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交流、院前急救、讲座、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5918
  • 国内刊号:42-1607/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53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0.80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急诊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脑出血专栏

急性脑出血:从专家共识到急诊救治

摘要:急性脑出血通常是指非外伤性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内发生的急性出血。按其发生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在中国,原发性脑出血占80%-85%,多由高血压和脑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继发性脑出血多为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肿瘤卒中及凝血机制障碍引起〔1〕。1急诊诊断与鉴别诊断1.1急诊诊断主要针对原发性脑出血而定,
165-168

第12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会议通知

摘要:尊敬的各位同道: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主办,委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2016灾害医学与急危重症高端论坛"定于2016年5月27-29日在深圳召开。
168-168

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手段及效果。方法:收集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6h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根据CT定位采用耳上的马蹄形手术入路,颞中回无血管区显微镜下微创清除血肿。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26例患者血肿清除完全,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169-170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4-05我院收治的45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脑梗死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85)与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366),组间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根据有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硬化大小分为脑梗死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85)、颈动脉粥样内中膜增厚组(n=46)、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组(n=320),组间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根据有无形成颈动脉斑块和稳定性程度分为脑梗死无颈动脉斑块组(n=120)、稳定颈动脉斑块组(n=146)、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组(n=185),组间进行血清尿酸水平比较;按有无形成颈动脉斑块分为有颈动脉斑块组(n=331)和无颈动脉斑块组(n=120),组间进行一般资料比较;按尿酸水平分为正常尿酸血症组(n=66)、高尿酸血症组(n=385),组间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按尿酸水平的四分位数分为4个数组,组间进行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脑梗死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脑梗死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脑梗死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内中膜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斑块组(P〈0.05);脑梗死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间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颈动脉斑块组和无颈动脉斑块组尿酸、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脂蛋白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水平的四分位
175-178

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策略

摘要: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182-185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考察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NAKI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确定导致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KI组患者年龄、NYHA分级4级、收缩压、糖尿病、高血压、多脏器衰竭和血钠水平与N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钠、糖尿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AHF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AHF患者发生AKI的因素包括高龄、高血钠合并糖尿病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积极控制血钠水平和糖尿病对于老年AHF患者尤其重要。
186-188

延迟抗菌治疗与增加儿童严重脓毒症病死率和器官功能紊乱风险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延迟抗菌治疗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和器官功能紊乱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从确诊后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每小时延迟给药对患儿病死率(主要事件)、无血管活性期、无机械通气期、无器官衰竭期和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严重脓毒症患儿从确诊后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37min(64-265min);延迟首次给予抗菌药物〉3h,死亡风险OR为4.54(95%CI:1.55-16.42);严重脓毒症患儿初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3h和〉3h的无器官功能衰竭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27)d vs.15(2-23)d,P〈0.05]。结论:延迟抗菌治疗是严重脓毒症患儿病死率和持续器官功能性紊乱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193-197

超声心动图对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评价的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肺栓塞(PE)患者右心室功能及形态的改变,并对其准确性、敏感性及优越性予以进一步的探讨。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对我院2013-09-2015-09收治的90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和90例PE患者(PE组)的右心室功能进行测定,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E组又依据预期的PE相关早期病死率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正常对照组和PE组患者均进行右心室常规超声指标(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等)、右心室Tei指数及右心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收缩期末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RVSV)和射血分数(RVEF)的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E高危组患者的右心室横径(RV)、右心房横径(RA)显著增大,且SPAP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另外,高危组患者的右心室Tei指数、RVEDV及RVESV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其RVE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中危组RV、RA无显著增大,但右心室Tei指数、RVEDV、RVESV、RVEF均出现了一定的异常(P〈0.05);低危组的各项测定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心动图对PE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测定,可发现PE对患者的右心室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保证右心室Tei指数以及RVEF水平的检测结果的真实有效,则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PE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情况。因此,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一种较好的评价P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检查方法和手段。
198-201
临床急诊杂志研究报告

41例急性肾梗死回顾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梗死(ARI)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0-01-2014-12我院收治的41例A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年龄(54.4±13.7)岁,男女比例为1.4∶1,常见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引起ARI的常见原因为心房颤动(46.3%)、血管病变(26.8%)和肿瘤(7.3%),其他较少见的原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2.4%)、高凝状态(2.4%)等,还有4例(9.8%)为特发性。临床表现以腹痛、胸背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发热、少尿和肉眼血尿少见。90.2%的ARI患者出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伴有血尿、蛋白尿的患者分别占56.1%和48.8%,而血肌酐(Scr)升高的患者仅占39.0%。大部分患者为单侧肾梗死(63.4%)。结论:ARI临床症状不典型,对于心房颤动、血管病变及合并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警惕,以免误诊漏诊。
214-216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对脑复苏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监测对脑复苏(BR)预后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将82例心搏骤停需行BR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1例。A组根据ScvO_2监测结果进行BR,B组行常规BR。另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ScvO_2、脑氧供(DO_2)等,统计BR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ScvO_2与DO_2的关系。结果:与BR比较,A组和B组ScvO_2、DO_2分别于BR1d和3d后升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则同期降低;且A组BR 3、5、7d的ScvO_2、DO_2高于B组,NIHS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7d病死率为2.44%,低于B组7.32%,且A组和B组死亡患者ScvO_2、DO_2均低于存活患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ScvO_2与其DO_2呈正相关(P〈0.05)。结论:ScvO_2可反映CA患者脑DO_2和氧代谢情况,因此监测ScvO_2指导心搏骤停患者BR可有效改善其预后并预防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
220-223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重症中暑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HF)对重症中暑患者内环境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2011-07-2013-08因重症中暑收入我院GICU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n=22)和研究组(n=20),观察2组患者体温、炎性递质及病死率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1、6、24、48h体温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研究组炎性递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能够改善重症中暑患者的预后,延长其存活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其机制可能与早期快速降温,及时清除炎性递质有关。
224-226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腹腔灌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腹腔灌洗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APACHEⅡ、腹水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腹水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和腹水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腹腔灌洗治疗,可有效提升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227-229

集束化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集束化干预措施对ICU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6入住我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89例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措施。将2012-06-2013-12未实行集束化干预措施的机械通气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逐项填写统计表。观察比较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VAP发病率及病死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1.4±2.2)d vs.(16.3±3.1)d,(12.5±4.4)d vs.(17.8±5.2)d,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VAP发生率14.6%(13/89),VAP病死率30.8%(4/13),对照组患者VAP发生率36.8%(39/106),VAP病死率为43.6%(17/39)。干预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VAP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230-232

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观察与评估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征象的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组(试验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钠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静脉注射治疗。对比2组患者24、72、120h的血细胞比容(PCV)和尿素氮(BUN)的平均值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24、72、120h的PCV和BUN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73%,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静脉给予埃索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与奥美拉唑钠相持平,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较高,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233-235
临床急诊杂志经验交流

320排CT在急腹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它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引发医疗纠纷。多数急腹症通过病史、查体、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但仍有一部分急腹症患者,通过上述常规手段,难以确诊,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新的检查设备进行诊断。320排CT具有320排探测器,Z轴覆盖范围为160mm,
236-238
临床急诊杂志病例报告

双硫仑样反应1例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男,31岁,已婚。以"饮酒后突发呼吸困难20min"急诊入院。患者与朋友一起在酒店吃饭时,饮用白酒约50g后7min左右突然呼吸困难,伴心悸、头昏、恶心、出汗。立即拨打120接入我院急诊科诊治。既往体健,平时有饮酒嗜好,酒量约白酒300g。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近一周来,患者因感冒一直在诊所输注头孢类药物,具体药名不祥。查体:T 36.8℃,P 138次/min,R 32次/min,
242-243

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起源异常1例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心悸伴纳差、乏力2个月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甲状腺切除术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腔隙性脑梗死,无吸烟史。查体:T36.6℃,R 18次/min,P 74次/min,BP 16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自动体位,心、肺、腹部无阳性体征。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ECG:窦性心律,ST-T改变(ST V4-V6下移0.05mV,TI、aVL、V4-V5低平或倒置);
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