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急诊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 42-1607/R 国内刊号
  • 1009-5918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急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急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临床研究、论著-研究报告、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共识·解读、脓毒症预防与阻断征文、论著-实验研究、脓毒症预防与阻断、指南·共识、脓毒症预防与阻断专栏

临床急诊 2017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重症中暑专栏
重症中暑大鼠微血管血流改变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321-327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中暑大鼠脊斜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探索抗氧化剂对重症中暑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67只Wistar雄性大鼠实验前12h禁食不禁水,取27只分3组:造模组(HS组)、SOD预处理后造模组(SOD+HS组)、NS预处理后造模组(NS+HS组);每组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热打击至中心体温为38℃组及热打击至中心体温为41℃组,测量各组ROS水平。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热打击组(HS组)、SOD预处理后热打击组(SOD+HS组)、NS预处理后热打击组(NS+HS组),活体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大鼠脊斜肌内相同三级以下微血管血流速度、血管管径、血流量。结果:随中心体温增高,脊斜肌中ROS水平逐渐增高。热打击后各组大鼠的微动脉及微静脉血流量明显减低。SOD+HS组ROS水平明显低于HS组及NS+HS组。SOD+HS组微血管红细胞流速比HS组及NS+HS组高;SOD+HS组血流量明显高于HS组及NS+HS组。结论:热打击大鼠局部组织ROS水平增高为局部微循环障碍的重要诱因,抗氧化剂SOD通过降低热打击ROS水平增高对局部微循环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肺泡巨噬细胞TREM-1表达和炎性分泌活性的影响328-332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热打击肺泡巨噬细胞TREM-1表达和炎性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分离10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肺泡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热打击组(HS组)、乌司他丁低剂量组(HS+LU组)和高剂量组(HS+HU组),每组10例,43℃、5%CO2条件下打击1h,复温培养6h,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和细胞表面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结果:HS组、HS+LU组和HS+HU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均高于Control组(P〈0.05),而HS+LU组和HS+HU组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浓度均低于HS组(P〈0.05),其中HS+HU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炎性递质浓度低于HS+LU组(P〈0.05)。HS组、HS+LU组和HS+HU组细胞中ROS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P〈0.01),而HS+LU组和HS+HU组细胞中ROS水平均低于HS组(P〈0.01),其中HS+HU组细胞中ROS水平低于HS+LU组(P〈0.01)。HS组和HS+LU组细胞表面TREM-1表达百分比高于Control组(P〈0.05),而HS+LU组和HS+HU组细胞表面TREM-1表达百分比均低于HS组(P〈0.05),其中HS+HU细胞表面TREM-1表达百分比低于HS+LU组(P〈0.01)。结论:热打击可诱导肺泡巨噬细胞TREM-1表达并促进炎性递质分泌,乌司他丁可缓解热打击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激活,其潜在机制与调控肺泡巨噬细胞TREM-1表达失衡有关,可能在重症中暑中发挥炎症反应调控作用。

CD200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333-337

摘要:目的:观察CD200预处理对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CD200参与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重症中暑模型组(HS组,n=16)、CD200预处理组(CD200组,n=16)。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在热暴露前分别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CD200重组融合蛋白,制备经典中暑模型,对照组置于(22.0±1)℃室温下。分别于造模后60min时点检测肺组织CD200mRNA表达,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记录大鼠重症中暑形成时间、生存时间。结果: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CD200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HS组和CD200预处理组血清中HMGB1、TNF-α、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S组HMGB1、TNF-α、IL-6高于CD200预处理组(P〈0.05);CD200预处理组相比HS组在重症中暑形成时间(P〈0.05)和中位生存时间(P〈0.05)均延长。结论:CD200的表达异常可能是重症中暑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之一,CD200预处理可以减轻重症中暑大鼠炎症反应,改善热应激状态下大鼠的预后。

第六届老年急重症暨容量管理论坛通知337-337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带病生存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老年人机体组织与器官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老化,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及应急反应减弱,一旦出现疾病,易累及多器官系统,致使临床诊治的困难增加,死亡率增高。

监测动脉血压的清醒重症中暑大鼠模型的构建338-341

摘要:目的:探索监测动脉血压的清醒大鼠重症中暑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随机将40只雄性大鼠分为清醒中暑组、麻醉中暑组、清醒对照组和麻醉对照组。其中,清醒中暑组的大鼠在腹腔注射麻醉情况下完成右侧颈总动脉置管并固定,待其清醒后再置于高温高湿环境接受热打击,直至其体温超过42℃及血压下降;麻醉中暑组在动脉置管后保持大鼠在麻醉状态接受热打击;清醒、麻醉对照组则置于常温常湿环境中。比较各组生命体征、热负荷量、体重丢失、生存率指标的变化。结果:较麻醉中暑组而言,清醒对照组具有显著增加的热负荷量及体重丢失,其生命体征变化更平缓、生存率也更高。结论:监测动脉血压的清醒大鼠模型更加符合重症中暑致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更能满足后续动物实验的需要。

血小板损伤与中暑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42-344

摘要:血小板来源于骨髓成熟巨核细胞的细胞质,主要生理功能是止血和参与血栓形成。研究表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对中暑的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下降预示病死率增加,可作为重症中暑预后预测指标[1],提示血小板可能参与了重症中暑发病机制。本文就血小板和中暑关系作一综述。1血小板参与中暑发病机制血小板具有高度有序的细胞骨架、内膜系统、特化的分泌颗粒、独特的受体和灵敏的信号通路。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结肠癌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345-347

摘要: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7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7例结肠癌患者中,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阳性表达的有41例(42.3%),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的有78例(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关,与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结肠癌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表达降低可能是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一个潜在参考指标。

CTRP-1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348-351

摘要:目的:探讨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CTRP1)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9-2015-09在我院首次明确诊断为STEMI且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46例,根据CTRP1水平分为高CTRP1组和低CTRP1组。结果:低CTRP1组患者Gensini积分比高CTRP1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RP1水平随冠脉病变支数和植入支架的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RP1与Gensini积分(r=-0.243,P=0.007)、Hs-CRP(r=-0.313,P=0.012)呈负相关,与LVEF(r=0.172,P=0.035)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TC、LDL-C、Hs-CRP、LVEF、左主干病变和冠脉病变支数为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TRP1与急性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够作为急性STE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预后的研究352-356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优化的冠心病用药基础上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在第1、3、6个月时进行随访。6个月后随机选取成功完成随访的共122例患者纳入研究。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血脂变化、心功能的改变、房颤再发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舒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血脂TC、LDL-C及TG指标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2组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左室LVDs、LVDd、LVEF、FS、SV和C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20mg治疗组低于10mg治疗组(P〈0.05),2组房颤的再发率、用药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可以联合其他冠心病药物改善心功能,20mg治疗组降低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但对房颤的再发率及不安全事件无明显影响,临床6个月内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用药安全。

NMDA脑炎与类NMDA脑病的临床特征比较357-361

摘要:目的:通过NMDA脑炎与符合可能NMDA脑炎临床诊断标准但NMDA抗体阴性的类NMDA脑病进行比较,从而提高对NMDA脑炎认识,探讨早期鉴别NMDA脑炎。方法:比较2014-08-2016-10我院收治的22例NMDA脑炎患者与19例类NMDA脑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2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NMDA脑炎出现中等程度以上发热较少见(P=0.016)。特征性的蟹沫样分泌物、突出的不自主运动、卵巢肿瘤、脑电图特征性极度δ刷仅在NMDA脑炎中出现。颞叶内侧MRI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2组患者mRS评分在入院后的第1个月及第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45),入院后第2个月2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特征性的蟹沫样分泌物、突出的不自主运动、脑电图上极度δ刷与卵巢肿瘤的发现更提示NMDA脑炎的可能,而患者入院时高热与脑脊液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不支持NMDA脑炎的诊断。颞叶内侧MRI异常对NMDA脑炎不具有诊断价值。相对类NMDA脑病而言,NMDA脑炎更容易呈现早期持续进展,恢复缓慢的疾病发展过程。

毛细血管渗漏指数对脓毒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价值362-365

摘要: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在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6-04我院ICU收入的脓毒症患者286例,根据脓毒症的风险分级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比较3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有无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CLI与APACHEⅡ评分及MODS数目的相关性。根据患者28d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乳酸、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的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及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的乳酸与严重脓毒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LI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41,P=0.00);与MODS数目呈正相关(r=0.622,P=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患糖尿病、脓毒症的分级、乳酸、APACHEⅡ评分、CLI、MODS数目与脓毒症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LI、乳酸、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LI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分层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实验研究
大黄萃取液对心肺复苏后兔肺TNF-α及IL-8表达的影响366-368

摘要:目的:研究大黄萃取液对心肺复苏后兔肺TNF-α、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大黄萃取液对心肺复苏后兔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18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复苏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只,空白对照组、复苏对照组予生理盐水10ml/d灌胃;实验组予大黄萃取液5ml·kg^-1·d^-1灌胃。分组处理1周后,复苏对照组和实验组大白兔经电刺激诱发室颤制作心肺复苏模型,2h后处死;空白对照组直接处死。取各组血清检测TNF-α、IL-8水平,取兔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α、IL-8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苏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增多(P〈0.05);与复苏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黄萃取液可减少心肺复苏后兔血清中TNF-α、IL-8水平,减少肺组织中TNF-α、IL-8的表达,具有肺保护的作用。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研究报告
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30d预后的关系369-371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收集2014-01-2015-07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的的高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0d预后的情况,分为存活组(n=41)和死亡组(n=17),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再根据NLR水平三分位数分成3组,比较3组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NLR与相关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出血量、合并脑室出血率、ICH评分、NLR水平及GCS评分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随着NLR水平的增高而增高(P〈0.001);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NLR与血肿量(r=0.632,P〈0.001)、脑室出血(r=0.327,P=0.012)、ICH评分(r=0.629,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GCS评分(r=-0.680,P〈0.001)呈负相关。结论:高龄脑出血患者的NLR水平与血肿量、意识障碍程度及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与30d预后的关系密切,可能有潜在的预判患者预后的价值。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并发急性坏死性筋膜炎2例并文献复习372-375

摘要:目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继发于化脓性扁桃体炎在临床病例及既往文献中罕见,其病程进展迅速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方法:本文描述了无任何基础疾病的2例中年男性患者,在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后发生发热、右侧大腿疼痛、肿胀,迅速出现右下肢筋膜坏死和脓毒性休克,伴有急性心衰、肝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损害。从咽部、血液及坏死组织处培养出"化脓性链球菌"。联合给予广谱抗生素、液体复苏、持续床边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结果:成功救治1例患者,在各器官功能恢复正常进行局部坏死组织清创手术和植皮覆盖。而另1例患者入院后24h内死亡。结论:本文描述2例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坏死性筋膜炎病例,一旦确诊发现链球菌血源播散导致坏死性筋膜炎,建议这种转移性病变在常规清创手术前对整体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376-378

摘要:目的:总结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方法:在浅静脉造影路图帮助下,于左侧肘横纹上于肱静脉顺行穿刺开通锁骨下静脉闭塞段后沿导丝送入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对左锁骨下静脉-左腋静脉血栓区域进行尿激酶腔内喷射。反复抽吸后造影可见静脉仍残留明显狭窄,于左锁骨下静脉放置Wallstent支架1枚,扩张后使用球囊进行后扩张,扩张后造影见左锁骨下静脉恢复通畅,未见明显残余狭窄,造影剂无外溢及滞留。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1min,术中出血量为10ml。患者行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后,左侧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血流恢复通畅。术中患者无胸闷憋喘等并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口服拜瑞妥治疗。6个月随访,患者左侧上肢肿胀较前减轻,超声检查左侧深静脉血流通畅。结论: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联合支架置入术适用于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

乌司他丁对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疗效研究379-381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6-12-31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3例肝胆手术术后发生脓毒症患者,依据是否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分为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37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炎症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乌司他丁治疗前与治疗第5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脓毒症持续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28d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差异。结果:治疗组乌司他丁使用剂量为90万U/d,平均使用时间5.3d;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当日APACHII评分、入组时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入组时的SOFA评分更高(P〈0.05)。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恢复至正常范围的平均时间更短,脓毒症治疗第5天PTa均值更高,脓毒症持续的平均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术后平均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肝胆手术术后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总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影响。

脂肪乳剂用于脂溶性药物中毒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382-384

摘要:目的:探讨脂肪乳剂在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传统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给予常规解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脂肪乳剂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肝肾功能和血气指标结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的成功率为84.0%,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60.0%(χ2=5.760,P=0.016);2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比较无差别,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LVEF水平高于传统治疗组(t=-3.247,P〈0.001),BNP水平低于传统治疗组(t=6.558,P〈0.001);2组患者治疗前肝肾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联合治疗组ALT、AST、BUN和Scr水平低于传统治疗组;2组患者治疗前血气指标无差别,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SpO2和CVP水平高于传统治疗组,pCO2水平低于传统治疗组。结论:脂肪乳剂在脂溶性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肝肾功能。

临床急诊杂志经验交流
急诊骨盆骨折三种固定方法的临床初步探讨385-387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急诊骨盆骨折3种固定方法(床单环绕、捆绑带装置及外固定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09-2016-09我院诊断为骨盆骨折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患者资料,记录以下人口统计学指标和临床特点作为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受伤方式、骨折分型(Tiles A/B/C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动脉栓塞(是/否)、初始血红蛋白(Hb)水平、复杂创伤(是/否)、入院后6h内输入浓缩红细胞量及住院时间。结果:3种固定骨盆的方法在骨盆骨折引起的动脉栓塞及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骨盆区致死性出血方面,外固定支架的运用能较好控制出血(P〈0.05),并且外固定支架固定组的总体6h浓缩红细胞输血量显著少于床单环绕组及捆绑装置组(P〈0.05);3种固定方法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骨折时采取床单环绕、捆绑带装置及外固定支架均可迅速稳定骨盆,有效控制出血。虽然外固定支架相对于前两种固定方法而言止血效果更佳,但床单环绕和捆绑带装置的固定时间短,因此更适用于院前急救及急诊室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