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交流、院前急救、讲座、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5918
  • 国内刊号:42-1607/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53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0.80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急诊 2011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创伤与救治专栏

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急诊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创伤是典型的"现代社会病",是国人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亡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高能量致伤因素导致的创伤逐渐增多,多发性创伤和创伤危重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217-219

超声造影在腹部外伤急诊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腹部急诊外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检查结果与手术、血管造影等对照,分析不同超声技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能安全的用于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损伤的诊断,对于判断腹部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等损伤较常规超声技术有较高的灵敏度,并进行损伤程度分级,结果得到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外伤急诊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20-222

本刊对英文摘要题名的要求

摘要:题名应符合3个C:确切(correct),简练(concise),醒目(clear)。题名的命名应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重要的词放在开始。①以目的为主:如Observation on,Comparison between,Improvement of等;
222-222

重工业地区创伤急救体系建设经验——武钢总医院创伤急救体系分析

摘要:重工业地区因特殊的从业人群和生产方式其创伤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地区,特别是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群发伤多。为了应对重工业工伤急、危、重、群发的特点和挑战,建立了一套专用的完备的创伤急救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该体系对创伤患者的救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33-234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

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脑钠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脑钠肽等床旁快速检验、评估指标与重症肺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99例2009年11月-2011年3月期间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有无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将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机械通气组,采用生命体征监测、APACHEⅡ评分以及床边快速检测脑钠肽、血乳酸等生化检查方法,观察指标变化与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率和30d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机械通气组患者共63例(32%),机械通气组呼吸、心率等体征异常变化较一般治疗组显著,且APACHEⅡ评分、脑钠肽、血乳酸以及肌酐水平明显增高。APACHEⅡ评分〉8,BNP〉667ng/L、Cr〉142μmol/L、Lac〉2mmol/L与需机械通气治疗以及死亡率显著相关。结论:重症肺炎APACHEⅡ评分、脑钠肽水平等是评估患者需行机械通气治疗以及预测死亡率的易操作且安全可靠的指标。
235-237

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在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中的应用时机和方法。方法:2008年至2010年符合急性重度药物或毒物中毒诊断标准的患者65例。根据病情选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或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评估Glasgow评分,机械通气使用率,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首诊时Glasgow评分为5.4±2.2。血液净化治疗开始的时间为首诊后2.3±0.8h。平均血液净化治疗的次数为2.7±0.5次。患者痊愈出院50例(76.9%),自动出院7例(10.7%),死亡8例(12.3%)。平均住院天数5.6±2.2d。结论:在常规内科对症对因治疗的同时,尽早、综合、大胆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显著提高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住院天数。
238-241

急性心肌梗死9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近1年来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相关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类型等临床特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0~79岁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处于高峰,分别为37.76%和41.18%;40~49岁和50~59岁两个时期"吸烟"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占发病的66.67%和72.73%;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高血压"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59.09%、70.27%和80.00%。发病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多于"非ST段抬高性",〈40岁、40~49岁和60~69岁三个时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最多,分别占50.00%、55.56%和40.91%;50~5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人数为最多,分别占54.55%、29.73%和33.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70~79岁是发病及死亡高峰,"吸烟"和"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因素,以急性"前壁"和"下壁"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类型,这种分布特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241-243

敬告作者

摘要: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且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
243-243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penehyclidime hy-droch lovide,PHC)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实验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血液灌流)31例和对照组(单用盐酸戊乙奎醚)30例,对比观察两组昏迷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愈时间、住院医疗费用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的昏迷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治疗组高于盐酸戊乙奎醚组(P〈0.01),病死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优于单用盐酸戊乙奎醚。
244-245

采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

摘要:目的:探索应用Stoppa手术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期间用Stoppa手术入路治疗的17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按Tile分类方法〔1〕:A2类型3例,B2类型5例,B3类型7例,C2类型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且均采用Stoppa手术入路。其中11例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固定,4例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加外固定器固定,另外2例则采用骨盆前环钢板和骶髂螺钉固定。应用Matta标准〔2〕和Majeed评分〔3〕对骨折复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Stoppa手术入路切口长度为10~13cm,平均12cm;手术时间80~10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300~600ml,平均450ml。依据Matta标准,17例患者骨盆前环骨折均获满意复位,13例患者术后得到8~10个月随访,均达骨性愈合。按照Majeed评分,各患者术后评分逐渐提高。结论:Stoppa手术入路兼具切口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复位、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时,Stoppa入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246-248

间苯三酚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间苯三酚在妊娠期肾绞痛中的应用。方法:将21例妊娠期结石性肾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间苯三酚,对照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同时联合硫酸镁,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间止痛效果,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止痛效果:治疗组(间苯三酚)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山莨菪碱)为70.00%;复发率:前者18.18%,后者50.00%。组间比较止痛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间苯三酚)未见不良反应。2例肾绞痛频繁发作者予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术渐缓解。结论:相比山莨菪碱,静脉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妊娠期肾绞痛镇痛效果肯定、能有效安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49-250

根据肾功能分层界定N端脑钠肽诊断心力衰竭时的临界值

摘要:目的:调查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N端脑钠肽(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时的准确性;评价根据肾功能分层界定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临界值的必要性。方法:选取50~70岁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107例,计算肌酐清除率(eGFR)值并分组,eGFR值60~90ml/min为实验Ⅰ组,eGFR值在30~60ml/min为实验Ⅱ组,eGFR值〈30ml/min为实验Ⅲ组,分别各组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对照组为50~70岁无心力衰竭、肾功能正常老人100例,来自我院体检科健康体检人群。应用ROC软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不同程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NT-ProBNP诊断心力衰竭时的准确性。结果:三组病例所得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84,0.824,0.79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70岁老年人应根据eGFR值分层界定NT-proBNP临界值,可提高NT-proBNP在诊断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时的诊断准确性。
251-253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金宝AK95s型血液透析机、14S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对8例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腹水浓缩回输腹腔或静脉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腹围、体重、血浆白蛋白等指标并与9例未经腹水回输患者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回输治疗后腹胀、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腹围缩小,体重下降、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为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而对照组9例仅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54-255

高龄骨科患者持续桡动脉压力监测的“集束化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入住ICU的高龄骨科患者持续桡动脉压力监测"集束化护理"对其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患者,设立对照组,观察实施此护理方法前、后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以上各指标经对照研究,"集束化护理"组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①"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危重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同时也是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②"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高龄骨科患者桡动脉置管的成功率及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③"集束化护理"有益于保护医、患双方,切实将人文管理融入到危重患者的护理之中。
256-258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心脏急症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双侧锁骨下静脉276例次、右侧颈内静脉190例次、右侧股静脉6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应用指针和范围、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459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7.25%。平均操作时间3~10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插入成功都能正常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1例,占4.4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262-264

ICU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路及电极的选择

摘要:目的:分析我科临时心脏起搏病例,探讨如何快速、安全、简便的安置临时起搏器。方法:21例患者10例应用漂浮电极,11例应用普通电极。11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入路,其中1例穿刺失败,改经右颈内静脉成功。2例经右颈内静脉入路,9例经右股静脉入路。结果:21例安置均获成功,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直接带起搏功能进行操作,利用心电监护心电图示波进行定位,在床旁安置临时起搏器,是一项简单而适用的技术,应用普通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通路最快捷,但使用球囊电极经股静脉安置有更高的成功率,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值得在ICU病房推广。
264-265

心肺复苏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2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首发症状、来诊方式、来诊时间和临床诊断等。结果:①本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为232例(27.9%),最终出院有28例(3.4%),其中痊愈的和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别为67.9%(19/28)和32.1%(9/28);②院内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为29.9%(184/616),高于院外复苏者(22.2%,48/216;P〈0.05);③首发症状最常见的为呼吸心跳骤停(37.6%,313/832)和神经系统症状(37.5%,312/832);④心血管疾病复苏患者完全康复的比例为100.0%(7/7),明显高于呼吸系统疾病组(66.6%,4/6;P〉0.05)和神经系统疾病组(0,0/4;P〈0.01);⑤电击、溺水与自缢等意外事故造成心脏停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31.7%(13/41),与创伤组相近(35.4%,45/127;P〉0.05)。结论:虽然心肺复苏患者的最终出院率还比较低,但在院内进行复苏、和心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创伤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
266-268

恶性疟疾并发DIC 1例并文献复习

摘要:目的:报道1例恶性疟疾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救治成功体会,并文献复习。方法:赴非洲施工的男性中国公民,回国3d后出现寒战、高热,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血点、紫癜,并进展为淤斑、牙龈出血,呕吐咖啡渣样胃内容物、红黑色大便。体检:T40.5℃,P110次/min,R22次/min,BP90/60mmHg(1mmHg=0.133kPa)。急性病容,意识清晰,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出血点、紫癜及淤斑,牙龈出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颈项强直(-)。双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穆善耄拊右簟8谷恚?压痛,肝脏肋下3cm,脾脏肋下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2d后出现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少尿。血常规提示贫血和渐进性血小板下降。尿常规发现尿蛋白和红、白细胞。心电图正常,腹部B超发现肝、脾稍增大。粪常规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异常。血片发现红细胞内恶性疟环状体,考虑为恶性疟原虫感染。入院诊断:脑型恶性疟疾并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亚临床DIC。结果:入院后给予磷酸氯喹片首剂1.0g,第2、3天0.5g,分别口服,体温不能控制。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常规止血剂控制消化道出血的同时,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片:首剂160mg,6h后160mg,以后每日80mg,连续口服7d。第4天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到正常体温。同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及止血治疗后,血小板上升,控制DIC。但消化道出血仍不能完全控制,作电子肠镜提示肠黏膜息肉出血,给予息肉高频电凝切除。行保护肝、肾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后出院。随诊体温持续正常。结论:早期确立诊断、早期使用青蒿素类抗疟药物和强化支持对症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的抢救成功率。
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