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交流、院前急救、讲座、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5918
  • 国内刊号:42-1607/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53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0.80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急诊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专栏

肾绞痛的药物治疗

摘要:急性肾绞痛是由于上尿路结石引起的反应性肌肉收缩所致,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导致上尿路急性梗阻,由于管腔内壁张力增加,扩张及刺激管壁上平滑肌兴奋性增加,不断加强蠕动,力求克服阻力排除梗阻,然而蠕动的增强加大了管腔压力,其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
145-146

吗啡分次注射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吗啡分次注射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验组给予生理盐水100ml+间苯三酚80mg静脉滴注+吗啡9mg静脉分3次推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0ml+山莨菪碱10mg静脉滴注+肌注哌替啶50mg。于注射后40min、6h2个时间段观察解痉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0min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6%和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和6h内疼痛再发率分别为94%、16%,对照组为8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吗啡分次注射联合间苯三酚用治疗肾绞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47-148

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性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诊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急诊诊断为肾绞痛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针剂1mg肌肉注射,继以间苯三酚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B组(间苯三酚组):给予间苯三酚8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C组(抗胆碱能药物组):给予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稀释)。观察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92.8%,76.2%和53.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对肾绞痛的镇痛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51-152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肾绞痛是急诊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腰腹疼痛剧烈,患者要求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以往多应用哌替啶,疗效虽好,但易成瘾、不良反应多,应用受限制较大。为了探索一种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治疗途径,笔者自2009年5月-2010年4月应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联合654-2治疗肾绞痛40例,并与同期应用哌替啶治疗肾绞痛40例作对照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53-154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

灾难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

摘要:目的:报告河南省5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组织管理。方法:重大灾害事件发生后,迅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紧急救援中心,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参加现场急救,保持通讯和道路通畅,维持现场秩序,保证现场急救和顺利转运伤员到医院。应急医疗救治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和救治伤员的医院,指导急诊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结果:5次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共死亡259人,181例伤员送入院治疗,其中危重伤员26例。仅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179例康复出院。结论:重大突发事件紧急救援需要公安、消防、医疗急救等多系统的协调合作,急诊医学专家指导大批伤员的分类急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158-160

丹参酮对脂多糖性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ACE2表达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脂多糖性急性肺损伤大鼠中的表达变化和作用机制及丹参酮IIA磺酸钠(STS)干预的影响。方法: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急性肺损伤组(LPS组)、丹参酮IIA磺酸钠干预组(STS组),LPS组和STS组通过股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STS组在注射LPS前30min静脉给药10mg/kg,NS组和LPS组给予等量NS。3组又分为6h、12h、24h3个时间点亚组,每组5只,检测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重比(W/D)、苏木精-伊红染色、ACE2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与LPS组相比,STS组急性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PaO2显著改善(P〈0.05),肺W/D比值降低(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肺组织损伤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CE2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肺组织中ACE2表达的下降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丹参酮可以改善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增加ACE2的表达有关。
161-165
临床急诊杂志病例报告

脑型脂肪栓塞1例

摘要:患者,男,28岁,因车祸入院,X片显示右侧股骨上段粉碎性骨折、骨盆多发骨折,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行保守治疗,3h后出现昏迷并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四肢肌张力高,双侧巴氏征阳性,但无明显呼吸困难。伤后20h发现胸部皮肤多发小出血点,行胸片检查未见异常;
165-165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IABP在13例心脏术后低心排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阻抗法监测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4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均早期行胸腔阻抗法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中发现的低心排综合征患者,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记录从开始使用胸腔阻抗法监测到应用IABP的时间、IABP持续使用时间;IABP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和尿量、动脉血气变化以及预后。结果:13例患者从术后实施监测到诊断低心排综合征所需时间为(13.2±4.2)h,IABP持续使用时间为(92±30.7)h;使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动脉血气亦有显著好转(P〈0.05),尿量增多(P〈0.05);本组患者11例顺利拔管并治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胸腔阻抗法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及早发现和诊断心脏术后LCOS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提高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169-171

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Gustilo-Anderson Ⅲ型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肢开放性骨折可以采用一期内固定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
172-174
临床急诊杂志病例报告

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摘要:患者,男,54岁。因突发腰痛4h于2010年4月12日17:00送入我院急诊科。患者于当日13:00时剧烈活动后突发腰痛,疼痛性质不确定,放射到上腹部,腰痛及上腹痛呈横行条带状,伴大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无下肢疼痛及活动障碍,疼痛与呼吸无关联。
174-174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踝关节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CT扫描来研究并阐明后踝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方法:1999-2003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伴有一块或多块后踝骨折的单侧踝关节骨折患者57例,观察每位患者的CT扫描结果并确定出后踝骨折面积整个胫骨下关节面的横断面积的占有率,以及双踝连轴线和后踝主骨折线的夹角。根据胫骨远端CT扫描横断面上的后踝骨折主骨折线的位置进行分类。结果:57例骨折分为3类:后外斜型38例(67%);内侧延伸型11例(19%);小壳型8例(14%)。11例内侧延伸型骨折有3例延伸到内踝前方,另外9例后踝骨折块由两部分组成。后外斜型和内侧延伸型的骨折块占胫骨远端横断面面积的占有率分别为11.7%和29.8%。在9例骨折块占有率〉25%中有7例骨折线都向内踝延伸。后踝主骨折线和双踝连轴线的夹角是变化不固定的。结论:后踝骨折的骨折线是高度变化不定的。在本研究中后踝骨折有大骨折块向内踝延伸几乎占20%,而且有些骨折块几乎累及整个内踝。因为骨折的结构多样多变,手术前使用CT是适当的。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帮助骨科医生决定适合的手术路径。
178-180

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和胺碘酮组,每组各63例,治疗12个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结果:氯沙坦联合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7.3%;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好地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复发。
181-182

老年性食管破裂2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25例老年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探讨其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老年性食管破裂患者,其中5例切开食管摘取异物,12例行胸腔引流加空肠造瘘术,8例行食管修补术。结果:25例患者中19例治愈,6例死亡,治愈率76%。结论:老年性食管破裂患者并发疾病多,进展快,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住院时间长。积极预防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关键。
182-183

血清PCT、IL-6水平及SIRS对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无全身感染(SIRS组),14例患者在并发脓毒血症(Sepsis组);血清PCT及IL-6在Sepsis组伤后第1天就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CRP相近;血清PCT及IL-6水平结合SIRS表现诊断多发伤后脓毒血症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严重多发伤后第1天血清PCT和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186-188

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可必特对急诊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哮喘患者57例,分为3组,每组19例。联合组(A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ml、可必特2.5ml喷射雾化吸入;可必特组(B组)给予可必特2.5ml喷射雾化吸入;对照组(C组)不使用任何吸入剂。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B组各项观察指标与C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能更好地改善重症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89-190

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7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护肝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片剂10mg/d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变化及Child-Pugh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变化及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常规护肝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191-193

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168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8例重症、危重症手足口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168例患儿多有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皮疹、呼吸及神经系统异常等表现;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嗜睡、精神差;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较低或较高,危重症患儿均有血糖升高,多伴有肝功能及心肌酶、X线片异常;均给予抗病毒、改善呼吸、循环等治疗,危重症患儿给予降血糖、降颅压、静脉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3例予机械通气,6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猛,死亡风险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对阻止重症病例向危重状态发展和降低危重病例病死率有益。
193-194

鼻出血内镜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首诊时采用内镜诊治鼻腔出血与传统鼻腔填塞方法相比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首诊时采用内镜诊治的患者和60例采用传统鼻腔填塞的患者,分别就治疗费用、一次性治愈情况、收入院情况、治疗时疼痛程度作比较分析。结果:①内镜治疗组治疗费用低于传统鼻腔填塞治疗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内镜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93.33%,高于传统鼻腔填塞组一次性治愈率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镜治疗组收入院率35.56%,低于传统鼻腔填塞组收入院率8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内镜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程度,低于传统鼻腔填塞组患者疼痛程度(P〈0.05)。结论:鼻腔深部出血患者首诊时应用内镜,与传统鼻腔填塞相比,费用低、痛苦小、一次性治愈率高、需收入院率低,值得推广。
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