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综述、述评、心理治疗等。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24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2
  • 综合影响因子:0.78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父母生育年龄及围生期因素与孤独症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父母生育年龄及围生期因素对孤独症发病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371例孤独症患儿(孤独症组)及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收集的上海市幼儿园及中小学747名学生(正常对照组)父母生育年龄、该儿童的围生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父亲生育年龄在孤独症组较正常对照组高(χ2=46.67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组剖宫产率(χ2=15.480,P=0.000)、新生儿黄疸(χ2=17.395,P=0.000)发生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父亲生育年龄较高可能子女罹患孤独症的风险高;剖宫产、新生儿黄疸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危险性因素。
289-291

上海市民政系统精神病院住院患者精神药物处方模式现况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患者药物治疗方式的动态变化,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规范、合理处方精神药物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时点调查法和自制病例收集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12月1日对上海市民政系统所有3家精神病医院全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住院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3年的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药物种类选择方面,近3年来民政精神病医院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逐年上升。氯丙嗪已从2009年的第1位下降至2011年的第3位,氯氮平和利培酮则分别升至前2位,但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数量不多;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频率逐年升高,以氯硝西泮和阿普唑仑使用人数最多;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以单药治疗为主,占60%以上,联合用药不足25%。药物使用剂量均在合理范围之内,低于同类报道。结论:上海市民政精神病医院住院用药正在向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转变,以单一用药、剂量偏小为主,这一趋势符合慢性精神病患者维持期治疗特点。
292-294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的特点。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对来本院门诊替患者取药或陪诊的家庭照料者(照料者组)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照料者组复原力总分(85.55±18.84)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0±18.19)(P均〈0.01);不同家庭身份的照料者复原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为照料者的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配偶和子女(P均〈0.05);初中、高中文化照料者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P均〈0.05);照料者复原力评分与被照料者复发次数、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r=-0.307,P〈0.05),与被照料者的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照料者的复原力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降低,其家庭身份、文化程度、被照料者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病程是影响因素。
295-29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同时检测BDNF基因多态性。结果:Val/Val基因型患者大部分认知测验成绩优于Met/Me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et/Met基因型患者P3潜伏期(LATP3)长于Val/Val基因型[分别(304.3±11.8)ms和(293.3±15.7)ms],P3波幅(AMPP3)低于Val/Val基因型[分别(5.9±1.9)μV和(7.4±2.1)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298-30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依托咪酯脂肪乳在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身体状况特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时选择合适的麻醉剂非常重要。现通过比较老年精神疾病患者行MECT前应用依托咪酯脂肪乳与异丙酚后的生理改变,探讨依托咪酯脂肪乳在MECT中的优势。
301-30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对95例住院及15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分别为(29.53±4.57)分、(26.02±14.16)分;社区患者分别为(28.03±3.48)分、(37.44±13.44)分;住院患者的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14)、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024)呈正相关(均P〈0.05);社区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分与生活质量总分(r=-0.255)、动力与精力因子分(r=-0.349)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生活质量越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越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病耻感越少。
302-30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以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1例

摘要:1病例患者男性,16岁,因缓起孤僻、少语、生活懒散等1年余入院。现病史:患者于2011年开始渐起精神失常,表现为在学校寄宿读书时,晚上睡眠差,上课经常迟到,上课时看小说,玩手机,有时无故将纸撕成碎片,感觉老师老盯着他,称老师侮辱了他,孤僻,不和同学交往,不能坚持学习,曾在湘雅二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予奥氮平片10 mg/d,
304-30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6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36例),给予相应的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分;治疗8周以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随访6及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例和32例完成8周疗程。治疗前两组HAMD、HAMA、CGI-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HAMD、HAMA、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4周末研究组HAMD、HAMA、CGI-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6~8周两组间各量表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及12个月时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42、7.675;P均〈0.01);12个月时复发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2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远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305-308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以抑郁症状为首发的颅内肿瘤1例

摘要:1病例患者,女,47岁,务农。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乏力、消极悲观伴睡眠差20 d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起病,表现情绪低落、大脑反应变慢、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不愿意做任何事、感到全身乏力、成天打不起来精神、消极悲观、感觉到活在世上没什么意思、睡眠差前来我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308-308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两种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与被动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被动攻击行为与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关联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117例男性被动攻击行为者(研究组)和159例健康男性(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样进行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基因型分析,观察两组在D6S1043、D12S391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两组D6S1043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D12S391基因座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个群体中D6S1043基因座的等位基因14及基因型14-14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P=0.0004),OR值分别为1.844(95%CI:1.217~2.794)、6.139(95%CI:1.995~18.889)。结论:D6S1043基因座可能与被动攻击行为的发生存在关联,D6S1043基因座等位基因14及基因型14-14为被动攻击行为的易感因素。
309-311

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心理社会特征

摘要:目的:探索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防御机制、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特征。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心理防御机制问卷(DSQ)与社会支持量表(SRSS)对60例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63例重症抑郁障碍患者(非共病组)进行相关心理特征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病组较非共病组起病年龄显著小(t=3.236,P=0.002),平均病程显著长(t=2.627,P=0.004);MMPI显示:①共病组在说谎量表(t=3.364,P=0.001)、诈病量表(t=3.023,P=0.003)的得分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共病组在疑病(t=3.630,P=0.000)、癔症(t=7.189,P=0.000)、精神病态(t=4.236,P=0.000)、精神衰弱(t=2.899,P=0.004)、Sc(t=2.143,P=0.034)的得分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DSQ测试结果:共病组的投射(t=2.32,P=0.020)、被动攻击(t=3.46,P=0.001)、抱怨(t=4.39,P=0.001)、躯体化(t=3.75,P=0.000)、消耗倾向(t=4.11,P=0.000)、否认(t=2.03,P=0.044)、制止(t=2.34,P=0.021)、期望(t=2.02,P=0.045)的得分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SRSS测试显示:共病组的社会支持总分(t=2.49,P=0.014)、客观支持得分(t=2.75,P=0.007)、主观支持得分(t=2.17,P=0.032)与非共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被动攻击、抱怨、消耗倾向、癔症、主观支持度是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而制止和否认是保护因素。结论:抑郁症和躯体形式障碍共病患者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更多地应用防御机制及不合理的应用社会支持。
312-314

《精神医学研究荟萃》出版

摘要:汪志良主任医师著述《精神医学研究荟萃》一书,于2013年5月由宁波出版社出版,全书26万字,大16开本。该书是作者在精神医学领域发表的38篇论文汇集而成,根据论文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分为专论、新观点、论著、讲座、学术争鸣等十二篇章,每章收录有不同时期发表的相关文章,其中涉及精神科临床21篇和司法精神病鉴定17篇。
314-314

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现状。方法:回顾分析首次为躁狂发作(75例)及抑郁发作(89例)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形式起病的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结果:与首次躁狂发作组比较,首次抑郁发作组抑郁发作次数较多(P〈0.001),躁狂发作次数较少(P〈0.001),伴发精神病性症状者相对较少(P=0.002)。首次抑郁发作组需要更长的确诊时间(P〈0.001),平均(5.96±5.98)年,其中46.1%的患者需要1~5年确诊,37.1%的患者需要5年以上才能确诊。首次抑郁发作组自杀率高(P=0.014),并且首次发作后的3年内自杀的风险更高(81.8%)。首次抑郁发作组发生快速循环的风险较大,但住院治疗的次数较少(P〈0.001),住院治疗的患者比例也相对较少(P=0.016)。首次抑郁发作组误诊率高(P〈0.001),通常误诊为抑郁症(70.8%)和精神分裂症(14.6%)。结论:首次抑郁发作组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时间较长、自杀率高、误诊率高,有更多不利的临床特征。
318-320

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患者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对抑郁症伴有疼痛症状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抑郁症伴有疼痛症状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38例)和帕罗西汀组(40例),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HAMD-24评分上,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2.242,P=0.023);在MOSPM评分上,组别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2.643,P=0.033),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28.251,P=0.012),得分随治疗时间增加减少;组别和时间对HAMD-24及MOSPM评分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结论:度洛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有疼痛患者均安全有效,度洛西汀对疼痛症状疗效更佳。
321-32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耶鲁布朗OCD量表评估63例OCD患者(OCD组)病情;并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患者一级亲属(家属组,63人)及正常对照者(对照组,63人)进行评估。结果:除生理机能项外,OCD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家属组(P均〈0.01)。OCD患者强迫思维评分与生理职能分(r=-0.419)、精力分(r=-0.42)、社会功能分(r=-0.385)、情感职能分(r=-0.496)、精神健康分(r=-0.439)呈显著负相关(P均分〈0.01);强迫行为评分与生理职能(r=-0.381)、情感职能分(r=-0.511)、精神健康(分r=-0.429)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强迫总分与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分(r=-0.402)、精力分(r=-0.353)、社会功能分(r=-0.366)、情感职能分(r=-0.51)、精神健康分(r=-0.457)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理职能分与强迫思维分相关(F=10.974,P=0.001,R2=0.175);躯体疼痛分与强迫行为分相关(F=6.658,P=0.012,R2=0.098);精力分与强迫行为分、强迫思维分相关(F=11.459,P=0.000,R2=0.276)、社会功能与强迫思维分相关(F=10.518,P=0.002,R2=0.147);情感职能与强迫行为分、自知力相关(F=15.339,P=0.000,R2=0.316);精神健康与强迫思维、性别相关(F=11.731,P=0.000,R2=0.281)。结论:OCD患者生活质量差,其年龄、性别、强迫思维及行为、以及自知力在不同方面影响其生活质量。
324-326

第七届世界认知行为治疗大会会议纪要

摘要:2013年7月22日至25日,中国认知行为治疗代表团一行7人,前往秘鲁利马参加了第七届世界认知行为治疗大会(7th world congress of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therapies)。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引领不同的文化共同进入更高质量的生活"。会议安排紧凑,包括了40个Keynote,18个会前workshop,22个会中workshop,16个master clinician seminars,若干symposium,open paper,panel discussion,clinical roundtable和poster。会议内容丰富,包括了CBT在不同问题中的应用、在不同文化下的应用,循证评估和应用评价、
326-326

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齐拉西酮或氯丙嗪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和河内塔测验评定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韦氏记忆测验及河内塔测验各项成绩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氯丙嗪比较,齐拉西酮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327-329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哌罗匹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摘要:我们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1]和哌罗匹隆[2]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①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②年龄18~50岁;③首次发病;④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1~7分制);⑤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29-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