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综述、述评、心理治疗等。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24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2
  • 综合影响因子:0.78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特征及其相关临床因素。方法:给予87例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者组)单一利培酮(4-6 mg/d)治疗,疗程10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及P50检测;以PANSS减分率50%分割点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P50检测结果与8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组P50指标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患者组治疗前P50听觉条件(S1)、测试刺激(S2)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S1波幅及S1-S2波幅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S2/S1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S1、S2波幅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有效组与无效组间P5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S2波幅与PANSS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S1-S2波幅差值与病程、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分呈负相关;S2波幅/S1波幅与病程、PANSS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正相关(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50抑制缺陷;其与患者的病程、精神病理症状相关;利培酮治疗对P50 S1、S2波幅有影响,但可能未改善其抑制缺陷。
217-22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首次发病的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摘要:本研究分析首次发病的强迫症(OCD)患者注意抑制功能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220-22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及8周末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估病情及疗效,同时进行连线测验(TMT)、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治疗4及8周后研究组Y-BOCS总分和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8周后TMTB[(46.2±8.6)s]、Stroop-C[(53.7±8.1)s]、Stroop-CW[(128.5±17.2)s]显著短于对照组[(51.3±7.4)s、(59.3±7.7)s、(136.9±16.5)s,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执行功能的改善可能优于氯米帕明。
221-22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导致腹泻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49岁。因"渐起自语,多疑,行为紊乱11年,加重3个月"于2014年9月2日第2次住我院。患者既往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氯丙嗪,生活能自理。
223-22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18个月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对在专科医院就诊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组,46例)实施18个月个体化康复方案(规范化治疗、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6、12、18个月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结果与在社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组,48例)比较。结果:两组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SS总分、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目前症状与异常行为评分两组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RSS总分、依赖性、活动能力缺乏、社交能力分具有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P〈0.05或P〈0.01)。两组ITAQ中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具有交互作用(P均〈0.05)。两组ADL评分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与时间有交互作用(P均〈0.01)。干预18个月时两组服药时间和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个案管理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常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224-22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肝性脑病6例临床分析

摘要: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神经精神症候群,现对6例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H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227-22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微小躯体异常比较

摘要: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SZ)和双相障碍(BD)患者微小躯体异常(MPAs)及其差异。方法:采用爱丁堡利手量表、部分躯体异常量表及新增条目对126例SZ患者(SZ组)、117例BD I型患者(BD组)及120名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评定;计算利手偏侧化系数(LI)。结果:LI显示3组均为右偏侧化,BD组最为明显,SZ组最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内眼距、外眼距和右手第二指长度∶右手第四手指长度(2D∶4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内眼距SZ组最大,BD组次之;外眼距BD组明显大于其他两组;2D∶4D SZ组明显大于比其他两组;SZ组和BD组内眦赘皮率明显多于NC组。头顶漩涡位置NC组多偏右侧,SZ组和BD组多在中间;SZ组耳末粘附、尖耳和第一、二趾间隙过宽明显多于其他两组。结论:SZ和BD患者有较多MPAs,可能存在神经发育偏侧化异常。
228-230

罗汉果苷Ⅴ对地卓西平诱导的小鼠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罗汉果苷Ⅴ(MogⅤ)对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行为学影响。方法:4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均分为对照组、MogⅤ组、模型组(MK801)和治疗组(MK801+MogⅤ);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旷场试验和前脉冲抑制(PPI)测试,评估并比较各组小鼠自发活动量和感觉运动门控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活动量明显增加[运动总距离(1324±197.7)cm vs(5209±476.4)cm;自发性运动次数(136±17.50)次vs(292.6±18.31)次;P均〈0.001]和PPI受损[78 dB:(33.574±1.726)vs(10.311±2.317);84 dB:(43.260±5.008)vs(18.615±3.781);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活动量明显降低[(3155±831.9)cm、(202.3±16.63)次],PPI异常明显改善[(34.871±1.633)、(43.816±5.900)](P〈0.05或P〈0.01)。结论:MogⅤ对MK801所致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的高活动量和PPI受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31-23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曲马多依赖导致精神障碍1例

摘要:1病例 男,19岁。因"间断性兴奋话多2年,疑人跟踪1个月余"于2014年3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开始服"曲马多片"减肥,起初服用不规律,剂量和服用频率不定,最多时1次吃10余片。
233-23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中国北方城市和农村居民自杀态度的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北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自杀态度。方法:分层随机取样抽取北京市区10个居委会及河北武安10个村庄≥18岁社区居民进行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调查;分析和比较城乡居民的自杀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1 007人(城市503人,农村504人)完成调查,肯定考虑自杀排在前5位城市居民依次为吸毒成瘾(11.9%)、患不治之症(11.3%)、是别人的累赘且未来没有希望(10.9%)、因而大量负债(8.7%)、被强奸或被强暴(5.2%);农村居民为患不治之症(15.1%)、吸毒成瘾(12.7%)、被强奸或被强暴(11.9%)、是别人的累赘且未来没有希望(9.9%)、年老无人赡养(8.1%)。城市居民在遭遇生意失败、严重抑郁或忧郁时更多的人可能考虑自杀;农村居民遭遇恋爱被干涉、被强奸或被强暴、年老无人赡养时更多的人可能考虑自杀。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城乡居民对量表中各种特殊境遇时考虑自杀的可能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乡居民面对不同负性生活事件时自杀态度有所不同;建立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降低自杀率。
234-23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氯米帕明合并丙戊酸钠致5-羟色胺综合征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24岁。因"无法自制的反复洗手2年,伴有易激惹"于2013年9月9日住院,服用氯米帕明片50 mg/d,丙戊酸钠片400 mg/d,逐渐增加剂量,
237-23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舍曲林单用与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舍曲林单用或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舍曲林+rTMS)和对照组(舍曲林+rTMS伪刺激),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后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评定,治疗2、4、6、8周后进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前后进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定。结果:治疗4周末起两组Y-BO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且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t=3.536、2.367、2.519;P〈0.05或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7.8%)(P〈0.05)。在治疗第8周末,研究组WHOQOL-100中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及生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第4周末研究组T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舍曲林联合rTMS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均优于单用舍曲林。
238-240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作用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戒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门诊精神分裂症合并烟草依赖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28例)和伪rTMS组(27例),分别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TMS刺激(10Hz,100%运动阈值)和伪刺激,疗程4周。入组时和治疗第1、2、4、8周末进行临床评估,以日均吸烟量、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呼气末CO值及戒烟率评定疗效,以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评定安全性。结果:日均吸烟量、FTND评分和呼气末CO值具有组别主效应(F=65.33,F=25.86,F=38.19)和时间主效应(F=24.66;F=29.92;F=18.92)(P〈0.05或P〈0.01);日均吸烟量具有交互作用(F=5.11,P〈0.05);治疗第4周末rTMS组戒烟率(32.1%)高于伪rTMS组(7.4%,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评分及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能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均吸烟量和尼古丁依赖程度、提高戒烟率,安全性好。
241-243

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风险因素初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风险因素。方法: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4例住院的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50例,加权分≥4分)和非攻击组(44例,加权分〈4分);对入组者进行一般及临床情况调查、认知功能检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血脂、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检测及脑地形图检查。结果:两组在职业、饮酒、发病间期缓解程度、入院方式、总发作次数、躁狂发作次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SSRS评分、EMBU因子分、血清CK水平、脑电地形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非自愿住院(OR=54.341)、发病间期不完全缓解(OR=19.088)、无业/失业(OR=9.841)、总发作次数≥3次(OR=9.672)是攻击行为的高危因素。结论:多种因素与双相Ⅰ型障碍患者攻击行为有关,无业或失业、疾病反复发作、发病间期不全缓解及非自愿住院可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风险,以非自愿住院相对风险最高。
244-247

住院双相障碍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BD)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MS)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31例住院BD患者(BD组)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代谢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与147名健康对照者(NC组)比较。结果:BD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AIST)、血清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水平、血压异常率、中心型肥胖率及MS发生率显著高于NC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或P〈0.01)。BD患者中男性MS发生率(44.8%)明显高于女性(33.0%)(P〈0.05);相对于非MS患者,伴有MS的患者年龄大、BD病程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D患者MS发生率高,男性、年龄大、病程长为可能的危险因素。
248-25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精神分裂症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47岁,工人,因"反复乱语、疑人害、行为紊乱、易激惹30年,加重1个月"于2014年6月8日第5次住院。入院时体查:体型肥胖,身高154 cm,体质量72 kg,血压(BP):145/106 mmHg,双下肢皮肤有损伤,稍红肿,无渗血。
250-25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迟滞性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60例首发迟滞性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并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分析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HAMD评分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139,P〈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hs-CRP水平与HAMD总分及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工作和兴趣、迟缓、激越、精神焦虑、疑病、体质量减轻、自知力因子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迟滞性抑郁症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其病情有关。
251-252

流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人口学及社会支持水平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具有流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学以及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用自制人口学调查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856例有流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流浪组)及同期1 728例无流浪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流浪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与非流浪组相比,流浪组农村户口(86.2%)、籍贯非本地(62.1%)、无固定职业(51.7%)、未婚(62.1%)及低教育水平(95.1%为小学文化)比率高,年龄多为30-40岁(51.7%);SSRS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P均〈0.01)。结论:不良人口学特点和低社会支持水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流浪行为的危险因素。
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