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交流、院前急救、讲座、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5918
  • 国内刊号:42-1607/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53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0.80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急诊 2015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创伤专栏

多发伤院内救治的质量控制

摘要:创伤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随着伤员转运速度加快,抢救及复苏技术的发展,创伤所致病死率在过去二十年里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据WHO统计,目前全球每年仍有超过500万人因创伤而死亡;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有可能增长至800万。多发伤是最为常见的创伤类型,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导致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的损伤。
903-908

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相关因素与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救中心近3年收治的14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低体温、休克、酸中毒进行分组。入院后30min内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结果:创伤患者PT〉18s、APTT〉60s、TT〉15s与ISS评分具有相关性。低体温组较非低体温组、休克组较非休克组、酸中毒组较非酸中毒组PLT〈100×10^9/L、FIB〈1.5g/L、PT〉18s、APTT〉60s、TT〉15s发生率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与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监测创伤患者的PLT及凝血指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有重要意义。创伤合并低体温、休克及酸中毒者,更容易发生创伤性凝血病。
909-911

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ATC)疗效。方法:选取2014-03-2015-03我院急诊创伤抢救室收治的ATC患者48例,治疗均采用DCR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CRBC)和新鲜冰冻血浆(FFP)剂量不同,把其中CRBC和FFP按照1∶1及2∶1输注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2组,A组按照1∶1比例输注,B组按照2∶1输注。回顾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2、3天血红蛋白(H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压、中心静脉压(CVP)水平。结果:2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天的H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与第2、3天Hb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2组患者的PT、INR、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之间在第1天与第2、3天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2、3天A组PT、INR、FIB、血压、CVP优于对照组(P〈0.05)。在救治多发伤并发ATC患者时,等比例成分输血可维持相同Hb及血凝目标值而节约红细胞(RBC)的输注,从经济学角度A组较B组人均治疗费少。结论:DCR方案配合等比例成分输血对多发伤并发ATC具有较好疗效。
912-916

血栓弹力图在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我科近期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早期凝血指标变化,为创伤性凝血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患者伤后6h及12h静脉血标,通过血栓弹力图及传统凝血检查,比较2种检查在2个时间段的差异及创伤性凝血病监测阳性率。结果:在早期(6h)创伤性凝血病检测中血栓弹力图检查阳性率高于传统凝血检查。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查能提高重型多发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
917-919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乌拉地尔与硝普钠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在急诊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高血压时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的降压效果是否优于硝普钠,以及是否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将90例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的急症患者,随机分成硝普钠治疗组(A组)30例,乌拉地尔100μg/min维持治疗组(B组)30例,乌拉地尔200μg/min维持治疗组(C组)30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20min,3组治疗前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不同组间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60min,C组心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组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低于A组,C组血压维持效果更稳定,血压波动小。结论:乌拉地尔与硝普钠均可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高血压,但乌拉地尔的不良反应较少,到达目标血压后大剂量乌拉地尔维持降压效果更稳定。
920-922

相同客观条件下同质性群体批量集中发生热射病的防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同质性群体在5km负重比赛中热射病发病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建议;分析本次针对批量集中发生热射病的救治情况,总结救治经验。方法:赛后根据热射病发病情况,将参赛人员分为热射病组及非热射病组,对参赛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热射病可能相关因素等,予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热射病可能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热射病患者行早期综合救治,院内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记录每位患者ICU及总住院时间,随访观察预后状况。结果:共11例热射病患者,热射病组与非热射病组间年龄、体重指数、籍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赛经验与热适应是热射病的保护因素,其对热射病的OR值分别为0.030、0.015,冲刺突然加速、赛前不适情绪、赛前躯体不适是热射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3.511、99.235、453.769;热射病患者经早期综合救治后,患者生命体征及GCS评分在1h内明显好转,6h内全部恢复正常,平均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4.18±7.24)h、(76.32±14.4)h,所有患者痊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本群体高度同质性;热适应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热射病的发生;越早对热射病患者行综合性救治,预后越好。
923-925

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早期干预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2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3例,肝素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维护脏器功能、手术干预、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等)。肝素组给予常规治疗+肝素,肝素每天剂量为6 250-18 750U,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控制在正常值的2-3倍,并根据PT和APTT复查的结果调整肝素的用量,连续7-14d。所在转入ICU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查PLT、D-二聚体;统计2组第14天病死率。结果:2组的D-二聚体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明显升高,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的PLT水平在确诊ARDS后第1天即开始降低,第3-7天跌至低谷,但肝素组第3天、第7天、第14天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素组病死率为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5%。结论:ARDS患者多存在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异常,PLT降低主要是由于微小血栓形成消耗大量PLT所致。早期使用肝素能够抑制血栓形成,阻断血小板(PLT)消耗,对防治凝血功能异常具有良好效果。
926-928

心肺复苏中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01-01-2014-12-31我院急救中心抢救的心搏骤停(CA)患者393例,按CPR时间分为常规CPR组190例,超长CPR组203例。根据CPR的结果分为成功组72例和失败组321例。常规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每间隔3-5min重复给药1次,直到CPR成功或终止。对肾上腺素用量与预后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常规CPR组与超长CPR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CPR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超长C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7,P〈0.01)。而常规CPR组预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30d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明显优于超长CPR组(P〈0.01),提示常规CPR组低的肾上腺素用量优于高用量的超长CPR组预后;成功组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低于失败组(t=-9.041,P〈0.01),提示低的肾上腺素用量是CPR预后的有利因素;肾上腺素用量≤5mg组ROSC、存活出院、30d良好神经功能恢复者比例较高。结论:在CPR中肾上腺素用量≤5mg是预后的有利因素,超过10mg是不利因素。
929-931

喉罩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急诊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跳呼吸骤停进行CPR的患者,随机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组。观察2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收缩压变化、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上升时间、瞳孔回缩时间的变化。结果:LMA组开放气道时间[(20.2±6.7)s]少于气管插管组[(76.5±2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0.5h、2h收缩压[(79.7±8.6)mmHg,(118.9±16.4)mmHg)]高于气管插管组[(61.2±7.9)mmHg,(96.3±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SpO2上升时间[(2.4±0.7)min]少于气管插管组[(4.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瞳孔回缩时间[(7.4±1.9)min]少于气管插管组[(9.8±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R中,LMA用于早期开放气道,其操作较气管插管更为简单、快捷,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
932-934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03-2015-03在我院急诊科的AMI患者78例进行分析,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33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45例,并选取对照组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急诊PCI组、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常规测定治疗前后Hcy及hs-CRP水平。结果:STEMI组及NSTEMI组的Hcy及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诊PCI治疗组及溶栓组较保守治疗组Hcy及hs-CRP水平下降(P〈0.05),急诊PCI组及溶栓组Hcy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治疗后Hcy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血浆Hcy血症、hs-CRP显著升高患者AMI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作为AMI的预测因子,在临床中诊断价值较大。
935-937

科技论文中数字的规范化用法

摘要:1阿拉伯数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月、日和时刻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20世纪90年代不能写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期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04-15,年月日之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937-937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5-06我院收治的发作时间〈3h急性胸痛患者84例,将其分为AMI组和非AMI组,每组各42例。比较2组患者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水平,分析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MI组0-3h、〉3-6h的H-FABP、cTnI和Mb显著高于非AMI组,〉3-6h的CK-MB显著高于非AMI组(P〈0.01);H-FABP在0-3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100%,显著高于cTnI、CK-MB和Mb(P〈0.05);H-FABP在〉3-6h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显著高于CK-MB和Mb(P〈0.05)。H-FABP在0-3h、〉3-6h对于AMI的诊断准确性高于cTnI、CK-MB和Mb。结论:H-FABP诊断早期AMI优于cTnI、CK-MB和Mb等心肌标志物。
938-94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低频振幅算法功能磁共振研究

摘要: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方法:运用功能磁共振技术(fMRI)观察ACMP患者脑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OLD)的ALFF改变;采集12例ACMP患者及14例对照组的BOLD数据,运用ALFF算法分析获得每个被试者的统计图,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t〉2.05为阈值,显示ACMP组相对于对照组的ALFF增高和减弱的区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MP组在左侧舌回(-12,-90,-3)及右侧颞下回(57,-66,-15)ALFF值明显增高。结论:ACMP患者静息状态下表现出异常脑功能活动,这些异常活动可能与迟发型脑病(DE)的产生相关。
947-949

6小时乳酸清除率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PCT)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4-10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入院24h内行PCT及初始乳酸(入科时监测)和6h的血乳酸水平监测,计算6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并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PCT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比较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层组间PCT及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对APACHEⅡ评分、PCT、6h乳酸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6h乳酸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PCT、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酸清除率、PCT在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层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患者6h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动脉血6h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6h乳酸清除率预测患者28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03(95%CI:0.87-0.99),截断值为18.64%,灵敏度82.86%,特异度95.56%,Youden指数0.784;PCT预测患者28d病死率的AUC为0.79±0.05(95%CI:0.68-0.89),截断值为7.78ng/ml,灵敏度79.41%,特异度70.37%,Youden指数0.498。结论:动脉血血乳酸清除率联合PCT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950-953

毒蜘蛛咬伤84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毒蜘蛛咬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06-2015-09我院被毒蜘蛛咬伤留观及住院病例84例,对患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被咬伤患者多为壮年务农者,月份集中在6-9月,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胸闷、胸痛、腹痛、腹胀、皮疹等症状,其中并发心肌炎8例(9.5%),低钾血症28例(33.3%)。出现腹胀开始时间为咬伤后2h-5d,平均(1.4±0.9)d,腹胀缓解时间为3-10d,平均(5.4±1.7)d;皮疹开始时间为咬伤后1h-7d,平均(2.2±1.9)d,皮疹消退时间为3-10d,平均(6.3±2.2)d。症状表现为轻症患者68例与重症患者16例,轻重症患者在年龄、性别、咬伤月份、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毒蜘蛛咬伤人群及患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病程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点和规律有利于防治此病。
954-956
临床急诊杂志实验研究

山莨菪碱对心脏骤停猪肺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心搏骤停(CA)猪肺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家猪23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肾上腺素组(n=9)和山莨菪碱组(n=9),用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CA模型。在基础时点、CA 8min、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ROSC 30min和ROSC 24h留取血液标本,ROSC24h后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各时间点血浆及24h时点肺组织的生化指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细胞色素C(Cyto-C)蛋白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处理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的免疫组织化学吸光度值(MOD值)。ELISA法检测肺组织Cyto-C和Caspase-3蛋白含量。Hoechest33258染色并计数测定肺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1复苏成功的动物均存活24h,所有动物肺脏表面结构完整,未出现肋骨骨折刺伤肺脏的情况。2各时间点血浆SOD活力2复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山莨菪碱组肺组织SOD活力明显高于肾上腺素组(P〈0.05)。ROSC 30min、ROSC 24h山莨菪碱组血浆MDA含量较肾上腺素组减少(P〈0.05),同时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低于肾上腺素组(P〈0.01)。3复苏后2组肺组织Cyto-C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山莨菪碱组Cyto-C呈弱阳性表达,肾上腺素组表达明显高于山莨菪碱组(P〈0.01)。4肺组织Cyto-C、Caspase-3蛋白含量2复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复苏组肺细胞A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山莨菪碱组较肾上腺素组降低(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抑制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抑制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途径从而参与了CA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957-961
临床急诊杂志研究报告

急诊科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大肠埃希菌(EC)的耐药性及感染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MRE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01-2015-06EC 208株,分别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琼脂稀释法鉴定细菌和检测药物敏感性。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分别把二级医院EC分为耐药菌组(A组)和多重耐药菌组(B组),而三级医院则分为耐药菌组(C组)和多重耐药菌组(D组),统计EC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感染部位和MREC感染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MREC在二、三级医院中分别占EC的70.11%(61/87)和62.81%(76/121)。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在B组耐药率明显高于A组,而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在D组耐药率明显高于C组(P〈0.05)。B组泌尿道系统感染明显多于A组,而D组血液系统感染明显多于C组(P〈0.05)。进EICU≥7d、侵入性操作和住院≥15d是二级医院急诊科患者感染MREC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三级医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则是进EICU≥7d、侵入性操作和卧床≥10d。结论:急诊科EC的耐药形势严峻,其耐药性、感染部位和MREC感染危险因素在二、三级医院中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962-966

外文字母的书写规范

摘要:论文中应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易混淆者应予以标明。外文正体的使用场合:1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2数字式中的运算符号、指数和对数函数符号、特殊常数符号、缩写符号等。例如:∑(连加),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lim(极限),π(圆周率),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3生物学中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及定名人。
96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