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 32-1391/R 国内刊号
  • 1005-3220 国际刊号
  • 1.62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精神医学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1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南京医科大学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精神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学术交流、综述、临床研究、学术天地、病例专栏、简讯、病例报告、精神医学漫谈、稿约、专栏等

临床精神医学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某部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及其干预361-364

摘要:目的:探讨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变化特点及心理行为干预效果。方法:将84名赴苏丹维和官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名,维和前对研究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维和期间进行太极拳训练。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评估系统(CMMHS)分别于维和前、后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激素(TT4)和皮质醇(COR)水平测定。结果:研究组维和后CMMHS总分及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和神经衰弱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对照组CMMHS总分及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和神经衰弱因子分均明显高于维和前(P〈0.05或P〈0.01)。研究组维和后P2、N2和P3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2、N2和P3波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维和后血清TT3水平(1.75±0.30)nmol/L和TT4水平(98.56±18.49)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99±0.33)nmol/L和(106.15±20.22)nmol/L(P均〈0.05);对照组TT3水平高于维和前(P〈0.05),两组COR水平均明显高于维和前(P均〈0.01)。结论:维和行动对官兵的心身健康和认知功能影响明显,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官兵的心身健康水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酒依赖患者配偶生活质量调查364-364

摘要:酒依赖会影响患者家属尤其是配偶的生活质量。我们对60例酒依赖患者的配偶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与60例正常者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广西城市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调查365-367

摘要: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15岁城市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个城市7380名≥15岁城市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入户调查。以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为筛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为诊断标准。结果:在实际完成调查的7028人中,精神分裂症时点患病率为8.68‰,终生患病率为10.67‰。终生患病率以女性(7.08‰)显著低于男性(14.60‰);以15~24岁(4.67‰)显著低于25~44岁(14.01‰)及35~44岁(19.17‰);以初中文化水平(15.35‰)显著高于大专以上(3.07‰);以未婚(13.71‰)及离婚/丧偶者(31.14‰)显著高于现婚者(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4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结论: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况是影响广西城市居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的主要因素。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368-370

摘要: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9.4%和81.2%,对照组分别为57.1%和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N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以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在治疗4周和8周时[分别为(15.8±3.1)分和(11.9±2.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2±3.2)分和(17.6±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1例370-370

摘要:患者女性,24岁。因情绪不稳、言行紊乱、失眠20d来院就诊。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情绪不稳,经常无故哭泣,烦躁易怒,有时打人,乱摔东西。行为怪异,双手不自主抖动,经常发呆、自言自语,有时无故发笑。夜问睡眠差。生活懒散,个人卫生需人提醒。有时感心慌不适。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的疗效371-373

摘要: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相关因素探讨374-376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的特点及甲状腺功能与生活事件、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对30例未用药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PO)、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测定;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及自动思维量表(ATQ)进行评定。结果:两组HAMD总分、HAMA总分、ATQ总分、LES负性分及LES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两组FT3、FT4、T3、T4、TSH、Anti-TPO及Anti-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Anti-TPO及Anti-Tg正相关(r=0.366、0.376;P〈0.05),生活事件总刺激量与Anti-Tg正相关(r=0.370,P〈0.05),正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与FT4正相关(r=0.391,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强度有很大关系。

奎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临床分析377-379

摘要:目的:评价奎硫平单药治疗及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奎硫平单药治疗组(研究组)和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观察4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和4周分别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不良事件量表、SimpsonAngus量表、Barne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及不自主运动量表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研究组痊愈率63.89%,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66.67%和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MR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结论:奎硫平单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效相同,且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临床研究
城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维持治疗情况调查379-379

摘要:2006年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我市对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免费给药的政策,使城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提高。本调查对其服药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干预380-382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使用抗精神病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2例,干预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同时,进行标准护理、饮食、运动、睡眠、戒烟、限酒和每周1h认知行为治疗的综合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无特殊要求;6个月后测定两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血压、血脂、血糖及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综合干预后以干预组血压、血糖、血脂及体质量指数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干预效果比较,以干预组血压(χ2=7.85,P〈0.05)、血糖(χ2=29.56,P〈0.01)、血脂(χ2=43.27,P〈0.01)及体质量指数(χ2=46.34,P〈0.01)改善效果显著。结论:对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明显促进各项代谢异常指标的改善。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氯氮平致心包与胸腔积液1例382-382

摘要:患者女性,23岁,已婚。因双相情感障碍于2008年6月30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胸片及头颅CT均示正常。给予奎硫平800mg/d、丙戊酸钠800mg/d,7月7日加服氯氮平100mg/a。7月21日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但出现发热,查体无阳性体征,体温38.3℃,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80.3%,余正常。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383-386

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73个精神分裂症核心家系8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其146名父母(父母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结合紫外凝胶成像系统检测DRD3基因中的3个位点(Ser9Gly、Ala38Thr和-205A/G)的多态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结果:两组DRD3基因中3个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患者组中,对Ser9Gly位点3种基因型(Ser9Ser、Ser9Gly和Gly9Gly)进行分组比较时,Gly9Gly组的PANSS抑郁因子评分明显高于Ser9Ser组和Ser9Gly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2)。对Ala38Thr位点3种基因型(Ala38Ala、Ala38Thr和Thr38Thr)进行分组比较,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Ala38Ala、Ala38Thr和Thr38Thr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对-205A/G位点3种基因型(A/A、A/G和G/G)进行分组比较,G/G组的PANSS反应缺乏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A组和A/G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8)。结论:DRD3基因变异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症状有关。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Cushing综合征所致癔症样发作1例386-386

摘要:患者女性,41岁。因胡语、哭笑无常、觉鬼神附体等阵发性发作5d而急诊住院。于5d前因身体不适在当地接受迷信治疗后表现紧张,诉身上附了蛇,诉婆婆(已故)也附在身体里,言语零乱,哭闹喊叫,手舞足蹈,情绪不稳,易伤感,看见房顶有蟒蛇,听见院子里有响声,经常听见下雨声等。有时发呆,不语不动,卧床,觉全身无力,问话反应迟钝,多诉记不清了,担心有鬼怪害她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研究387-389

摘要:目的:比较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与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患者之间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8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患者(混合组)、54例躁狂发作患者(躁狂组)、47例抑郁发作患者(抑郁组)及38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IL-1β)、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的浓度;混合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24)和Young躁狂量表(YMRS)评定。结果:混合组IL-1β浓度显著高于躁狂组及抑郁组(P〈0.01),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IL-2浓度与躁狂组、抑郁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组IL-6浓度显著高于躁狂组、抑郁组及对照组(P〈0.001)。混合组IL-6浓度治疗8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3.372,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3,P〉0.05)。混合组治疗前后IL-6浓度差值与HAMD-24、YMRS减分率之间均无显著相关(r分别=-0.211、-0.100,P均〉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混合发作可能存在IL-6诱导的免疫功能异常,有不同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抑郁发作的生物学特征。

首发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390-392

摘要:目的:探讨首发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健康评定量表(SF-36)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35例首发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和心理防御机制的评估。结果:患者组SF-36评分除生理功能(t=0.69,P=0.487)和躯体疼痛(t=1.25,P=0.216)维度外,其他维度(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41、6.76、6.71、2.01、5.88、7.02,P均〈0.001)。患者组DSQ评分更多的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更少使用成熟型防御机制(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与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6、-0.393、-0.378、-0.518,P〈0.05或P〈0.01);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与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维度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15、0.441、0.253、0.410,P〈0.05或P〈0.01)。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较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心理防御机制是影响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之一。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病例报告
低剂量氯氮平骤停致癫发作1例392-392

摘要:患者男性,53岁,因生活懒散15年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25mg每天2次,于2009年11月23日因进食差、生活懒散加重而停用氯氮平改为利培酮(商品名:思力舒)1mg,每天2次,第2天出现汗多、颜面潮红、低热(体温37.4℃)、血压升高(156/75mmHg)及四肢震颤。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论著
哌甲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患特定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照研究393-394

摘要:目的:评估哌甲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患特定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儿按门诊顺序分为联合组(哌甲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单一组(单一哌甲酯治疗)各20例。疗程20周。于治疗前、治疗10周和20周分别进行Conners多动指数(CHI)及儿童汉语阅读障碍量表(DCCC)评定。结果:两组CHI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CCC评分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单一组DCCC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甲酯联合脑电生物反馈不仅能改善ADHD核心症状,而且能提高阅读能力,有效治疗共患特定阅读障碍。

双相障碍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白介素血清水平检测395-397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白介素-1β(IL-1β)在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水平。方法:采用Young躁狂量表(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02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评定,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31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组71例;以单相抑郁症组21例,双相障碍缓解组18例和健康正常者33名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和IL-1β水平。结果: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组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血清BDNF水平分别为(32.46±1.54)ng/ml和(28.75±1.62)ng/ml,IL-1β水平分别为(39.63±3.13)ng/ml和(34.84±1.87)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45.70±5.74)ng/ml和(54.48±9.46)ng/ml(P〈0.01);而双相障碍缓解组BDNF和IL-1β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与BDNF及IL-1β水平有关。