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32-1391/R 国内刊号
  • 1005-3220 国际刊号
  • 1.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精神医学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南京医科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精神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学术交流、综述、临床研究、学术天地、病例专栏、简讯、病例报告、精神医学漫谈、稿约、专栏等

临床精神医学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预测因素分析361-364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持续缓解的临床与认知预测因素。方法:4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治疗1年,并在基线期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同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疾病症状以及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中文修订版(HVLT-R)、Stroop词色测验、彩色连线测验、词语流利测验中文版(VFT:VFL和VFC)评估认知功能;在治疗后4、8、12、24、36周和1年时随访,从第8周末至1年期间,历次访视PANSS量表8个核心条目评分均≤3分者被视为持续缓解(持续缓解组),其他患者视为病情波动(病情波动组)。结果:42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其中24例(57.1%)患者持续缓解;与病情波动组(18例)比较,持续缓解组具有未治疗精神病期(DUP)较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HVLT-R和VFC得分较高的特点(P〈0.05或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持续缓解的患者具有DUP短(OR:0.791,95%CI:0.629-0.995;P=0.003)、阴性症状分低(OR:0.775,95%CI:0.609-0.987;P=0.012)及阳性症状分高(OR:1.706,95%CI:1.040-2.800;P=0.004)是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DUP短、阴性症状较轻、阳性症状较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持续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365-367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33例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8名性别、年龄、右利手、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测评,包括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词语流畅性测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Stroop色词测验(ST-1、ST-2、ST-3)及迷宫测验和结构磁共振扫描(s MRI);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患者组除连线测验成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外(t=2.08,P〈0.05),符号编码(t=-4.36)、HVLT-R(t=-3.74)、BVMT-R(t=-4.83)、ST-1、ST-2、ST-3(t=-3.08,t=-3.85,t=-3.62)及迷宫测验(t=-3.14)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01)。患者组右侧颞上回及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t=-3.868,t=3.964;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符号编码(r=0.373,P=0.032)及迷宫测验评分(r=0.356,P=0.042)与右侧颞中回脑灰质体积正相关。结论: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脑灰质体积异常;这可能与认知功能广泛损害相关。

轻症抑郁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368-371

摘要:目的:探讨轻症抑郁(轻性抑郁障碍、恶劣心境以及轻度抑郁症)患者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设计,将89例轻症抑郁患者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7分列为临床治愈组(n=58例),≥7分列为非临床治愈组(n=31例),采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TEMPS-A)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情感气质类型并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愈组与非临床治愈组在基线抑郁症状(t=-2.783,P=0.007)、焦虑症状(t=-3.707,P=0.000)和TEMPS-A的循环气质类型(t=-2.470,P=0.016)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循环气质(B=0.157,Wals=3.872,P=0.049)、基线焦虑症状(B=0.162,Wals=8.659,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气质类型中的循环气质和基线焦虑症状可作为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的预测因素;而诊断类型不同不影响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疗效。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额顶网络功能连接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关系372-375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面孔情绪识别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37例首发未用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名年龄、性别、利手、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 MRI)扫描,收集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并采用面孔情绪测试评价被试的面孔情绪认知功能;以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为种子点比较两组间额顶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并分析与面孔情绪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DLPFC与左顶下小叶(t=-3.243,Alphasim校正P〈0.05)、左额下回(t=-3.151,Alphasim校正P〈0.05)、左额中回(t=-3.151,Alphasim校正P〈0.05)、双侧尾状核(t=-4.325,Alphasim校正P〈0.05)、左颞中回(t=-3.120,Alphasim校正P〈0.05)的功能连接减低;与双侧扣带回中部(t=2.731,Alphasim校正P〈0.05)、右中央前回(t=3.991,Alphasim校正P〈0.05)、右岛叶(t=3.991,Alphasim校正P〈0.05)功能连接增强。患者组额-顶通路的功能连接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额顶网络的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其中DLPFC-顶下小叶通路的功能连接降低可能影响患者面孔情绪识别能力。

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风格研究376-379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风格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神分裂症症状归因问卷(SAQ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估136例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并与13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SAQS问卷中内在-外在、局部-整体和可控-不可控归因维度的组别效应显著(F=49.14,F=49.01,F=36.88;P均=0.0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内在-外在维度得分受首发年龄、病程、敌对性因子和宗教因素的影响(β=-0.205、-0.189、-0.556、-0.170;P〈0.001或P〈0.05);暂时-持久维度得分受住院次数、焦虑忧郁因子分和迟滞因子分的影响明显(β=0.313、0.342、-0.266;P〈0.05);局部-整体维度得分受敌对性因子分影响较大(β=0.227,P〈0.05)。结论:与正常人相比,伴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特点趋于外在的、整体的和不可控的归因风格,且可能会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一氧化氮合酶-1接头蛋白基因多态性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380-383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一氧化氮合酶-1接头蛋白(NOS1AP)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300例AD患者(病例组)及716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NOS1AP基因多态性(rs1415263、rs4145621、rs12742393、rs348624)分型,应用SHEsisplus和SNPstats在线软件比较两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单体型频率分布。结果:rs4145621、rs12742393和rs348624等位基因频率(χ^2=2.78,P=0.095;χ^2=2.489,P=0.115;χ^2=0.002,P=0.964)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频率在5种遗传模式下(经年龄、性别校正后P均〉0.05)两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体型CC(rs4145621-rs12742393)正常对照组的频率低于病例组(0.011 vs 0.028;χ^2=6.103,P=0.013),经性别、年龄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其余CA、TC、TA单体型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NOS1AP基因可能不是AD的易感基因。

奥氮平与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及瘦素影响的比较384-387

摘要:目的:比较奥氮平和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及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各30例分别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测定两组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和瘦素水平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结果:奥氮平组在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F=287.207,F=506.777)、血浆神经肽Y水平(F=725.697,F=5152.624)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00);瘦素水平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908,P=0.058),治疗8周时高于治疗前(F=1589.726,P=0.000)。阿立哌唑组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F=2.810,F=1.819)、血浆神经肽Y(F=0.232,F=0.376)及瘦素水平(F=0.975,F=1.29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氮平组治疗4周和8周时体质量的变化与神经肽Y的变化明显正相关(r=0.632,r=0.576;均P〈0.001),与瘦素的变化无相关(r=0.254,r=0.085;P均〉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奥氮平组神经肽Y变化进入以体质量变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治疗4周和8周时,神经肽Y变化可以解释体质量变化变异的40.0%和33.1%。结论:与阿立哌唑相比,奥氮平能显著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体质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奥氮平所致皮肤瘙痒、感觉异常1例387-387

摘要:1病例 患者,女性,30岁。因“夜眠差,耳闻人语,猜疑被害,行为怪异2个月”于2009年7月19日首次来院门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利培酮治疗后,病情逐渐控制。之后患者间断服药,期间有3年余未来院求诊,病情相对稳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近5年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抗抑郁药临床使用情况分析388-390

摘要:目的:调查儿童青少年患者抗抑郁药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住院、年龄≤18岁患者出院当日使用抗抑郁药的情况。结果:508例患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抗抑郁药分别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在双相情感障碍、通常起病于童年和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抑郁发作、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种疾病中均以使用此5种药物为主,其中舍曲林使用率最高。与儿童组(≤13岁)相比,青少年组(〉13岁)舍曲林(t=3.54,P〈0.001)、氟伏沙明(t=3.09,P=0.003)、文拉法辛(t=2.71,P=0.008)的剂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t=1.67,P=0.099)、西酞普兰(t=0.82,P=0.42)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抗抑郁药以舍曲林为主的SSRIs类和以文拉法辛为主的SNRIs新型抗抑郁药;不同年龄段剂量有所不同。

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居家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391-393

摘要:目的:探讨居家优质护理管理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12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出院护理模式,干预组增加由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参与社区管理,设定干预项目,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进行护理干预,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拟“居家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评估,并在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及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ADL及GSES评分组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75.78,P〈0.001;F=7.84,P=0.006);ADL、SQLS及GSES评分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0.02,F=36.62,F=43.14;P均〈0.001)。干预组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8.83,P〈0.001)。结论: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居家优质护理管理可明显加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感及满意度。

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394-396

摘要: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影响及与社会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6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5个团体小组,在药物维持治疗基础上施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1次/周,每次约1.5 h,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2和24周,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SDSS总分、CSQ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显著下降;GSES总分、CSQ的解决问题、求助得分显著增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89-3113.245,P〈0.01或P〈0.001);GSES评分显著增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SDSS与GSES呈负相关(r=-0.334,P〈0.01),与CSQ的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079-0.388,P〈0.01);GSES与CSQ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54--0.161,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变应对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和注意功能对照研究397-398

摘要:目的:探讨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注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的差异。方法:40例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0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研究组匹配的健康者(健康对照组)均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持续操作测验(CPT)测试两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两组WCST测试成绩除完成第1个分类所需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完成分类数、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性错误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5.96,P均=0.000);CPT测验中正确数研究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87,P=0.000);错误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5.21,P=0.000)。结论:伴轻度抑郁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执行功能损害和注意功能损害。

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关系399-401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2(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HPRL)的关联性。方法:92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或帕利哌酮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PRL水平及治疗后的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并检测所有受试者的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结果:H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 mIU/L者,n=30例)与LPRL组(治疗后PRL水平〈3 500m IU/L者,n=37例)Taq1A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42);Taq1A 3种基因型(A1/A1,A1/A2及A2/A2)患者血清PRL水平治疗后均明显增高,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0,P=0.26)。结论:未发现D2受体基因Taq1A多态性与利培酮、帕利哌酮所致HPRL存在关联。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简讯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作者汇款须知401-401

摘要:为确保您的版面费或订阅费能即时转入本刊,保证文章能顺利发表,请您汇款时严格按照如下方式: 1.从所在城市的交通银行或网银汇款(因为只有交行才会把您填写的详细项目显示出来),开户名:南京脑科医院;账号:32000664701817005341;开户行:南京交通银行城中支行。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402-404

摘要: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每2-4周1次、持续24周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4周后,研究组(n=7)IRI-C评分(55.79±12.18)较基线值(38.39±5.89)显著改善(P〈0.001),PSP评分(65.47±6.24)较基线值(53.18±5.26)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24周后,对照组(n=7)IRI-C评分(45.16±10.29)较基线值(39.18±4.58)无显著改善(P=0.07),PSP评分(59.39±5.86)较基线值(54.21±5.12)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405-407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C)对长期住院(≥12个月)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抑郁症状的评估,以CDSS-C总分是否≥6分,将患者划分为伴抑郁组58例和非抑郁组142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抑郁组在女性构成比、探视频率〈1次/月、抗精神病药单药治疗率、合并苯海索或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自杀意念构成比、阳性症状量表(SAP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总分和一般精神病理总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的构成比及平均住院周期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或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要探视人为I级亲属(OR=0.207,95%CI:0.072-0.591)、探视频率〈1次/月(OR=3.869,95%CI:1.332-11.239)、有自杀意念(OR=9.256,95%CI:3.191-26.854)是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01)。结论:探视人(I级亲属)、探视频率及有自杀意念是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

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调查408-409

摘要:目的:对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和整群抽样法,收集四川省5所精神专科医院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所有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病历记录及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0例有效数据中,老年精神疾病患病率前3位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抑郁症;男性和女性的抑郁症、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2,P〈0.05);农村与城市在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病、躁狂症、神经症及双相障碍的患病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7,P=0.001)和治疗方式(OR=0.252,P=0.000)对疗效影响显著。结论:住院老年精神疾病患者以农村、女性老人为多;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围绝经期妇女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410-412

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80例确诊为抑郁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抑郁症组)和120例非抑郁症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自评,同时检测两组血雌二醇激素(E2)及促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血E2水平(t=-8.17,P=0.000)及SSRS主观支持得分(t=-3.44,P=0.001)低于对照组;血FSH水平(t=13.45,P=0.000)、LES总事件刺激分(t=5.42,P=0.00)、负性事件刺激分(t=7.97,P=0.000)、EPQ-N(神经质)分(t=8.32,P=0.000)、EPQ-P(精神质)分(t=3.84,P=0.00)高于对照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提示,血E2、FSH水平、LES负性事件评分、EPQ-N评分的回归系数β分别为-0.117、1.116、0.372、0.290(P〈0.01或P〈0.001)。结论:血E2、FSH水平、社会心理因素、负性事件刺激及神经质人格是围绝经期妇女罹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