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1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学术交流、临床研究、病例报告、专题讨论、综述、述评、心理治疗等。
  • 主管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国际刊号:1005-3220
  • 国内刊号:32-1391/R
  • 出版地方:江苏
  • 邮发代号:28-224
  • 创刊时间:1991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62
  • 综合影响因子:0.78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精神医学 2012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的随访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家庭干预组(干预组,45例)及单用抗精神病药物组(对照组,45例),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家庭功能量表(FA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估患者家庭状况和精神症状。结果:随访结束后,干预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及家庭功能改善明显(P〈0.01);干预组FACESⅡ-CV中的实际亲密度、理想亲密度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6.7±12.2)分、(57.7±10.4)分、(68.4±10.6)分、(55.8±9.7)分,P均〈0.01],干预组FAD中的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BPRS、SAPS及SANS评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下降(P均〈0.01),随访期干预组BPRS和SA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6±10.7)分、(21.8±12.5)分、(16.7±6.4)分、(18.8±7.2)分,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精神症状预后与基线期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基线期家庭功能及发病年龄呈负相关(t=2.65,-2.49,-2.79,P均〈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可增加患者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家庭功能,改善疾病预后。
1-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暗示治疗惊恐障碍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女,38岁,已婚,汉族。紧张、害怕、不能独处、频繁发作约20年。患者8岁时偶而受到惊吓,从此非常敏感,胆小怕事,初中时每逢大考即紧张,虽平时成绩优秀,但过度紧张只考上普通高中。高中3年上述症状更加严重,每次考试前开始紧张害怕,担心考不好,考前3~4d失眠、食欲差。高考时因过度紧张而晕倒致落榜。
4-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精神分裂症患者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疗效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帕利哌酮缓释片患者68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根据PANSS减分率(≥50%为有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其MDR1C3435T位点的基因型。将有效组和无效组的基因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前后PANSS及PSP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效组与无效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未发现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帕利哌酮的疗效有关。
5-8

难治性与非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难治性与非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差异。方法:采用汤旦林(TD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51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和59例非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难治性强迫症的社会方面、尽职的能力、自我健康较非难治性强迫症差(t=2.230,P〈0.05;t=2.328,P〈0.05;t=2.177,P〈0.05),而两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TDL量表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7,P〉0.05;t=0.917,P〉0.05;t=1.649,P〉0.05)。结论: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较非难治性强迫症差。
9-1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与神经软体征相关性

摘要: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TD)与神经软体征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1-1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30例性别年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予听觉P300检测,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研究组Fz、Pz点潜伏期分别为(319±23)ms、(315±20)ms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00±22)ms、(299±21)ms延长,研究组Fz、Cz、Pz点分别为(2.5±1.8)μV、(2.6±2.4)μV、(2.5±3.3)μV波幅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8±2.0)μV、(3.7±1.9)μV、(4.1±3.0)μV降低(P〈0.05或P〈0.01)。治疗8周后,研究组Fz、Pz点潜伏期分别为(301±19)ms、(305±19)ms]明显缩短,Fz、Cz、Pz点分别为(3.5±1.8)μV、(3.7±2.1)μV、(3.6±3.5)μV波幅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P300异常,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具有改善这种异常现象的作用。
12-1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麻痹性痴呆误诊为血管性痴呆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89岁,文盲。于2004年初自觉头晕、头痛不适,注意力难以集中,整日感疲乏,夜眠差,多梦,易醒,伴听力下降,无恶心、呕吐现象。当时查头颅CT等未见异常,服中药后病情好转。于2006年初出现性格改变,常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行为表现轻浮,举止粗鲁,对家人漠不关心,并出现敏感、多疑,怀疑儿子要迫害他,情绪不稳,无故骂人,呈间隙性发作,家人未予重视。至2010年10月,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听力明显下降,敏感,坚信儿子要迫害他,情绪易激惹,
14-14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在震后7个月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参与地震救援的部队中随机抽取600人,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TSD-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497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震救援工作7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重度症状的时点检出率为2%。回归分析显示,救援中接触伤亡多(B=0.242,P=0.010)、遭遇威胁生命的情境多(B=0.280,P=0.006)、EPQ-N分高(B=0.106,P=0.000)是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而社会支持利用度(B=-0.095,P=0.035)是保护因素。结论:EPQ-N高分特征的军人是心理干预工作的重点,有效社会支持利用可减少PTSD发生。
15-17

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门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4例入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周的阿立哌唑开放性治疗,在基线、治疗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4周开始起效,治疗8周,有效率为55.4%。治疗4和8周,患者PANSS总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t=3.61,P〈0.01),PANSS阳性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89,P〈0.01),PANSS阴性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5;t=4.02,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焦虑、头晕头痛、失眠、恶心呕吐、嗜睡等。结论:阿立哌唑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18-20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300、智能损害及相关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300、智能损害及相关因素。方法:对顺序住院3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30名健康者分别进行P300和韦氏智力测试,比较测试结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P300潜伏期(374.90±63.08)ms长于对照组(305.40±10.84)ms,差异有显著性(P=0.000)。研究组波幅(5.62±2.42)μV低于对照组(7.50±0.76)μV,差异有显著性(P=0.000)。研究组语言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分别为(85.60±10.82)分、(86.60±12.59)分、(82.27±11.52)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3.30±3.40)分、(99.90±2.74)分、(101.16±2.5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0)。偏相关分析:控制平均日饮酒量因素P300潜伏期与酒依赖病程相关(r=0.577,P=0.001)。总智商与酒依赖病程相关(r=-0.582,P=0.001)。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智力明显下降,认知损害明显。认知损害程度主要与酒依赖病程有关。
21-23

碳酸锂、丙戊酸钠及奎硫平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锂,丙戊酸钠和奎硫平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分成4组,分别是碳酸锂组26例,丙戊酸钠组24例,碳酸锂+奎硫平组27例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33例。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数字广度,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汉诺塔检测认知功能,比较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与所有认知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均〉0.05)。方差分析显示,汉诺塔计划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P〈0.05)。LSD检验表明,碳酸锂组的汉诺塔计划时间成绩分别比丙戊酸钠组,碳酸锂+奎硫平组和丙戊酸钠+奎硫平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可能对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的某些执行功能有损害。
24-2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阿立哌唑致低钾血症1例

摘要:1病例 患者男性,23岁,因自语自笑1年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时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内,胸片正常。既往体健,给予阿立哌唑(博思清),每日10~15mg治疗2个月,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但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体检:双下肢肌力Ⅱ级。血常规正常,
26-2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中文版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在正常人群和强迫症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采用中文版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299例在校大学生及90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评定,同时要求每位被试者自行完成OCI-R中文版的评估。其中44名强迫症患者于4周后进行再次测试。结果:OCI-R中文版Cronbach'salpha=0.88,重测信度r=0.690(P〈0.05)。OCI-R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403.07,ν=120,n=299;拟合优度指数(GFI)=0.8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86;比较拟合指数(CFI)=0.96;非标准拟合参数(NNFI)=0.95。OCI-R各条目在总量表中的负荷值r=0.450~0.660(P〈0.01),各维度在总量中的负荷值r=0.662~0.782(P〈0.01)。强迫症患者中OCI-R总分与Y-BOCS总分之间相关系数r=0.422(P〈0.01)。结论:OCI-R(修订版)中文译本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试要求,可适用于中国人群强迫症状的测量。
27-3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伴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杀人1例

摘要:1病例 被鉴定人男,39岁,小学文化,案由为故意杀人。案发前3、4d酒后出现心情好、话多、精力充沛、自以为了不起。案发前一日不顾家人的阻止和老乡一起乘车来南京打工。案发当日称要帮受害人磨刀切菜,在磨刀的过程中突然想起受害人姓朱,而自己从前写过"泽民泽民光择民,镕基镕基天不容"的对联,认为朱和朱镕基总理同姓,
30-30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显效率73.3%,有效率90.0%,利培酮组显效率66.7%,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利培酮组为1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1-3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116例藏族精神疾病患者住院资料分析

摘要:本文就藏族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该类患者的病种分布及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33-33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山东日照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和肇事肇祸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对山东日照地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状况和肇事肇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日照市城乡部分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疾病分类管理并对肇事肇祸情况进行危险性评估。结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未治疗的患者占26.34%、门诊治疗的患者占34.31%,住院治疗的患者占39.35%。患者中肇事肇祸发生率为82.37%,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最多。危险性评估为高风险患者占53.30%。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不足,肇事肇祸发生多,应该加强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治疗。
34-36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学术交流

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对77例上海青浦区农村地区老年痴呆患者的病理性行为进行评定,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为89.6%,其中以行为紊乱、攻击性行为、日夜节律紊乱和偏执与妄想多见。BPSD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无相关,轻、中度痴呆患者偏执和妄想症状较重度明显,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BPSD相似。结论:农村老年痴呆患者BPSD发生率较高。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