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急诊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 42-1607/R 国内刊号
  • 1009-5918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急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急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临床研究、论著-研究报告、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共识·解读、脓毒症预防与阻断征文、论著-实验研究、脓毒症预防与阻断、指南·共识、脓毒症预防与阻断专栏

临床急诊 2017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专家笔谈
弘扬中医急诊 服务人民健康481-483

摘要:中医药起源于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为保障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不断实践中,中医药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近代,受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药在一些人包括西医这个特殊人群心中的地位不断动摇,人们开始质疑它、荒置它,甚至认为可以废止它[1];人们常常形成片面思维,认为中医药与急诊不沾边、是慢郎中,急病应找西医[2]。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临床急诊杂志灾害救援专栏
灾害医学紧急救援体系的现状与展望484-489

摘要:我国是全球灾难较为严重的国家,灾难既有"天灾",也有"人祸",按现行的国内分类,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发灾难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自然灾害为例,2010~2014年间我国因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1]。仅2016年上半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6 877.5万人次受灾,505人死亡,7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90.4亿元。

区域性灾害医疗救援的探究——以海南的区域性实践为例490-492

摘要:灾害的概念是随着人类发展进程而产生的,"灾害"一词早在2000多年前的《左传》与《内经》中就已经反复出现过。故自古有"救患分灾"与"救灾恤邻"等源于《左传》的相关四字成语,直接便阐释出了灾害与救援之间的渊源关系[1]。如今,世界范围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危机,气候变化、经济衰退、武装冲突等多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便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与公共卫生等各种紧急事件的突发频发。

海南省区域协同创伤救治体系的设计与成效493-495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如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发,其在整体疾病致死和致残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5岁以下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即每天平均有近3 330人死于车祸[2]。高处坠落伤也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外导致严重创伤和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3]。虽然现在科技和医疗水平发展迅速,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的应用现状与进展496-499

摘要: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被描述为"一艘军舰,虽然局部损坏,却能维持并完成航行任务的一种能力",指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特别是在患者出现致死三联征,即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时,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及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

科技论文中插图的规范化499-499

摘要:科技期刊中插图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线条图和照片图,照片图又有黑白照片图和彩色照片图之分。1插图的位置与表格一样,插图的编排应随文列出,出现在与图相呼应的词语,如:"见图×"或"(见图×)"或"如图×所示"后的自然段落之下,即要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与血乳酸的关系500-503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脓毒症患儿血中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结合动脉血乳酸的结果,研究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与血乳酸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01-2014-12收住我院PICU的32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Lac、Myo、BNP、cTnI等相关指标数据。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血Myo、BNP、cTnI、Lac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0.05);

芦山地震创伤患者感染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504-507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地震创伤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4-20-2013-04-27我院收治的来自芦山地震灾区的260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创伤情况及感染发生情况等资料,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与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260例患者中出现感染患者90例130例次,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3%(32/260)。在90例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53例次,伤口感染40例次,泌尿系感染11例次,胃肠道感染9例次,血液感染6例次,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次,五官和口腔感染5例次。共采集感染相关标本203份送微生物学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7例(28.4%)、大肠埃希菌23例(24.2%)、肺炎克雷伯杆菌15例(15.8%)、金黄色葡萄球菌14例(14.7%)、阴沟肠杆菌10例(10.5%)和其他6例(6.3%)。单因素基线资料比较中发现,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的性别、受伤时间、多发伤、RTS评分、CRAMS评分、P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是地震创伤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住院时间、入住ICU是地震伤员开放性创伤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在快速抢救伤员的同时,重视感染的危险因素,完善院感预防机制,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创伤感染,对减少医院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相关性508-51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7年急诊医学部收治的ACOP患者178例为ACOP组,再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3亚组,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计算并比较各组NLR、PL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早期NLR、PLR是否为ACOP的危险因素。结果:(1)ACOP组NLR、P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ACOP轻、中、重度3亚组NLR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组PLR均高于轻度组(P〈0.05),而中、重度组间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OR重度=1.004,95%CI:1.000~1.010,P=0.031)及NLR(OR重度=2.420,95%CI:1.271~4.519,P=0.004)均为重度ACO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NLR及PLR可反映ACOP的严重程度,重视NLR、PLR水平监测,有助于临床对ACOP的早期评估和干预,从而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2013~2017年急诊重症监护室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511-514

摘要: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菌群特征,半乳甘露聚糖及(1,3)-β-葡聚糖的检验值,提高急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EICU 2013-01-01-2017-03-31收治的290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年份、发病部位及基础疾病。根据侵袭性真菌病指南提出的分层诊断标准,将290例患者分为拟诊组(73例)、临床诊断组(163例)和确诊组(54例)。比较各临床分组间患者(1,3)-β-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检验值,统计分析确诊组患者的病原学资料。结果:(1)290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男175例、女115例,平均(58.2±18.8)岁,主要为41~79岁的中老年患者共计199例(68.6%)。(2)侵袭性真菌感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仅5例,2016年迅速增加至132例。夏季发病最多27.2%,冬季最少23.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72.8%),其次为消化系统(17.2%)和泌尿系统(8.6%)。(3)80例(27.6%)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72例(24.8%)患者合并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慢性肺病和肾脏衰竭均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4)检出假丝酵母菌45株,曲霉菌8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临床诊断和确诊组患者的(1,3)-β-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值较拟诊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ICU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男性较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较均衡。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和消化系统为主,菌谱以念珠菌和曲霉为主,确诊组患者的(1,3)-β-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检验值较拟诊组显著升高。

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515-516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伤口切开对蝮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中医院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5-03-2016-09诊治的60例蝮蛇咬伤患者,根据患者致伤后6h内就诊我院时伤口切开与否,分为不切开组(31例)、切开组(29例),并对2组的临床指标包括局部肿胀评分、住院天数、炎症指标、心肌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前肿胀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第4天肿胀程度较治疗前减轻(P〈0.05或P〈0.01),并且切开组肿胀程度大于不切开组;不切开组住院天数少于切开组(P〈0.05);2组炎症指标及心肌酶各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2组治疗后WBC、CRP、CK、CK-MB、肌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不切开组治疗后WBC、CRP、CK、CK-MB、肌红蛋白水平优于切开组(P〈0.05)。结论:蝮蛇咬伤后不宜行伤口切开。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细胞亚群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517-521

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9-2016-10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5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给予常规集束化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30万IU/次静脉注射,3次/d),于治疗前和治疗7d后采集外周血,并选择15例年龄和性别比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辅助性T细胞(CD3+CD4+)、杀伤性T细胞(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CD3-CD56+)以及12种细胞因子的水平,观察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结果:辅助性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水平在脓毒症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脓毒症组中NK细胞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33±5.15)%vs.(11.33±5.15)%,P=0.040]。血清中IL-6和IL-8在脓毒症患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P〈0.05),余细胞因子未检出或在两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NK细胞的比例,IL-6、IL-8以及IL-10的水平在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乌司他丁治疗辅助治疗后IL-6和IL-8的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后IL-10在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NK细胞水平,下调IL-6和IL-8异常升高表达,在脓毒症治疗中发挥免疫调控作用,有望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522-525

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对血流动力学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6-10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性休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记录比较2组治疗前(T1)及治疗后24h(T2)、48h(T3)、72h(T4)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及E峰与A峰比值(E/A),并对比2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心率在用药后明显下降,在24h、48h、72h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LVEDD、LVEF与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肾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病死率为5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β1-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心率,改善心室的顺应性以及舒张功能,提高组织灌注水平,减轻对脏器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可作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药物选择之一。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干预时间对QT离散度的影响526-53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OTBT)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收集82例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患者,根据SOTBT分为〈3h组、3~6h组、〉6h组,测量各组PCI术前、术后24h、术后72h心电图QTd及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比较各组间QTd及QTcd的变化差异。结果:PCI术前,SOTBT〈3h组的QTd及QTcd较SOTBT 3~6h组和SOTBT〉6h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3组PCI术后24h及72h的QTd、QTcd均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或P〈0.01);术后24h,随着SOTBT的延长,QTd及QTcd缩短值逐渐下降,SOTBT〈3h组的变化最大,QTd缩短值为(32.5±11.2)ms,QTd平均缩短率为43.6%,QTcd缩短值为(35.5±11.8)ms,QTcd平均缩短率为44.6%,分别与其他2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hQTd及QTcd在术后24h的基础上有进一步下降,但变化在各组并不显著。结论:直接PCI治疗能显著缩短急性STEMI患者的QTd,与SOTBT 3~6h组和〉6h组相比,SOTBT〈3h组QTd缩短更显著,且在PCI术后的最初24h缩短幅度最大,表明急诊PCI患者SOTBT越短,疗效更佳。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实验研究
肥胖大鼠合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脏损伤评价531-535

摘要:目的:建立肥胖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并观察肝脏损伤特点。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组)和高脂饲料组(H组),每组20只,分别采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并监测体重。然后分别将N组和H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ontrol组,H-control组,n=10)和ANP组(N-ANP组,HANP组,n=10)。ANP组大鼠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ANP模型,术后6h剖杀取材。全自动生化仪测量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IPA),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切片观察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大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腹腔脂肪组织增多,同时并发脂肪肝和高脂血症。联合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方法建立ANP模型后肥胖大鼠腹腔可见明显皂化斑及肝脏坏死灶,血清转氨酶水平以及肝脏病理评级较非肥胖大鼠明显增高(P〈0.05)。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可建立肥胖大鼠ANP模型,肥胖大鼠发生ANP时肝脏损伤程度更重。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研究报告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胸部伤口的疗效分析536-537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胸部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03-2017-01收集的胸部开放性外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4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普通换药,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和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6%,对照组为89.3%,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的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4±2.1)d,对照组为(14.2±1.9)d,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6.9±2.5)d,对照组为(12.2±3.1)d,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够提高开放性胸部伤口的治疗有效率,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538-541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5-12我科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联合有限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5min;术中失血为300~500ml,平均失血400ml;患者下地时间为2~5d,平均下床负重时间为3d;住院时间为7~21d,平均住院时间为14d;其中40例患者获得随访,无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仅2例患者出现顽固性疼痛,无患者出现假体松动、脱位,未出现二次骨折。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其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值为88分,其中20例为优(〉90分),15例为良(80~89分),3例为中(70~79分),2例为差(〈70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联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下床,降低并发症等特点。

希恩综合征并垂体危象患者心肌酶谱临床分析542-544

摘要:目的:探讨希恩综合征并垂体危象患者的心肌酶谱增加的原因。方法:将50例希恩综合征患者分为垂体危象组(31例)、无垂体危象组(19例)2组,分别监测2组的心肌酶,分析垂体危象组患者的肌酸激酶(CK)与血糖、血钠、血钾、皮质醇、FT3、FT4、TSH的关系。结果:与无垂体危象组比较,垂体危象组心肌酶更高、血钠更低(P〈0.01)。CK与血钠呈负相关。结论:希恩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有更高的心肌酶,主要与低血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