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综述、述评、心理治疗等。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24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2
  • 综合影响因子:0.78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奥氮平联合金刚烷胺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金刚烷胺添加对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奥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及对照组分别添加金刚烷胺200 mg/d及安慰剂;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测量体质量,检测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减分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TE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质量和TG增加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LDL、TC增加值显著大于研究组 (P均〈0.05).结论:添加小剂量金刚烷胺短期内可明显增加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作用,减少血LDL和TC水平升高;但不能改善奥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
1-3

奎硫平联合米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米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和对照组(奎硫平单药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韦克勒斯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WAIS-R)及威斯康辛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进行病情及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第2周末起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4、8周末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CG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8周末,两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各项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奎硫平联合米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较奎硫平单药治疗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4-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误服阿立哌唑100mg1例

摘要:1 病例 患者,男,46岁,壮族,已婚.因一次性误服阿立哌唑口崩片100 mg(20片)8 h于2012年10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因出现"多语、易激惹、行为紊乱、眠差2年,再发加重2 d"2012年9月1日在我院门诊诊断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高血压病Ⅱ期极高危组";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治疗.
7-7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双极性指数对双相障碍的识别效能

摘要:目的:探讨双极性指数(bipolarity index,BPX)对双相障碍(BD)的识别效能.方法:对经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BD及复发性抑郁症(RMD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各60例进行BPX评估表评估,BPX总分包含躁狂发作特征、发病年龄、病程/相关特征、治疗反应及家族史5个维度.结果:BD组BPX为35~95分,平均(67.4±13.0)分;RMDD组为7~27分,平均(15.3±4.1)分;BD组BPX评分显著高于RMDD组(P<0.05).以BPX 44分为分界值,筛查BD的灵敏度为93.7%,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6.3%,阴性预测值93.7%;以BPX 38.5分为界值分,筛查BD的灵敏度为98.3%,特异度为100%,漏诊率为1.7%,阴性预测值98.3%.RMDD组没有1例≥38.5分.BD组和RMDD组BPX评分均与首发年龄、治疗反应呈正相关(P均<0.01);BD组BPX评分亦与文化程度及家族史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应用 BPX筛检BD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家族史、发作频繁、首次发作年龄小的患者BPX评分高.
8-10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运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者(超危组)、首次发病患者(首发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各20例.结果:3组间连线测试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号编码、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持续操作测验(CPT)成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危组成绩介于首发组与正常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已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并可能随疾病发作进一步加重.
11-1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误诊为躯体化障碍的运动神经元病1例

摘要:1 病例 男,43岁.因"反复感到身体不适2年余"于2007年11月15日入院.2005年9月因排尿困难,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曲唑酮100 mg/d治疗,服药后出现头痛、胸闷、恶心、腹部不适及下肢关节疼痛,10 d后停服.2006年5月因"近事记忆力减退",外院CT检查示轻度脑萎缩,予以丹参注射液等治疗;因无明显改善5 d后来我科就诊,考虑"躯体化障碍",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225 mg/d、曲唑酮100 mg/d口服,1个月后症状无改善,并出现纳差、全身无力、明显消瘦;此后间断服用文拉法辛及曲唑酮片,效果差.
13-1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男性服刑人员冲动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冲动性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男性服刑人员(研究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17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BIS-11总分、运动冲动性及无计划冲动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BIS-11总分及因子分呈正相关(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注意力冲动性对SCL-90总分(b=0.295,P=0.000)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冲动性尤其注意力冲动性对其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14-1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舍曲林合并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低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作为增效剂,并与舍曲林单药治疗为对照,观察其与舍曲林合用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和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本院住院的18 ~ 65岁、符合国际疾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67例;且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8分、≥2种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每种药物治疗≥6周)而无明显好转;随机分为两组,①研究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平均(39.9±13.1)岁;病程(5.6±3.6)年.②对照组:33例,男12例,女21例;平均(38.6±12.6)岁;病程(5.3±3.4)年.入组者排除妊娠期妇女、严重躯体和脑器质性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6-1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抑郁症首次发病维吾尔族、汉族患者血清白介素-2、6及其可溶性受体水平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的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患者血清白介素(IL)-2、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sIL-6R)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17例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维族亚组57例,汉族亚组60例)给予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病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维族、汉族各55例)比较.结果:抑郁症维族及汉族亚组HAMD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两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郁症组治疗前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IL-2、sIL-6R水平在维族与汉族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血清IL-2、IL-6及sIL-2R、sIL-6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维族和汉族抑郁症患者均有免疫失调;文拉法辛治疗能改善抑郁症病情及免疫失调.
17-2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资源取向的团体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将资源取向治疗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团体治疗中,观察对自尊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选择于2012年3~10月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经治疗病情基本缓解;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总分〈28分,无严重躯体疾病.
20-2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自发活动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自发活动的情况:方法:利用低频振幅(ALFF)方法,对27例首次发病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对影像学数据进行ALFF方法处理,结果与22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ALFF显著增高的脑区是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眶额回;ALFF显著降低的脑区是楔前叶、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和角回(P〈0.05,Alphaism矫正).结论: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未治疗患者在静息态下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眶额回、楔前叶、后扣带回、内侧前额叶和角回的局部脑区自发活动异常,这些异常脑区可能有助于解释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21-23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 (C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及防御方式问卷 (DSQ) 对96例男性与7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男性患者使用幻想少于女性(F=2.77,P<0.05),使用自责、退避多于女性(F=3.76,F=2.76;P均<0.05).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大于女儿(F=4.82,P<0.01);母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小于女儿(F=2.87,P<0.05).防御方式:男性患者采用退缩、反作用形成、消耗倾向多于女性,采用幻想、躯体化、期望少于女性(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干预应有性别针对性.
24-2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脑器质性疾病36例临床分析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脑器质性疾病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入组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14~81岁,平均(30±8.8)岁;病程3 d~3年;均无输血及手术史.
26-2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认知功能情况.方法:对病程≤1年、完全缓解≥3个月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31例)进行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测验,结果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31人)比较.结果:注意测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持续性操作测验第二、第三情境错误数明显增多(P均〈0.01);Stroop-色词阅读中的完成数目、正确数明显减少(P均〈0.01),错误数增多(P<0.05);连线测验A、B式完成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记忆测验:抑郁症组理解记忆分测验总分及甲、乙项、视觉再生测验b、c项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或P〈0.01).执行功能测验: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的正确数、分类数及言语流畅性测验中正确数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首次发病的抑郁症患者病情缓解≥3个月时仍有认知功能缺损.
27-29

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51例BD-I型患者(BD-I组)、51例BD-II型患者(BD-II组)、50名健康一级亲属(亲属组)及51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CPT中正确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BD-I组明显低于BD-II组及亲属组(P均〈0.05).BD-I组、BD-II组及亲属组WCST中的错误应答数、正确率和非持续性错误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D-I组及亲属组与BD-I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D-I组及亲属组WCST完成分类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评分与对照组及BD-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D患者及其健康一级亲属存在多维度认知功能损害,BD-I患者任务管理能力损害较明显,BD-II患者注意力损害较明显.
30-32

山东泰安地区部分基层医院门诊患者抑郁障碍的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山东泰安地区部分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抑郁障碍(DD)的患病和识别情况.方法:对泰安地区9个社区和5个乡镇卫生院2011年6~7月就诊的门诊患者974例进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及DD评定.结果:门诊患者DD检出率为10.2%(95%CI:8.3%~12.1%);女性、丧偶/分居/离婚、无业和内科患者DD患病风险较高;仅8.1% DD患者被正确识别.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患者中DD患病率较高,识别率很低.
33-35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脑病2例

摘要:1 病例 例1:女,68岁.因"头昏、头痛1周"于2012年4月2日入院.患者有焦虑症及高血压病史15年,每日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近1周日因思念已故的丈夫而失眠,并出现头昏、头痛及耳鸣,且症状迅速加重、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收住院治疗.
35-35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患者躯体疾病共病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重性抑郁障碍 (MDD) 与双相障碍(BD)患者躯体疾病共病情况.方法:对141例MDD和 52 例BD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躯体疾病调查及精神疾病评估.结果:MDD和BD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率分别为68.1%、46.2 %,共病的躯体疾病以慢性病为主,依次为高血压、慢性胃炎、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与非共病患者比较,共病患者年龄及起病年龄大,精神疾病复发次数多(P<0.05或P<0.01).MDD共病患者自杀意念风险明显增加(P<0.01).结论:较高龄及较高龄起病的MDD、BD患者更易共病慢性躯体疾病.
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