、试验组一(甲强龙加环孢素治疗组,31例)和试验组二(甲强龙加环孢素加CVVH治疗组,28例),分析3组患者的病死率、死亡患者的存活时间、30d生存曲线、脏器损伤情况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服毒量、就诊时间、血PQ浓度、入院时肝肾功能和动脉血氧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肾损伤发生率、肾损伤发生时间、肝损伤发生时间、低氧血症发生时间及死亡患者存活天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试验组二死亡率分别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一分别达26.3%、16.2%;3组患者30d生存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可降低急性中重度PQ中毒患者病死率,延长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延长发生肝、肾损伤及低氧血症发生时间,因此CVVH对中重度PQ中毒治疗有效。

3D腹腔镜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探究895-898

摘要:目的:探究3D腹腔镜对直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06-2017-06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7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采用3D设备患者24例(3D组,24例),采用2D高清设备患者23例(2D组,2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及随访资料情况。结果:3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77.1±5.5)少于2D组(101.7±8.7,P〈0.05)。3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尿潴留及切口感染)发生率(12.5%)低于2D组(39.1%,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排气时间、尿管拔除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5.7±3.6)个月,随访期间3D组与2D组复发率分别为16.7%和21.7%,病死率分别为8.3%和8.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与2D腹腔镜相当,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直肠癌手术的完成,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不同时机行气管切开对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对比分析899-90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气管切开对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6-12期间收治的62例患有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对照组患者呼吸机撤机拔管不可能时行气管切开,观察组患者在患者插管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各项手术指标、APACHEⅡ评分以及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与之对应的死亡率(6.67%)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和中毒反跳率(6.67%、0)显著低于对照组(28.13%、15.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阿托品总用量[(175.81±14.20)mg]显著少于对照组[(214.52±22.47)mg],且观察组阿托品化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72±0.44)h、(2.72±0.44)h、(7.97±1.45)d、(7.60±0.86)d、(7.60±0.86)d]均短于对照组[(3.61±1.03)h、(4.57±1.10)h、(9.26±1.58)d、(10.35±1.61)d、(20.36±1.9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后的APACHEⅡ评分[(15.67±2.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2.82±3.2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后的GCS评分[(13.60±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0.07±1.5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尽早行器官切开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感染、中毒反跳等并发症发生,且可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改善APACHEⅡ和GC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超声评估电针改善危重症患者胃动力功能的临床研究902-90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胃动力评估的作用及电针治疗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胃动力功能疗效。方法:纳入2016-01-2017-10期间我院综合ICU、急诊ICU病房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在治疗过程中第0、3、7天测定超声胃动力检查:胃排空时间(GET)、胃窦收缩频率(ACF)、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运动指数(MI);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24h胃残留量;腹内压。结果:治疗第7天电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超声监测下胃排空时间及胃窦收缩频率,而对胃窦收缩幅度及胃窦运动指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电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可明显减少24h胃残留量、降低腹内压、改善APACHEⅡ评分,对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可改善危重症患者胃动力功能,超声可作为评估针灸治疗胃动力功能障碍疗效的实时、床旁、无创、经济、安全、客观辅助检查。

脓毒症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及意义907-911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与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的水平,评价脓毒症患者的免疫情况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01-2017-06期间入住我院急诊科112例脓毒症患者以及同期体检中心40例健康体检患者,通过Luminex Bio-plex悬液芯片系统检测多细胞因子IL-4、IL-5、IL-6、IL-7、IL-8、GCSF、GM-CSF、IFN-γ、IL-1β、IL-2、IL-10、IL-12、IL-13、IL-17、MCP-1、MIP-1β、TNF-α浓度,对两组患者整体验证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显示性别构成、年龄、总胆红素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谷丙转氨酶、CRP、PCT、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在脓毒症组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2)细胞因子IL-1β、IL-5、IL-17浓度在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脓毒症组趋化因子MCP-1、MIP-1β、IL-8和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TNF-α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6、IL-7、IL-2、IL-10、IL-12、IL-1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IL-4、IL-6、IL-7、IL-8、G-CSF、GM-CSF、IFN-γ、IL-2、IL-10、IL-12、IL-13、MCP-1、MIP-1β、TNF-α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手术切除联合原位植皮治疗四肢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并功能重建912-914

摘要:目的:四肢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进行外科切除术后常发生肢体及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传统手术切除联合原位植皮术显著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为外科治疗KHE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于内科治疗无改善的13例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并将病变表层皮片进行原位植皮。结果:肿瘤切除联合原位植皮术后血小板快速提升至正常,凝血系统逐渐改善,植皮区愈合良好,临近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达到功能位。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原位植皮治疗四肢KHE不仅病灶清除彻底而且术后血小板改善速度快,随诊未见复发,更重要的是患肢及临近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急性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915-918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UGH)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将本院2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性别、年龄、民族、高血压史、慢性溃疡病史、GCS评分、脑卒中的不同类型、不同出血部位及不同出血量分成两组,比较相互间UGH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有无并发UGH分成两组,分别比较肺部感染率以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中年龄〉70岁、高血压3级、GCS评分3-8分、出血体积〉25ml的急性脑卒中患者UGH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UGH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无UGH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70岁、高血压3级、GCS评分越低(3-8分)是急性脑卒中并发UGH的危险因素,且患者预后较差。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919-922

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最后入组181例。根据ACOP的中毒程度分为3组:轻度ACOP组30例,中度ACOP组84例,重度ACOP组67例。采集性别、年龄、血压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中毒后昏迷时间及入院时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测定入院时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计算NLR值,对三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MMSE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ACOP患者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60d后是否出现迟发型脑病(DEACMP),分为预后良好组和不良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预测作用。结果:(1)轻度、中度及重度ACOP组的昏迷时间分别为:0,(3.86±4.30)h,(5.24±4.60)h,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血常规比较:WBC计数、NL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生化指标中空腹血糖、凝血指标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MMSE评分成呈负相关(r=-0.278,P〈0.01).(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值(OR重度=1.037,95%CI:1.012-1.121,P〈0.05)为重度ACOP的独立危险因素。(3)入院时NLR水平对ACOP预后不良的诊断界值为2.305,其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61.5%。结论:NRL可用于评估ACOP病情;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ACOP患者出现迟发型脑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923-925

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636例心绞痛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14例),男417例,女219例;平均年龄(63.68±9.85)岁,其中单支病变组322例,双支病变组174例,三支病变组140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RDW水平;采用Pearson法进行RDW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RDW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DW与Gensini积分存在正相关(r=0.133,P〈0.01),线性相关性良好,RDW随着Gensini积分增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性的升高)而升高。结论:RDW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严重血清RDW越高,其生物学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正中入路和侧入路可视喉镜置入气管插管术后咽痛发生率926-928

摘要:目的:比较正中入路和侧入路可视喉镜置入下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拟行全身麻醉妇科手术,Mallampati气道分级1-2级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和侧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后1h和24h对患者访视进行咽痛分级,比较两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痛发生率较侧入路显著降低。结论:采用正中入路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能够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实验研究
辛伐他丁通过PI3K/Akt通路上调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对抗脂多糖诱导的RLE-6TN细胞损伤929-932

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丁(SIM)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离体培养RLE-6TN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SIM对RLE-6TN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在HO-1表达最高时间点建立LPS炎症损伤模型,通过检测细胞活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观察SIM对LPS诱导的RLE-6TN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IM组Akt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并在处理后2h达到峰值。SIM可显著上调RLE-6TN细胞HO-1表达,mRNA和蛋白分别在处理后6h和12h到达峰值。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可显著抑制SIM对RLE-6TN细胞HO-1的上调作用。LPS处理可降低RLE-6TN细胞活力和增加培养液中LDH含量。SIM可显著减轻LPS对RLE-6TN的损伤,但这种保护作用可以被HO-1抑制剂Zn-pp显著抑制。结论:SIM可通过PI3K/Akt通路上调HO-1表达并对抗LPS诱导的RLE-6TN细胞损伤。

左西孟旦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933-937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搏骤停和复苏模型,应用心脏超声技术,探讨左西孟旦对复苏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药物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药物组和对照组用窒息法制作心脏骤停模型,并及时行心肺复苏,复苏后观察6h。药物组大鼠在心肺复苏期间及复苏后予左西孟旦干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同时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处理,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心搏骤停诱导和复苏操作,与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起于复苏后1-6h采集血气和心超数据,比较各组间大鼠复苏后不同时间点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复苏成功11只(91.7%),对照组复苏成功9只(7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所有复苏大鼠存活时间都达到了6h。对照组和药物大鼠在复苏后心功能均明显受损,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功能呈下降趋势。复苏后1h对照组大鼠射血分数(EF)由(77±4)%下降至(61±11)%,短轴收缩率(FS)由(40±7)%下降至(26±4)%,每搏输出量(SV)由(0.25±0.14)ml/min下降至(0.17±0.05)ml/min,心输出量(CO)由(147±19)ml/min下降至(83±25)ml/min。药物组大鼠复苏后1hEF由(78±7)%下降至(71±13)%,FS由(40±8)%下降至(38±7)%,SV由(0.34±0.14)ml/min下降至(0.25±0.04)ml/min,CO由(146±19)ml/min下降至(123±16)ml/min,对照组较药物组下降更为明显,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复苏后心率较假手术组变化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药物组大鼠心率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似有下降趋势,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心功能指标在6h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大鼠心脏骤停与复苏模型中,复苏期间及复苏后予左西孟旦治疗,能明显保护和改善大鼠心脏功能。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研究报告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胃蛋白酶与VAC关系的研究938-941

摘要:目的:调查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角度下呼吸机相关性疾病(VAC)的发生情况及气道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01-2017-02期间入住ICU机械通气(MV)〉2d的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组1为床头抬高角度15°,组2床头抬高角度为30°,组3床头抬高角度为45°,分别在每天上午9点和21点收集支气管分泌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其胃蛋白酶含量,收集机械通气患者48h后呼吸机参数24h最低PEEP及FIO2指标,进行VAC目标性监测,统计VAC发生率,并根据是否发生VAC分组,对预后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呼吸机相关疾病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时间的影响。结果:组1患者中胃蛋白酶测定值为(58.97±9.57)U/ml;组2患者中胃蛋白酶测定值为(57.31±8.58)U/ml;组3患者中胃蛋白酶测定值为(46.347 8±9.36)U/ml,3组患者胃蛋白酶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3较组1和组2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胃蛋白酶含量增高,患者机械通气PEEP及FIO2条件增加,胃蛋白酶测定值为(69.85±4.79)U/ml发生VAE,胃蛋白酶测定值为(52.20±9.28)U/ml未发生VAC。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更易发生VAC,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危重机械通气患者预测VAC的发生,VAC的判断指标基于MV参数,更客观、准确。

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942-945

摘要:目的:探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04-01-2016-11-01期间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92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51例,Ⅱ型呼吸衰竭41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同时有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与研究组匹配。比较各组MPV、血常规、血气等各参数关系。结果:Ⅰ型呼吸衰竭组MPV(10.6±1.3)及Ⅱ型呼吸衰竭组MPV(10.1±1.6)显著高于对照组MPV(8.9±0.8);MPV与PO2有明显相关性(r=0.440,P〈0.01),MPV与乳酸有明显相关性(r=0.430,P〈0.01);MPV与白细胞计数(WBC)有弱相关性(r=0.218,P〈0.05),MPV与中性细胞百分比、CRP、PCO2、PH值、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中,MPV升高可以反映患者缺氧及组织低灌注情况,MPV与炎症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优化诊疗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价值946-950

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卒中诊疗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按脑卒中中心成立前后分成既往对照组125例患者和正式运行组265例患者,记录诊治过程各环节时间点,比较两组死亡例数、入组时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4周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3个月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脑卒中中心成立后各环节所耗时间持续减少;4周后、3个月后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例数、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中心成立后通过优化卒中诊疗流程,减少了卒中诊疗各环节时间,提升诊疗水平,减少住院天数,改善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临床急诊杂志经验交流
重症蚕豆病致心跳呼吸骤停1例救治体会951-953

摘要:目的:掌握重症蚕豆病的病因及急救措施。方法:报告1例重症蚕豆病致心跳呼吸骤停并成功抢救的病例。结果:本例因重症蚕豆病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心衰、肾衰、多脏器功能受损,经心肺复苏、机械通气、抗休克、血浆置换、输红细胞、水化碱化、强心、利尿、保护脏器等治疗,成功获救。结论:重症蚕豆病可导致死亡,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953-956

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7-01期间在我科住院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诊断为DCVT的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意识障碍、癫痫、头痛为DCVT患者最常见临床表现。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口服避孕药、产褥期、妊娠期、血液病、凝血系统异常。直窦和大脑大静脉血栓是DCVT患者最多见的直接征象,双侧丘脑病变为DCVT患者最常见的间接征象。抗凝治疗简单有效、静脉可恢复再通、病灶消失。结论:DCVT临床表现多样,直窦及大脑大静脉为最常见受累深静脉,双侧丘脑病变为常见影像学表现,早期及时诊断及抗凝治疗,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